高奥士国际(08042)

搜索文档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21: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35,38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2,525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66,47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775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6647.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177.5万港元[16] - 公司整体收益由2022年首六个月约61,775,000港元增加约4,699,000港元或7.6%至2023年首六个月约66,474,000港元[40] - 公司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6177.5万港元增加约469.9万港元或7.6%至2023年上半年约6647.4万港元[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溢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3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608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8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121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8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436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12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378千港元[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为13,95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45千港元;流动资产为72,33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5,627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25,29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520千港元有所增加[2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持作买卖的香港上市权益证券,2023年6月30日为9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98千港元[29] - 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权益工具的非上市权益投资,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均为1,556千港元[34][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7,65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850千港元;非流动负债为2,02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15千港元[6][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和合约负债,2023年6月30日为10,74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50千港元[30] - 银行透支(有抵押),2023年6月30日为5,9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61千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透支约596.1万港元,租赁负债约555.2万港元,银行透支实际年利率约5.5%[6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净值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66,6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5,807千港元[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24千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6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149千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0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520千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8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8,567千港元[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融资成本与所得税开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16.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8.4万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70.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4.3万港元,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18]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174.3万港元减少约104.2万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70.1万港元[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盈利与股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0140875港元(112.7万港元÷8亿股),2022年同期为0.0154725港元(1237.8万港元÷8亿股)[2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无)[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约77.5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66.6万港元[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租赁协议 - 2022年4月29日新租赁协议,租赁开始时确认约175.1万港元的使用权资产及约163.8万港元的租赁负债[26] - 2023年5月17日新租赁协议,租赁开始时确认约46.2万港元的使用权资产及约40.9万港元的租赁负债[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客户收入占比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来自客户之相应收入均未为集团总收益进账逾10%[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税率政策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征香港利得税,超过部分按16.5%征收[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管理层薪酬 - 主要管理层成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薪酬为4,12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24千港元[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招聘服务收益 - 2023年首六个月公司来自招聘服务的收益减少约6,963,000港元或13.9%[40] - 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5026.5万港元减少约696.3万港元或13.9%至2023年上半年约4330.2万港元[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 - 2023年首六个月公司来自调派及支薪服务的收益增加约11,662,000港元或101.3%[40]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1151万港元增加约1166.2万港元或101.3%至2023年上半年约2317.2万港元[5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地区收益占比 - 2023年上半年来自香港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85.0%(2022年:约74.4%)[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益 - 其他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85.5万港元减少约51.7万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33.8万港元[53] 业务发展动态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在新加坡开设新办事处[46] - 深圳和广州办事处遵循大湾区发展纲要,在科技、消费及地产等行业增加业务[43] - 公司将集合资源发展有复苏潜力的行业,投资香港金融服务等领域及内地和新加坡业务团队[47] - 公司将维持稳健流动资金,审慎管理现金流[47] - 公司将加强香港及内地内部营销团队,提升品牌知名度[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员工成本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5081.1万港元,占收益约76.4%,2022年分别约为3749.9万港元和约60.7%[55] - 2023年上半年外派员工成本约2036.8万港元,占总员工成本约40.1%,较2022年增加约997.9万港元或96.1%[55] - 2023年上半年内部员工成本约3044.3万港元,占总员工成本约59.9%,较2022年增加约333.3万港元或12.3%[55][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开支及亏损 - 其他开支及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约1013.3万港元增加约359.9万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1373.2万港元[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全面收益总额 - 全面收益总额从2022年上半年约1201.6万港元减少约1120.4万港元或93.2%至2023年上半年约81.2万港元[6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流动比率与资本负债比率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约4.1倍,2022年12月31日约3.5倍;资本负债比率为17.3%,2022年12月31日为19.9%[62][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已发行股份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8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6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员工数量 - 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有124名内部员工及271名外派员工,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10名和253名[7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78] - 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76][78]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76][7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购股计划 - 购股计划自2018年9月13日起十年内有效,目的是奖励或回报参与者[80] - 