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康集团(08169)
icon
搜索文档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09-14 06:02
财务数据 - 九个月整体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收益减少约8%至6856.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434.1万港元[2]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约51%至218.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45.3万港元[2]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减少约51%至0.34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69港仙[2]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经营溢利为529.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91.1万港元[4]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8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53.3万港元[4]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为540.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444.1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7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685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8%[16][20]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即期税项(中国)为269.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08万港元[12]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218.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45.3万港元[14] - 公司本期毛利为2479.3万港元,较上一期间减少6%,毛利率由32%增至36%[20] - 集团收益总额占比从上个期间的34%增至本期的44%,毛利率增至36%(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为32%)[21] - 集团本期其他收入为205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52%(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为424.6万港元)[21] - 集团本期销售费用为266.9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增加8%(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为246.2万港元)[21] - 集团本期行政费用为1887.8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增加3%(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为1835.9万港元)[21] - 集团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18.5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51%(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为445.3万港元)[21] 财务数据 - 三个月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三个月,收益为234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60.1万港元[4]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18.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5.4万港元[4] 股本与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7月31日,股本为649.5万港元,资本溢价为1958.6万港元,其他储备为9.5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7月31日,蒋丽莉等持有3446212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3.06%;包国平博士持有44224000股,占6.81%[23] 业务板块收益情况 - 环保产品业务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883.8万港元减少22%至3816.7万港元[16] - 自来水厂业务收益由去年同期的2550.3万港元增加19%至3040.1万港元[16]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3] 业务发展与规划 - 公司环保产品业务已在宁波、上海及顺德设立办事处及服务中心,并计划扩展服务网络至内地其他地区[17] - 环保产品业务部分产品已应用于船舶机械及清洁能源领域[19] - 新建宝坻火车站及新城际铁路落成后,预计将对公司天津自来水厂产生积极影响[19] 证券交易与收购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26]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29]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非执行董事倪军教授未出席2023年3月30日股东大会[28]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董事等无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利益冲突的业务[31] 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3年9月11日[37] - 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吴正炜先生及梁伟伦先生、非执行董事吕新荣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少萍女士、倪军教授及周锦荣先生[37] - 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38]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09-11 16:30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收益减少约8%至6856.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434.1万港元[6]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约51%至218.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45.3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减少约51%至0.34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69港仙[8] - 2023年第三季度收益为234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60.1万港元[9] -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为2479.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48.6万港元[9]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溢利为529.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91.1万港元[9] - 2023年前三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8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53.3万港元[10] - 2023年前三季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75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万港元[10] - 2023年7月31日股本为649.5万港元,2022年7月31日为649.5万港元[11] - 2023年7月31日保留溢利为5497.9万港元,2022年7月31日为5286.8万港元[11]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685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8%,自来水厂业务收益3040.1万港元,同比增加19%,环保产品业务收益3816.7万港元,同比减少22%[17][22][23]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中国即期税项为269.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8万港元[18]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18.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45.3万港元[21] - 本期集团毛利为2479.3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6%,毛利率由上期间的32%增加至本期的36%[30] - 利润率较高的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占集团收益总额的比例由上期间的34%增加至本期的44%[31] - 公司本期其他收入为205万港元,较上期减少52%,因代理服务收入减少[32] - 公司本期销售费用为266.9万港元,较上期增加8%,因差旅开支增加[33] - 公司本期行政费用为1887.8万港元,较上期增加3%,因员工相关成本及租金开支上升[34] - 公司本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18.5万港元,较上期减少51%[35]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 业务发展与布局 - 公司看好中国工业市场先进、环保解决方案的潜在发展,特别是在节能液压技术方面[25] - 环保产品业务已在宁波、上海及顺德设立办事处及服务中心,正计划将服务网络扩展到中国内地其他地区[26] - 环保产品业务的若干产品已应用于船舶机械领域及清洁能源领域[27] - 自来水厂业务全资金拥有天津自来水厂,拥有为天津市宝坻区及周边部分地区供应自来水的权利[28]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7月31日,蒋丽莉等持有3.446212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53.06%;包国平博士持有4422.4万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6.81%[37]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38] 