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科技建设(09900)

搜索文档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0 06:18
收益与利润 - 公司收益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82.0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20.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楼宇建筑服务收益增加[8] - 毛利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1.2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1.3百万港元,毛利率从6.5%减少至5.0%[11] - 公司纯利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6.3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9.9百万港元[1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620,583千港元,毛利为31,264千港元,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904千港元[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4.48港仙,相比2023年同期的3.68港仙有所增长[36] - 公司总收益为620,583千港元,同比增长28.7%[63] - 提供楼宇建筑服务收益为212,544千港元,同比增长252%[63] - 提供RMAA服务收益为408,039千港元,同比下降3.2%[63] - 其他收入为1,976千港元,同比下降53.1%[66] - 其他收益及亏损总额为4,084千港元,同比下降8.0%[66] - 所得税开支为3,121千港元,同比增长21.7%[69] - 除税前溢利为16,658千港元,同比增长21.7%[70] - 每股基本盈利为4.48港仙,同比增长21.7%[74] 成本与开支 - 服务成本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50.8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589.3百万港元[9] - 行政开支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5.2百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5.5百万港元[13] - 融资成本从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5,000港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7,000港元[14] - 本期間的所得稅開支增加约0.6百万港元,实际税率约为14.9%[1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7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5千港元有所减少[36]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约为141.8百万港元,计息借款总额约为0.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3.9[18] - 公司资产负债率截至2024年9月30日约为0.1%[2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89,879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269,979千港元有所增加[3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277,347千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259,482千港元有所增加[3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1,840千港元,相比期初的125,124千港元有所增加[4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394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558千港元有所改善[4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3,000港元[114] 员工与成本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总数为262名,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225名有所增加[3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员工成本为30.5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8.4百万港元有所增加[32] 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29,97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1,009千港元有所增加[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逾期的总账面值为40,051,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7,807,000港元有所增加[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合约资产总额为70,04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7,044千港元有所减少[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82,71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8,961千港元有所增加[9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应付款项中1至30日的账龄为54,01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4,825千港元有所增加[92] 投资与出售 - 公司于2023年9月1日出售金利信有限公司100%股权,总现金代价为100,000港元[109] - 出售金利信有限公司的现金流入净额为57,000港元[120] - 非上市基金投资于2024年9月30日的公平值为27,106,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4,998,000港元增加[122] - 非上市基金投资于2024年9月30日的收益总额为2,108,000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229,000港元[126] 股东与股权 - 曾昭群先生通过广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8.125%[139][140][143][145] - 梁慧玲女士(曾昭群先生的配偶)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8.125%[145] - 广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8.125%[145] - 赖伟霖先生通过Giant Winchain Limited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6.875%[145] - 朱少萍女士(赖伟霖先生的配偶)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6.875%[145] - Giant Winchain Limited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6.875%[145] 股息与证券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5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50] 公司治理与审核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1月23日成立,主要职责包括审核及监管公司的财务申报流程、提名及监督外部核数师、监管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5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陈仰德先生(主席)、苏俊文先生及黎铭濠先生[15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于本期期间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并认为该等业绩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规定,且已作出充分披露[157] 其他 - 公司主要专注于香港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64] - 公司未为银行借款质押任何金融工具[128]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1月23日采纳以来,未授出、同意授出、行使、注销购股权或使其失效[15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或集团未进行重大期后事项[154] - 德益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25年中期报告[158]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9 16:46