因行使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而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为批准采纳该计划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82] - 任何12个月期间,授予公司董事、雇员或合资格参与人士的购股获全数行使致该人士应得股份超公司已发行股本1%,则不可授出购股[82] - 可行使购股的期限不得超授出日期起十年,接纳各授出购股要约须缴付1港元名义代价,且须自授出日期起28日内接纳[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购股计划下无购股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并无尚未行使的购股[8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证券交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5]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第2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87]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之交易必守准则作为董事进行公司证券交易的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相关规定[88] 审核委员会情况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9月13日成立,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89]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外聘核数师委任及罢免提建议、审阅及监管财务报表等[9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及建议[91]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1] 公告登载安排 - 本公告将自登载日起最少连续七天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92] 信贷期政策 - 公司给予客户不超过60日的信贷期[28]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2 22:2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为31,0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250千港元,同比增长6.3%[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除税前亏损517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5,513千港元[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期内亏损715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4,942千港元[4]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每股亏损0.09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0.62港仙[4] - 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成本8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千港元[4][1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8,0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9,738千港元,保留溢利为17,558千港元[7] - 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8,00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9,738千港元,保留溢利为9,041千港元[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715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4,942千港元,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800,000千股[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18]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约为31,091,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9,250,000港元增加约1,841,000港元,增幅6.3%[2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约3109.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84.1万港元或6.3%[33] - 2023年第一季度员工成本约2439万港元,占收益约78.4%,2022年分别约为1784.3万港元和61.0%[36] - 其他开支及亏损2023年第一季度约722.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90.2万港元[39] - 所得税开支2023年第一季度约19.8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37.3万港元[42] - 2023年第一季度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为净亏损约6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560.2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4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招聘服务收益20,419千港元,其中香港16,889千港元,中国3,530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3,935千港元、16,469千港元、7,466千港元[14] - 2023年第一季度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10,672千港元,其中香港9,992千港元,澳门680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5,315千港元、4,762千港元、553千港元[14] - 来自香港的招聘服务收益2023年第一季度约为16,889,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6,469,000港元增加约420,000港元,增幅2.6%[26] - 来自香港的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2023年第一季度约为9,992,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762,000港元增加约5,230,000港元,增幅109.8%[26] - 招聘服务所得收益2023年第一季度约2041.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351.6万港元或14.7%[35]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2023年第一季度约1067.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535.7万港元或100.8%[35] - 2023年第一季度来自香港的收益占总收益约86.5%,2022年约为72.6%[35] - 调派员工成本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约423.3万港元或82.0%,内部员工成本增加约231.4万港元或18.2%[38] 税务相关情况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中,香港利得税为1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3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2023年为0,2022年为28千港元[16] - 香港利得税按截至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百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收[16] - 澳门所得补充税按超过600,000澳门元的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2%计算,2023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澳门附属公司无逾600,000澳门元的应课税溢利[17]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23年第一季度因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7]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50] - 在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48][52]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48][52] - Caiden Holdings Limited由周家伟先生全资拥有[48][52] 公司业务及目标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提供招聘服务以及调派及支薪服务[8] - 公司目标是成为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将继续壮大及扩充团队[20] 购股权及证券交易情况 - 自2018年9月13日购股权计划采纳以来,无购股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 权[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6] 公司治理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第2部分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5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6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及建议[63] 公司组织架构 - 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分别是陈家健先生(主席)、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65] - 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是潘启健先生、刘健成博士及张宏基先生[65] 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3年5月12日[65] - 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66]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2 22: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3109.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925万港元[5] - 2023年前三月除税前亏损51.7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551.3万港元[5] - 2023年前三月期内亏损71.5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494.2万港元[5] - 2023年前三月每股亏损0.09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0.62港仙[5] - 2023年前三月融资成本为8.