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遵守证券守则规定标准[39]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董事倪军教授未出席2023年3月30日股东大会[40]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41] - 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相关人员无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情况[42] 委员会情况 - 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为吴正炜先生,成员包括梁伟伦先生、周锦荣先生、陈少萍女士及倪军教授[46] - 公司于2001年12月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主要职务为审阅及监督集团财务申报程序及内部监控制度[47]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周锦荣先生,成员包括陈少萍女士及倪军教授,均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业绩,认为业绩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且已充分披露[48] 董事会成员 - 公布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吴正炜先生及梁伟伦先生、非执行董事吕新荣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少萍女士、倪军教授及周锦荣先生[48] 公布信息 - 本公布将由刊发日期起计七天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www.eco - tek.com.hk内[49]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6-14 14:06
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4514.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974万港元减少约9%[5]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自来水厂收益为25141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为20002千港元,总计4514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9740千港元有所下降[19]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总额451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50][53] 溢利与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0.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09.9万港元减少约35%[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31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约0.48港仙减少约35%[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溢利为2004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3363千港元[14]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报分部溢利为152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3342千港元有所增长[2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91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93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99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166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毛利率从31%增至37%[5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0.4万港元,较同期减少约35%[54] 资产情况 - 2023年4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112.3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8799.2万港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资产为9141.8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8404.6万港元有所增加[9]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262.9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3402万港元有所增加[9] - 2023年4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104.1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10767.8万港元有所增加[10] - 2023年4月30日可呈报分部资产为1677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4061千港元有所下降[23] - 2023年4月30日本集团资产为17254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568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终账面净值为71434千港元,期初为69082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4863千港元,2022年11月1日为5273千港元[3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存货账面净值为14518千港元,2022年10月31日为16435千港元[36]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应收账款账面净值为17236千港元,2022年10月31日为18256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47316千港元,2022年10月31日为41064千港元[40] - 2023年4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5262.9万港元,高于2022年10月31日的3402万港元[56] - 2023年4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4731.6万港元,高于2022年10月31日的4106.4万港元[56] 负债情况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负债为3878.9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5002.6万港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4月30日可呈报分部负债为3773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417千港元有所下降[23] - 2023年4月30日本集团负债为515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6670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0144千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18447千港元减少[41]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合约负债为3739千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4343千港元减少[42] - 2023年4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降至11%,低于2022年10月31日的14%[58]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249.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5.8万港元有所改善[12]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57.9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减少937.6万港元[12] 运营成本与费用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为284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439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即期税项为190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4千港元[28] - 香港利得税按首2000000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以8.25%税率计提拨备,超过部分以16.5%税率计提拨备;中国企业所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以25%税率计提拨备[2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199.3万港元,因代理服务收入减少而减少31%[5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行政费用128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销售费用1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54] 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9] 运营指标情况 - 2023年4月30日流动比率约为2.36,高于2022年10月31日的1.68[56] - 2023年4月30日存货周转日数约为92日,高于2022年10月31日的74日[56] - 2023年4月30日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为69日,低于2022年10月31日的77日[56] 员工情况 - 2023年4月30日集团聘用80名雇员,多于2022年的76名[6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为830万港元,高于截至2022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的800万港元[63] 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4月30日蒋丽莉等持有34462.12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3.06%;包国平博士持有4422.4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6.81%[69]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65] 