财务收益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20,58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82,034千港元[19] - 提供樓宇建築服務收益为212,54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386千港元[19] - 提供RMAA服務收益为408,0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21,648千港元[19] - 公司收益从2023年同期约482.0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620.6百万港元,主要因楼宇建筑服务收益增加[66] 溢利与盈利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9,90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6,314千港元[2]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16,6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691千港元[2] - 非控股權益應佔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3,24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23千港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为9港仙,2023年同期为4.48港仙[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16658千港元和13691千港元[26]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4.48港仙和3.68港仙[26] - 纯利从2023年同期约16.3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19.9百万港元,因合约资产减值亏损拨回[74] 资产情况 - 流动资產淨額为277,34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9,482千港元[4] - 总资產減流动负債为289,87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9,979千港元[4] - 非流動資產为12,532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10,497千港元[5]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分别为1851千港元和2631千港元[28]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38千港元和275千港元[30]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分别为129976千港元和121009千港元[32]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逾期总账面价值分别约为40051000港元和约27807000港元[34] - 2024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计入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履约保证金均为10100000港元[34] - 2024年9月30日合约资产为70,041千港元,3月31日为77,044千港元[35] - 2024年9月30日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平值为27,106千港元,3月31日为14,998千港元[54] 负债与权益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82,714千港元,3月31日为68,961千港元[38] - 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780,000,000股,金额为7,8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372,000,000股,金额为3,720千港元[39] 其他收支与成本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总额分别为4084千港元和4440千港元[22]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3121千港元和2565千港元[22] - 服务成本从2023年同期约450.8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589.3百万港元,与收益增加一致[67] - 毛利从2023年同期约31.2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31.3百万港元,毛利率从约6.5%降至约5.0%,因RMAA服务毛利率减少[68]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同期约4.4百万港元收益降至2024年约4.1百万港元收益,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7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同期约15.2百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15.5百万港元,因董事薪酬增加[71] - 融资成本从2023年同期约15,000港元降至2024年约7,000港元,因偿还租赁负债[72] - 所得税开支增加约0.6百万港元,实际税率从2023年约13.8%增至2024年约14.9%[73] 股息与购股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发股息[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宣派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9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购股[41] 投资与出售 - 2023年9月1日出售金利信有限公司100%股权,现金代价100,000港元,现金流入净额57千港元[43][52]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股票挂钩票据及非上市基金投资购买10,000千港元,收益2,108千港元[57] 金融工具与比率 - 2024年9月30日及3月31日,均无金融工具为银行借款质押[58] - 2024年9月30日银行结余约141.8百万港元,计息借款总额约0.1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3.9,资产负债率约0.1%[75][78] 员工情况 - 2024年9月30日公司有262名雇员,总员工成本约30.5百万港元[89] 公司管理与合规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曾昭群先生担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对集团业务管理及发展有利[92]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行为守则,期间每位董事均遵守标准守则[93] - 期间及公告日期前,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4] - 期间董事不知悉相关人士业务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存在利益冲突[97] - 无根据上市规则须披露的董事资料变更[9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未审核中期财报[100] 期后事项与报告 - 2024年9月30日后公司或集团无重大期后事项[98]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并刊登[102]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2 06:19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从约12.1亿港元减少至11.51亿港元,主要是由于RMAA服务收入减少[26] - 本集团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从约5.68亿港元减少至2.77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减少主要是由于收入和整体毛利率减少[27] - 本集团的毛利从约8.47亿港元减少至6.01亿港元,毛利率从约7.0%减少至约5.2%,主要是由于本年度项目的毛利率减少[38] - 本集团于本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为0.1%[47] 公司治理 - 董事会深知透明度和问责性对公司的重要性,致力于制定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治理常规和程序[78] - 公司已採納并遵守企业治理守则,认为公司已遵守所有守则條文[79] - 公司已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年度书面确认,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86] - 公司已採納有关向董事会提供独立意见的政策,以支持强大的独立董事会[87] - 公司致力採納现行最佳企业治理常规,一直遵守企业治理守则内所载的守则條文[88] 董事会及委员会 - 董事会负责管理公司整体业务,领导和监控公司,通过指示和监督带领公司取得成功[90] - 公司日常管理、行政和运营由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负责,任何重大交易需董事会批准[91] - 董事会设立三个委员会监督公司具体事务,确保履行责任[92] - 審核委員會负责审阅和监督公司财务申报过程、提名并监督外部核数师以及监督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程序[95] - 薪酬委员会负责推荐全体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审阅和批准股份计划事宜[101] - 提名委员会负责审阅董事会架构、规模和组成,提出董事候选人推荐建议[104] 股东关系 - 股东大会上提呈的所有决议案将按投票方式表决,并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公布投票结果[doc id='161'] - 股东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公司秘书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留下详细联系信息以便公司及时回应[doc id='166'] - 公司网站提供公司信息、财务报告、公告等内容,股东可选择以电子方式收取公司通讯[doc id='169'] - 股东可随时向公司董事或管理层提出问题、索取公开资料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问题、要求及意见可提交给公司秘书[doc id='172'] 财务指标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每股普通股特别股息为0.135港元[18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毛利率为5.2%[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除息稅前纯利率为3.3%[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净利率为2.8%[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权益回报率为11.9%[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资产回报率为9.1%[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流动比率为4.2倍[192]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利息覆盖率为1,386.8倍[192]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0:13