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2万港元[5][13] - 2023年前三月所得税开支为1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7.1万港元[5][13] - 2023年首季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0.00089375港元(71.5万港元÷8亿股),2022年首季为0.0061775港元(494.2万港元÷8亿股)[18] - 2023年首季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19] - 公司2023年首季收益约3109.1万港元,较2022年首季约2925万港元增加约184.1万港元或6.3%[22] - 公司收益从2022年Q1约2925万港元增至2023年Q1约3109.1万港元,增幅6.3%[34] - 2023年Q1员工成本约2439万港元,占收益约78.4%,2022年分别约为1784.3万港元和61.0%[39] - 其他开支及亏损从2022年Q1约532.4万港元增至2023年Q1约722.6万港元[41]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Q1约57.1万港元减至2023年Q1约19.8万港元[43] - 2023年Q1全面(开支)收益总额从2022年Q1净溢利约498.5万港元减至净亏损约61.7万港元[44] 股本及股份相关情况 - 2023年1月1日至3月31日,股本为800万港元,股份溢价为3973.8万港元[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8] - 在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46][48]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46][48] - Caiden Holdings Limited由周家伟先生全资拥有[46][48]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招聘服务中,2023年香港地区收益1688.9万港元,中国内地为353万港元[13] - 调派及支薪服务中,2023年香港地区收益999.2万港元,澳门地区为68万港元[13]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首季约1646.9万港元增至2023年首季约1688.9万港元,增加约42万港元或2.6%[25] - 香港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2年首季约476.2万港元增至2023年首季约999.2万港元,增加约523万港元或109.8%[25] - 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Q1约2393.5万港元减至2023年Q1约2041.9万港元,降幅14.7%[35]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2年Q1约531.5万港元增至2023年Q1约1067.2万港元,增幅100.8%[36] - 2023年Q1来自香港的收益占总收益约86.5%,2022年约为72.6%[37] 税务相关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截至2023及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14] - 公司澳门附属公司在2023年及2022年首季无逾60万澳门元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澳门所得补充税拨备,税率为超60万澳门元部分的12%[16] - 公司中国内地附属公司2022年首季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23年首季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7]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策略 - 公司已在香港、深圳、广州和新加坡设立办事处,目标是成为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20] - 2023年首季中国内地经济好转但招聘市场恢复慢,公司投入资源建设内地团队[21][26] - 公司对2023年整体表现抱持审慎乐观态度,适时考虑扩展至其他城市[29] - 2023年第一季公司在新加坡开设新办事处,扩大全球业务布局[30] - 2023年公司将集合资源发展有复苏潜力行业,投资特定领域团队等[31][32] 购股权及证券交易情况 - 自2018年9月13日购股权计划获采纳以来,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购股期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并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5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3] 竞争权益与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或公司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54] - 公司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内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第2部分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55]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57] - 审核委员会审阅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及建议[59] 董事会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9] 公告登载情况 - 公告将自登载日起最少连续七天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60]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0 19:36
收益与增长 - 公司2022年收益为126.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5.6%[11] - 香港市场招聘服务收益为7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6.5%[11] - 中国内地市场招聘服务收益为22.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6.7%[11] - 公司收益由2021年的约108,948,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125,965,000港元,增长15.6%[18]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约14,047,000港元,相比2021年的约12,804,000港元有所增长[18] - 来自香港的招聘服务收益由2021年的约61,767,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78,150,000港元,增长26.5%[22] - 来自中国内地业务的收益由2021年的约17,355,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21,985,000港元,增长26.7%[24] - 公司2022年收益为125,965,000港元,同比增长15.6%[32] - 招聘服务收益为100,135,000港元,占总收益的79.5%,同比增长26.5%[33][35] - 香港市场收益为101,579,000港元,占总收益的80.6%,同比增长14.7%[37]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21,985,000港元,同比增长26.7%[37] - 其他收入为2,419,000港元,同比增长2,147,000港元,主要来自政府补贴[38] 成本与开支 - 内部员工成本为65.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0.4%[12] - 调派员工成本为22.9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7.0%[12] - 员工成本为88,201,000港元,占总收益的70.0%,同比增长13.5%[41] - 内部员工成本为65,269,000港元,占总员工成本的74.0%,同比增长30.4%[41] - 调派员工成本为22,932,000港元,占总员工成本的26.0%,同比下降17.0%[41] - 其他开支及亏损为22,258,000港元,同比增长6,032,000港元[43]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的约111,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323,000港元,增加约212,000港元[44]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的约2,032,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2,508,000港元,增加约476,000港元[45] 财务表现 - 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的约12,952,000港元增加至2022年的约13,540,000港元,增加约588,000港元或4.5%[46] - 若不包括政府抗疫基金补贴,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约11,424,000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1,528,000港元或11.8%[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抵押银行存款3,600,000港元,较2021年增加2,400,000港元[4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42,734,000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33,000港元[4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透支约为5,996,000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31,000港元[4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约为7,104,000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1,409,000港元[4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9.9%,较2021年下降2.4个百分点[50] 业务扩展与计划 - 公司计划在新加坡设立新实体,开拓东南亚市场[13] - 公司将继续在人力资源相关及顾问业务中寻求业务机会[13] - 公司预计随着香港及中国内地放宽COVID-19限制措施,经济将逐步复苏[13] - 公司计划在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科技、消费及地产等行业增加业务[25] - 公司计划建立团队,专攻中国本土科技、电子商务和医疗公司[25] - 公司计划通过内部和外部培训提高团队素质[25] - 公司计划通过内部营销团队提高公众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25] - 公司对2023年的整体表现持审慎乐观态度,并计划在适当条件下扩展至其他城市[27] 股东与利益相关者 - 公司感谢所有股东、客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持续支持[14] - 公司特别感谢管理团队及同事们的专业精神、奉献精神及全情投入[14] 管理层与团队 - 公司2022年報顯示,高級管理層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擁有豐富經驗[67][68][69][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 陳家安先生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擁有逾19年經驗[66] - 陳家成先生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擁有逾20年經驗[69] - 潘啟健先生在人力資源服務及金融業擁有約22年經驗[73] - 劉健成博士在企業監控、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方面從國際上市公司累積約36年的行政管理經驗[76] - 張宏基先生擁有逾21年的企業監控、管理、風險管理及諮詢服務的行政經驗[80] - 楊碩碩女士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擁有約26年經驗[83] - 楊女士於2013年至離職前擔任Page Executive大中華分部的董事總經理,任內公司於中國擁有10間辦公室[8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363名,较2021年增加76名[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包括66.67%女性及33.33%男性[189]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提供招聘服务以及调派及支薪服务[86] - 来自香港的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由2021年的约26,786,000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约23,429,000港元,减少12.5%[22]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为25,830,000港元,占总收益的20.5%,同比下降13.4%[36] 股息与分红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派付末期股息[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约为2,914,000港元,较2021年增加25.2%[98] 