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石医学(BNR)

搜索文档
Burning Rock Dx(BNR)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11-17 03:0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今年前九个月公司检测量同比增长38%,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4%,7月增长约35%,8月受疫情影响,9月实现个位数高增长,10月同比增长38% [19] -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整体收入增长率低于检测量增长率,主要因平均销售价格(ASP)下降 [21][22] - 第三季度中央实验室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主要为试剂盒收入 [22] - 公司2021年全年收入指引约为5亿元人民币,但当前疫情对第四季度业务有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治疗选择业务方面,医院模式下QC检测量增长37%,证明该模式更稳定可靠 [10] - 制药合作业务合同金额从第二季度的980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末的1.44亿元人民币,是2020年全年的4.5倍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对微小残留病(MRD)的兴趣快速增加,公司的BR PROPHET技术在个性化MRD检测方面具有创新性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并行开拓早期检测、MRD和治疗选择市场,凭借在治疗选择业务的领先地位和品牌优势,吸引人才、开展研发和产品推广 [7] - 公司设立美国实验室,具备全球运营能力,在制药合作业务上具有高质量、广泛产品组合和全球注册能力等独特优势 [12] - 公司采用医院战略,扩大在医院的市场份额,尽管会拉低整体ASP,但该业务更具粘性和质量,未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对公司业务有影响,特别是8月和当前11月的疫情波次,但公司通过医院渠道获得市场份额,实现了高于行业的增长 [18][29] - 2022年公司将有多款产品商业发布,包括6癌种早期检测产品、早期肺癌辅助化疗获益预测产品和基于BR PROPHET技术的MRD产品,有望为公司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23][2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年度股东大会的日期和议程,董事会推动一项长期股份激励计划,若市值达到100亿美元,将授予高级管理层5%的流通股;若达到150亿美元,再授予5%,时间分别为五年和七年 [2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三季度疫情对各地区和城市的影响,中央实验室检测量受疫情和客户向医院检测转移的影响程度,以及2022年中央实验室检测量的增长预期 - 疫情主要影响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公司通过医院渠道获得市场份额,实现了高于市场的增长 [29] - 预计未来中国疫情防控策略仍将持续,会对业务有影响,但随着疫情缓解和新产品通过中央实验室渠道推出,将有助于中央实验室收入增长 [30] - 冬季疫情影响较大,春季后情况将明显改善,中央实验室业务仍在缓慢增长,新产品将带来更多收入 [31] 问题2: 第四季度收入指引是否有变化,影响收入季度环比增长的因素及隐含假设 - 10月公司检测量增长良好,但当前疫情存在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对11月和12月的影响,全年收入指引约为5亿元人民币 [33] 问题3: 美国MRD监测测试报销更新,中国肿瘤学家对MRD监测测试的接受度和偏好 - 过去几个月,中国临床医生对MRD产品的接受度和兴趣有显著变化,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和药物开发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对MRD市场前景有较高期望,但不确定采用率 [35][36] - 在早期癌症患者的监测和复发风险监测中,肿瘤知情的MRD方法在阴性预测值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部分患者不适用和周转时间长 [37][38] 问题4: 销售费用率与收入的关系,医院业务和中央实验室业务销售费用率的差异,9癌种检测结果提前的原因及2022 - 2024年癌症筛查的重要里程碑 - 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因为今年建立了早期检测商业组织,包括销售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目前尚未产生有意义的收入,影响了销售费用率 [39] - 患者检测业务中,公司扩大了销售团队以提高医院渗透率和为新产品发布做准备,医院渠道销售效率更高,运营利润率更好 [41] - 未来肿瘤商业组织建设基本完成,患者检测业务销售人数变化不大,早期检测业务将根据商业进展决定是否增加人员 [42] - 9癌种检测结果提前是因为增加了PROMISE概念验证队列,在PREDICT结果公布前提供了关于特异性和RTOO性能的信息 [43] - 6癌种的下一个里程碑是明年上半年启动前瞻性/干预性队列研究,之后有望进入关键注册研究设计;9癌种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是PREDICT的第二阶段单盲研究;22癌种的里程碑是PRESCIENT研究,预计2024年有结果 [44][45] 问题5: 2022年中央实验室检测量能否增长 - 10月的趋势值得期待,但疫情仍是影响因素,除新产品发布外,中央实验室渠道有潜力覆盖更多肿瘤学家和中心,有望在正常时期恢复增长,但难以精确预测时间 [49]
Burning Rock Dx(BNR) - 2021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9-01 01:44
Burning Rock Biotech Limited (NASDAQ:BNR) Q2 2021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ugust 31, 2021 8: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Yusheng Han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hannon Chuai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Joe Zhang -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Leo Li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Doug Schenkel - Cowen David Lee - Bank of America Sean Wu - Morgan Stanley Operator Good day and thank you for standing by. Welcome to the Burning Rock Biotech 2021 Second Quarter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Opera ...