业务竞争与利益冲突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等无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利益冲突业务[76] 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5年3月成立薪酬委员会,职责为审阅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并提建议[77] - 公司于2006年2月成立提名委员会,职责为制定提名政策并就董事提名等提建议[78]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职责为就相关事务向董事会提供意见[79] - 公司于2001年12月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职责为审阅及监督集团财务申报程序及内控[8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合规且披露充分[81]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报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吴正炜和梁伟伦、非执行董事吕新荣、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少萍等[82] 会计政策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编制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与2022年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一致[17] 关联交易情况 - 2023年4月30日向关联公司贷款120万港元,年利率5.25% - 5.875%;2022年10月31日贷款110万港元,年利率5.25%[43] 银行信贷情况 - 集团获银行信贷,以2022年10月31日约902万港元银行存款、2023年4月30日股东公司物业及公司担保作抵押[45] 业务发展规划情况 - 集团将物色符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新产品或服务供应[51] 公司运营分部情况 - 公司主要运营决策由执行董事确定,有环保产品和自来水厂两个可呈报分部[20]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6-12 16:36
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4514.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974万港元减少约9%[6]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自来水厂收益25141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20002千港元,总计4514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9740千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总额为451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 [35][38] - 环保产品业务收益由上个期间3261.8万港元减少23%至本期2514.1万港元,自来水厂业务收益由上个期间1712.2万港元增加17%至本期2000.2万港元 [35] 溢利与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0.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09.9万港元减少约35%[7]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31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约0.48港仙减少约35%[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溢利2004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13363千港元[14]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自来水厂可呈報分部溢利9238千港元,环保产品可呈報分部溢利5988千港元,总计15226千港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13342千港元[21] - 2023年4月30日除所得稅前溢利391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93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1.7万港元,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为200.4万港元[26]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0.4万港元,较同期减少约35% [42] 资产情况 - 2023年4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112.3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8799.2万港元有所减少[11]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资产为9141.8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8404.6万港元有所增加[11]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262.9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3402万港元有所增加[11] - 2023年4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104.1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10767.8万港元有所增加[12] - 2023年4月30日可呈報分部資產1677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4061千港元有所减少[21] - 2023年4月30日本集團資產172541千港元,負債51500千港元;2022年同期資產189568千港元,負債66670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4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初账面净值为6908.2万港元,期终账面净值为7143.4万港元[27] - 截至2023年4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486.3万港元[2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存货货品为1824.6万港元,扣除滞销存货拨备后为1451.8万港元[2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应收账款为1853.5万港元,扣除减值亏损拨备后为1723.6万港元[28] - 截至2023年4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4731.6万港元[29] - 2023年4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5262.9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36,存货周转日数约为92日,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为69日 [43] 负债情况 - 2023年4月30日,流动负债为3878.9万港元,较2022年10月31日的5002.6万港元有所减少[11] - 2023年4月30日可呈報分部負債3773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417千港元有所减少[21]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014.4万港元[30]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合约负债为373.9万港元[30] - 2023年4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降至11%,2022年10月31日为14%,因偿还部分借贷及权益总额增加[45] 现金流量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249.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5.8万港元有所改善[13]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增加357.9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减少937.6万港元[13] 其他收支情况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1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千港元[21]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24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15千港元[21] - 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添置非流動資產140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58千港元[21]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66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毛利率为37%,较上期间有所增加 [39]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199.3万港元,因代理服务收入减少而减少31% [40]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费用为128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销售费用为1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 [41] 关联交易情况 - 2023年4月30日向一间关联公司贷款120万港元,年利率5.25%至5.875%[30] - 截至4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公司与关联人士的利息开支分别为200千港元及423千港元等 [33] 员工情况 - 截至4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公司员工薪金、津贴及实物利益分别为1247千港元及2493千港元等 [34] - 2023年4月30日集团聘用80名雇员,2022年为76名;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8,300,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8,000,000港元[4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5] 