社会责任与捐赠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作出慈善及其他捐款362,000港元,较2021年增加158.6%[96] 债券与证券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券[102]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5]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自2018年9月13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未有任何购股权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108] - 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的最高股份数目为80,00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10%[111] - 购股权计划规定,在任何十二个月期间,因行使授出的全部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112] - 公司已採納購股權計劃,期限為10年[116] - 購股權的行使期限為授出日期起計10年[114] - 股份認購價由董事會全權酌情釐定,不得低於特定日期前五個營業日的平均收市價、授出日期的收市價或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15] 股东与股权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於公司股份的好倉佔已發行股本75%[128] - 主要股東於公司股份的好倉佔已發行股本75%[131] 合约与任期 - 執行董事與公司訂立的服務合約為期三年,可提前三個月通知終止[122] - 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任期為三年,分別於2024年屆滿[123] 管理层信息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的履歷詳情載於年報第15至18頁[125]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於公司及其相聯法團的股份、相關股份及債券中擁有權益及淡倉,須知會公司及聯交所[128] - 主要股東於公司股份中擁有權益或淡倉,須記錄於《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36條須存置之登記冊[131] 客户与持股 - 最大客户占公司总收益约11.8%,五大客户合计占公司总收益约30.6%[135] - 公司维持至少25%已发行股份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37] 保险与福利 - 公司已购买并维持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40] - 公司并无为员工设立其他退休福利计划,仅参与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澳门社会保障基金供款及中国内地界定供款退休福利计划[141] 企业管治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第2部分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154] - 公司使命是打造具备质量、服务及信任的亚洲领先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平台[155] - 公司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制定反贪污政策指导员工行为[157] - 公司并无与控股股东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之间存在重大合约[146] - 公司核数师为德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并合资格获续聘[151] - 公司并无发生任何重大期后事项[149] - 公司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3] - 公司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确保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一名具有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64] - 董事会共同负责制定策略业务发展、检讨及监察公司业务表现[166] - 公司设有机制供董事就履行职责寻求独立专业意见,并确保董事会可获得独立的观点和意见[167]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投保,以应对潜在的法律诉讼[177] - 公司已举办培训课程,作为董事及员工持续专业发展的一部分[179] - 所有董事均已通过参加培训及/或阅读材料参与适当的持续专业发展[179]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分别由陈家健先生及杨硕硕女士担任[181]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樣性政策,旨在提升董事会的多样性水平[184] - 董事會由六名成員組成,其中三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龄分布介于40岁至67岁[186] - 董事會董事均为男性,未实现性别多元化,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一名女性董事[187] - 公司已成立三个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19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要职责包括监督财务报表及内部监控程序[192]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及监督薪酬发放[198] - 薪酬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审查公司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整体薪酬政策及架构,并向董事会提出推荐建议[199] - 薪酬委员会审查了其他与薪酬相关的事宜,包括实物利益及其他应付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补偿[199] - 薪酬委员会审查了基于表现的薪酬,并就订立与薪酬相关的政策建立了正式且透明的程序[1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已举行两次会议,审查并推荐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待遇[200] - 薪酬委员会审查了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待遇政策及架构[200] - 薪酬委员会各成员的出席记录载于本年报第33页[200]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4 21:3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125,965千港元,较2021年的108,948千港元增长15.62%[5]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6,555千港元,较2021年的14,836千港元增长11.6%[5] - 2022年年內溢利为14,047千港元,较2021年的12,804千港元增长9.7%[5] - 2022年每股盈利为1.76港仙,较2021年的1.60港仙增长10%[5] - 2022年非流動資產为16,045千港元,较2021年的10,677千港元增长50.28%[6] - 2022年流動資產为75,627千港元,较2021年的65,322千港元增长15.78%[6] - 2022年流動負債为21,850千港元,较2021年的19,478千港元增长12.18%[6] - 2022年流動資產淨值为53,777千港元,较2021年的45,844千港元增长17.3%[6] - 2022年資產淨值为65,807千港元,较2021年的52,267千港元增长25.9%[6] - 2022年權益總額为65,807千港元,较2021年的52,267千港元增长25.9%[7] - 2022年总收益为1.25965亿港元,2021年为1.08948亿港元,2022年招聘服务收益为1.00135亿港元,占比79.5%,2021年为7912.2万港元,占比72.6%[53][54] - 2022年调配及支薪服务收益为2583万港元,占比20.5%,2021年为2982.6万港元,占比27.4%,收益减少399.6万港元,降幅13.4%[57] - 2022年其他收入2,419千港元,2021年为272千港元,其中2022年政府补贴2,116千港元[27] - 公司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净额为707千港元,2021年为37千港元[28]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为377千港元,2021年为170千港元[28] - 公司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为88,201千港元,2021年为77,698千港元[29] - 公司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2,508千港元,2021年为2,032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29]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年内溢利14,047千港元和800,000,000股股份计算,2021年基于年内溢利12,804千港元和800,000,000股股份计算[35] - 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9,485千港元,2021年为20,421千港元[36] - 公司2022年录得纯利约14,047,000港元,2021年为约12,804,000港元[39] - 2022年集团收益从约1.08948亿港元增加约1701.7万港元或15.6%至约1.25965亿港元[52]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的27.2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241.9万港元,增加214.7万港元,主要因确认政府补贴211.6万港元[60] - 2022年员工成本为8820.1万港元,占收益70.0%,2021年为7769.8万港元,占比71.3%,增加1050.3万港元,增幅13.5%[62][63] - 2022年调配员工成本为2293.2万港元,占总员工成本26.0%,2021年为2764.4万港元,占比35.6%,减少471.2万港元,降幅17.0%[62] - 2022年内部员工成本为6526.9万港元,占总员工成本74.0%,2021年为5005.4万港元,占比64.4%,增加1521.5万港元,增幅30.4%[62] - 2022年其他开支及亏损为2225.8万港元,2021年为1622.6万港元,增加603.2万港元[64]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354万港元,2021年为1295.2万港元,增加58.8万港元,增幅4.5%;若不包括政府补贴,2022年为1142.4万港元,2021年为1295.2万港元,减少152.8万港元,降幅11.8%[6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银行存款360万港元,2021年为120万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273.4万港元,2021年约为4276.7万港元[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81.9%银行结余及现金以港元计值,2021年为84.0%;18.1%以人民币、澳门元或美元计值,2021年为16.0%;流动比率约为3.5倍,2021年约为3.4倍[7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透支约599.6万港元,2021年约为596.5万港元;租赁负债约710.4万港元,2021年约为569.5万港元[72] - 2022年银行透支实际年利率为5.13%,2021年为4.25%;2022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9.9%,2021年为22.3%[73] - 2022年储备由2021年的4426.7万港元增加1354万港元至5780.7万港元[7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10名内部员工,2021年为97名;253名调派员工,2021年为190名;员工成本约8820.1万港元,2021年约为7769.8万港元[84]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应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的业务合并,本年度应用对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15] - 公司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追溯应用于2021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可供使用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6][17] - 