财务表现 - 公司年度收益为1,151.0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9%[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7.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6.8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 - 公司毛利为60,05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4,658千港元下降[3]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7.45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5.26港仙下降[3]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1,150,954千港元,较2023年的1,210,108千港元下降4.9%[17] - 公司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5,3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0,752千港元下降50.2%[17]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7,704千港元,较2023年的56,758千港元下降51.2%[20] - 公司收益从2023年度的1,210.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度的1,151.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RMAA服务收益减少[36] - 公司毛利从2023年度的84.7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度的60.1百万港元,毛利率从7.0%下降至5.2%[38] - 公司2024年度纯利从2023年度的56.8百万港元减少至27.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收益及毛利率减少[43]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259,4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1,782千港元下降[9] - 公司资产净额为269,97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8,135千港元下降[9] - 公司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21,009千港元,较2023年的87,830千港元增长37.8%[21] - 公司2024年合約資產总额为77,044千港元,较2023年的67,938千港元增长13.4%[23] - 公司2024年应保留金为23,868千港元,较2023年的10,413千港元增长129.2%[23] - 公司2024年未开票收益为61,101千港元,较2023年的62,670千港元下降2.5%[23] - 公司2024年度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5.1百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187.9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7] - 公司2024年度资产负债率为0.1%,较2023年度无显著变化[48] 股息与投资 - 公司未建议派付任何末期股息[1] - 公司2024年特别股息为每股0.135港元,总计50,220千港元[18] - 公司2024年度无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51] - 公司2024年度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52] - 公司2024年度无重大或然负债[55] - 公司未在年度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3] 员工与管理层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共有225名员工,较2023年的282名减少20.2%[58] - 2024年总员工成本为62.0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55.8百万港元增长11.1%[58] - 公司为员工提供强积金计划,公司和员工各自按员工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58] - 高级管理层成员中,有2人的薪酬范围在0港元至1,000,000港元之间[59]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曾昭群先生担任,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62]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公司首次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对财务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未在2024年3月31日后进行任何重大期后事项[59]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2月13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8年2月12日,目前未授出或行使任何购股权[72]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年度业绩并认为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72] - 年度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年度报告将寄发予股东[75]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6]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度的2.5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度的8.8百万港元,主要由于金融资产亏损减少及银行利息收入增加[39]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度的23.0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度的29.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增加[40]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5 06:12
财务表现 - 本期间收入为约482.0百万港元,较上期减少[8] - 本期间服务成本约450.8百万港元,与收入相符[9] - 毛利约31.2百万港元,毛利率为6.5%[10]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虧損约4.4百万港元,主要来自银行利息收入增加[11] - 行政开支约15.2百万港元,主要由董事薪酬增加导致[12] - 融资成本约15,000港元,主要由新租赁负债导致[13] - 本期间净利约16.3百万港元,较上期减少,主要因RMAA服务收入减少[15] 资产负债 - 公司于本期间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银行结余约182.9百万港元[17] - 资产负债率约0.1%,主要由租赁负债增加导致[18] - 公司的资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主要通过现金流量、借款和股份发售提供资金[20] 人力资源 - 本集团于2023年9月30日共有211名员工,员工总成本约为28.4百万港元[31] 财务报告细节 - 未经审计的收入为482,034千港元,服务成本为450,848千港元,毛利为31,186千港元[34]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6,314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68港仙[34] - 非流动资产中,廠房及設備为2,840千港元,使用權資產为413千港元[35] - 流动资产中,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91,228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損益的金融资产为14,872千港元[35] - 經營活動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7,558)千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81千港元[37]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7)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024)千港元[37] - 股本为3,720千港元,儲備为298,182千港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301,902千港元[36] 公司业务 - 本公司主要从事提供樓宇建築服務以及維修、保養、加建及改建服務[42] 股东情况 - 曾昭群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8.125%[84] - 梁慧玲女士为曾昭群先生的配偶,持有公司股份28.125%[87] - 賴偉霖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6.875%[87] - 朱少萍女士为賴偉霖先生的配偶,持有公司股份16.875%[87] - Giant Winchain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6.875%[87] - 董事未知悉其他人员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情况[89] 公司治理 - 審核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99] - 審核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審核及監管本集團的財務申報流程,提名及監督外部核數師,監管風隨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99]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本公司本期間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財務報表,認為業績符合適用會計準則及上市規則規定[99]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9 18:52