银行信贷情况 - 公司获授银行信贷以2022年10月31日银行存款约902万港元等作抵押 [32] - 2023年4月30日集团无质押银行存款,2022年10月31日质押9,000,000港元获取银行信贷[48] 股本架构 - 2005年11月行使首次公开招股前购股权计划之购股权,发行96,74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总代价967,000港元,此后股本架构无重大变动[44] 股权持有情况 - 2023年4月30日,蒋丽莉等持有344,621,2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53.06%;包国平博士持有44,224,000股,占6.81%[54]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55] 公司守则与规定 - 公司按不宽松条款采纳董事及指定雇员证券交易常规守则,董事确认遵守规定标准[56]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非执行董事倪军教授因公务未出席2023年3月30日股东大会[57]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利益冲突业务[58] 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5年3月成立薪酬委员会,职责为审核董高薪酬政策并提建议[59] - 公司于2006年2月成立提名委员会,职责为制定提名政策并就董事提名等提建议[60]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职责为就相关事务向董事会提供意见[61] - 公司于2001年12月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职责为审核监督集团财务申报程序及内控[63]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三、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合规且披露充分[64] 董事会成员情况 - 公布日期董事会成员含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4] 公布刊登情况 - 本公布将在GEM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七天[65]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51]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3-15 06:2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952.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65.5万港元下跌27%[3]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8.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4.7万港元[3]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17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36港仙[3]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总额为1952.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7% [18][21]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8.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34.7万港元 [16][22] 各业务板块收益对比 - 2023年第一季度环保产品收益为937.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2万港元[13] - 2023年第一季度自来水厂收益为101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3.5万港元[13] - 环保产品业务分部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612万港元减少42%至937.3万港元 [18][21] - 自来水厂业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收益总额比例由上期间的40%增加至本期的52% [21] 利润相关数据对比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696.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22.2万港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溢利为24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8.6万港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32.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4.7万港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381.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1.5万港元[6] - 公司本期毛利约669.5万港元,较上期间减少15%,毛利率为36%,去年同期为31% [21] 公司股本及储备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公司股本为649.5万港元,股份溢价为1958.6万港元,资本储备为9.5万港元[8] 费用情况 - 本期行政费用为597.9万港元,与上期间相若;销售费用为60.1万港元,较上期间减少45% [22]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及2022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派付任何股息 [15] 税务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本期在中国产生的估计应课税溢利以税率25%计提拨备 [14] - 澳门附属公司按税率12%缴纳澳门所得补充税,因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 [14]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物色符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新产品或服务供应 [19]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1月31日,蒋丽莉、Virtue Trustees (Switzerland) AG等持有344,621,2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53.06%[2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包国平博士直接实益拥有44,224,0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6.81%[26]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27] 董事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董事遵守证券守则规定标准[28]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29]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30] 业务竞争与利益冲突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相关人员无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情况[31] 业绩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合规且披露充分[36]
环康集团(08169)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3-13 17:05
财务业绩对比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收益为1952.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65.5万港元下跌27%[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8.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4.7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17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0.36港仙[8] - 2023年一季度毛利为696.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22.2万港元[9] - 2023年一季度经营溢利为24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8.6万港元[9] - 2023年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32.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4.7万港元[9] - 2023年一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381.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31.5万港元[10] - 环保产品2023年一季度收益为937.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2万港元[17] - 自来水厂2023年一季度收益为1015.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3.5万港元[17] - 公司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收益总额为1952.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7% [24][27] - 环保产品业务分部收益由上个期间的1612万港元减少42%至本期的937.3万港元 [24][27] - 公司本期毛利约669.5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15%,毛利率为36%,上个期间为31% [28] - 自来水厂业务分部收益占公司收益总额比例由上个期间的40%增加至本期的52% [28] - 公司本期行政费用为597.9万港元,与上个期间相若;销售费用为60.1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45% [29]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8.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34.7万港元 [22][30] 税务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本期在中国产生的估计应课税溢利以税率25%计提拨备 [19] - 澳门附属公司按税率12%缴纳澳门所得补充税,因无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 [20]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及2022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派付任何股息 [21]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将物色符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新产品或服务供应 [25] 股权权益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拥有须知会的权益或淡仓[31] - 截至2023年1月31日,蒋丽莉等持有公司普通股好仓,蒋丽莉等持有344,621,200股占比53.06%,包国平博士持有44,224,000股占比6.81%[32]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34] 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确认遵守证券守则规定标准[35]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3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37]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无利益冲突情况[38] 公司委员会设置 - 公司设有薪酬、提名、ESG、审核等委员会[39][40][41][43] 业绩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编制合规且披露充分[44] 董事会成员构成 - 公布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45]
