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产(0197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872.3亿港元,同比增长20%[13] - 公司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442.0亿港元,同比增长15%[13] - 公司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为342.0亿港元,同比下降4%[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7.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2.79亿港元增长19.8%[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呈报亏损为12.02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17.96亿港元[39][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溢利为4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57亿港元增长14.6%[41][43][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常性基本溢利(不含出售资产)为34.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7亿港元下降4.2%[41][44]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9.8%至87.23亿港元(2024年同期:72.79亿港元)[183] - 本期亏损12.01亿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18.9亿港元)[183]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0.21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0.31港元)[183] - 公司股东应占本期亏损为12.02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17.96亿港元,盈利能力大幅恶化[187] - 公司总收入为87.23亿港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投资物业租金收入65.09亿港元[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50.1%至30.08亿港元(2024年同期:20.04亿港元)[183] - 行政及销售开支同比增长12%至11.36亿港元[183] - 投资物业直接租赁支出为15.87亿港元,同比增长5.7%[196] - 物业买卖销售成本为10.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62亿港元增长1524.2%[196] - 职员成本为1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4%[198] - 物业买卖部门职员成本5500万港元,同比增长10.0%[200] - 投资物业部门职员成本9.27亿港元,同比增长3.9%[200] - 酒店部门职员成本2.16亿港元,同比下降5.3%[200] - 公司提供租金支援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0万港元减少75.0%[200] 物业投资分部表现 - 物业投资分部基本溢利为374.7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投资营业溢利为39.1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3.89亿港元下降10.7%[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36.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82亿港元微降0.8%[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办公楼租金收入为26.3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65亿港元下降4.7%[39] - 物业投资经常性基本税前溢利下降,主要因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减少[45] - 物业投资分部对外收入65.76亿港元,同比下降2.2%[188] - 物业投资分部租赁租金收入65.09亿港元,同比下降2.3%[190] 物业买卖分部表现 - 物业买卖分部基本亏损为28.2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物业买卖收入大幅增至17.06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仅为0.88亿港元[39] - 物业买卖收入大幅增长至17.0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88亿港元增长1838.6%[195] 酒店分部表现 - 酒店分部基本亏损为4.5亿港元[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酒店业务收入为4.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4亿港元下降5.0%[39] - 2025年上半年由太古地产管理的酒店录得折旧前营业溢利港币25百万元与2024年同期一致[147] 香港地区表现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下跌导致投资物业经常性基本税前溢利减少[28] - 香港零售市道偏软,但公司商场出租率及人流维持高水平[28] - 香港零售市场受出境旅游影响但公司商场通过商户组合及营销维持人流[31] - 香港住宅需求预期向好受本地及内地买家支持[32] - 香港办公楼组合总楼面面积1000万平方呎(100%基准),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总额26亿港元[65] - 香港办公楼组合租用率88%,其中太古广场94%、港岛东中心及一座91%、二座68%、其他办公楼89%[66][67] - 香港零售物业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12.63亿港元,同比下降2%[7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零售租金收入总额11.69亿港元,同比下降2%[74] - 太古广场购物商场零售销售额上升1%,太古城中心升2%,东荟城名店仓跌3%[74] - 香港零售物业组合总楼面面积3,161,446平方呎,租用率达100%[73][75] 中国内地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回稳,整体人流录得升幅[28]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坚稳奢侈零售为主要增长动力品牌进驻公司商场[31] - 中国内地零售销售额维持坚挺,人流持续增长[4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投资物业应占租金收入总额30.73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相若[85] - 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组合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总额为港币24.72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88] - 零售物业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港币26.22亿元,撇除人民币汇率变动后上升1%[8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应占零售销售额(不含汽车)上升1%,较2019年同期高出70%[93]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7%,租金收入总额上升5%,租用率99%[96] - 广州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下跌2%,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租用率100%[97] - 上海兴业太古汇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14%,租金收入总额下跌6%,租用率94%[98] - 上海前滩太古里2025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上升4%,租金收入总额下跌10%,租用率98%[98] - 中国内地办公楼2025年上半年应占租金收入总额下降3%至4.12亿港元[103] - 广州太古汇办公楼租用率91%,北京颐堤港86%,上海兴业太古汇95%[107]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46.8亿港元[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46.9亿港元,其中香港组合亏损43.82亿港元,中国内地组合亏损3.08亿港元[40][41]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39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8.42亿港元)[183]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46.46亿港元,是本期亏损的主要因素[188]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估值从2715.02亿港元下降至2694.18亿港元[126] - 香港若干办公楼物业资本化率下调12.5个基点[126] - 投资物业价值从2716.17亿港元略降至2695.20亿港元,减少0.8%[185] 出售资产和投资计划 - 出售资产带来100.0亿港元溢利[15] - 公司完成出售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权益售价约7.6亿美元[30] - 公司重新部署售资收益至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支持住宅发展[30][31][32] - 公司推进港币1000亿元投资计划,超过三分之二资金已投放[27] - 已承诺投资总额约670亿港元,占千亿计划总额的67%(110亿港元于香港,460亿港元于中国内地,100亿港元于住宅项目)[47][48] - 出售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75%权益及相关资产,总代价最高5.487亿美元[50] - 收购美国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12.07%权益,代价7350万美元,总权益增至75%[49] - 出售美国迈阿密North Squared用地(楼面52.3万平方英尺),代价4500万美元[51] - 迈阿密Brickell City Centre购物中心出售总代价最高达5.487亿美元[125] - 公司出售毗邻购物中心的地块代价约2.115亿美元[125] - 出售附属公司获得款项39.08亿港元[186] - 2025年7月完成出售迈阿密Brickell的North Squared用地总楼面面积约523,000平方呎[144] 发展项目和预售情况 - 雅加达Savyavasa项目预销售超过40%可销售面积[29]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邸住宅项目两批预售单位反应极佳[29] - 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启动升级,多个奢侈品牌新店已亮相[29] - 公司中国内地发展项目包括上海陆家嘴太古源等6个大型项目[32]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邸销售强劲反映优质住宅需求旺盛[33]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项目两批单位预售总收入达59.3亿元人民币[49] - 上海前滩综合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约410万平方英尺,住宅部分97%可出售面积已预售[115]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总楼面面积约420万平方英尺,107个单位中105个已售出[116] - 香港黄竹鱼涌海盈山项目总楼面面积391,773平方呎(25%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278/432个单位(64.4%),其中184个单位销售已于2025年上半年确认[131] - 上海世纪前滩・天御和天汇项目总住宅楼面面积1,159,057平方呎(4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约97%可售面积已预售[138]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源邸项目总楼面面积1,222,751平方呎(4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105/107个单位(98.1%)[139] - 越南胡志明市Empire City项目总楼面面积5,357,318平方呎(15.73%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约53%单位已预售或售出[142] - 雅加达Savyavasa项目总楼面面积1,122,728平方呎(50%权益),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156个单位(约39%的400个单位)[141] - 湾仔EIGHT STAR STREET项目截至2025年8月1日售出35/37个单位(94.6%),销售已于2025年6月30日确认[130] - 上海陆家嘴太古源住宅部分2024年12月起预售销售屡创佳绩[154]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来自营运的现金为610.3亿港元,同比增长65%[13] - 融资前的现金流入净额为668.3亿港元,同比增长420%[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至132.5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51.21亿港元增长158.8%[185][186] - 来自营运的现金净额达4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45亿港元增长99.4%[186] - 来自营运的现金净额为61.03亿港元(2024同期:37.01亿港元),同比增长64.9%[164] - 借款总额增加至556.11亿港元(2024年底:483.47亿港元),增长15.0%[166][168] - 债务净额下降至428.53亿港元(2024年底:437.46亿港元),减少2.0%[167][168] - 债券融资中流动负债部分大幅增至110.15亿港元(2024年底:49.16亿港元),增长124.1%[168] - 中期票据计划总额从30亿美元提升至50亿美元,获惠誉A级和穆迪(P)A2评级[165] - 已承擔借款融資及債務證券總額達港幣668.07億港元,其中未動用部分為110.25億港元(17%)[169] - 未承擔融資總額為港幣4億港元[169] - 加權平均債務期限從2.5年延長至3.2年,加權平均債務成本從4.1%降至3.6%[170] - 銀行借款及債券一年內到期金額為129.56億港元(佔總額23%)[173] - 借款貨幣組合中港幣佔56%(309.35億港元),人民幣佔40%(221.33億港元),美元佔4%(25.43億港元)[174] - 固定利率借款佔總額65%,浮動利率佔35%[175] - 利息支出總額為9.73億港元,其中銀行借款利息4.56億港元,債券利息4.31億港元[175] - 資本化利息金額為3.56億港元(投資物業1.85億港元,供出售物業1.71億港元)[175] - 資本淨負債比率為15.7%,較2024年同期13.3%上升[176] - 合資公司及聯屬公司債務淨額總計163.09億港元,集團應佔部分為75.5億港元[177] - 公司总借款及债券(流动与非流动)为555.6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483.47亿港元增长14.9%[185] - 对外借款从483.47亿港元增至556.11亿港元,增长72.64亿港元[190] - 公司动用借款及再融资达110.