财务业绩对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82,03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06,188千港元下降约20.48%[1][10] - 同期毛利为31,186千港元,较2022年的39,967千港元下降约22%[1] - 除税前溢利为18,879千港元,较2022年的29,423千港元下降约35.84%[1]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6,314千港元,较2022年的24,670千港元下降约33.87%[1] - 基本每股盈利为3.68港仙,较2022年的6.63港仙下降约44.5%[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总额为44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55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56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753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68港仙,2022年同期为6.63港仙[13] - 公司收益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606.2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同期约482.0百万港元,主要因2023年执行项目减少致RMAA服务收益减少[37] - 服务成本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566.2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同期约450.8百万港元,与收益减少一致[38] - 毛利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40.0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同期约31.2百万港元,毛利率从约6.6%降至约6.5%,因RMAA服务毛利率减少[39]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0.6百万港元收益增至2023年同期约4.4百万港元收益,因银行利息收入增加[40] - 行政开支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11.4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同期约15.2百万港元,因董事薪酬增加[41] - 融资成本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12,000港元增至2023年同期约15,000港元,因订立新租赁负债[4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减少约2.2百万港元,实际税率约为13.8%(2022年同期约16.2%),介于法定两级税率8.25%至16.5%之间[43] - 纯利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约24.7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同期约16.3百万港元,因2023年执行项目减少致RMAA服务收益减少[4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9,42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53千港元有所增加[2]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2,32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361,882千港元有所增加[2]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97,15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0,100千港元有所增加[2] - 2023年9月30日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2840千港元,3月31日为2635千港元[14] - 2023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413千港元,3月31日为0[15]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66830千港元,3月31日为58187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91228千港元,3月31日为87830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逾期总额约为17679000港元,3月31日约为23358000港元[16] - 2023年9月30日合约资产为90074千港元,3月31日为67938千港元[19] - 2023年9月30日计入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履约保证金为10100000港元,3月31日相同[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536.1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252.7万港元有所增加[21] - 法定及已发行及缴足的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股份数目和金额在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及2023年9月30日无变化,分别为7.8亿股(7800万港元)和3.72亿股(3720万港元)[22] - 非上市基金投资在2023年9月30日公平值为1487.2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464.3万港元增加[28] - 第三级金融资产(股票挂钩票据及非上市基金投资)在2023年9月30日公平值为1487.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9.5万港元增加[30] - 2023年9月30日银行结余约182.9百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187.9百万港元),计息借款总额约0.4百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无),流动比率约为4.0(2023年3月31日约4.5)[45] 业务构成 - 提供楼宇建筑服务收益为60,386千港元,提供RMAA服务收益为421,648千港元[10] - 公司业务构成单一经营及可报告分部,专注于香港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10]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集团是香港发展成熟的建筑承建商,提供RMAA服务及楼宇建筑服务的分包工程[35] 关联交易与员工成本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关联方柏联贸易有限公司无购买材料交易(2022年同期为3.1万港元),从天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获利息收入21.5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3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为1138.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40.1万港元增加[34]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有211名雇员(2023年3月31日282名),本期总员工成本约为28.4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5.0百万港元)[56] 股权出售与购股计划 - 2023年9月1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金利信有限公司100%股权,现金代价10万港元,出售收益5.7万港元[25][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购股(2022年同期亦无)[24] 股息与期后事项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中期股息宣派(2022年同期亦无)[64] - 2023年9月30日后公司或集团无重大期后事项[67] 人员变动 - 黎铭濠先生于2023年10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68] - 黄宝先生于2023年10月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69] 财务报表审核与披露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本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规定且披露充分[70]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适时在上述网站刊载[71]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25 06:2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3财年收益为12.101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10.639亿港元有所增加[7] - 公司2023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680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1330万港元增加[7] - 收益增加主要归因于RMAA服务所得收益增加,因核实若干工程价值增加[7] - 股东应占溢利增加主要由于整体毛利率上升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亏损减少[7] - 2023年提供楼宇建筑服务收益为85,131千港元,2022年为89,464千港元;2023年提供RMAA服务收益为1,124,977千港元,2022年为974,434千港元;2023年总收益为1,210,108千港元,2022年为1,063,898千港元[159] - 2023年3月31日,分配至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的余下履约责任(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的交易价格分别为326,841,000港元及1,082,105,000港元,2022年分别为168,171,000港元及1,836,783,000港元,管理层预期所有余下履约责任将在报告期结束后1至2年(2022年为1至3年)内确认为收益[161] - 2022年银行借款利息为8,187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621千港元,总计14,208千港元[167] - 2023年其他收入为2535千港元,2022年为1374千港元[194]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48千港元,2022年为 - 13537千港元[194] - 2023年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总计为2487千港元,2022年为 - 12163千港元[194]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0752千港元,2022年为5579千港元[197][199]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7438千港元,2022年为18901千港元[199]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为55771千港元,2022年为58472千港元[199] - 2023年董事酬金为12539千港元,2022年为9947千港元[199] - 2023年核数师酬金为1275千港元,2022年为1180千港元[199] - 2023年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17千港元,2022年为1595千港元[199]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59千港元,与2022年持平[199] 