公司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8] - 公司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2018年至2020年的年度改进,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应用于2022年1月1日已修改或交换的金融负债[19][20] - 公司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香港会计准则第41号(修订本),对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22]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中,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部分准则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23] - 公司董事预期应用其他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在可见将来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2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招聘服务收益100,135千港元,2021年为79,122千港元;调派及支薪服务2022年收益25,830千港元,2021年为29,826千港元;总计2022年收益125,965千港元,2021年为108,948千港元[25] - 2022年客户A收益14,859千港元,2021年为17,210千港元;客户B 2022年收益13,860千港元,2021年为11,467千港元,两客户收益均超集团总收益10%[26] - 公司2022年招聘服务收益较2021年同期增长,收益从约108,948,000港元增加约17,017,000港元或15.6%至约125,965,000港元[39]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6176.7万港元增加约1638.3万港元或26.5%至2022年约7815万港元[44] - 香港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2678.6万港元减少约335.7万港元或12.5%至2022年约2342.9万港元[44] - 中国内地业务收益从2021年约1735.5万港元增长约463万港元或26.7%至2022年约2198.5万港元[45]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的6176.7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7815万港元,增幅26.5%;内地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的1735.5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2198.5万港元,增幅26.7%[56] - 香港市场2022年贡献总收益80.6%,2021年为81.3%,收益从2021年的8855.3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1.01579亿港元,增幅14.7%;内地市场收益从2021年的1735.5万港元增至2022年的2198.5万港元,增幅26.7%[59] 市场环境数据 - 2022年香港实际本地生产总值收缩3.5%,全年失业率持续改善[40] - 2022年中国内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0%,略高于2020年的2.2%[45]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目标是成为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将继续壮大及扩充团队[37] - 公司将集合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有复苏潜力的行业[49] - 公司将投资香港金融服务及资讯科技领域和中国内地及新加坡业务的专责团队[49] - 公司将加强香港、中国内地及新加坡的内部营销团队,提升品牌知名度[49] 公司态度与预期 - 公司对2023年整体表现抱持审慎乐观态度[48] 公司股权与股息情况 - 公司2022年无提议派付股息,2021年也无[3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8亿股,每股0.01港元[77] 公司会议与公告相关 - 公司股东大会将于2023年5月12日举行,5月9日至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3] - 本公告将自登载日起最少连续七天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100]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第2部分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条文[94] - 自2018年9月13日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无购股根据计划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2022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未行使购股[91][92] - 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经德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相符[95]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9月1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主席[9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外聘核数师委任及罢免推荐、审阅监管财务报表等[9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及全年业绩公告[98]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9]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4 18: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33,02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2,991千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94,79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3,759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7,35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9,803千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1,47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3,315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6,14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592千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8,51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389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77港仙,2021年同期为1.07港仙;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2.31港仙,2021年同期为1.42港仙[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保留溢利(累计亏损)为22,61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825千港元[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7,87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1,425千港元[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10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1千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28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9千港元[4][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银行借款利息为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4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7千港元[14]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总计2957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926000港元[15]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0077港元,2021年同期为0.0107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0231港元,2021年同期为0.0142港元[18] - 公司收益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73759000港元增加约21036000港元或28.5%至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94795000港元[2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纯利增加约7129000港元或62.6%,达约18518000港元,2021年同期纯利约11389000港元[23] - 公司2022年前九个月收益约9479.5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7375.9万港元增加约2103.6万港元,增幅28.5%[33] - 招聘服务收益2022年前九个月约7750.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5349.4万港元增加约2401万港元,增幅44.9%[34]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2022年前九个月约1729.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2026.5万港元减少约297.4万港元,减幅14.7%[36] - 其他收益2022年前九个月约188.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30.5万港元增加约157.9万港元[37] - 2022年前九个月员工成本约5725.8万港元,占收益约60.4%,2021年同期约4800.4万港元,占比约65.1%[38] - 2022年前九个月内部员工成本约4168.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2956.8万港元增加约1211.6万港元,增幅41.0%[38][40] - 2022年前九个月调派员工成本约1557.4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1843.6万港元减少约286.2万港元,减幅15.5%[38][40] - 其他开支及亏损2022年前九个月约1657.