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联丰控股(09882)

搜索文档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14: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45,999千港元,同比下降40.60%[1]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8,031千港元,同比下降43.40%[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0,843千港元,同比下降40.90%[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9,949千港元,同比下降32.60%[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2港元,同比下降33.30%[1]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8,109千港元,同比下降28.60%[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除利得税前溢利为36,52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0,604千港元下降39.7%[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利得税开支为1,30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929千港元下降66.7%[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每股基本盈利为1.2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1.8港仙下降33.3%[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股东应占溢利为9,94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756千港元下降32.6%[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46.0百万港元,同比减少40.6%[33]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18.0百万港元[3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9百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4.8百万港元,剔除非经常性上市开支后为21.6百万港元[50]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23,283千港元,同比下降11.90%[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145,559千港元,同比下降11.70%[1]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39,769千港元,同比下降5.30%[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经审核中期综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304千港元[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748千港元,较期初减少16,072千港元[10]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8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26.9%[5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23.3百万港元,流动负债为5.8百万港元,流动比率为21.3倍[5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工资、薪金、花红及其他福利开支为6,25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184千港元增长1.2%[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折旧开支为2,23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0千港元增长19.6%[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法律及专业费用为1,41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2千港元增长7.9%[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其他开支为3,04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43千港元下降14.1%[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退休福利成本为44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29千港元增长2.6%[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开支为8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9千港元增长65.3%[17] - 销售成本由2023年上半年的45.6百万港元减少38.7%至28.0百万港元[48] - 行政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13.9百万港元减少46.0%至7.5百万港元[49] 业务与市场 - 香港及东盟地区收益减少,主要由于本地建筑活动减少及全球市场需求放缓[33] - 公司决定扩大产品采购范围,涵盖矿物及相关产品,以应对市场挑战[34] - 2024年上半年回转支承收益减少58.3%至17.3百万港元[35] - 机械零部件收益减少43.4%至8.7百万港元[35] - 矿物收益为11.4百万港元,其中镍矿收益为8.6百万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回转支承数量减少76.0%至5,732套[36] - 2024年上半年已售镍矿数量为54,600吨[37] - 回转支承的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41.5百万港元减少至17.3百万港元,降幅为58.3%[41] - ODM业务收益减少约13.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日本及东盟地区销售额下降[41] - 采购业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9.0百万港元减少至零,降幅为100%[42] - 报告期间回转支承销售数量减少4,260台,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77.3%[42] - 回转支承销售额占报告期间总收益的37.6%,占毛利的56.5%[42] - ODM客户总数从2023年上半年的19名减少至报告期间的15名[41] - 公司新增多个ODM客户,自2021年起持续贡献收益[40] - 公司能够生产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回转支承,满足ODM及OBM客户需求[40] - 机械零部件销售收益同比减少43.4%或6.7百万港元至8.7百万港元[43] - 采购机械零部件的收益减少主要归因于向菲律宾客户的销售额减少7.2百万港元[44] - ODM机械零部件收益增加0.5百万港元,主要归因于新加坡客户的订单增加[44] - 机械零部件分别占报告期间及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约18.9%及19.8%[44] - 机械销售收益同比减少44.5%或9.2百万港元至11.4百万港元[46] - 香港承包商客户的机械销售额在报告期间为零百万港元,而2023年上半年为11.8百万港元[46] - 机械分别占报告期间及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约24.8%及26.6%[46] - 公司决定扩大产品采购范围至矿物及相关产品,2024年初矿物销售收益为8.6百万港元,占总收益的18.7%[47] - 2024年上半年矿物销售收益为0港元,2023年上半年矿物销售收益为0港元[47] 资本与投资 - 公司资本储备为13,000千港元,主要用于重组所收购附属公司的股本与有关交换中所发行本公司股本的面值的差异[6] - 