Burning Rock Dx(BNR) - 2021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8-31 23:11
业绩总结 - 2021年总收入为429.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3%[56] - 中心实验室收入为297.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56] - 医院内收入为117.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4%[56] - 毛利润为313.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56] - 总运营支出为726.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4%[56] - 研发支出为214.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5%[56] - 销售与市场支出为165.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56] - 一季度毛利率为72.2%[56] - 运营利润为(412.4)百万人民币[56] - 预计2021年收入指导为500百万人民币[56] 用户数据 - 2021年上半年,新合同价值达到人民币9800万元,是2020年全年的3倍[1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临床项目参与者超过14,000人,正在进行中[30] - 2021年第二季度,医院内试剂盒的测试量同比增长70%,超过10,000次测试[10] - 在2021年第二季度,医院内测试的贡献超过50%[44] - 中心实验室的患者测试数量在2020年为25,262,2021年第一季度为8,644,第二季度为8,155[51] - 中心实验室的年度增长率在2020年为9%,2021年第二季度为12%[51] 新产品和技术研发 - 2022年将推出3款新产品,涵盖多种癌症早期检测[13] - 公司的6种癌症早期检测产品在2022年开始商业化,具有98.3%的特异性和80.6%的敏感性[25] - 公司的CDx开发在FDA路径下进行,利用其在加利福尼亚的CLIA认证和CAP认证实验室[11] - PREDICT研究旨在通过cfDNA甲基化模型检测9种癌症类型[71] - PRESCIENT研究旨在通过cfDNA甲基化模型结合肿瘤蛋白标记物检测22种癌症类型[78] 市场扩张和竞争 - 公司的技术平台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高特异性和组织来源准确性[24] - 公司在中国的液体活检产品表现全球竞争力[41] - 公司的早期检测技术在中国的癌症发生率中覆盖88%[26] - 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导致低进入壁垒和低质量竞争[52] 负面信息 - 中心实验室受Covid波动和LDT监管不确定性影响[50] - 在过渡到医院内测试时,混合平均售价受到暂时影响[55]
Burning Rock Dx(BNR)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5-26 01:3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毛利润同比增长72% [35] - 按渠道划分,中央实验室收入增长62%,医院内收入增长70%,高于行业增长率,表明公司在该时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5] - 第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为负14%,主要受1月新冠疫情反弹和2月春节影响 [36] - 公司2021年全年营收指引为6.1亿元人民币,与之前的财报发布一致,但尚未达到实现全年目标的月运营率 [3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早期检测业务 - 公司推出了多组学22种癌症检测产品PRESCIENT,9种癌症检测的PREDICT试验进展顺利,6种癌症检测的商业化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5] - 3种癌症检测在AACR液体活检特别会议上展示的数据显示,特异性达到95%,敏感性达到81% [8] - 6种癌症检测在ESMO亚洲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敏感性维持在81%,特异性提高到约98%,组织起源分析的准确性高达约81% [9] 治疗选择业务 - 公司在SEQC2液体活检部分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证明公司的产品质量处于世界顶级水平 [6] - 在与其他供应商的比较中,公司的产品在片段深度、覆盖均匀性、低频率变异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分析准确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29][30][3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是中国精准肿瘤学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导者,业务分为早期检测和治疗选择两部分 [5] - 在早期检测方面,公司计划通过开展多项临床试验,逐步扩大癌症检测的种类,并为产品的商业化和注册做准备 [10][13][14] - 在治疗选择方面,公司将继续执行医院内战略,增加检测在更多医院的可用性,同时推进NMPA注册管道流程,以实现长期成功 [37] - 行业竞争方面,公司认为中央实验室渠道较为分散,进入壁垒较低,而医院内渠道更为制度化,公司的产品优势在该渠道更能得到体现 [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早期检测产品在中国的注册途径尚不清楚,目前正在与NMPA进行沟通,但认为通过展示个体层面的益处有可能实现注册 [43] - 对于报销,需要建立群体层面的益处,这需要评估更多因素,包括健康经济学等 [43] - 公司对治疗选择业务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将继续努力推动NGS检测的渗透,实现全年营收目标 [37][51] 其他重要信息 - PREDICT研究涵盖9种癌症类型,预计2022年完成第一阶段招募,2022年底获得第一阶段数据读数,2023年底获得第二阶段数据读数,2024年完成随访 [16][20] - PRESCIENT研究涵盖22种癌症类型,预计2023年完成招募,2023年底从训练集建立22种癌症类型的模型,2024年获得验证集的研究读数 [21][22] - 公司成功吸引了中国顶级肿瘤学家领导PREDICT和PRESCIENT试验,这反映了中国肿瘤学界对癌症早期检测的兴趣和认可不断增加 [23][2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无症状筛查研究是否足以支持产品上市、监管批准和报销,以及所需的研究规模和可接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标 - 公司认为PREDICT和PRESCIENT研究不足以评估无症状人群的表现,它们主要用于评估病例对照队列,为未来的无症状前瞻性或干预性研究提供设计依据 [41][42] - 6种癌症检测的无症状人群研究正在规划中,该研究旨在为产品注册提供数据支持,但注册途径尚不清楚,目前正在与NMPA沟通 [42][43] - 对于报销,需要建立群体层面的益处,这需要评估更多因素,包括健康经济学等 [43] 问题2: 中央实验室渠道ASP下降的原因,以及对该渠道全年销量和定价的预期 - 第一季度中央实验室渠道ASP波动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化和季节性因素,公司未对该渠道进行定价调整 [46] - 公司认为中央实验室渠道存在结构性挑战,未来将重点发展医院内渠道,以提高NGS检测的渗透率 [46][47] 问题3: 第一季度医院内收入下降的原因,以及对该渠道未来增长的信心 - 第一季度医院内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春节和1月新冠疫情反弹的影响,3月医院内检测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49] - 公司对医院内渠道的未来增长充满信心,将继续关注第二季度的表现 [49] 问题4: 尽管第一季度面临更多逆风,但仍确认全年营收指引的原因 - 公司在制定指引时预计下半年收入将高于上半年,并预留了应对新冠疫情波动的空间 [51] - 公司需要提高月营收运营率,以实现全年营收目标,并将在下次财报电话会议上提供最新情况 [51] 问题5: 6种癌症检测的商业化时间表、审批情况以及与NMPA的讨论进展 - 公司认为早期泛癌早期检测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端,目前正在组建商业和运营团队,预计明年年初开始商业化 [52][53] - 与NMPA的沟通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尚无明确的注册时间表 [54] 问题6: PREDICT和PRESCIENT研究参与者数量的确定依据,以及为何PRESCIENT研究参与者较少 - PREDICT研究旨在估计特定阶段和癌症类型的敏感性,因此样本量较大,以确保每个阶段和癌症类型都有足够的样本进行精确估计 [56] - PRESCIENT研究由于缺乏对其他13种癌症类型的初步数据和了解,因此采用了更侧重于癌症类型的敏感性估计方法,样本量相对较小 [57] 问题7: PREDICT和PRESCIENT研究样本量的确定方式,为何不将两项研究合并,以及多癌症检测与单癌症检测的优势对比,顶级肿瘤学家参与对临床试验的影响 - PREDICT和PRESCIENT研究基于不同的目标设计,分别用于评估9种癌症检测产品和下一代22种癌症检测产品的性能,因此不能合并 [62][63] - 多癌症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癌症类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单癌症检测则更专注于特定癌症类型的检测 [60] - 顶级肿瘤学家的参与反映了癌症早期检测领域受到的关注和认可增加,同时他们所在的医院具备组织和开展大规模队列研究的能力和影响力 [64][65]
Burning Rock Dx(BNR) - 2021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5-26 00:31
市场潜力与产品开发 - Burning Rock Biotech Limited的总可寻址市场(TAM)为290亿美元,其中早期检测市场为290亿美元,治疗选择市场为45亿美元[6] - 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同行中表现出色,获得NMPA批准,确保竞争差异化[31] - 多癌症早期检测技术壁垒显著高于单一癌症检测[74] - 多癌症检测的商业潜力前所未有,有可能根本性改变肿瘤学领域[74] - BR-22覆盖中国88%的癌症发生率[73] 研究与开发 - PRESCIENT研究已启动,旨在开发多组学22种癌症检测测试[7] - PREDICT研究正在进行中,目标是开发9种癌症检测测试,参与者人数为14,026[14] - 6种癌症测试的商业化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涵盖中国88%的癌症发病率[12] - SEQC2研究的液体活检部分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8] - PRESCIENT研究的参与者人数为11,879,涵盖22种癌症类型[23] - 通过高灵敏度甲基化检测和大规模训练数据集实现强验证数据集[72] - 通过与领先医生的研究合作和真实世界数据增强产品验证[72] 财务表现 - 2020年总收入为429.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3%[55] - 中心实验室收入为297.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55] - 医院内收入为117.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4%[55] - 毛利润为313.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55] - 总运营支出为726.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4%[55] - 研发支出为214.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5%[55] - 销售与营销支出为165.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55] - 一季度毛利率为72.2%[55] - 一季度运营支出占收入的233%[55] - 2021年收入指引为610百万人民币[55] 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 - 6种癌症测试的结果显示,特异性为98.3%,灵敏度为80.6%[11] - BRP和ROC的中位独特片段深度在25ng输入下达到约4700倍,而ILM为1200倍,显示出不同检测方法在ctDNA测序中的显著差异[40] - IDT和BRP的敏感性超过0.90,适用于0.3-0.5% VAF的变异,但在0.2-0.3%和0.1-0.2% VAF的变异中没有检测到此敏感性[42] - 在25ng输入下,BRP的准确性最高,敏感性与IDT相当,但精确度更优[50] - 25ng输入相比于10ng输入,显著提高了所有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尤其是低频变异的诊断性能[45] - 在不同的VAF阈值下,假阳性率随着阈值的提高而降低,显示出各检测方法的分析准确性和特异性[49] 未来展望 - 产品开发已完成,早期接入已启动[70] - 预计2022年实现收入生成,具体取决于早期接入反馈[71] - 数据作为多癌症检测开发和验证的关键因素[74] -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产品性能和单位成本得以改善[72]