会计政策与准则应用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可能影响公司重大会计政策的披露,但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对与税项扣减及租赁负债有关的租赁交易,分别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规定[19] - 公司将确认与报废及修复拨备等有关的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21] - 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公司董事采用持续经营会计基础[23] - 集团内资产、负债等交易在综合入账时全额抵销[28] - 收购业务采用收购法入账,收购费用一般于产生时在损益中确认[29] - 租赁负债按剩余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认和计量,使用权资产确认和计量与相关租赁负债金额相同并调整[31] - 集团评估联营公司权益是否减值,按单一资产测试,减值亏损拨回需可收回金额增加[33] - 各报告期末,集团更新估计交易价格,包括可变代价估计金额评估[41] - 首次应用当日或之后订立或修改的合约,按准则评估是否为租赁,条款变动才重新评估[42] - 非租赁组成部分与租赁组成部分分开入账[43] - 租期结束获租赁资产所有权,行使购买选择权后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转至厂房及设备[46] - 租赁负债按应计利息及租赁付款调整,可变租赁付款按指数或开始日期比率计算[48][50] - 租赁修订调增代价,增加金额相当于范围扩大对应单独价格及适当调整[52] - 即期应付税项按年度应课税溢利计算,递延税项按预期税率计算[56][58] - 集团可按个别交易基准应用选择性集中度测试评估收购活动及资产是否属业务[61] - 与收入有关政府补助在成为应收款项期间于损益确认,列于“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项下[79] - 扣除已付金额后,就雇员累计福利确认负债[80] - 折旧按资产减剩余价值后在估计可使用年期内直线法确认,相关估计期末检讨[84] - 集团期末检讨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有减值迹象则估计可收回金额[85] - 金融资产及负债在集团成为合约订约方时确认,常规买卖按买卖日期基准处理[88] - 集团对须减值评估的金融资产及其他项目用预期信贷亏损模型评估,金额各报告日更新[93] - 集团就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并个别评估[95] - 因无合格资产,所有借款成本产生期间在损益确认[101] - 厂房及设备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亏损列账[107] - 金融资产分类及计量有不同方式,部分按摊余成本计量,部分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114][115][116] - 全期预期信贷亏损指预计全期内所有可能违约事件产生的预期信贷亏损,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指报告日期后12个月内可能发生违约事件产生的部分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17] - 集团计量亏损拨备等于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除非信贷风险显著上升则确认全期预期信贷亏损[134] - 若交易对手方陷入严重财务困难且无实际可收回期望,集团会撤销金融资产[148] - 预期信贷亏损为合约应付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现金流量的差额按实际利率贴现[149] - 集团通过调整金融工具账面价值确认减值收益或亏损,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通过亏损拨备账确认[150] - 债项及股本工具按合约安排和定义分类为金融负债或股本[152] - 集团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有相应条件,利率基准改革相关变动采用可行权宜方法入账[153][154] - 公司按产量法计量已完成建筑工程的价值,基于已交付客户的建筑工程相对于建筑合约下承诺将完成的余下建筑工程价值的直接计量确认收益[157] - 合约资产(扣除与同一合约有关之合约负债)在履行建筑服务期间确认,当权利成为无条件时转拨至贸易应收款项[160] - 应收保留金在保养期届满前分类为合约资产,保养期为实际完工日期起三个月至两年,保养期届满时重新分类为贸易应收款项[190]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单独进行预期信贷亏损评估,估计亏损率基于内部信贷评级、逾期状况及偿付历史等因素厘定[186] - 利息收入根据金融资产之账面总额计算,金融资产发生信贷减值时,根据金融资产之摊销成本计算[174] 企业管治 - 董事会负责企业管治职能,定期会议提前14日通知,议程及文件提前3日送交董事[99]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董事会架构等,年内召开两次会议[100] - 提名委员会将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及组成以及提名政策,并作推荐建议[124]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以用人唯才为原则[126] - 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组成,监督多元化政策实行,公司将在2024年底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28] - 2023年3月31日,女性占集团员工总数(含董事及高级管理层)11%,男性占89%[128] - 各董事可获取公司秘书意见及服务,有权获取董事会文件及相关资料[130]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行为准则,未发现董事有不符合标准守则的行为[132]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协议为期三年,可续期和终止[133] - 提名委员会成员陈仰德、苏俊文、刘家豪出席/召开会议次数均为2/2[137]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明确了提名委员会推荐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的甄选准则和程序[138][139][141][143] 业务情况 - 公司重点专注于香港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RMAA服务,业务构成单一经营及可报告分部[162] 税务情况 - 符合香港利得税两级制税率制度的集团实体,首2百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2百万港元的溢利按16.5%税率征税;不符合资格的集团实体溢利按统一税率16.5%缴纳税项[168]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8 18:00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为12.101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3.7%[1] - 2023年提供楼宇建筑服务收益为8513.1万港元,2022年为8946.4万港元[11] - 2023年提供RMAA服务收益为11.24977亿港元,2022年为9.74434亿港元[11]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约1063.9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210.1百万港元,主要因RMAA服务收益增加[24] 盈利情况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5680万港元,2022年约为1330万港元[1] - 2023年毛利为8465.8万港元,2022年为5470.7万港元[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6743.8万港元,2022年为1890.1万港元[2]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26港仙,2022年为3.58港仙[2] - 毛利从2022年约54.7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84.7百万港元,毛利率从约5.1%增至约7.0%,因RMAA服务毛利率增加[26] - 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2年约12.2百万港元亏损变为2023年约2.5百万港元收益,因金融资产亏损减少[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从2022年约13.3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56.8百万港元,因收益、毛利率上升及金融资产亏损减少[31] 股息政策 - 本年度不建议派付股息[1] 资产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635.3万港元,2022年为428.8万港元[3] - 2023年流动资产净额为2.81782亿港元,2022年为2.27165亿港元[3] - 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87.9百万港元(2022年约57.6百万港元),无计息借款(2022年约4.0百万港元),流动比率约4.5(2022年约3.5)[33] - 2023年无资产负债率(2022年约1.7%)[34] - 2023年3月31日资本承担约为0.6百万港元,2022年为零港元[37] - 2022年3月31日集团为银行借款质押金融资产约24.1百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无质押[43] 成本与开支情况 - 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1009.2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125.5百万港元,与收益增加一致[25]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21.5百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3.0百万港元,因员工成本增加[28]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0.2百万港元减至2023年约14,000港元,因结清银行借款及融资成本减少[2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55.8百万港元,2022年约为58.5百万港元[45] 税率情况 - 2023年实际税率约为15.7%,与2022年的16.8%近乎相同[30] 人员情况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282名雇员,2022年为240名[4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薪酬零至100万港元的有2人[46] 上市款项情况 - GEM上市实际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百万港元,高于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44.1百万港元[47] 