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1231.1万港元增加约426.2万港元[41] - 2022年前九个月租赁负债利息约24.9万港元,银行透支信贷利息约3.2万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约4.7万港元及2.2万港元[42] - 2022年前九个月来自香港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78.0%,2021年约79.7%[36]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9个月的约192.6万港元增加约103.1万港元至2022年9个月的约295.7万港元[43]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9个月的约1142.5万港元增加约644.9万港元或56.4%至2022年9个月的约1787.4万港元;剔除补贴后增加约473.6万港元或41.5%[45]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招聘服务香港地区收益为22,769千港元,中国地区为4,470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香港地区为58,393千港元,中国地区为19,111千港元[13] - 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调派及支薪服务香港地区收益为5,201千港元,澳门地区为580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香港地区为15,510千港元,澳门地区为1,781千港元[13] - 公司来自香港招聘服务的收益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40866000港元增加约17527000港元或42.9%至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58393000港元[25] - 公司来自中国内地业务的收益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2628000港元增长至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9111000港元,增加约6483000港元或51.3%[27]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中期股息[18]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2年前9个月中期股息[46] 董事持股情况 - 2022年9月30日,陈家健、陈家安、陈家成三位董事在公司股份好仓中所持股份数均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概约百分比均为75%[48] - 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KJE Limited由陈家健等三人分别拥有约33.33% [50] - 2022年9月30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在公司股份好仓中所持股份数均为6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概约百分比均为75%[52] 购股计划情况 - 自2018年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截至2022年9月30日无购股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并无未行使购股[5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9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8] 董事权益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9个月,董事等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59]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在2022年前9个月遵守GEM上市规则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60][6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9月1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2]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潘启健先生[62]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就外聘核数师委任及罢免提建议等[6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建议[64] 董事会构成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执行董事为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66]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潘启健先生、刘健成博士及张宏基先生[66] - 报告日期为2022年11月11日[66] 公司报告发布情况 - 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67] 公司主席情况 - 公司主席为陈家健[65] 税务政策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两个期间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收,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收[15][16]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两个期间税率为25%,2022 - 2024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首100万元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超过100万元但不超300万元,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16][17] - 截至2022及2021年9月30日止各九个月,澳门所得补充税按超过600000澳门元的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2%计算,因澳门附属公司无超该金额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16]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2 21: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32,52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2,462千港元;六个月收益为61,77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0,768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8,60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194千港元;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4,12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12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7,436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50千港元;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2,37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797千港元[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5,59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677千港元[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71,23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5,322千港元[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6,504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478千港元[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64,283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267千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24千港元,2021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3,388千港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4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72千港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2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230千港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1775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4.0768亿港元[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18.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8万港元[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74.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71.5万港元,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37.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79.7万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亿股[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约166.6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47.5万港元[30]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1.947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783亿港元有所增加[33] - 2022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中持作买卖之香港上市权益证券为106.4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0.8万港元减少[38]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325.3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74.8万港元减少[40] - 2022年6月30日银行透支(有抵押)为598.4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6.5万港元略有增加[41] - 2022年6月30日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权益工具之上市权益证券公平值为106.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0.8万港元[46] - 2022年6月30日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权益工具之非上市权益投资公平值为155.6万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及其他主要管理层成员短期福利为338.