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50亿港元增长315.2%[186] 股息和股份回购 - 2025年第一次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35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3%[20] -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总金额为港币15亿元,期内以港币7.07亿元回购44,736,600股,每股均价港币15.8元[20] - 公司目标每年股息以中单位数幅度增长[20] - 已付公司股东股息达43.8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2.12亿港元增长4.1%[186] - 已付股息总额44.9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42.79亿港元增长5%[187] 其他业务和活动 - 公司酒店业务新增5个第三方管理项目覆盖东京北京等城市[34] - 公司2025年爱心大使活动动员超7000名义工筹得137万港元[35] - 公司推进生成式AI项目分阶段试用并扩大规模[36] - 财务支出净额4.07亿港元(2024年同期:4.69亿港元)[183] - 应占合资公司亏损5.88亿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3.11亿港元)[183] - 税项支出6.1亿港元(2024年同期:12.08亿港元)[183] - 其他全面收益净额16.98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16.28亿港元)[184] - 公司总权益从2784.27亿港元下降至2725.47亿港元,减少58.8亿港元[187] - 公司总资产从3554.26亿港元增至3577.71亿港元,增长23.45亿港元[189]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51.21亿港元大幅增至132.54亿港元,增长158.8%[189] - 外汇收益净额45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0[197] - 流动负债从197.80亿港元增至265.99亿港元,增长34.5%[185] - 持作发展物业从12.01亿港元大幅减少至0.61亿港元,下降94.9%[185]


电能实业(000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5:44
股东应占溢利及每股数据 - 股东应占溢利为30.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0.06亿港元增长1%[3] - 每股溢利为1.43港元,去年同期为1.41港元[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股东应占溢利港币30.4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30.06亿元增长1.2%[3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0.42亿元(2024年:30.06亿元),同比增长1.2%[52] 股息信息 - 每股中期股息维持0.78港元[3]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78港元,总额16.62亿港元(2024年同期:16.62亿港元)[67] - 公司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78元,派发日为2025年9月23日[98] - 除净日为2025年9月10日,派息日为2025年9月23日[8] - 已付本公司股東股息43.4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41] 收入及经营溢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港币3.5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4.54亿元减少22.5%[36] - 公司利息收入3.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4亿港元下降22.5%[49] - 公司经营溢利3.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9亿港元下降29.7%[47] 除税前溢利及所得税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除税前溢利港币31.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港币31.34亿元增长0.5%[36] - 公司除税前溢利31.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34亿港元微增0.5%[47] - 所得税支出为1.07亿元(2024年:1.28亿元),同比下降16.4%[51] 财务成本及利息支出 - 公司财务成本1.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80亿港元增长40.0%[50] 合营及联营公司业绩 - 公司所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業績29.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7.25亿港元增长7.0%[47] - 已收合营公司股息为15.53亿元(2024年:13.86亿元),同比增长12.1%[58] - 已收合營公司股息15.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86亿港元增长12.0%[41] - 合营公司权益总额为662.6亿元(2024年12月31日:609.63亿元),同比增长8.7%[55] - 联营公司权益总额为266.25亿元(2024年12月31日:264.5亿元),同比增长0.7%[55] 现金及银行结存 - 集团银行存款及现金为港币15.61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42.9%[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存及现金为港币15.61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7.33亿元减少42.9%[39]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15.61亿元(2024年12月31日:27.33亿元),同比下降42.9%[56] 贷款及借贷 - 集团无抵押银行贷款总额为港币37.68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50.3%[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以当地货币计值的贷款公平价值为港币37.6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5.05亿元增长50.4%[33] - 银行贷款及其他计息借贷为37.68亿元(2024年12月31日:25.05亿元),同比增长50.4%[60] - 集团贷款结构65%为澳元计价,35%为港元计价,100%为银行短期浮动利率贷款[31] 财务衍生工具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远期外汇及交叉货币掉期合约公平价值资产为港币10.71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27.36亿元减少60.9%[3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未履行财务衍生工具合约名义总额为港币297.8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323.77亿元减少8.0%[34] - 财务衍生工具资产总额为14.21亿元(2024年12月31日:27.72亿元),同比下降48.7%[61] 现金流量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9.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16亿港元下降41.6%[41] - 公司融资活动耗用现金净额32.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04亿港元改善28.6%[4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11.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09亿港元扩大15.7%[41] 资产负债及净资产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为港币889.1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港币870.76亿元增长2.1%[39] - 物业、机器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8亿元(2025年1月1日:19亿元),同比下降5.3%[54] - 其他应付款项为36.23亿元(2024年12月31日:39.7亿元),同比下降8.7%[59] 负债比率 - 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2%(透视基准下为46%)[11] - 集团负债净额为港币22.07亿元,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2%[30] - 按透视基准计算负债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为46%,较2024年底44%略有上升[30] 英国业务表现 - 英国业务组合溢利贡献为17.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50亿港元增长11%[12] - UK Power Networks客户满意度达94.7%[13] - UK Renewables Energy期内供应1.11亿度洁净能源[14] 澳洲业务表现 - 澳洲业务溢利贡献为港币6.52亿元,同比下降4.3%,主要因澳元汇率下跌及EDL溢利减少[15] - Victoria Power Networks提出48亿澳元投资计划,United Energy提出14亿澳元投资计划[16] - SA Power Networks获得2025-2030年度规管重置最终决定,确保未来5年可预测回报[16] 港灯电力投资表现 - 港灯电力投资溢利贡献为港币3.34亿元,同比增长5.7%[21] - 港灯售电量同比下降3.2%,主要因天气较为温和[21] 员工及薪酬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员工薪酬总支出港币1400万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雇员人数为16人,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人增加14.3%[35] 信贷评级及市值 - 标准普尔信贷评级为"A/稳定"[11] - 于2025年6月30日的市值为1,075.14亿港元[8] 模型参数及敏感性 - 股息贴现模型采用13.65%资金成本及2.5%增长率作为关键不可观察参数[65] - 资金成本变动±0.5%将导致期内溢利与收益储备减少/增加约1300万/1400万元[65] - 增长率变动±0.5%将导致期内溢利与收益储备增加/减少约1400万/1300万元[65] 贷款利息及服务费收入 - 借予合营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降至3.03亿港元(2024年同期:3.84亿港元)[70] - 借予联营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降至4900万港元(2024年同期:7000万港元)[71] - 联营公司服务费收入增至2500万港元(2024年同期:2200万港元)[71] - 应收联营公司服务费余额降至400万港元(2024年末:500万港元)[71] 资本承担 - 已签约资本承担中物业及设备开支降至0(2024年末:100万港元)[69] 公司治理及委员会 - 董事局由12人组成(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79] - 审计委员会职权范围书于2025年5月21日修改以符合7月1日生效的新规[80]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书于2025年5月21日修改以符合7月1日生效的新规[82] - 高宝华女士自2025年5月21日起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81]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85] - 公司董事会认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风险管理系统有效及足够[87] - 公司与港灯电力投资共享内部审计职能[87] 董事及主要股东持股 - 董事梁匡舜持有180,000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的0.01%[90] - 董事蔡肇中持有24,02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约0%[90] - 董事郑祖瀛持有17,000股公司股份,占股权约0%[9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131,105,154股[90] - 李泽钅通过受控公司权益持有5,170,000个港灯电力投资股份合订单位[91] - 李泽钅通过信托受益人权益持有2,700,000个港灯电力投资股份合订单位,合计7,870,000个单位占0.08%[91] - 主要股东Venniton Development Inc.持有153,797,511股公司股份,占股权7.22%[94] - 主要股东Interman Development Inc.持有186,736,84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8.76%[94] - 主要股东Univest Equity S.A.持有279,011,102股公司股份,占股权13.09%[94] - Hyford Limited及长江基建集团等实体各持有767,499,612股公司股份,均占股权36.01%[94] - Hyford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767,499,612股[97] - 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Hyford超过三分之一股本[97]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多层持股结构被视为持有公司767,499,612股股份[97] 联属公司财务状况 - 联属公司合并财务状况显示非流动资产3466.48亿港元,流动资产1047.91亿港元[100] - 联属公司流动负债465.60亿港元,非流动负债2583.35亿港元[100] - 联属公司资产净值为1465.44亿港元,其中股本248.31亿港元,储备1217.13亿港元[100] - 集团于联属公司的综合应占权益总额为572.63亿港元[100] 股份操作 - 公司及附属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未进行任何股份购回、出售或赎回操作[99]