Burning Rock Dx(BNR)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3-23 00:0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7 - 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1亿元、2.09亿元、3.82亿元、4.30亿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6588.5万美元[15] - 2017 - 2020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31亿元、1.77亿元、1.69亿元、4.07亿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6241.2万美元[15] - 截至2018 - 2020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9.33亿元、9.42亿元、18.95亿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2.90亿美元[17] - 2017 -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使用的净现金分别为1.34亿元、1.49亿元、2.28亿元、7354.3万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1127.1万美元[18] - 2017 - 2020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1.91亿元、 - 1.06亿元、3.47亿元、1.09亿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1675.2万美元[18] - 2017 - 2020年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分别为3.54亿元、8339.3万元、5.72亿元、21.66亿元人民币,2020年对应美元为3.32亿美元[18] - 2020年公司检测患者达25,262人,高于2019年的23,075人,试剂套件销售同比增加[56] - 2020年公司收入从2019年的3.817亿人民币增长12.6%至4.299亿人民币(6590万美元),毛利润从2.733亿人民币增长14.8%至3.139亿人民币(4810万美元)[56] - 2020年计划授权发行的普通股最大总数为4,512,276股,年报发布日有8,561,554股A类普通股作为流通股的基础[8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癌症治疗选择产品和服务在2018 - 2020年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未来仍将占重要部分[25] - 自成立以来,中国700家医院超5120名医生订购公司测试服务[38]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以院内合作模式与52家医院建立合作[39] 公司运营风险 - 公司有限的运营历史使评估当前业务和预测未来表现困难[21] - 中国基于NGS的癌症治疗选择市场处于早期且快速发展,公司面临多种风险[22] - 公司开发早期癌症检测和新癌症诊断产品过程漫长复杂,存在无法及时商业化的风险[27] - 公司产品或服务若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受不利影响[32][33] - 公司若面临产品或专业责任诉讼,可能承担超出资源的巨额赔偿[34] - 公司若无法维持或发展与医院和医生的关系,经营业绩和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37] - 公司运营需大量资金,若无法以可接受条件筹集足够资金,业务、财务状况和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42] - 公司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若其无法提供满意产品或服务,业务和经营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45] - 公司若无法维持或发展与研究合作伙伴的关系,产品和服务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可能受影响,进而减少收入前景[47] - 公司若无法满足当前或未来产品和服务需求,业务可能受影响[52] - 中国基于NGS的癌症治疗选择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国内同类公司,未来竞争可能加剧[58] - 公司计划继续开展早期癌症检测研发,并扩大与合作医院的院内模式合作,但可能面临区域差异挑战[60] - 公司未来成功依赖品牌推广和声誉保护,目前主要依靠自有团队推广,可能面临费用高、效果不确定等问题[61] - 公司未来成功依赖高级管理层和关键员工的留任,若流失可能影响业务和增长[62] - 公司研发和实验室运营依赖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但面临激烈竞争[63] - 公司中央实验室的证书和认证续期受疫情影响,若失去或未能及时续期,将影响业务[66] - 公司依赖信息技术系统,系统故障、安全威胁和数据泄露可能损害业务和声誉[69][71] - 公司依靠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和技术,但面临保护有限、侵权和诉讼等风险[74]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问题 - 2018年和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审计中,公司和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确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两个重大缺陷[83] - 若未能实施或维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系统,公司可能无法准确报告经营成果、履行报告义务或防止欺诈[82] 公司面临的法律和监管风险 - 1998年6月10日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则,2019年7月1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生效[96] -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年4月15日生效[98] - 