重大事项情况 - 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重大或然负债[39][40][41] 外汇风险情况 - 集团业务主要以港元交易,外汇风险影响甚微[42] 购股权计划情况 - 购股權計劃有效期至2028年2月12日,截至公告日期无相关操作[53] 业绩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本年度年度业绩符合准则及规定且披露充分[54] 财务报表情况 - 初步公告中本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经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为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载列款额[55]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工作不构成相关保证委聘,未对初步公告作出保证[55] 公告发布情况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56] - 公司本年度年度报告将寄发股东,并适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56] 公告版本情况 - 公告以英文编制并翻译为中文,若有异议以英文版本为准[57] 公司人员任职情况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曾昭群先生及刘家豪先生[56]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苏俊文先生、陈仰德先生及黄宝先生[56]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09 07:00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576.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06.2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更多项目开始导致RMAA服务收益增加[8] - 公司毛利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6.4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40.0百万港元,毛利率从6.3%增加至6.6%[11] - 公司纯利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22.0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24.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RMAA服务收益增加[1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收益为606,188千港元,同比增长5.1%[5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毛利为39,967千港元,同比增长9.8%[5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每股盈利为6.63港仙,同比增长12.2%[53] - 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4,67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1,986千港元[64] - 公司提供楼宇建筑服务收益为46,25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9,499千港元[75] - 公司提供RMAA服务收益为559,93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17,216千港元[75] - 公司总收益为606,18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76,715千港元[75] - 期内溢利为24,67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986千港元增长12.2%[86] - 每股基本盈利为6.63港仙,较去年同期的5.91港仙增长12.2%[86]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银行结余从2022年3月31日的约57.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的约102.4百万港元[18] - 公司计息借款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约4.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约0.1百万港元[18]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约1.7%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约0.1%,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减少及银行借款悉数偿还[2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为102,404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7,641千港元增长77.7%[5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资产净额为256,12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31,453千港元增长10.7%[57]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252,72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7,165千港元增长11.3%[5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52,89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2,607千港元增长7.2%[5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4,39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124千港元下降40.3%[5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合約資產为64,67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94,963千港元下降31.9%[5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26,21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266千港元增长33.9%[99]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合约资产净额为64,67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963千港元下降31.9%[105]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8,089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70,290千港元有所下降[109]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应收保留金为3,709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536千港元有所减少[109]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应计费用为4,257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072千港元有所减少[109]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账龄超过90日的金额为7,03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619千港元大幅下降[109]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应付保留金账龄为一至两年内,与2022年3月31日一致[109]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股本为3,720千港元,与2022年3月31日及2021年4月1日持平[114][117] 现金流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9,18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985)千港元[60] - 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42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572)千港元[60]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84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857千港元[6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40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55,138千港元[60] 成本与开支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1.