嘉士利集团(0128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12: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综合收益为人民币750.1百万元,同比下降8.2%[5]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9.2百万元,同比下降42.0%[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1.8百万元,同比下降45.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181.6万元,同比下降45.2%(从2156.4万元)[36]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人民币750.1百万元,同比下降8.2%(2024年同期:人民币817百万元)[1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817.001百万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750.100百万元,降幅为8.2%[24] - 除税前溢利同比下降36.3%至人民币16.66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26.14百万元)[19][21]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8.2%至人民币750.1百万元[52][5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45.2%至人民币11.8百万元[5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为人民币205.6百万元,同比下降4.3%[6] - 政府补助减少32.4%,从人民币6.528百万元降至4.411百万元[25] - 研发开支减少8.0%,从人民币25.939百万元降至23.860百万元[26] - 所得税开支减少27.4%,从人民币10.260百万元降至7.448百万元[27]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减少7.0%,从人民币132.512百万元降至123.180百万元[29] - 已确认存货成本下降9.6%,从人民币596.785百万元降至539.208百万元[29] - 公司整体毛利从去年同期约人民币214.8百万元减少至约人民币205.6百万元,毛利率同比略微增加1.1个百分点[56] - 其他收入约人民币24.8百万元同比减少6.5%[5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人民币111.1百万元同比增加11.9%[58]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人民币123.2百万元[6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饼干产品收益同比下降11.0%至人民币553.052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621.581百万元)[19][21] - 面食产品收益同比增长27.7%至人民币86.985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68.089百万元)[19][21] - 面粉制品收益同比下降15.8%至人民币77.629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92.178百万元)[19][21] - 分部间销售额同比增长6.9%至人民币59.62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55.793百万元)[19][21] - 饼干业务收益从人民币621.581百万元降至553.052百万元,同比下降11.0%[24] - 甜单片饼干收益下降13.9%,从人民币245.758百万元降至211.557百万元[24] - 威化饼干收益下降21.1%,从人民币69.501百万元降至54.863百万元[24] - 饼干系列收益同比下降11.0%至人民币553.1百万元[55] - 面食业务收益同比上升27.8%至人民币87.0百万元[55] - 面粉业务收益同比下降15.8%至人民币77.6百万元[55] - 咸单片饼干收益同比下降32.6%至人民币15.3百万元[55] - 饼干分部毛利约人民币174.6百万元同比下降7.5%,毛利率增加1.2个百分点至31.6%[56] - 面食业务分部毛利约人民币18.8百万元同比激增26.4%,毛利率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至21.6%[5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境内市场收益占比99.9%(人民币749.09百万元)[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5.00港仙[5]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而去年同期无派息[34]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00港仙[72] - 中期股息派付记录日期为2025年9月16日[73] - 中期股息派付预期日期为2025年9月26日[73]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9月15日至9月16日[7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70] - 审核委员会对公司会计处理方式无分歧[70] 其他财务数据 - EBITDA为人民币79.2百万元,同比下降18.7%[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85分,同比下降45.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79.4百万元,较期初下降26.3%[7] - 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797.2百万元,较期初增长14.6%[7][8] - 总权益为人民币983.4百万元,较期初下降3.0%[8]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21.156百万元[9] - 公司可动用未提取银行融资约人民币98百万元[10] - 公司短期循环银行借款达人民币392.536百万元[10] - 每股基本盈利计算股份加权平均数目为41.5万股[3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支出为2208.9万元,同比减少51.0%(从4509.0万元)[37] - 出售厂房及设备产生收益62.4万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154.2万元),现金代价为165.0万元[39] - 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其中非上市权益投资2702.4万元,投资基金1.291亿元[40]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净额3097.0万元,同比下降32.1%(从4564.1万元),其中两个月内账期占比75.9%[41][42] - 购买原材料预付款项激增244.1%至6071.2万元(从1764.3万元)[41] - 贸易应付款项及票据降至7584.5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0.3%(从1.910亿元)[46][47]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400.0万元(去年同期拨回39.4万元)[43] - 预期信贷亏损整体拨回85.4万元(去年同期计提635.1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计提244.3万元而其他应收款拨回400.0万元[44] - 公司新增银行借款人民币503.02百万元,偿还银行借款人民币390.889百万元[48] - 公司银行借款利率为固定年利率1.50%至3.25%或浮动年利率2.37%至4.20%[48]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27.4%[52] - 存货结余减少约人民币38.8百万元至约人民币181.7百万元,存货周转天数增加8天至67天[60] - 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约人民币193.5百万元较期初增加13.7%[61]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人民币279.4百万元,银行借款总额约人民币797.2百万元增加16.4%[62] - 总资本负债比率81.1%,净资本负债比率52.7%[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1]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历史新高,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17][18]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17][18] - 公司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72.19亿港元创季度新高,同比增长33%[23][24] - 股东应占溢利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基本每股盈利3.51港元[23][2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140.76亿元,同比增长33%[37]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同比增长39%[37]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3%[50][51] - 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较2025年第一季上升5%创季度纪录[52] - 2025年第二季溢利较2025年第一季增长9%创季度新高[5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0.3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62亿港元增长36.9%[18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5.6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1.86亿港元增长38.4%[185]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6.74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84港元增长39.3%[185]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85.1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61.25亿港元增长39.1%[18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同比增长6%,主要因向FCA支付9000万港元罚款[18] - 实际税率增至15.8%,主要因新的补足税拨备[18] - 若不计算非经常性项目,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下跌2%[94] - 营运支出合计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116] - 专业费用增长93%至8900万港元,主要因战略计划支出增加[116] - 信息科技费用增长9%至4.6亿港元,主要受续约通胀调整影响[116]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慈善捐款减少30%至5200万港元[116] - 資訊技術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增加3900萬港元(9%)[117] - 專業費用增加4300萬港元(93%),主要因收回2022年鎳市場事件相關法律費用5000萬港元[117] - 其他營運支出增加1.04億港元(53%),主要因向英國FCA支付9000萬港元非經常性罰款[117] - 折舊及攤銷增加4500萬港元(6%)[118] - 融資成本減少17%至4900萬港元[119] - 稅項支出大幅增加109%至16.02億港元,實際稅率升至15.8%(2024年上半年:11.0%)[120]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94亿港元增长6.4%[185] - 2025年上半年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为19.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37亿港元增长0.8%[185] - 2025年上半年其他营运支出为3.0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6亿港元增长53.1%[185] 现货市场业务表现 - 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源于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新高[18][19] - 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4]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20]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4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且同比增长196%[20][2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元,同比增长118%[34] - 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716%[34] - 2025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0] - 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额是2024年上半年的八倍多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为207宗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84宗的两倍多[50]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为66.9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62%[53][55]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60.