因采用VIE结构,公司被视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下的外国主体,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研究需获科技部批准或预注册[99] - 公司可能因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需寻求许可、放弃产品、支付赔偿、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或交叉许可技术、应对诉讼[80] - 癌症治疗选择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可能降低公司癌症治疗选择测试产品和服务的需求[81] - 公司可能面临客户、竞争对手等提起的诉讼和监管程序,结果可能不利,影响声誉和财务状况[88] - 中国医疗器械和用品法规快速演变,或增加公司合规及运营成本,影响盈利,还可能阻碍产品服务获批[102] - 中国基因检测监管框架处于初步阶段且快速演变,公司提供基因检测有违反2014年25号文风险,但被认定违规风险低[103] - 公司可能面临各类反腐败法律法规下的责任,违反规定会对业务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104][105] - 中国个人数据使用法规尚在发展中,法规变化可能影响公司数据收集和使用,未来国际业务也将面临数据隐私监管[108] - 2020年7月生效的负面清单禁止外国投资者投资基因组诊断和治疗技术相关业务,公司通过VIE架构开展业务[109] - 公司PRC法律顾问认为VIE架构和合同安排合法有效,但政府可能有不同看法,违规将面临多种处罚[113] - 公司与VIE及其股东的合同安排在提供运营控制和获取经济利益方面可能不如直接控股有效[115] - 若VIE破产、解散或清算,公司可能失去使用和享有其关键资产的能力,影响业务运营[118][119] - VIE股东若违反合同安排,公司需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成本高且结果不确定[121] - VIE的最终受益股东可能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无法解决冲突将依赖法律程序,影响业务[122] - 1999年3月15日《外商投资法》正式通过,2020年1月1日生效,取代三部旧法成为外商投资法律基础,但未明确规定公司依赖的合同安排是否属外商投资形式[130] - 若公司与可变利益实体(VIE)的合同安排不被视为国内投资,可能被认定无效违法,公司将无法运营相关业务、失去经济利益,不再合并VIE财务结果并确认投资损失[134] - 中国相关税务机关可在应税交易完成后十年内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审计或质疑,若认定公司与VIE的合同安排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可能进行转让定价调整,增加VIE税务负担[136] - 若行使收购VIE股权和资产的选择权,股权或资产转让可能受中国相关部门审批、备案要求限制,且转让价格可能需税务审查和调整,资产转让收入可能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29] - 公司合同安排可能受中国税务机关审查,若被认定需补缴税款,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投资价值[135] - 若公司或境外子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需按25%的税率就全球收入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非中国企业股东的股息和收益可能按10%征税,非中国个人股东可能按20%征税[152][153] - 中国公司向非中国居民企业支付股息,适用最高10%的预扣税税率,除非根据条约或安排豁免或降低[159] - 至少50%的董事会投票成员或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居住在中国是认定境外企业为中国税收居民的条件之一[152] - 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中国实施资本管制措施,未来可能加强,或影响公司子公司向其支付股息[158] - 公司主要收入和成本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贬值会对公司营收、盈利、财务状况及美国存托股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161] - 中国公司支付股息只能从累计利润中支出,限制了公司中国子公司向其转移资产的能力[156] - 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兑换外币实施控制,公司可能无法获得足够外币向股东支付股息[164][165] - 中国通货膨胀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67] - 中国对境外控股公司向境内实体贷款和直接投资有规定,可能影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168][171] - 《并购规则》等法规为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公司设定复杂程序,增加公司在中国通过收购实现增长的难度[172] - 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若被认定滥用公司结构且无合理商业目的,所得收益最高按10%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175] - 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应税资产,转让方或受让方等需向税务机关报告,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所得收益最高按10%缴纳企业所得税[177] - 非中国居民企业投资者转让公司股份,公司中国子公司可能需协助备案[179] - 非中国居民企业投资者取得中国境内股息,一般按10%缴纳预提税;转让股份所得收益若属境内所得,按10%缴纳所得税;外国个人投资者取得境内股息按20%缴纳预提税,转让股份所得收益按20%缴纳所得税[180] - 香港居民企业在取得股息前连续12个月持股超25%,股息预提税从10%降至5%,但税务机关可调整优惠[183] - 中国居民股东或实益拥有人未遵守外汇法规,公司可能受处罚,包括限制向中国子公司注资和子公司向公司分配利润[184] - 中国居民未按规定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或更新,可能面临最高30%外汇汇款金额罚款,严重违规罚款不低于30%且最高为汇款总额[186] - 