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向一名执行董事支付6.0百万港元的特别花红[1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总员工成本为25.0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9.1百万港元下降14.1%[32] - 公司资本承担为约0.3百万港元,用于收购厂房及设备的资本开支[22] - 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1,9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40千港元有所下降[91] 税率与税务 - 公司实际税率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8.2%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6.2%[15] - 所得税开支为4,7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387千港元有所增加,其中香港利得税为4,794千港元[82] 其他收入与投资 - 其他收入总额为1,87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51千港元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售厂房及设备收益的913千港元和保就业计划津贴的776千港元[80] - 投资利息及股息收入为10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8千港元有所下降[80]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上市权益股份公平值为7,80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7,805千港元持平[121]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平值为14,395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726千港元有所下降[123]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股票挂钩票据及非上市基金投资公平值为14,395千港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24,696千港元大幅下降[126]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非上市权益挂钩票据公平值为1,59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593千港元持平[12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曾昭群先生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125%[138] - 曾昭群先生的配偶梁慧玲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125%[144] - 赖伟霖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75%[144] - 赖伟霖先生的配偶朱少萍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75%[144] - 公司主要股东曾昭群先生通过广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04,62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125%[144] - 公司主要股东赖伟霖先生通过Giant Winchain Limited持有公司62,77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75%[144] 公司治理与董事 - 公司关联方交易根据共同协定的条款进行,曾昭群先生和曾文兵先生为柏联贸易有限公司的共同董事及最终控股方[130]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的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分离外[133]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所有董事在本期间均遵守标准守则[134] - 公司董事陈仰德先生获委任为伟立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55] - 公司控股股东于2019年12月16日订立不竞争契据,确保与公司业务无竞争[151] 员工与管理层薪酬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包括董事)在2022年截至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短期福利薪酬为7,40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78千港元增长198.7%[131] 未发生事项 - 公司未在报告期间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9] - 公司未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50] - 公司未在报告期间向任何董事或其家属授出任何购股权利[147] - 公司未在报告期间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或行使任何购股权[152] - 公司未在2022年9月30日后进行任何重大期后事项[153] 审核与财务报表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未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156]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14 06:26
财务业绩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约951.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1,063.9百万港元,主要因RMAA服务收益增加[7][14] - 公司服务成本从2021年约890.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1,009.2百万港元,与收益增加一致[15] - 公司毛利从2021年约60.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54.7百万港元,毛利率从约6.4%降至约5.1%,因原材料成本增加[16] - 公司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由2021年约6.8百万港元收益变为2022年约12.2百万港元亏损,因无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亏损[17]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1年约24.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21.5百万港元,因员工成本减少[18]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0.2百万港元,与2021年相若[20] - 公司2022年实际税率约为16.9%,与2021年的16.8%近乎相同[21] - 公司溢利净额由2021年约34.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13.3百万港元,因毛利率下跌和金融资产亏损[7][22]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2年任何末期股息[23]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宣派及派付股息由董事会厘定,无预先厘定股息支付比率[126] 市场前景与业务关注 - 公司对建筑市场前景乐观,将持续关注核心业务[8][13] 财务状况指标 - 2022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760万港元,2021年约6180万港元[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约400万港元,2021年约730万港元[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3.5,2021年约为3.8[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1.7%,2021年约为3.3%[2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金额为零港元,2021年为170万港元[27] 员工情况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共有240名雇员,2021年为289名[37] - 集团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总员工成本约为5850万港元,2021年为7360万港元[3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有240名全职员工,较2021年3月31日的289名减少[184] - 2022年3月31日,男性员工196名占比82%,女性员工44名占比18%;2021年3月31日,男性员工246名占比85%,女性员工43名占比15%[184] - 2022年3月31日,30岁或以下员工14名占比6%,31至40岁员工35名占比15%,41至50岁员工58名占比24%,51岁或以上员工133名占比55%;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4名占比8%、42名占比14%、62名占比22%、161名占比56%[184] - 2022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7名占比3%,普通员工14名占比6%,合约或短期员工219名占比91%;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名占比3%、14名占比5%、265名占比92%[1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男性员工流失率82%,女性员工流失率18%,总体流失率74%[18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30岁或以下员工流失率109%,31至40岁员工流失率105%,41至50岁员工流失率66%,51岁或以上员工流失率63%[187] 上市所得款项 - 集团GEM上市实际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0万港元,高于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4410万港元[4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金额为4310万港元[40] - 公司拟将分配作履约保证金用途之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款额约870万港元用作相同用途[41] 公司管理层 - 刘家豪于2021年2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拥有逾15年企业管理等领域经验,任职于未来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国际娱乐有限公司[45] - 苏俊文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建造业拥有逾30年经验,担任R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imited的总监[47][48] - 陈仰德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审计等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任职于多家上市公司[48][49] - 钟天于2022年1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执业大律师及持牌调解员,获委任为国际娱乐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黄浩贤为集团副董事,负责建筑项目运行及管理,于建造业拥有逾24年经验,自2018年10月起重新加入集团[53][54] 企业管治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58][62] - 董事会由曾昭群等2名执行董事和苏俊文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9] - 主席兼行政总裁由曾昭群担任,其负责集团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62] - 董事会授权管理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由执行董事和高管负责[63] - 董事会建立审核等三个董事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64] - 