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73%[53][55] - 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费收入为25.56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6]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71%至19.7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56亿港元)[57] - 沪股通及深股通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28%至5.5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4.33亿港元)[57]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收入上升24%至6.21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5.00亿港元)[57]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6.14亿港元至18.1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99亿港元)[60]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2%[60] - 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接近三倍[60]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03亿港元增长122%[62] - 主板新上市公司数目达44家(2024年上半年:29家)[62] - 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是2024年同期的八倍多[66] - 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66] - 2025年上半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9亿港元增长49.1%[185] - 2025年上半年结算及交收费为31.5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25亿港元增长48.5%[185] - 联交所及沪深港通股本证券交易费为28.42亿港元,同比增长99.6%[199] 衍生品市场业务表现 - 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过170万张,同比增长11%[34] - 2025年上半年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为170万张按年增加11%[50]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交易费减少3400万元(5%)[79] - 股票期权合约的交易系统使用费收入增加7100万元(34%)[79] - 联交所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84][90] - 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量合计20,222只,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5%[90]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9,643张,同比增长36%[86] - 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达868,128张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25%[86] -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13,825张,同比增长44%[88]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64%[78] 商品市场业务表现 - 商品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长8%,主要因交易量及收费增加[92][93] - 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增长6%和7%,因成交量上升3%及收费平均增加5%[93]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2025年第二季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33,000手,创2014年以来季度新高[94] - LME 2025年上半年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15,000手,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94] - LME于2025年上半年向FCA支付9,000万元非经常性罚款[94] - LME于2024年上半年向申索人收回法律费用5,000万元[94] - 镍合约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量达81,000手,较2024年同期的64,000手增长26.6%[95]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同比增长3%[37] 数据及连接业务表现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1.0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100][103]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达8.9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100][103] - 网络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12%[103] - 设备托管服务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8%[103] 沪深港通及互联互通业务表现 - 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51.8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1%[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45.5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34] - 债券通北向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人民币459亿元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其中4月15日单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930亿元[70]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人民币21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2%[91] ETF业务表现 - 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元,同比增长184%[34] - 2025年上半年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7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163%[67] - 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亿元,创半年度纪录,其中4月10日单日成交金额达248亿元[69] - 2025年上半年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6亿元[69] 债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47只新债务证券上市,集资总额超过4870亿元,其中包含52只ESG相关债券,集资额达1210亿元[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债券总数为1399只,未偿还总额超过4.7万亿元[71] 公司资金投资表现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01亿港元增长16%[18][19]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5.28亿港元,同比增长44%[24][25] - 公司资金总投资收益净额达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6%[108] - 年度化投资净回报率为5.73%,较2024年同期的5.33%上升40个基点[108] - 汇兑收益达1.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0万港元大幅增长[108] - 债务证券投资收益达2.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7500万港元显著增长[108] - 外部组合投资收益2.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33亿港元下降13%[108] - 2025年上半年投资净收益为2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1亿港元增长14.0%[185] - 利息收益净额为26.09亿港元,同比增长8.5%[200] - 外汇掉期合约净亏损为8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100万港元亏损扩大9.9%[200] - 投资基金收益为2.02亿港元,其他非上市投资项目收益为500万港元[200] - 保证
ATLINKS(0804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0:19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3.0百万欧元,较2024年同期的13.2百万欧元下降2.1%[8][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录得股东应占溢利4.1万欧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0.4百万欧元[8] - 公司从亏损0.4百万欧元转为盈利4.1万欧元[23] - 收入为1296.18万欧元,同比下降2.1%[50] - 毛利为463.88万欧元,同比增长1.6%[50] - 经营溢利为34.36万欧元,去年同期为经营亏损19.97万欧元[50] - 期内溢利为4.05万欧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5.87万欧元[50] - 总收入1296.18万欧元,较去年同期1323.50万欧元下降2.1%[63]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4.05万欧元,较去年同期亏损35.87万欧元扭亏为盈[68] - 每股基本盈利0.01欧分,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09欧分[68] 成本和费用表现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0%至8.3百万欧元[20] - 毛利率从34.5%提升至35.8%[20] - 行政开支从2.9百万欧元降至2.6百万欧元[22] 各产品业务线表现 - 家用电话收入8130千欧元,占总收入62.7%,同比下降5.3%[12][13] - 老年人产品收入2366千欧元,占总收入18.3%,保持相对稳定[12][13] - 办公电话收入1055千欧元,占总收入8.1%,同比下降38.8%[12][13] - 其他产品收入1411千欧元,占总收入10.9%,同比增长141.2%[12][13] - 家用电话收入812.99万欧元,同比下降5.3%[63] 各地区市场表现 - 法国市场收入6238千欧元,占总收入48.1%,同比下降4.2%[14][16] - 其他欧洲国家收入3977千欧元,占总收入30.7%,同比下降11.7%[14][16] - 亚太及中东地区收入2510千欧元,占总收入19.4%,同比增长113.1%[14][16] - 拉丁美洲收入180千欧元,占总收入1.4%;北美洲收入57千欧元,占总收入0.4%[14] - 拉丁美洲销售额同比下降63.3%至0.2百万欧元[18] - 北美洲销售额同比下降89.6%至0.1百万欧元[18] - 亚太空/中东地区收入250.98万欧元,同比大幅增长113.2%[64] - 北美洲收入5.68万欧元,同比暴跌89.6%[64] 资产负债及现金流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7百万欧元降至0.7百万欧元[29] - 银行借款从7.3百万欧元降至6.4百万欧元[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5.35万欧元,较期初173.01万欧元下降62.2%[53] - 总资产为2625.46万欧元,较期初3068.84万欧元下降14.4%[53] - 贸易应收款项为719.89万欧元,较期初942.74万欧元下降23.6%[53] - 存货为707.51万欧元,较期初804.44万欧元下降12.0%[53] - 借款为638.63万欧元,较期初725.51万欧元下降12.0%[54] - 贸易应付款项为421.57万欧元,较期初680.55万欧元下降38.0%[54]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57.71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现金流入净额1652.73万欧元恶化[5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35.97万欧元,较去年同期流出1021.77万欧元减少96.5%[57]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02.63万欧元,较去年同期流出69.19万欧元扩大48.4%[5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5.35万欧元,较去年同期106.09万欧元下降38.4%[5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1,223,116欧元下降至1,119,099欧元,降幅8.5%[70]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从2,798,676欧元下降至2,588,026欧元,降幅7.5%[73] - 存货中制成品从8,300,968欧元下降至7,331,675欧元,降幅11.7%[76] - 贸易应收款项从9,715,053欧元下降至7,486,545欧元,降幅22.9%[77] - 贸易应收款项保理金额从4,655,128欧元下降至3,608,975欧元,降幅22.5%[78] - 贸易应付款项从6,805,528欧元下降至4,215,667欧元,降幅38.1%[79] - 商誉保持稳定为706,771欧元[75] - 关联方贷款结余总额为4,264,059欧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4,156,570欧元增长2.6%[83] - 唐智海先生循环贷款余额为1,961,418欧元(相当于16,672,900港元),年利率3.5%[83] - 有抵押借款总额为6,386,272欧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7,255,133欧元下降12.0%[84] - 保理贷款-应收融资余额为3,608,975欧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55,128欧元下降22.5%[84] - 银行借款余额为1,218,569欧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23,939欧元下降8.0%[84] - 借款抵押品总额为9,007,389欧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抵押3,608,975欧元[84] 关联方交易 - 向联营公司销售产品金额为388,113欧元[72] - 从联营公司采购货物金额为182,891欧元[72] - 向联营公司收取管理费165,138欧元[72] - 关联方检验费收入从2024年的59,650欧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5,807欧元,降幅达90.3%[82] - 关联方贷款利息支出总额为77,019欧元(2025年)和130,950欧元(2024年),其中唐智海先生利息支出最高为54,035欧元[82] 股权结构和董事持股 - 董事Didier Paul Henri Goujard通过Eiffel Global Limited持有1,183股普通股,股权占比11.83%[37] - 董事Jean-Alexis René Robert Duc实益持有Eiffel Global的967股普通股,股权占比9.67%[37] - 董事郎克勤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300,000,00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75%[37] - 董事郎克勤通过配偶权益持有Eiffel Global的7,50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75%[37] - 董事郎克勤通过配偶权益持有Talent Ocean Holdings Limited的51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51%[37] - 董事唐智海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Talent Ocean Holdings Limited的49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49%[37] - Eiffel Global实益持有公司300,000,00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75%[43] - TOHL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300,000,00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75%[43] - 朱女士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300,000,000股普通股,股权占比75%[43] 其他公司信息 - 员工人数从62名减少至59名[28] - 净资本负债比率从55%升至57%[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股权计划下未授出/行使/注销/失效任何购股权,且无未行使购股权[36] - 公司未支付或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86] - 公司无资本开支承担[85]