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33万港元[51] - 公司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4076.8万港元增加约2100.7万港元或51.5%至2022年上半年约6177.5万港元[5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纯利增加约958.1万港元或342.5%,达到1237.8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279.7万港元[55] - 其他收益从2021年6个月约16.6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85.5万港元,增加约68.9万港元[69] - 员工成本从2021年约3005.3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3749.9万港元,占收益比例从73.7%降至60.7%[70] - 其他开支及亏损从2021年6个月约773.1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1013.3万港元,增加约240.2万港元[71]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6个月约71.5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174.3万港元,增加约102.8万港元[73]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6个月约282.5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1201.6万港元,增加约919.1万港元或325.3%[7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455.1万港元,银行透支约598.4万港元,租赁负债约902.5万港元[77] - 2022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23.3%,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3%有所上升[7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8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3749.9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约为3005.3万港元[8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招聘服务收益5.0265亿港元,其中香港3.5624亿港元、中国内地1.4641亿港元;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1.151亿港元,其中香港1.0309亿港元、澳门0.1201亿港元[16]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2301.3万港元大幅增加约1261.1万港元或54.8%至2022年上半年约3562.4万港元[57] - 中国内地业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526.7万港元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约1464.1万港元,增加约937.4万港元或178.0%[59] - 招聘服务衍生收益从2021年6个月约2828万港元增至2022年约5026.5万港元,增加约2198.5万港元或77.7%[66]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1年6个月约1248.8万港元减至2022年约1151万港元,减少约97.8万港元或7.8%[68] 公司上市及业务概况 - 公司于2018年10月1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上市[1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提供招聘、调派及支薪服务[10] 财务报表相关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尚未经核数师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1][12] 租赁相关情况 - 2022年3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确认约266.8万港元的使用权资产及约272.2万港元的租赁负债[32] - 2022年4月14日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确认约175.1万港元的使用权资产及约163.8万港元的租赁负债[3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9]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中港两地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未来扩大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业务范围[52] - 中国内地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5%,公司将中国内地作为核心业务重点[62] - 2022年公司将集合资源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教育及房地产等有复苏潜力的行业[63] - 2022年公司将投资香港金融服务及资讯科技领域和中国内地业务的专责团队[63] - 2022年公司将采取严格措施带动业务、提升生产力和盈利能力[63] - 2022年公司将加强香港及中国内地的内部营销团队,提升品牌知名度[63] - 2022年公司将关注潜在投资机会,创造更多企业社会价值[63] 员工数量变化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118名内部员工及74名调派员工,2021年12月31日为97名内部员工及190名调派员工[87] 股份发售款项使用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悉数动用股份发售的全数所得款项净额[88] 股权结构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90] - 2022年6月30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95] - 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92][96]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92][96] 购股计划情况 - 自2018年9月13日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无购股根据计划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2022年6月30日并无未行使购股[99]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01]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第2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03]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交易必守准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上半年遵守相关规定[10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9月1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主席[105]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外聘核数师委任及罢免建议、审阅监管财务报表等[10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2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建议[105] 董事会构成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7]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3 21:5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为29,25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8,30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59.8%[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5,513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682千港元[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期内溢利为4,942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753千港元[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4,985千港元,2021年同期全面开支总额为790千港元[4] - 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盈利为0.62港仙,2021年同期每股亏损0.09港仙[4] - 2022年第一季度融资成本为7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0千港元[4][15]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52,267千港元,3月31日为57,252千港元[7]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中,香港利得税543千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28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71千港元和0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16]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期内溢利4942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753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800000千股[18]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派息[18]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830.6万港元增加约1094.4万港元或59.8%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925万港元,2022年第一季度纯利约494.2万港元,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约75.3万港元[23]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830.6万港元增加约1094.4万港元或59.8%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925万港元,主要因招聘服务收益增加[34] - 2022年第一季度员工成本为约1784.3万港元(2021年:约1508.6万港元),占收益约61.0%(2021年:约82.4%)[37] - 其他开支及亏损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386.7万港元增加约145.7万港元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532.4万港元[38]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7.1万港元增加约50万港元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57.1万港元[41] - 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从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约79万港元溢利增加约577.5万港元至净溢利约498.5万港元[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招聘服务收益为23,935千港元,其中香港为16,46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466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1,940千港元、9,863千港元、2,077千港元[14] - 2022年第一季度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为5,315千港元,其中香港为4,762千港元,澳门为553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6,366千港元、5,630千港元、736千港元[14] - 金融服务及资讯科技界别对公司香港招聘服务收益分别贡献约21.7%及11.7%[24] - 公司来自香港的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986.3万港元增加约660.6万港元或67.0%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1646.9万港元[27] - 公司来自中国内地业务的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207.7万港元增长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746.6万港元,大幅增加约538.9万港元或259.5%[28] - 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194万港元增加约1199.5万港元或100.5%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393.5万港元,源于香港招聘市场复苏和中国内地市场扩张[34]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636.6万港元减少约105.1万港元或16.5%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531.5万港元[35] - 2022年第一季度来自香港的收益占总收益约72.6%(2021年:约84.6%)[35] - 调派员工成本减少约52.4万港元或9.2%,内部员工成本增加约328.1万港元或34.9%[37]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提供招聘服务以及调派及支薪服务[8] - 