审核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2022年3月31日由3名独董组成[6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监督财务申报、核数师及风险管理等[66] - 2022年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履行审阅年报等职责[66] - 2022年6月29日审核委员会会议审阅综合财务报表等[66]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仰德、苏俊文、李静文出席会议率均为100%[67] - 公司于2018年1月23日成立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自2019年12月30日起生效,2022年3月31日由三名成员组成[68] - 2022年召开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苏俊文、陈仰德、李静文出席率100%,刘家豪出席率约66.7%[71][7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4名高级管理层成员薪酬范围为零港元至100万港元[73] - 公司于2018年1月2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自2019年12月30日起生效,2022年3月31日由三名成员组成[73] - 2022年召开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陈仰德、苏俊文、李静文出席率100%,刘家豪出席率50%[73][75] - 提名政策旨在确保董事会具备均衡且切合集团业务要求的技能、经验、知识及多元观点[77] - 提名委员会推荐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时应考虑性格诚信、资格、多元化目标等多项标准[78] - 委任新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可从多种渠道甄选候选人并评估推荐[81] - 重选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应检讨退任董事贡献、表现及是否符合标准并提出推荐[83] - 提名委员会将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组成及提名政策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85]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未发现董事有不符合标准守则的行为[86]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2022年3月31日已达成该政策[87][88][90] - 本年度召开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及四次董事会会议,各董事有相应出席记录[93] - 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列席的会议[95]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能,会议议程等提前送交董事[96]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协议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三年,可续期和终止[99]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告退,至少每三年轮值一次,退任董事可膺选连任[100] - 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入职培训,公司建议现有董事参加相关研讨会[101] - 全体董事均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加持续专业培训,公司秘书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4][105][110] - 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持及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认为其有效充足,目前无内部审核职能,由外部独立顾问进行审核[107][109] - 集团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方法识别、分析、评估、降低及应对风险[109] - 股东大会上重大议题提呈个别决议案表决,结果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出[115]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16] - 若董事会未能在要求书递交后21天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股东可自行召开,公司须偿付合理费用[116] - 开曼群岛公司法无条文准许股东在股东大会动议新决议案,股东可按程序以要求书方式召开特别大会[118] - 董事有责任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外部核数师对报表提独立意见[10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董事会不知悉有重大不明朗事件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106]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设立多个渠道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121] - 本年度公司未对细则作任何更改,细则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2] - 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不竞争承诺,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无违反情况[125] 审计服务酬金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审计服务酬金1180千港元,非审计服务酬金32千港元,总计1212千港元[112]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公司董事会对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承担总体责任[130]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展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报告期内集团环境及社会层面举措及表现[131] - 报告涵盖集团香港所有附属公司,核心业务为楼宇建筑及RMAA服务,该业务员工占总数约99%[13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27所载指引编制,遵守“不遵守就解释”条文披露规定[135] - 报告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136] - 公司将持续评估业务对环境、社会及管治层面影响,提升透明度[132] - 公司识别业务运营主要持份者,通过多种渠道与不同持份者定期互动[138] - 公司于报告期进行年度重要性评估,目标是识别重大及相关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4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经董事会于2022年6月29日确认及批准[144] 环境表现 - 公司大部分业务为提供RMAA服务,工作规模小,产生的排放及废弃物有限且可控[146] - 公司将部分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建筑工程指派给分包商,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于多数典型建筑行业[146]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环保法律法规,采取空气污染及噪音控制措施和工作程序[147] - 报告期内公司未产生大量有害及无害废弃物,聘请持牌收集商处理废弃物[150] - 公司未收集有关废弃物消耗的数据,日后将加强对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150] - 公司提倡减排,设定初步指导性目标,将检讨进展并探索环保机会[150] - 公司未来将制定更具体的量化环境目标[150] - 2022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微粒物质排放量分别为1.18千克、365.81千克、34.27千克,较2021年的1.38千克、450.58千克、42.33千克均有下降[154] - 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25,826.4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0.21千克/千港元收益,较2021年的277,435.66千克和0.29千克/千港元收益下降[154] - 202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829,627.55千瓦,能源密度为0.78千瓦/千港元收益,较2021年的974,712.20千瓦和1.02千瓦/千港元收益下降[160] - 2022年瓶装饮用水消耗量约为31,500升,较2021年的45,000升减少[161] - 2022年用纸量约为563千克,较2021年的1,688千克大幅减少[163] - 公司将积极实施空气污染物管控、节电、节约材料等计划及措施,以维持或减少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151] - 公司将继续每年评估、记录和披露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环境数据,并评估现有措施有效性,制定减碳目标及工作计划[154] - 公司制定能源使用效益和用水效益初步方向性目标,日后将制定更具体量化环境目标[168] - 公司通过教育及培训提高雇员环境意识,推广环保意识,支持社区活动,定期评估及监察业务活动[168] - 公司制定工作机制和政策,识别及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员工灾害应对能力[169] 极端天气应对 - 公司制定极端天气防范及减轻措施,如台风时提前通知关门窗等,暴雨洪涝时检查门窗等,雷电时保持接地装置良好等[174] - 公司认为酷热等极端天气可能带来慢性实体风险,如员工中暑概率增加、离职率上升、工伤,电力需求和运营成本增加[176] - 公司制定极端炎热天气防范措施,如打开窗户通风、备妥急救箱、全天24小时提供冷水[179] 职业健康与安全 - 公司重视职业健康及工作安全,设有多项政策及措施降低建筑工人意外或受伤风险,如佩戴安全设备、检查设备性能等[191] - 公司制定内部政策,工作相关意外需向实地管工及/或项目经理汇报,受伤详情由其收集并由行政员工记录,知悉意外后14日内(致命意外7日内)向劳工处备案[192] - 公司所有与劳工处往来通讯需向有关客户及/或相关保险公司提供[193] - 公司设立事件登记册和安全违规登记册,由执行董事及安全督导员每月审阅一次[195] - 报告期内无针对健康及安全法律法规的重大不合规事件[196] - 2021年工伤数目为1,因工伤损失日数为115,2020年和2022年因工死亡数目、工伤数目均为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