进腾集团(0201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01 07:5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增长21.3%至194.61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60.386百万港元显著提升[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94,61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0,386千港元增长21.3%[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94.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3%[35] - 期内溢利同比大幅增长193.2%至30.882百万港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533百万港元[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8,69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24,082千港元增长19.1%[17]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大幅增长至2637.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84.6万港元增长143%[24][30]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6.4百万港元,利润率13.6%[40] - 每股基本盈利大幅增长142.1%至4.6港仙,去年同期为1.9港仙[3][4]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574,497,800股计算[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51.0%,较去年同期的55.4%下降7.9个百分点[3][4] - 分銷成本增加21.7%至13.4百万港元[39] - 行政開支增加16.3%至56.2百万港元[39] - 银行借贷利息支出显著增加至2.12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仅为0.004百万港元[4] - 2025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支出为31,01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12,080千港元增长156.6%[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61,76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64,700千港元下降4.5%[19] - 员工成本6180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6470万港元下降4.5%[56] 各业务线表现 - 制造及销售拉链分部收入为129,011千港元,同比增长12.1%[15][16] - 物业管理服务分部收入为65,60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45,271千港元大幅增长44.9%[15][16] - 物业管理服务分部溢利达29,733千港元,但较2024年同期43,551千港元下降31.7%[15][16] - 制造及销售拉链分部溢利为11,13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4,189千港元大幅增长165.9%[15][16] - 条装拉链及拉头销售收入为125,19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112,753千港元增长11.0%[18] - 拉链业务收入为129.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1%[38] - 物业管理业务收入为65.6百万港元,占总收入33.7%[37] - 拉链业务收入占比66.3%,较去年同期71.8%下降[37] - 物业管理业务收入占比28.2%提升至33.7%[37] 现金流和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4.8%至120.585百万港元,较期初的141.480百万港元有所下降[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经营现金净流出14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流出1082万港元大幅改善[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投资现金净流出2060万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06亿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2090万港元[4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融资现金净流出76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流出2087万港元减少[4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3.1%较2024年60.1%下降7个百分点[49] - 银行借贷总额约为1.223亿港元较2024年1.1449亿港元增加6.8%[50] - 其中1919.4万港元按3.5%固定利息计息较2024年1060.1万港元增长81%[50] - 流动资产净值9030万港元较2022年末5920万港元增加3110万港元增幅52.5%[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206亿港元存货3840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1.254亿港元[51] - 流动负债包含贸易应付款项1.289亿港元借款2800万港元租赁负债1830万港元[51] 税务和汇兑影响 - 所得税抵免为2.18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所得税开支13.549百万港元[4] - 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费用为218.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退税1369.9万港元[22] - 汇兑差额产生收益5.72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949百万港元[6] - 开易广东继续获认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率由25%降至15%至2025年[44]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增长8.2%至597.064百万港元,较期初的551.788百万港元增加[3]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增长18.2%至213.826百万港元,较期初的180.866百万港元提升[3][8] - 期末分部总资产为575,97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302,358千港元增长90.5%[15][16] - 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大幅增加至9911万港元,较去年底的6310.6万港元增长57%[25] - 投资物业预付款项增加至1.6452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59015亿港元增长3.5%[25] - 其他预付款项激增至3062.5万港元,较去年底的310.6万港元增长886%[25] - 贸易应付账款增加至1875.1万港元,较去年底的1286.9万港元增长46%[27]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应付款项激增至1901万港元,较去年底的301万港元增长532%[27] - 其他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至3139.6万港元,较去年底的218万港元增长1340%[27] 租赁和物业安排 - 开易湖北与开易荆门签订新租赁协议,月租96.97万人民币(2023年9月至2029年8月)[45] - 开易浙江续租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月租60.7万人民币(2024年1月至5月)[42] - 开易广东续租厂房产位于广东省,月租42.9万人民币(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42] - 开易湖北承租荆门物业,月租53.3万人民币(2022年5月起承接原协议)[43] - 开易湖北承租中国物产二期,月租24.57万人民币(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45] - 香港物业租赁月租52.6千港元,经评估属市价公平合理[41] 公司治理和股权 - 公司完成认购附属公司90%股份直接管理嘉进隆汽车城[32]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8] - 购股权计划上限为已发行股份总数10%,即55,776,480份购股权[60] - 截至2023年11月29日已达购股权发行股份总数上限[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生购股权注销[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因个人原因缺席2025年6月19日股东周年大会[62] - 所有董事确认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3] - 相关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标准不低于标准守则规定[6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66] - 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67] - 公司执行董事为叶兆麟、麦融斌、吴卓轩及张嘉铅共4人[70] 人员和法律事务 - 全职雇员696人较2024年753人减少57人降幅7.6%[56] - 涉及两起侵权诉讼潜在赔偿总额最高达人民币220万元[53] - 未对任何外币风险进行对冲操作[55]
鸿伟亚洲(0819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31 19:5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990万港元,同比下降70.4%[5][7] - 公司收益大幅下降至4988.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68677亿港元下降70.4%[20]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68,677千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887千港元,同比下降70.4%[25][27][28] - 除稅前綜合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0,816千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59,293千港元[25][2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9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1080万港元[5][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5925.3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盈利1081.6万港元,同比下降648%[3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11.78港仙,去年同期盈利20.54港仙[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入总额大幅增至36.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4百万港元增长284%[71] - 刨花板分部收益大幅下降至4990万港元,同比减少70.4%[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59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80万港元[7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损为9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毛利2890万港元下降133.3%[5][7] - 行政开支增至429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358万港元增长216%[7] - 财务成本为7,976千港元,同比下降21.2%,其中银行借款利息3,268千港元,应付票据利息2,598千港元[31] - 折旧及摊销开支大幅减少,从2024年上半年的21,589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1千港元,下降94.9%[25][27][34] - 政府补贴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0,962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31千港元,下降70.5%[30] - 增值税退税从2024年上半年的5,108千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8千港元[30]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4,519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07千港元,下降31.2%[34] - 毛利率从17.1%提升至19.3%,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化措施[65] - 行政开支激增至4290万港元,同比增长216.2%,主要因研发费用增加[68] - 销售成本降至5950万港元,同比减少57.4%,反映销量下降[64] - 其他收入减少至390万港元,同比下降76.5%,主要因增值税退税减少[66] - 财务成本降至800万港元,同比下降21.1%,主要因借款减少[69] - 销售及分销开支降至260万港元,同比下降76.1%,与收入下降趋势一致[67] - 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65.4万港元,同比下降43.7%[58] - 雇员薪酬支出降至3.