环康集团(0816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1-27 16:46
业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环保产品业务及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分别占集团收益总额的67%(2021年:74%)及33%(2021年:26%)[8] - 本年度环保产品业务收益为6525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5%;自来水厂业务收益为3234.5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8] - 2022年环保产品业务和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分别占集团收益总额的67%(2021年:74%)及33%(2021年:26%)[26] - 2022年集团收益为9759.5万港元,较2021年的1.1852亿港元减少18% [26] - 2022年环保产品业务收益由2021年的8726.8万港元减少25%至6525万港元 [26] - 2022年自来水厂业务收益由2021年的3125.2万港元增加3%至3234.5万港元 [26] - 本年度收益为9759.5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8%,环保产品业务收益减少25%,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增加3%[28] - 2022年收益为97,595千港元,2021年为118,520千港元[170] - 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百分比从2007年约2%增长至2022年约33%[116] 利润情况 - 本年度集团毛利为3131.8万港元,较去年减少9%;毛利率为32%(2021年:29%)[8]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37.9万港元(2021年:506.2万港元)[9] - 本年度毛利为3131.8万港元,较去年减少9%,毛利率为32%,去年为29%[28] - 本年度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531.8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4%,销售费用减少39%,行政费用增加3%[30]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37.9万港元,去年为506.2万港元[31] - 2022年毛利为31,318千港元,2021年为34,328千港元[170] - 2022年经营溢利为7,169千港元,2021年为8,193千港元[170]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622千港元,2021年为7,763千港元[170]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4,379千港元,2021年为5,062千港元[170]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 - 8,560千港元,2021年为13,953千港元[170] - 2022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67港仙,2021年为0.78港仙[170]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62.2万港元,较2021年的776.3万港元减少[175] 业务前景与发展计划 - 公司环保产品业务部分产品已应用于船舶机械业及清洁能源业[12] - 未来新城际铁路将促进宝坻区与京津新城经济发展,公司于天津的自来水厂将从中受益[12] - 公司将物色符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新产品或服务供应,并审慎调整发展计划 [27] - 公司认为环保产品业务前景乐观 [27] - 未来新城际铁路竣工将促进宝坻区与京津新城经济发展,公司天津自来水厂将从中受惠 [27] - 董事会拟审慎规划及监测环保产品业务扩张,集团已投资受全球经济及市况影响较小的自来水厂业务[116] - 集团以优质供应商扩大供应商基础,研发并通过可靠分包商生产自有产品[118] - 董事会委任高级管理层密切监察中国经济、政治等发展,现金管理维持审慎库务政策[119] - 集团专注进口优质环保产品,自行开发产品,扩大供应商基础,必要时对冲锁定外汇汇率[120] 财务状况指标 - 2022年10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402万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106.4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8[32] - 2022年10月31日,存货周转日数约为91日,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为68日,较去年均增加[32] - 2022年10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4%,去年为12%[34] - 2022年10月31日,集团已质押银行存款约902万港元获取银行信贷,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38] - 2022年10月31日,集团聘用79名雇员,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726.7万港元[39]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0.77亿港元,较2021年的11.62亿港元有所下降[172][173] - 2022年用于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967.6万港元,2021年为798.9万港元[175] - 2022年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692.8万港元,较2021年的-497万港元有所增加[175] - 2022年用于融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39.6万港元,2021年为-11.8万港元[177]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1700万港元,2021年增加290.1万港元[177] - 2022年公司股本为649.5万港元,与2021年持平[173][179] - 2022年保留溢利为5279.4万港元,较2021年的4841.5万港元有所增加[173][179] - 2022年汇兑储备为772.2万港元,较2021年的2066.1万港元大幅减少[173][179]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9年[46] - 集团于2013年8月28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50][51] - 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多元化组成并监察政策执行,认为集团已达成该政策[53][55] - 集团于2019年1月22日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建议[57][61] - 评估提名人选时考虑诚信声誉、投入时间承诺和董事会多元性等因素[61] - 委任董事需经提名委员会物色、推荐,董事会考虑、确认,股东批准等程序[61] - 提名委员会将检讨提名政策,向董事会提修订建议供考虑批准[63] - 集团于2019年1月22日采纳股息政策,旨在向股东派付资金盈余[64] - 董事会决定派息时考虑财务业绩、资金需求、发展计划等因素[64] - 董事会保留更新、修订、更改及取消股息政策的权利,不保证特定期间派特定金额股息[65] - 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吴正炜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职责由执行董事履行[68] - 所有现任非执行董事委任任期不超三年,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并在股东大会重选[69] - 公司向新董事提供全面入职资料,持续为董事提供简报会和专业发展活动[70][72]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公司秘书按规定出席专业研讨会,每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72] - 董事会成立薪酬、提名、环境社会及管治、审核四个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73] - 薪酬委员会职责是就董事和高管薪酬政策向董事会提建议,年内认为薪酬待遇公平合理[75]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董事会架构等,挑选推荐董事候选人会考虑多因素[76]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为主席及其他成员组成[77] - 提名委员会考虑各退任董事,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后向董事会推荐重选[66] - 董事会根据提名委员会推荐,按章程细则推荐退任董事在股东大会重选[66] - 审核委员会于2001年12月成立,主席为周锦荣先生,成员包括陈少萍女士及倪军教授[78] - 年内审核委员会举行6次会议,审阅了多期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准则编制并充分披露[80]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会议举行7次,审核、提名、薪酬、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会议分别举行6、2、2、2次,股东大会举行1次[81] 审计与合规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独立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约为72万港元,与2021年相同,无重大非审核服务费用[82] - 