公司法定储备为7,016千港元,主要用于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法定盈余储备[7] - 公司汇兑储备为(4,912)千港元,主要由于中国附属公司财务报表换算差额所产生的货币换算差额[8]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9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9]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4千港元,主要用于支付租赁负债[10] - 公司报告期间收购价值约0.1百万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去年同期为1.7百万港元[23] - 公司报告期间末已订约但未确认为负债的重大资本开支为650千港元[2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30] - 公司通过上市取得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8.4百万港元[54] - 公司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27.4百万港元,剩余约1.0百万港元尚未动用[55] - 公司已采购21台机械,其中20台已用于生产,1台正在进行测试[56] - 公司已安装机械手臂和自动包装机,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齿轮倒角生产[57] - 公司已委任系统服务供应商开发ERP系统,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57] - 公司已招聘高级会计师和会计师,以应对业务规模和产能的增加[57] - 公司已动用17.2百万港元用于购置和更换生产设施机械及设备[56] - 公司已取消参与多个贸易展览会,并重新制定未来营销计划[56] - 公司已增加销售部门人力,并聘请顾问设计网页和提供宣传策略意见[56] - 公司已动用1.246百万港元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加强营销力度[55] - 公司已动用2.158百万港元用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和设立ERP系统[5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动用约440万港元作为持续经营业务研发的营运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及服务[58]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且未进行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59] - 公司未订立任何协议或安排以对冲汇率风险,主要涉及美元及人民币的外汇风险[63]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于2023年9月成功由香港联合交易所GEM转往主板上市[31] - 公司主要管理层薪酬总额为1,3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57千港元有所增加[27] - 公司主要股东陈煜彬先生持有75%的股份[6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24年6月30日持有本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好仓[69] - 陈煜彬先生被视为拥有C Centrum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本[70]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旨在奖励参与者并激励其为公司作出贡献[71] - 公司主要股东C Centrum持有600,000,0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5%[74] - 梁德仪女士作为配偶权益持有600,000,0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5%[74]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永联丰有限公司获得星展银行最多15,000,000港元的贸易融资[78]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永联丰有限公司获得汇丰银行最多16,000,000港元的贸易融资[79] - 陈煜彬先生持有公司及永联丰有限公司各75%的实益权益[78][80] - 公司董事会成立企业管治委员会,自2022年3月31日起生效,以继续审视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及惯例[81] - 公司已采纳规管董事及行政人员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确保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标准守则[82] - 公司于2019年10月21日成立审计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弘俊先生担任主席[83] - 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共同审阅了公司采纳的会计原则及惯例,并审阅了风险管理、内部监控及财务报告事宜[83] - 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83] - 公司执行董事为陈煜彬先生及陈龙彬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弘俊先生、曾巧临女士及谭可婷女士[83]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缓慢回升,但仍低于中等水平[32] - 公司目标是巩固其作为回转支承优质制造商的地位,并扩大业务规模及提高利润率[66] - 公司计划在中国东莞的生产设施购置及更换机械及设备以提升及扩展产能[66] - 公司计划提高自动化水平并设立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68] - 公司预计采购业务将很快恢复势头,并计划扩大产品采购范围以涵盖更多矿物及相关产品[68] 其他 - 公司报告期间每股基本盈利与每股摊薄盈利相同,因无潜在摊薄效应的发行在外普通股[21] - 公司报告期间未支付中期股息[22]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41,4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291千港元有所下降[24]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2,1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12千港元大幅减少[25] - 公司于2024年5月21日完成股份拆细,每股面值由0.01港元拆细为0.005港元[5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拥有82名雇员,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名雇员有所减少[60] - 公司须就银行融资维持总额至少为1000万港元的银行存款,其中500万港元已根据银行融资条款作抵押[61] - 公司成功由联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提升了企业形象和行业地位[66]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5 11:4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为143,779千港元,比2022年的127,730千港元有所增长[5] - 毛利为60,789千港元,比上一年的57,924千港元有所增加[5] - 除税前溢利为28,103千港元,低于上一年的41,432千港元[5] - 公司在2023年的年末,非流动资产为24,863千港元,较上一年减少了1,559千港元[7] - 公司在2023年的年末,流动资产为139,994千港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7,228千港元[7] - 公司在2023年的年末,净流动资产为122,945千港元,较上一年增加了5,723千港元[7] - 