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18百万港元下降57%[8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刨花板分部分部收益为49,887千港元,林業分部无收益[25] - 分部業績合计50,247千港元,其中刨花板分部贡献48,310千港元,林業分部贡献1,937千港元[25] - 客户A贡献收益37,125千港元,占刨花板分部收益的74.4%[29] 各地区表现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生物资产按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计量,受木材市场价格及买方喜好等多重因素影响[38] - 控股股东黄长乐持有公司股份21,500,000股,占比40.83%[90] - 黄长乐配偶张雅钧被视为持有相同股份21,500,000股,占比40.83%[90][92] - 执行董事黄建澄持有公司股份18,600股,占比0.04%[90] - 公司确认不竞争契据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获得全面遵守[88] - 黄建澄通过Gifted Multitude Limited等公司间接从事林场种植业务[95]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4] - 董事会未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103]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黄长乐一人兼任,违反企管守则第C.2.1条[97] - 公司确认维持GEM上市规则要求的公众持股量[100] - 截至报告日无重大期后事项影响集团[101] 现金流表现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699.4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390.9万港元[13]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87.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65.1万港元下降31.4%[13]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859.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739.5万港元减少50.6%[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171.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少783.5万港元[13]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34.9万港元大幅下降91.2%[1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银行结余及现金降至56万港元,较期初843万港元下降93.4%[8] - 应收购贸易账款及票据降至4520万港元,较期初6489万港元下降30.4%[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3.1亿港元,其中1.66亿港元为一年内到期[8][10] - 存货维持在1.95亿港元水平,较期初变化不大[8] - 公司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约1.07467亿港元(2024年底:5277.5万港元)[14]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65177亿港元(2024年底:1.88989亿港元)[14] - 公司流动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65737亿港元(2024年底:1.97417亿港元)[14] - 存货总额从1.999亿港元降至1.946亿港元,同比下降2.7%,其中制成品库存从4168万港元大幅下降至925.7万港元,降幅达77.8%[40]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从6489.1万港元降至4520万港元,同比下降30.4%[41] - 超过6个月的应收贸易账款从3436万港元增至5922.6万港元,同比增长72.3%[43] - 应付款项总额从3205.9万港元大幅下降至450.9万港元,降幅达85.9%[47] - 向供应商预付款项从6850.5万港元降至2667.4万港元,同比下降61.1%[46] - 可收回增值税从2107.6万港元降至0港元[46] - 其他应收款项从780.1万港元大幅增至7704.2万港元,同比增长887.6%[46]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3,06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09,831千港元,减少23,231千港元(约7.0%)[48] - 其他借款大幅增加87.3%,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26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0,388千港元[48] - 银行借款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减少54.2%,从146,303千港元降至66,979千港元[48] - 银行借款中一年后到期的部分增加46.5%,从71,038千港元增至104,102千港元[48] - 来自黄先生及其联系人的无抵押贷款总额为48,362千港元,年利率为7厘,须于2026年偿还[49] - 有抵押且有担保的银行借款为245,668千港元,其中231,616千港元以个人担保作抵押,担保上限为248,063千港元[49] - 应付票据总额为59,176千港元,为有抵押且有担保票据,最后还款日期已延后至2026年6月25日[51][53] - 票据本金额经多次修订,从初始的100,000千港元降至目前的52,400千港元[51][52][53] - 银行借款中约79,692千港元按固定年利率3.05%至5.35%计息,91,389千港元按浮动年利率3.25%至6.5%计息[48] - 其他借款的到期日分析显示82,018千港元(90.7%)将于一年内到期[49] - 关联方提供贷款融资保持稳定在4000万港元[56] - 银行及其他借款减少至165.7百万港元,较期初197.4百万港元下降16%[72] - 流动资产净额增至107.5百万港元,较期初53.0百万港元增长103%[72] - 流动比率从1.2倍提升至1.4倍[72][73]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倍改善至1.7倍[74] - 有抵押担保票据本金额经多次修订降至52.4百万港元[84][85] - 票据最后还款日期延后至2026年6月25日[85] - 票据条款要求实控人维持控股地位及董事职务[86] 其他全面收入 - 外币换算产生汇兑收益9536万港元,显著改善其他全面收入[7][11] 运营和人员 - 雇员人数减少至133名,同比下降43%[82]
新吉奥房车(0080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31 19:58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为人民币4.117亿元,同比下降2.4%[4] - 收入同比下降2.4%至4.117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4.22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1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22亿元人民币下降2.4%[26][34] - 毛利为人民币1.216亿元,同比下降9.9%[4] - 毛利同比下降9.8%至1.216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1.349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毛利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4.9百万元减少9.9%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1.6百万元[36] - 经营利润同比下降25.6%至4376.5万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5880.1万元人民币[15] - 期内利润同比下降23.3%至3099.7万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4043万元人民币[15] - 公司报告期内利润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0.4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1.0百万元[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33元人民币,基于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3070万元人民币[2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901亿元,同比上升1.0%[4] - 销售成本为2.9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871亿元人民币增长1.0%[35] - 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2百万元增加64.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2.8百万元[38] - 公司行政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5.6百万元减少11.2%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1.6百万元[39] - 研发开支同比大幅增长110.7%至1185万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562.5万元人民币[15] - 公司研发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6百万元增加112.5%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9百万元[40] - 公司财务成本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8百万元增加27.1%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1百万元[43] - 公司所得税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6百万元减少51.5%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6百万元[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66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358万元人民币下降51.2%[27] 毛利率 - 毛利率为29.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4] - 公司毛利率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0%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9.5%[36] 房车交付量表现 - 房车总交付量达1367辆,同比下降4.2%[7] - Snowy River品牌交付1247辆,同比上升1.1%[8] - Regent品牌交付25辆,同比下降67.9%[8] - NEWGEN品牌交付95辆,同比下降17.4%[8] 在手订单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Snowy River在手订单1535辆,合约价值约8849.88万澳元[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NEWGEN在手订单61辆,合约价值约342.83万澳元[9] 分业务收入表现 - 房车销售收入为3.6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969亿元人民币下降7.4%[26][34] - 二手房车销售收入为3536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339万元人民币增长51.3%[26][34] - 其他收入为87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68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422.0%[26] - 公司其他收入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2.7百万元转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17.6百万元[3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94.9万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底的2926.3万元人民币下降14.7%[18] - 存货大幅增加19.6%至2.729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底的2.281亿元人民币[1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激增152.7%至1.374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底的5438.2万元人民币[18] - 贸易应收款项为426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771万元人民币增长13.3%[30] - 贸易及应付款项为3.7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3.15亿元人民币增长19.8%[3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102亿元人民币,2024年底该项资产为零[18] - 理财产品投资为1.102亿元人民币,2024年底无此项投资[30]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大幅增长至3.258亿元人民币,对比2024年底的3541.4万元人民币[19] - 公司贷款及借款总额从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89.4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112.1百万元[47]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53.4百万港元,已动用约16.9百万港元,未动用净额约236.5百万港元[60] - 变更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途:新生産基地及工厂建设从160.4百万港元减至65.4百万港元,销售网络加强从42.4百万港元增至102.5百万港元,研发从25.3百万港元增至60.2百万港元[61] - 公司认购美元债券挂钩票据9百万美元及基金6.4百万美元,构成须予披露交易及临时偏离原定资金用途[65] - 票据将于2026年2月11日到期赎回,基金要求于2025年11月27日前赎回,预期不会蒙受损失[66] - 公司承认未及时披露认购事项,构成临时偏离资金用途,系因无意疏忽及对上市规则误解所致[65]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职位,由缪雪中先生兼任[6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综合财务报表[69]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相关规定[68]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基本符合上市规则要求,仅存在主席与CEO职位未区分的偏离[63][64]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公告变更所得款项用途、临时偏离用途及须予公布交易[70]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公告修订现有年度上限及建议新持续关连交易年度上限[70] 其他重要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未持有库存股份[59] - 自2025年6月30日至公告日无其他重大事项发生[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会不建议宣派任何中期股息[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支付或宣派任何股息[72] - 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3] - 2025年中期报告将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并适时寄发股东[73]