董事会负责厘定集团商业策略及目标,评估承受风险程度,确保设立有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87] - 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履行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责任,持续监督并每年检讨成效[87] - 管理层负责设计、实施及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识别、评估及管理风险[87] - 自2008年11月起,由独立外部风险顾问公司每年对不同业务内部监控制度进行检讨[88] - 公司采纳内幕消息披露政策,设有管理监控确保及时识别、评估及提交潜在内幕消息[89] - 公司采纳股东沟通政策,设立多个途径与股东沟通,促进与投资者关系[90][91] - 公司建议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寻求股东批准修订组织章程细则[93] - 公司于2022年9月26日采纳举报政策和反贪污政策[95][96] - 董事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公司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99] - 公司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将提呈续聘该公司为核数师的决议案[152] - 销售环保产品本年度确认的收益金额取决于公司转让货品控制权给客户的时间点[160] - 公司将销售货品的收益确认作为关键审计事项[160] - 核数师对销售货品的收益确认程序包括抽样评估销售交易确认情况、测试监控措施等[167]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本年度主要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102]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103] - 公司将于2023年3月27 - 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04]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已公布业绩与资产及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89 - 90页[105] - 集团本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106] - 公司股本及购股权计划详情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6及14[107] - 集团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重大关连人士交易无构成须披露关连交易[111]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943.4万港元,股份溢价约为3053.7万港元[112] - 年内集团向五大客户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约31%(2021年:25%),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约7%(2021年:8%)[113] - 年内集团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约82%(2021年:78%),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38%(2021年:51%)[113] - 集团最大及五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分别约为38%及82%(2021年:分别为51%及78%)[118] 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蒋丽莉间接持有344,621,2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53.06%;包国平博士直接持有44,224,000股,占6.81%[131]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无相关权益或淡仓[134]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也无赎回上市证券[135]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董事、管理层股东或主要股东及其联系人无进行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136] 员工福利 - 公司仅设有定额供款退休计划,无定额福利计划,为香港雇员的强积金计划供款为相关收入的5%,每月上限1,500港元[138] - 公司为经地方政府劳工及社保机关安排入职的雇员投购中国退休计划,按规定金额和比率供款[140] 环保措施 - 公司致力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行促进清洁营运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政策[141]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迁至能源效益更高的新办事处,还采取多项环保措施,包括建立沉淀池、更换电动车等[142] - 公司认为办事处及自来水厂环保系统及设施符合相关国家及地方环保规例[143] 关联交易 - 2022年7月18日,公司香港间接全资附属公司Asia Way与Gainwise订立租赁协议,租用物业总面积2408平方英尺,为期两年,总租金约139万港元[145] - Gainwise由Team Drive间接全资拥有,Team Drive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3.06%,为公司主要股东[146] - 2022年4月1日,公司香港间接全资附属公司Tokawa与Yield Top订立贷款协议,Tokawa欠Yield Top约1490万港元贷款,期限156个月[148] - Yield Top由Wide Sky Management控制,Wide Sky Management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3.06%,为公司关联公司[148] 上市相关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50] 会计准则相关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183]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拟于生效日应用 [18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禁止从物业等成本中扣除销售所得款 [186] - 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指明合约“履行成本”包含内容 [18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更新提述并增加相关规定 [188]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对会计政策披露有要求 [189]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澄清会计政策与估计变动区分方法 [19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明确特定交易需确认递延税项 [190]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澄清负债分类及引入“结算”定义
环康集团(08169) - 2022 Q4 - 年度业绩
2023-01-13 18:09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为9759.5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8%[6] - 2022年集团总收益为97,595千港元,较2021年的118,520千港元下降17.66%[21][22][23] - 2022年集团收益为97595000港元,较2021年的118520000港元减少18%[47]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年度公司收益为9759.5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8%,环保产品业务收益减少25%,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增加3%[51] 盈利情况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37.9万港元[7]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0.67港仙[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4379000港元,2021年为5062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49540000股[35] - 本年度公司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37.9万港元[55] 成本与毛利情况 - 2022年销售成本为6627.7万港元,2021年为8419.2万港元[9] - 2022年毛利为3131.8万港元,2021年为3432.8万港元[9] - 本年度公司毛利为3131.8万港元,较去年减少9%,毛利率为32%,较去年增加[52] 经营溢利与税前溢利情况 - 2022年经营溢利为716.9万港元,2021年为819.3万港元[9]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62.2万港元,2021年为776.3万港元[9] - 2022年可呈報分部溢利为28,958千港元,较2021年的30,455千港元下降4.91%[21][22][2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2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2201.2万港元,2021年为12613.7万港元[11]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0767.8万港元,2021年为11623.8万港元[12] - 2022年集团资产总额为172,038千港元,较2021年的197,366千港元下降12.83%[23] - 2022年集团负债总额为64,360千港元,较2021年的81,128千港元下降20.67%[23] - 2022年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5273000港元,2021年为4801000港元[36] - 2022年应收账款为19544000港元,亏损拨备计提1288000港元;2021年应收账款为22787000港元,亏损拨备计提1475000港元[37] - 2022年应付账款为18447000港元,2021年为20138000港元[39] - 2022年应计负债及其他应付款项流动部分为14499000港元,2021年为28958000港元[40]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402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8,存货周转日数约为91日,应收账款周转日数约为68日[56]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4%,较去年增加[58]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已质押银行存款约902万港元获取银行信贷,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61] 