中国居民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需按规定向外汇局或银行登记并完成相关程序[191] - 公司中国员工行使股票期权和/或获授限制性股票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司中国子公司有申报和代扣义务[192] - 公司租赁物业权益可能存在缺陷,租赁权可能受挑战,影响业务运营[192] - 公司租赁物业未完成租赁登记,每单元租赁物业可能面临最高1万元人民币罚款[193] - 公司部分员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可能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若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未按要求缴纳,公司可能面临处罚[196] - 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国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税改计划影响不确定,公司可能需补缴或面临处罚[197] 公司在美国上市面临的监管风险 - 美国监管机构对在美上市中资公司监管存在挑战,PCAOB目前无法自由检查中国审计机构工作[206] - 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建议对不符合PCAOB检查要求的司法辖区公司实施更严格上市标准,过渡期至2022年1月1日[207] -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SEC识别PCAOB无法完全检查审计工作的发行人,若公司审计机构连续三年未被检查,证券可能被禁止交易[209] - 2012年SEC对四大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行政诉讼,2015年四家事务所达成和解,若SEC重启诉讼,公司可能无法及时提交合规财务报表[210][212] - 近期在美上市中资公司的诉讼和负面宣传可能导致公司受到更多监管审查,影响ADS交易价格和业务[202] - 公司审计报告由未接受PCAOB检查的审计师编制,相关立法和监管动态可能对公司在美国的上市和交易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4] 公司面临的其他外部风险 - 公司多数业务在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开展,面临GDP波动、税收政策、外汇管制、监管程序、通胀、货币波动等风险,业务受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及经济增长影响[141] - 自2012年起中国经济放缓,政府为控制经济增长实施的措施可能减少经济活动,降低对公司服务的需求,影响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142] - 中美贸易紧张,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并可能实施更多措施,中国也采取相应反制措施,这可能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业务,增加采购成本,阻碍国际扩张计划[144] - 近年来中美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涉及新冠疫情、数据安全、新兴技术等多方面,这可能减少两国间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阻碍公司招聘和合作,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DS)的态度和交易价格[146] - 中国法律体系基于成文法,相关法律法规较新且不断演变,解释不一致,执行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公司和投资者可获得的法律保护[147] - 由于公司主要运营和资产在中国,美国投资者可能难以送达法律程序、执行美国法院判决,股东索赔也存在困难[198]
Burning Rock Dx(BNR)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3-12 03:5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9%,医院渠道收入同比增长三位数,第三和第四季度合并来看,2020年下半年医院收入同比增长63% [31] - 2020年第四季度中央实验室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3%,环比略有下降 [32] - 2020年第四季度整体毛利率提升至70%以上,中央实验室毛利率达76.8%创历史新高,医院毛利率在70%左右 [33] - 2021年全年营收指引为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治疗选择业务 - 过去七年积累了27.3万个样本,拥有全球最大的癌症患者基因组数据之一 [7] - 2020年下半年业务强劲反弹,同比增长33% [8] 早期检测业务 - 过去五年积累了约1万个样本,是全球最大、中国最大的泛癌早期检测数据之一 [8] - 已完成6癌种产品开发,并进入9癌种临床试验阶段 [8] - 2020年11月在ESMO Asia上公布6癌种验证数据,特异性为98.3%,敏感性为80.6%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6癌种检测覆盖中国城市老年癌症发病率的49%,9癌种检测将覆盖约63%,相比单癌种早期检测产品,多癌种早期检测市场更大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战略和发展方向 - 治疗选择业务将持续增加基于NGS的癌症治疗选择的渗透率,包括扩展产品菜单、推进NMPA注册计划和提高医院渗透率 [27] - 早期检测业务将把6癌种检测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建立多渠道商业团队,并开展更多临床项目和研发工作 [28] 行业竞争 - 中国NGS诊断行业竞争激烈,但公司认为将高质量产品推向市场的战略是长期取胜的正确途径,预计主要NGS产品通过NMPA审批后竞争将趋于正常化 [3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0年受COVID - 19影响,上半年行业受到显著冲击,但下半年业务强劲反弹 [8] - 2021年1月COVID - 19疫情反弹,对业务量产生负面影响,但公司对全年业务增长仍有信心 [30] - 与NMPA就泛癌早期检测注册进行沟通,认为未来注册路径可能会更加清晰 [2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参与FDA主导的SEQC研究,展示了其液体活检技术和产品的性能,增强了对自身试剂盒和解决方案的信心 [23] - 公司OncoCompass