鸿伟亚洲(0819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31 19:5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4990万港元,同比下降70.4%[9][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4988.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8677亿港元大幅下降70.4%[2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68.7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9.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0.4%[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9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1080万港元[9][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59,253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净利润10,816千港元大幅恶化[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5929.3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1081.6万港元[29][31] - 公司期内亏损59.3百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盈利10.8百万港元,由盈转亏[3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1080万港元增至5930万港元[7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11.78港仙,去年同期盈利20.54港仙[1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损为9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毛利2890万港元下降133.3%[9][11] - 销售成本由约1.398亿港元降至5950万港元,同比减少57.4%[68] - 毛利由2890万港元降至960万港元,同比减少66.8%,但毛利率由17.1%升至19.3%[69] - 其他收入为38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653万港元[11] - 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6.5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9百万港元,降幅76.5%,主要因政府补贴从11.0百万港元降至3.2百万港元[34] - 其他收入由1650万港元降至390万港元,同比减少76.5%[7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6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92万港元[1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1090万港元降至260万港元,同比减少76.1%[71] - 行政开支为429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358万港元[11] - 行政开支由1360万港元增至4290万港元,同比增加216.2%[72] - 财务成本为79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12万港元[11] - 财务成本2025年上半年为797.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11.8万港元下降21.2%[29][31] - 财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0.1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0百万港元,降幅21.1%,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从7.5百万港元降至3.3百万港元[35] - 财务成本由1010万港元降至800万港元,同比减少21.1%[73] - 未分配企业开支2025年上半年为1.013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7.7万港元大幅增加6327.5%[29][31] - 折旧总额2025年上半年为104.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58.9万港元大幅下降95.1%[29][31] - 折旧及摊销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1.6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百万港元,主要因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21.2百万港元降至0.3百万港元[3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刨花板销量减少因定期停产及技改影响生产能力[9] - 刨花板分部2025年上半年业绩为4831万港元,林业分部业绩为193.7万港元[29] - 公司有两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刨花板分部和林业分部[27] - 刨花板销售收益在交付产品时确认[24] - 刨花板分部收益由约1.687亿港元降至4990万港元,同比减少70.4%[66] - 公司继续实施原材料差异化战略,生产全竹刨花板[64] 各地区表现 - 客户A贡献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1.4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7.1百万港元,增长18.2%[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版,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22] - 公司正在评估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潜在影响[23] - 公司确认2025年6月30日前完全遵守不竞争协议[92] - 公司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由同一人担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01]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维持符合GEM上市规则的公众持股量[104] - 公司未建议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107] - 公司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师审核或审阅[106] 其他财务数据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361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937万港元[11]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5,89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44,194千港元,增长6.8%[1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8,428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60千港元,降幅93.4%[12][17]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8,657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46,562千港元,减少25.0%[12] - 公司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7,417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5,737千港元,减少16.0%[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6,994千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净流入3,909千港元转差[17] - 公司股东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2,70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3,005千港元,增长10.5%[14] - 公司长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5,64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094千港元,增长6.2%[14] - 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9,854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94,649千港元,减少2.6%[12] - 公司应收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891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5,200千港元,减少30.4%[12] - 存货总额从2024年末的199.9百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94.6百万港元,其中制成品从41.7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9.3百万港元[44]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净额从2024年末的64.9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45.2百万港元,降幅30.4%[45] - 应收购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从2024年末的69,67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75,940千港元,增长9.0%[47] - 超过六个月的应收购贸易账款及票据大幅增加72.4%,从2024年末的34,36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59,226千港元[47] - 应收购票据在2025年6月末为零,而2024年末为24,931千港元,减少100%[49] - 向供应商预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68,505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26,674千港元,减少61.1%[50] - 其他应收购款项从2024年末的7,801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末的77,042千港元,增长887.8%[50] - 应付贸易账款从2024年末的32,059千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6月末的4,509千港元,减少85.9%[51]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333,062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309,831千港元,减少7.0%[52]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146,303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末的66,979千港元,减少54.2%[52] - 其他借款(售后租回安排)从2024年末的48,26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90,388千港元,增长87.3%[52] - 来自黄先生及其联系人的无抵押贷款从2024年末的44,657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48,362千港元,增长8.3%[52] - 应付票据本金从7800万港元减少至5240万港元,降幅约32.8%[56][57] - 应付票据最后还款日期多次延期至2026年6月25日[57] - 公司股本从2024年末的52,656千股增至2025年6月的53,007千股,增幅0.7%[58] - 关联人士垫付贷款从2024年末的251.7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的76.2万港元,降幅69.7%[60] - 关联人士提供的贷款融资保持4000万港元不变[60] - 董事签立的个人担保中,应付票据部分为5917.6万港元[61] - 银行借款担保金额从2024年末的1.91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的2.31亿港元,增幅20.8%[61] - 主要管理人员报酬从2024年同期的116.2万港元减少至65.4万港元,降幅43.7%[62] - 黄女士的短期福利从8.5万港元减少至3万港元,降幅64.7%[62] - 银行及其他借款由1.974亿港元降至1.657亿港元[76] - 流动比率由1.2倍改善至1.4倍[76][77] - 票据本金金额从7800万港元降至5240万港元,减少2560万港元或约32.8%[89] - 票据最后还款日期延后至2026年6月25日[89] - 违约事件触发时票据持有人可要求20%内部回报率[91] 税务相关 - 公司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率,且刨花板销售收入的90%被视为应税收入[36] - 两家附属公司因从事合格农业业务而获得企业所得税豁免[37] 股权和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黄长乐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150万股,占总股本40.83%[94] - 黄长乐先生配偶张雅钧女士被视为持有相同股份2150万股,占比40.83%[94][96] - 执行董事黄建澄先生持有18600股,占总股本0.04%[94] - 黄建澄先生通过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韶关鸿伟林场有限公司从事林场种植业务[99]