其他收入与费用情况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31千港元,较2021年的507千港元下降34.71%[27] - 2022年代理服务收入为4,493千港元,较2021年的3,264千港元增长37.65%[27] - 2022年政府补助为160千港元,2021年无此项收入[27] - 2022年经营溢利经扣除相关项目后得出,存货成本为66,277千港元,较2021年的84,192千港元下降21.28%[29] - 2022年即期税项中中国部分为2,127千港元,较2021年的2,901千港元下降26.68%[30] - 2022年递延税项为116千港元,2021年为 - 200千港元[30] - 本年度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531.8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4%,代理服务收入增加[53] - 本年度公司销售费用为236万港元,较去年减少39%,行政费用为2717.9万港元,较去年增加3%[54] 业务收益占比情况 - 2022年环保产品业务及自来水厂业务收益分别占集团收益总额的67%和33%,2021年分别为74%和26%[46] - 2022年环保产品业务收益为65250000港元,较2021年的87268000港元减少25%[47] - 2022年自来水厂业务收益为32345000港元,较2021年的31252000港元增加3%[47] 人员情况 - 2022年10月31日公司聘用79名雇员,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726.7万港元[62] 业务前景 - 公司将物色符合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新产品或服务供应,环保产品业务前景乐观,天津自来水厂将受益于新城际铁路竣工[48][49][50] 重大事项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63]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64] 企业管治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65] -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公司董事、管理层股东等无进行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66] 股息分配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派发任何股息(2021年:无)[68]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在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举行六次会议,检讨集团财务申报程序及内部监控运作情况[7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年度业绩遵照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编制,且已充分披露[72] 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为董事会提供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务意见[73]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为确定出席2023年3月30日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资格,公司将于2023年3月27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6] 公布信息 - 本公布将由刊发日期起计一连七日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77] 股本情况 - 2022年及2021年法定股本均为50000000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6495000港元[45]
环康集团(08169)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09-15 06: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收益为7434.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217.3万港元减少约19%[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45.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65.3万港元[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69港仙,2021年同期约为0.56港仙[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的汇兑亏损为428.4万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684.7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063.3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总额为743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217.3万港元减少19%[20][2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234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712.9万港元减少13%[2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率为32%,去年同期为29%[2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行政费用为1835.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855.6万港元减少1%[2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销售费用为246.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48.8万港元减少29%[23]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45.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65.3万港元[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22年第三季度) - 2022年第三季度收益为2460.1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296.2万港元[5]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135.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97.9万港元[5] - 2022年第三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1港仙,2021年同期为0.30港仙[6]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变化 - 2020年1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10228.5万港元,2021年7月31日为11291.8万港元,2022年7月31日为11625万港元[8]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01年12月5日起于联交所GEM上市[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环保产品业务收益由去年同期6934.2万港元减少30%至4883.8万港元[20]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自来水厂业务收益由去年同期2283.1万港元增加12%至2550.3万港元[20] 税务政策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香港利得税按首200万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以税率8.25%计提拨备,超过200万港元部分以税率16.5%计提拨备[14] - 公司于中国成立的附属公司须按25%税率计提中国企业所得税[15] 股权结构(截至2022年7月31日) - 截至2022年7月31日,蒋丽莉、Virtue Trustees (Switzerland) AG、Wide Sky Management Limited、Team Drive Limited持有公司普通股344,621,2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3.06%[2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包国平博士持有公司普通股44,224,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6.81%[28] 证券交易情况(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上市证券[29] 董事合规情况(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守则规定标准[32] 企业管治情况(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非执行董事倪军教授未出席2022年3月31日股东大会[33] 重大收购出售情况(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34] 业务竞争与利益冲突情况(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9个月,公司相关人士无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情况[35] 委员会成立信息 - 公司于2005年3月成立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陈少萍女士[36] - 公司于2006年2月成立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周锦荣先生[38]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为吴正炜先生[39]
环康集团(08169) - 2022 Q3 - 季度业绩