Target试剂盒及软件于2020年通过分型测试,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一致性研究,有望获得中国NMPA批准 [2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对季度营收进行建模,今年计划在研发上投入多少资金 - 公司没有提供季度营收指引,第一季度因1月疫情和2月春节影响将较为疲软,但同比仍可能实现两位数增长,后续需关注疫情反弹和竞争因素;研发投入预计将比去年同期增加,但无具体量化指引 [38][39] 问题2: 2020年第四季度医院收入增长是否代表2021年医院渠道将持续增长,收入结构是否会向医院渠道倾斜 - 预计医院渠道将比中央实验室渠道增长更强更快,2020年第四季度医院收入增长主要由同店销售增长和新增签约医院驱动,但难以确定每个季度新增签约医院数量,可关注滚动两到四个季度的数据 [42] 问题3: 为何6癌种产品无需前瞻性数据即可推出,而9癌种产品不行;缺乏前瞻性数据会如何影响6癌种产品推出后的前几个季度的市场接受度;这是否意味着多癌种筛查检测的数据生成门槛低于此前预期,公司在监管和科学严谨性方面的差异化能力是否会减弱 - 多癌种检测产品的准入门槛不会低于此前预期,前瞻性验证研究仍是注册的必要条件,公司已为6癌种检测增加了前瞻性验证研究;推出6癌种产品是因为收到了潜在渠道合作伙伴的积极反馈,早期访问计划可积累实际经验,评估目标人群和机构合作伙伴的价值,并监测特异性和敏感性;早期检测不仅涉及科学,还涉及运营、消费者教育和服务等方面,这也是开展早期访问计划的原因 [44][48][49] 问题4: 2021年营收指引是否包括授权产品的潜在收入贡献;授权产品在中国商业化是否存在监管障碍;第四季度管理费用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原因是什么 - 营收指引包含部分新产品收入,但授权产品的收入贡献可能较晚体现,需完成技术转让和验证后才有更明确的可见性;授权产品将以LDT形式提供,由现有销售团队推动;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员和员工数量增加,以及为早期检测实验室建设新大楼导致的物理空间成本增加 [53][54][55] 问题5: 与中国监管机构就液体活检审批流程的讨论有何进展 - 公司与NMPA就早期检测产品开始对话并收到积极反馈,希望在近期或中期内使液体多癌早期检测产品的监管路径更加清晰;液体活检产品的注册结构与其他NGS组织产品类似,但需进行组织与液体的一致性研究,公司目前已通过分型测试,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获得首个液体活检NGS面板的批准 [57][58] 问题6: 监管机构在多癌早期检测审批中是否仍坚持对每个指标进行单独测试,以及对人群规模的要求;多癌早期筛查的成本效益能否在总体水平上进行评估;NMPA是否已认可并同意这一方向 - 监管机构至少接受了多癌早期检测产品同时应用于多种癌症的理念,而不是对每种癌症的高危人群进行单独测试;多癌早期筛查的性能应在多种癌症同时进行评估;目前只是与NMPA开始对话并看到积极趋势,尚未达成协议 [61][63][64] 问题7: 从PMA角度看,早期访问计划是否会亏损或实现现金收支平衡;早期访问计划是否会通过中央实验室的二次费用进行 - 早期访问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实际问题并收集反馈,不考虑现金收支平衡;该计划将作为费用处理,因为不收取费用,会影响公司的费用线 [66][67]
Burning Rock Dx(BNR)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1-03-12 03:03
业绩总结 - 2020年公司总收入为429.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3%[40] - 2020年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3%,毛利同比增长43%[8] - 中心实验室收入为297.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8%[40] - 医院渠道收入为117.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4%[40] - 2020年公司毛利润为313.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40] -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73.0%[40] - 2020年总运营支出为726.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64%[40] - 2020年研发支出为214.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45%[40] - 2020年销售与营销支出为165.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40] - 2020年公司运营亏损为412.4百万人民币[40] 用户数据 - 2020年累计完成273,000个测试,其中医院内完成72,000个测试[8] - 2020年血液检测占全年测试的44%[8] - 训练组中,癌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岁,标准差为6岁,控制组为54岁,标准差为6岁[46] - 验证组中,癌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标准差为8岁,控制组为54岁,标准差为7岁[4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0年多癌种早期检测产品开发完成6个,正在进行9个癌种的性能改进[10] - 公司在NGS基础的多基因ctDNA面板中处于领先地位,已通过分型测试阶段[25] - 2020年在ESMO Asia会议上发布的结果显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的特异性为98.3%,敏感性为80.6%[18] 市场扩张 - 2020年与29家医院签订了试剂盒合同,较2020年增加10家[8] - 公司拥有350多名销售和市场人员,医院基础设施排名第一[25] 未来展望 - 2021年公司收入指导为610百万人民币[40] 负面信息 - 2020年公司运营亏损为412.4百万人民币[40]