多牛科技(0196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31 19:34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9.0百万元,同比下降85.8%[4][7]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39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190亿元,降幅85.8%[14][1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18997千元,较2024年同期133899千元下降85.8%[36] - 总收益为人民币18,997千元,同比下降85.8%[50]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33,899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8,99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8%[5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3.0百万元,同比下降85.9%[4][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991千元,较2024年同期21147千元下降85.9%[36] - 期内亏损扩大至人民币33.8百万元,同比增加73.5%[4]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1946亿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3377亿元,增幅73.5%[1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33765千元,较2024年同期19458千元扩大73.5%[36] - 期内亏损扩大至人民币33.8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19.5百万元)[26] - 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34百万元[4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为36935千元,较2024年同期20616千元扩大79.2%[3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大幅减少人民币96.8百万元或85.8%至人民币16.0百万元[1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人民币0.2百万元或7.0%至人民币4.0百万元[18] - 行政开支减少人民币2.5百万元或11.5%至人民币19.3百万元[19] - 研发开支降低人民币5.5百万元或34.5%至人民币10.5百万元[20]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160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105亿元,降幅34.5%[1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19264千元,较2024年同期21768千元减少11.5%[3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10504千元,较2024年同期16045千元下降34.5%[3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税前亏损中包含销售成本16006千元人民币[56] - 雇员福利开支(含董事薪酬)为1287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3.6%[56] - 退休金计划供款为279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12.8%[56] 手机游戏业务表现 - 手机游戏业务收益减少约人民币45.7百万元[7] - 手机游戏付费玩家数量从2024年上半年的211.3千名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0.08千名,降幅100%[13] - 平均每月付费用户从2024年上半年的35.2千名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0.08千名,降幅100%[13] - 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76.8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88.2元,增幅6.4%[13] - 手机游戏开发及运营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467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012亿元,降幅97.4%[15] - 手机游戏开发及运营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46,760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1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7.4%[54] 数字媒体业务表现 - 数字媒体业务收益减少约人民币62.4百万元[7] - 数字媒体内容经销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785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161亿元,降幅79.5%[15] - 广告经销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3,724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82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7.3%[54] 游戏产品供应业务表现 - 游戏产品供应业务收益减少约人民币6.8百万元[7] - 游戏产品供应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085亿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017亿元,降幅80%[16]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业务表现 -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业务处于发展阶段,消耗较多资源且毛利水平较低[7] -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及相关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2,649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19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4%[54] 各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收益为人民币16,549千元,同比下降79.0%[50] - 其他国家/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448千元,同比下降95.6%[50] - 中国大陆市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78,716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54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0%[54] - 其他国家和地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5,183千元人民币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4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6%[54] 资产和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1.5百万元(2024年末:人民币3.9百万元)[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5百万元[44]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15百万元[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3,863千元减少至1,470千元,下降61.9%[40] - 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152,689千元下降至58,772千元,减少61.5%[40]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人民币259,654千元下降至135,397千元,减少47.9%[40]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人民币134,417千元下降至120,746千元,减少10.2%[40] - 流动资产总额从人民币416,206千元下降至199,743千元,大幅减少52.0%[40] - 流动负债总额从人民币353,972千元下降至153,375千元,减少56.7%[40] - 流动资产净值从人民币62,234千元下降至46,368千元,减少25.5%[40]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人民币196,651千元下降至167,114千元,减少15.0%[40] - 权益总额从人民币179,254千元下降至142,319千元,减少20.6%[41] - 储备从人民币151,294千元下降至116,686千元,减少22.9%[41] - 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16,571千元[51] - 中国大陆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15,771千元[51]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58772千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61.5%[62] - 181-365天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最高,达53459千元人民币[6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7,379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29,731千元下降86.6%[65] - 三个月以上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4,382千元,占总额的82.8%[65] 债务和融资活动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6.4%(2024年末:1.1%)[29] - 计息借款为人民币10.5百万元[44] - 获得长期贷款融资250百万港元[44]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024亿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0.067亿元,增幅179.5%[14]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增至人民币6.7百万元(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2.4百万元)[22]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损失为6731千元,较2024年同期2408千元增长179.5%[36]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64426千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约11.7%[62]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46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6,0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5%[55] - 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3,151千元人民币[55] - 于一间联营公司之权益的减值拨回为2,299千元人民币[55] 税务状况 - 公司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370千元人民币,递延所得税收益1329千元人民币[58] 每股数据 - 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043元[60]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734301174股,同比增长约9.6%[6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5年上半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5]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59] 重大客户和收购活动 - 客户A贡献收益6,323千元人民币,客户B贡献收益2,869千元人民币,两者均占总收益10%或以上[53] - 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收购Infinities Wonder Limited的100%股权,购买代价为发行96,300,000股代价股份,价值人民币84,761,000元[66] 人力资源相关 - 员工总数108名(2024年同期:110名),员工总成本约人民币14.1百万元[3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确认2025年上半年中期财务业绩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并已作出适当披露[68] - 自2025年3月28日起,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上市规则要求的最低人数[69] -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委任一名女性非执行董事以满足董事会性别多元化要求[70] - 所有董事确认在2025年上半年均遵守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67]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结算代理付款延迟或违约风险,可能对现金流及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34] - 公司AIGC移动应用业务面临用户付费意愿及订阅粘性不确定性风险[35] - 公司游戏产品供应业务面临海外汇率波动风险,可能对现金流及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35] 战略投入与政策环境 - 公司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6][10]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供政策支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