2022-09-13 16:5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九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74,341,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2,173,000港元减少约19%[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453,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653,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69港仙,2021年同期约为0.56港仙[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毛利为23,486,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27,129,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销售成本为50,855,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65,044,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经营溢利为6,911,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6,738,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53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6051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445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653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之汇兑亏损为428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6847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0633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总额为743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去年同期为9217.3万港元)[22][26]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2348.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去年同期为2712.9万港元)[26]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率为32%,去年同期为29%[26]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行政费用为1835.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去年同期为1855.6万港元)[2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销售费用为246.2万港元,较上个期间减少29%(上个期间为348.8万港元)[2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45.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65.3万港元[2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453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应占溢利3653千港元[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三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收益为24,601,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2,962,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毛利为8,185,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10,530,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销售成本为16,416,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22,432,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经营溢利为2,257,000港元,2021年同期为3,713,000港元[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14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529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135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979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换算海外业务财务报表之汇兑亏损为777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3723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 - 664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717千港元[8]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354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应占溢利1979千港元[20] 公司股本及权益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股本为649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9586千港元,资本储备为95千港元[10]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为116250千港元[10] 财务报告准则影响 - 采用2021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本期及过往期间业绩和财务状况编制及呈列方式无重大影响[1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三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自来水厂收益8381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16220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自来水厂收益9542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23420千港元[1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九个月)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自来水厂收益25503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48838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自来水厂收益22831千港元,环保产品收益69342千港元[17] - 环保产品业务收益由上个期间的6934.2万港元减少30%至本期的4883.8万港元[22] - 自来水厂业务收益由上个期间的2283.1万港元增加12%至本期的2550.3万港元[22] 税项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过往期间香港拨备不足400千港元,中国即期税项786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香港拨备不足400千港元,中国即期税项1150千港元[17]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过往期间香港拨备不足400千港元,中国即期税项2080千港元;截至2021年同期,香港拨备不足400千港元,中国即期税项1998千港元[17] - 香港利得税按首2000000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以税率8.25%计提拨备,超过部分以税率16.5%计提拨备,当前期间无香港应课税溢利未计提拨备[17]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期间在中国产生的估计应课税溢利以税率25%计提拨备[18]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派发中期股息(2021年:无)[19] 行业相关数据 - 2022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低于50的分界线[23] 董事及主要人员权益情况 - 2022年7月31日,无董事及公司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任何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拥有须知会公司及联交所的权益或淡仓[29]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蒋莉莉家族信托创办人蒋莉莉间接持有344,621,2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53.06%[30][34] - 截至2022年7月31日,Virtue Trustees (Switzerland) AG透过单位信托及受控法团持有344,621,2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53.06%[30] - 截至2022年7月31日,Wide Sky Management Limited透过受控法团持有344,621,2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53.06%[30] - 截至2022年7月31日,Team Drive Limited直接实益拥有344,621,2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53.06%[30] - 截至2022年7月31日,包国平博士直接实益拥有44,224,0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百分比为6.81%[30]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上市证券[31]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但独立非执行董事倪军教授因公务未出席2022年3月31日股东大会[33] 重大收购出售情况 - 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事项[35] 公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5年3月成立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陈少萍女士,成员包括周锦荣先生及倪军教授[37] - 公司于2022年1月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为吴正炜先生,成员包括梁伟伦先生、周锦荣先生、陈少萍女士及倪军教授[39] - 公司于2001年12月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41]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周锦荣先生,其他成员包括陈少萍女士及倪军教授[4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的未经审核业绩[41] 董事会成员情况 - 截至公布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吴正炜先生及梁伟伦先生、非执行董事吕新荣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少萍女士、倪军教授及周锦荣先生[42] 公布信息 - 本公布将由刊发日期起计连续七天载于GEM网站及公司网站www.eco - tek.com.hk内[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