公司在2023年的年末,总资产净值为147,660千港元,较上一年增加了4,095千港元[7]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中,迴转支承的ODM部分收入为56,718千港元,占比39.5%[7]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中,迴转支承的OBM部分收入为2,325千港元,占比1.6%[7]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中,机械零部件的ODM部分收入为6,641千港元,占比4.6%[7]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中,机械零部件的Others部分收入为16,972千港元,占比11.8%[7]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中,機械的Machineries部分收入为49,864千港元,占比34.7%[7] - 公司在2023年财政年度的总收入达到了约143.8百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增长约12.6%[22] - 公司在2023年财政年度的净利润约为22.0百万港元,扣除非经常性转板上市相关费用后为34.4百万港元[22] 市场表现 - 公司在COVID-19疫情下,迴转支承、机械零部件等产品需求急剧增加[25] - 公司受益于中国制造业扩张,扩大了ODM机械零部件生产能力[26] - 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出色,市场迅速复苏[34] - 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为本地和海外客户制造迴转支承[39] - 公司生产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迴转支承,质量要求高于其他国家[33] 财务状况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51.0百万港元增加至60.0百万港元,增幅约17.6%[80] - 集团的流动比率为8.2倍,银行借款约为8.1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5.5%[82] 公司治理和管理团队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91] - 董事根据公司章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192] - 公司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公司股份和衍生股份中的权益和短头寸已公开披露[200]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2 11:07
股息分配 - 永聯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建议向股东派发每股4.0港仙的股息,总金额为16,000,000港元[2] - 永聯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拆细后,建议末期股息每股现有股份4.0港仙相当于每股拆细股份2.0港仙[2] - 建议末期股息和股份拆细需待股东週年大会批准和第二份公告所载条件达成后方可实施[3]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14: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43,779千港元,2022年为127,730千港元[2] - 2023年毛利为60,789千港元,2022年为57,924千港元[2] - 2023年经营溢利为27,393千港元,2022年为41,246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2,039千港元,2022年为34,929千港元[7]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6.5港仙,2022年为8.7港仙[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8,103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6,064千港元;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1,432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6,503千港元[7] - 2023年研发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021,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3,125,000元[15] - 2023年年内经调整溢利为37,402千港元,2022年为38,828千港元[11]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039千港元,2022年为34,929千港元[17] - 2023年及2022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400,000千股[17]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港仙,2022年为8.7港仙[1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44,291千港元,2022年为41,707千港元[1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即期金额为32,761千港元,2022年为21,879千港元[2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按港币计值为23,127千港元,2022年为9,842千港元[2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按美元计值为21,135千港元,2022年为31,462千港元[20] - 2022年已付股息使股份溢价减少16,000千港元,2023年减少10,511千港元[23]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4,812千港元,2022年为1,03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5.38%[27] - 2023年进口贷款的银行融资总额约31,000,000港元,2022年为1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06.67%[30] - 2023年未提取融资约22,907,000港元,2022年为1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52.71%[30] - 2023年银行借款—进口贷款为8,093千港元,2022年为0[34] - 2023年已宣布及派发的中期股息为0千港元,2022年为8,000千港元;建议末期股息为16,000千港元,2022年为16,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销量分别为43,346套和125,926套,降幅65.6%[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达1.438亿港元新高,较2022年度的1.277亿港元增加12.6%[66] - 销售成本从2022财年约6980万港元增加18.9%(1320万港元)至报告期8300万港元[85] - 行政开支从2022财年1590万港元增加95.0%(151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3100万港元[87] - 报告期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200万港元,2022财年约为3490万港元[88] - 剔除转板上市非经常性开支约1240万港元后,报告期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3440万港元[8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90万港元,较2022年的5100万港元增加约7.6%或390万港元[8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1.4亿港元,2022年为1.228亿港元;流动负债为1700万港元,2022年为55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8.2倍,2022年为22.3倍[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810万港元,2022年为零;资产负债比率为5.5%,2022年为0%[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动用约272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20万港元未动用[95] - 