深圳和广州办事处遵循大湾区发展规划,在科技、消费及地产等行业增加业务,建立团队专攻本土科技等公司,提高团队素质和品牌知名度[29] -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GDP按年增长4.8%,公司将中国作为核心业务重点[31]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9] - 在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47][51]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47][51] - Caiden Holdings Limited由周家伟先生全资拥有[47][51] 公司相关计划与规定 - 公司于2018年9月13日采纳购股计划,截至2022年3月31日,并无尚未行使的购股[52]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5]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57]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潘启健先生、刘健成博士及张宏基先生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启健先生为审核委员会主席[6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建议[62] 公司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2年5月12日[64] - 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分别是陈家健先生(主席)、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64] - 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是潘启健先生、刘健成博士及张宏基先生[64] - 有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65]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31 12:06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GEM的特色 本報告的資料乃遵照聯交所《GEM證券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而刊載,旨在提供有關高奧士國際控股 有限公司(「本公司」)的資料;本公司的董事(「董事」)願就本報告的資料共同及個別地承擔全部責任。董事 在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確認就其所知及所信,本報告所載資料在各重要方面均屬準確完備,沒有誤導或 欺詐成分,且並無遺漏任何事項,足以令本報告或其所載任何陳述產生誤導。 1 高奧士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21年報 2021 年 報 2021 2021 Annual Report GEM的定位,乃為中小型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此等公司相比起其他在聯交所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 資風險。有意投資的人士應了解投資於該等公司的潛在風險,並應經過審慎周詳的考慮後方作出投資決定。 由於GEM上市公司普遍為中小型公司,在GEM買賣的證券可能會較於主板買賣之證券承受較大的市場波 動風險,同時無法保證在GEM買賣的證券會有高流通量的市場。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報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 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報告全部或任何部分 ...
高奥士国际(08042)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1-12 19: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32,991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6,374千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73,75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9,065千港元[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9,803千港元,2020年同期亏损796千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3,31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24千港元[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8,592千港元,2020年同期亏损725千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1,38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04千港元[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07港仙,2020年同期亏损0.09港仙;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42港仙,2020年同期为0.08港仙[4] - 2020年1月1日经审核股本为8,000千港元,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核股本仍为8,000千港元[5] - 2020年1月1日期末权益总计为40,767千港元,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核权益总计为50,740千港元[5]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总计1926000港元,2020年同期为20000港元[15] -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及前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800000千股,2020年同期相同[18] - 公司2021年前九个月期内溢利为11389000港元,2020年同期为604000港元[1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1年前九个月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派息[19] - 公司收益从2020年前九个月约49065000港元增加约24694000港元或50.3%至2021年前九个月约73759000港元[22] - 集团收益由2020年9个月约4906.5万港元增加约2469.4万港元或50.3%至2021年9个月约7375.9万港元[32] - 员工成本为2021年9个月约4800.4万港元(2020年:约4006.3万港元),占收益约65.1%(2020年:约81.7%)[36] - 其他开支及亏损由2020年9个月约1134.1万港元增加约97万港元或8.6%至2021年9个月约1231.1万港元[37] - 所得税开支由2020年9个月约2万港元增加约190.6万港元至2021年9个月约192.6万港元[40]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由2020年9个月约65.1万港元增加约1077.4万港元至2021年9个月约1142.5万港元[41]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招聘服务香港地区收益为40,86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8,005千港元;中国地区收益为12,62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947千港元[13] - 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调派及支薪服务香港地区收益为17,90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5,097千港元;澳门地区收益为2,35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16千港元[13]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从2020年前九个月约28005000港元增加约12861000港元或45.9%至2021年前九个月约40866000港元[24] - 香港调派及支薪外包服务收益从2020年前九个月约15097000港元增加约2810000港元或18.6%至2021年前九个月约17907000港元[25] - 中国业务收益从2020年前九个月约3947000港元大幅增加约8681000港元或220%至2021年前九个月约12628000港元[27] - 招聘服务收益由2020年9个月约3195.2万港元增加约2154.2万港元或67.4%至2021年9个月约5349.4万港元[32] - 香港招聘服务收益由2020年9个月约2800.5万港元增加约1286.1万港元或45.9%至2021年9个月约4086.6万港元[32] - 中国招聘服务收益由2020年9个月约394.7万港元增加约868.1万港元或220%至2021年9个月约1262.8万港元[32] - 调派及支薪服务收益由2020年9个月约1711.3万港元增加约315.2万港元或18.4%至2021年9个月约2026.5万港元[33] - 2021年9个月来自香港的收益占约79.7%(2020年:约87.9%)[33] 利息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银行借款利息为1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0;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银行借款利息为2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0[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租赁负债利息为19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2千港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租赁负债利息为4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17千港元[14] 所得税政策相关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两级制税率计香港利得税,余下按16.5%计提[1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中国附属公司法定税率为25%,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有相关所得税优惠政策[16] 股权结构相关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陈家成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KJE Limited、Caiden Holdings Limited、周家伟先生分别持有公司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75%[48] - 6亿股股份中,4.5亿股以KJE Limited名义登记,1.5亿股以Caiden Holdings Limited名义登记[46][50] - KJE Limited由陈家健先生、陈家安先生及陈家成先生分别拥有约33.33% [46][50] 购股计划及相关安排情况 - 自2018年9月13日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截至2021年9月30日,无购股根据计划被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并无未行使购股[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附属公司或其他相联法团未订立安排让董事收购股份或债券获利,公司未向董事授出购股[52] 证券交易及业务竞争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董事、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权益[55] 企业管治相关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健成博士未出席2021年5月12日股东大会[5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规定标准及操守准则[57]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9月13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9]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潘启健先生[5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建议[59] 董事会相关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1] 报告登载相关 - 报告将自登载日起最少连续七天登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