Burning Rock Dx(BNR) - 2020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11-21 03:4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营收环比增长16%,高于中国同行业其他公司 [27] - 中央实验室渠道业务量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28%;医院渠道现有签约医院业务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7] - 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9%,中央实验室渠道营收同比增长30%,医院渠道营收同比仅增长3%;若以201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平均值为基数,2020年第三季度医院渠道营收同比增长率为41.6%,且环比增长15% [30][31] - 制药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下降,原因是该季度制药项目测试量减少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早期检测业务 - 早期检测技术ELSA - Seq可从低至1纳克的游离DNA中检测循环肿瘤DNA,并预测肿瘤起源 [11] - 早期检测产品开发路线:2019年展示肺癌概念验证;2020年初展示3种癌症检测性能,特异性95.1%,灵敏度约81%;近期在ESMO亚洲虚拟大会展示6种癌症模型,验证队列中特异性98.3%,整体灵敏度80.6%,98.6%的病例可获得肿瘤起源结果,其中约81%正确 [12][13] 治疗选择业务 - Magnis BR自动化系统今年已兼容多种热门检测面板,其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性能与手动检测相当或更好,且能与多种生物标志物兼容 [21][22] - 公司与Myriad签署myChoice HRD检测许可协议,该检测是PARP抑制剂的金标准,FDA已批准其作为两种PARP抑制剂的伴随诊断 [2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央实验室渠道业务量同比增长28%,公司认为基于轶事观察正在获得市场份额,如行业内一家公司第三季度LBT业务量同比仅增长5% [27][28] - 医院渠道第三季度新签约医院数量较少,但现有签约医院业务持续复苏并实现两位数增长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治疗选择业务方面,公司基于产品性能和质量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通过基于试剂盒的医院渠道提高NGS渗透率,以补充现有的中央实验室检测 [7] - 早期检测业务方面,公司处于全球基于血液的泛癌早期检测研发前沿,通过内部研发和与中国顶级医生及医院的临床合作开展工作 [7] 行业竞争 - 中国行业竞争加剧,但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仍实现增长,表现优于部分同行 [27] - Illumina在中国市场降价,公司认为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利润率,但预计不会显著提高 [5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仍有新冠疫情爆发,公共卫生系统和医院仍高度重视疫情,难以准确预测何时恢复正常,公司将持续观察并在公布第四季度业绩时提供最新情况 [33][34] - 公司对早期检测研发机会感到兴奋,预计未来将增加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 [3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2021年将完成大部分已投放的Magnis BR仪器的销售合同签订并确认收入,少数将因医院采购周期推迟至2022年 [29] - 公司认为目前IVD产品尤其是癌症伴随诊断产品由政府定价还为时尚早,预计未来三年不会有变化 [58][5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无症状癌症数据呈现方式从追求高灵敏度转向高特异性的原因 - 公司并非故意为之,从3种癌症检测到6种癌症检测,标记物选择、化学方法和算法都有重塑,是在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39] 问题2:早期癌症检测中部分癌症灵敏度是否足够,以及如何看待该性能 - 目前性能虽非理想状态,但对于早期检测市场已是很好的表现,尤其是多癌种检测。算法需平衡不同检测的灵敏度,且特异性与不同癌症类型高度相关。未来随着样本量增加,可能会更精确地调整性能。与中国其他创新者相比,该数据表现强劲 [42][43][45] 问题3:PREDICT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其他大型研究计划 - 公司目前无法提供PREDICT研究的进一步细节,有更新时会与大家分享 [47] 问题4:中央实验室业务中订购医生和医院数量增长未达预期,以及医院渠道业务无新增订单的原因 - 中央实验室业务受中国疫情影响,尚未恢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覆盖范围,但每位医生检测的患者数量有所进步;医院业务按年度周期运行,不应仅根据一个季度的数据得出结论 [50] 问题5:Illumina在中国市场降价对公司在医院渠道竞争地位的影响 - 多数竞争对手使用Illumina平台,其降价对公司有利,长期来看有助于提高利润率,但由于测序成本在医院模式总成本中占比不高,预计利润率提升幅度不大 [54] 问题6:PCR检测纳入集中采购的可能性及对公司业务的长期影响 - 公司认为目前谈论IVD产品尤其是癌症伴随诊断产品由政府定价还为时尚早,主要原因包括医院在IVD产品中获取较大利润、检测成本在癌症治疗总成本中占比不大,以及类似情况通常在定价三年后才会出现价格调整或政府采购,因此预计未来三年公司业务不会受影响 [58][59] 问题7:公司6种癌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数据,尤其是早期癌症数据与同行的比较,以及未来是否会改善 - 与同行相比,公司在相同特异性下整体灵敏度略高。公司正在通过完善研发流程和方法,如数据过滤和模型构建,来提高早期癌症尤其是肺癌和卵巢癌的灵敏度,但目前无法确定具体提升幅度 [60][61] 问题8:与Myriad合作对公司潜在收入、利润和定价策略的影响 - 公司目前无法评论具体的定价或收入情况,需先进行技术转移,预计2021年推出该产品,届时会讨论其商业方面的问题 [63] 问题9:6种癌症模型数据与3种癌症模型数据趋势的解读,以及该趋势能否在更多癌症模型中持续 - 公司对将性能维持并提升至9种或更多癌症检测有信心,未来会通过改进化学方法和算法提高性能,尤其是肿瘤起源准确性。早期癌症灵敏度会随着数据增加而更稳健 [67][68] 问题10: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谈判中纳入更多靶向癌症疗法对癌症基因分型市场尤其是NGS的推动作用 - 公司认为这有助于推动市场需求,提高靶向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整体市场是积极趋势。公司主要关注顶级医院和中心,受影响较小,但会通过医院模式提高NGS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相结合,有助于提高NGS渗透率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