2023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及行政开支总额为1.17319亿港元,较2022年的8838.4万港元增加[120]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606.4万港元,其中即期所得税616.1万港元,递延所得税 - 9.7万港元[12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96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82名增加14名[13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须为银行融资维持至少1000万港元银行存款,较2022年12月31日约500万港元增加500万港元,其中500万港元已抵押[138] - 2023年无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金额达800万港元[144]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金额达1600万港元,与2022年相同[14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4,863千港元,2022年为26,422千港元[18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39,994千港元,2022年为122,766千港元[184] - 2023年资产总值为164,857千港元,2022年为149,188千港元[18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47,660千港元,2022年为143,565千港元[184]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148千港元,2022年为79千港元[18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7,049千港元,2022年为5,544千港元[184]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7,197千港元,2022年为5,623千港元[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有三名客户个别贡献集团总收益10%以上,2022年为一名[196] - 2023年客户A贡献收益26,799千港元,2022年为28,856千港元[196] - 2023年客户B贡献收益15,733千港元,为新客户[196] - 2023年客户C贡献收益15,020千港元,为新客户[196] - 2023年集团总收益为143,779千港元,2022年为127,730千港元[197] - 2023年新加坡收益为44,043千港元,2022年为51,216千港元[197] - 2023年菲律宾收益为33,637千港元,2022年为12,806千港元[197] - 2023年香港收益为32,204千港元,2022年为35,799千港元[197] - 2023年马来西亚收益为18,906千港元,2022年为18,676千港元[197] - 2023年台湾收益为4,326千港元,2022年为912千港元[197] - 2023年中国收益为4,261千港元,2022年为1,064千港元[197] - 2023年日本收益为3,974千港元,2022年为3,030千港元[197] - 2023年越南收益为1,670千港元,2022年为2,482千港元[197] - 2023年新西兰收益为31千港元,2022年为983千港元[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ODM销量分别为4,043套和3,813套,增幅6.0%;OEM销量分别为86套和112套,降幅23.2%;OBM销量分别为147套和85套,增幅72.9%;其他销量分别为4,816套和2,808套,增幅71.5%[63]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零部件ODM销量分别为5,417套和109,767套,降幅95.1%;其他销量分别为28,768套和9,291套,增幅209.6%[63]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销量分别为34,185套和119,058套,降幅71.3%;其中机械单项销量分别为69套和50套,增幅38.0%[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收益为7030万港元,较2022年的7530万港元减少500万港元,减幅6.7%[64] - 2023财政年度,为客户采购回转支承产生的收益约为110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约1720万港元减少约620万港元,减幅36.2%[6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ODM收益分别为5671.8万港元和5675.9万港元,降幅0.1%;OEM收益分别为27.6万港元和36.2万港元,降幅23.8%;OBM收益分别为232.5万港元和99.6万港元,增幅133.4%;其他支承收益分别为1098.3万港元和1722.7万港元,降幅36.2%[68]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零部件ODM收益分别为664.1万港元和895万港元,降幅25.8%;其他收益分别为1697.2万港元和1611.6万港元,增幅5.3%[68]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收益分别为2361.3万港元和2506.6万港元,降幅5.8%;其中机械单项收益分别为4986.4万港元和2732万港元,增幅82.5%[68] - 回转支承销售额因采购业务减少620万港元,被OBM业务增加130万港元抵销,报告期和2022财年OBM业务总收益分别约为230万港元及100万港元[70] - 报告期和2022财年ODM业务收益分别为5670万港元及5680万港元,数量增加230套,客户总数分别为23名及25名,新增7名ODM客户贡献收益约480万港元[70] - 自产回转支承销售额占报告期和2022财年总收益分别约48.9%及59.0%,占毛利总额分别65.2%及69.1%[71] - 机械零部件收益由2022财年的251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5.8%或15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2360万港元[72] - 按ODM基准的机械零部件收益报告期和2022财年分别约为660万港元及890万港元,采购机械零部件收益分别约1700万港元及1610万港元[74] - 机械零部件分别占报告期和2022财年集团总收益约16.4%及19.6%,占毛利总额约12.8%及17.5%[74] - 报告期和2022财年来自重型机械销售的收益分别约为4990万港元及2730万港元,分别占机械收益的约34.7%及21.4%[75] - 采购机械的销售额由2022财年的约2730万港元增加约2260万港元或82.5%至报告期的约4990万港元[76] - 对香港承包商的机械销售额由1760万港元增加至2230万港元,对菲律宾批发商及制造商的销售额增加50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1870万港元[76] - 报告期总收益1.43779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1.2773亿港元增加1604.9万港元或12.6%,其中菲律宾收益增长162.7%,台湾增长374.3%,中国增长300.5%[78] - 东盟三个主要国家收益从2022财年约8270万港元增加16.8%(1390万港元)至报告期9660万港元[80] - 菲律宾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1280万港元增加162.7%(2080万港元)至报告期3360万港元[80] - 马来西亚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1870万港元增加1.2%(20万港元)至报告期1890万港元[80] - 新加坡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5120万港元减少14.0%(720万港元)至报告期4400万港元[80] 公司上市相关 - 公司于2023年成功由港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GEM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9月28日,主板于2023年9月29日开始买卖[38] - 公司于2023年3月30日申请股份转板在主板上市,申请获批,GEM最后交易日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