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AI+Communication Service White Paper
中国移动· 2025-03-19 15: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通信行业转型和社会智能化发展,为通信服务带来新领域和终端开发途径,重塑通信服务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但也面临服务创新、技术、安全、标准制定及产业生态系统等挑战,行业需积极探索创新、提升网络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制定标准以促进发展[4][8][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人工智能成为技术创新和工业变革驱动力,重塑生活、生产和商业模式,革新应用设计和利用,推动终端智能化,全球电信运营商积极融入人工智能,通信行业将迎来变革时代[4][5][8] 人工智能为通信服务开辟新的领域 - 人工智能带来新互动体验,整合多模态实现更细微用户意图理解,分析多维数据检测用户情绪,语音助手和聊天机器人革新用户体验,未来多模态交互将成常态[10][11][12] - 人工智能重塑通话,传统通话转变为增强服务和创新应用,如实时翻译、欢乐通话、AI语音转录、AI呼叫助手等,还能集成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13][14][17] - 人工智能重塑即时通讯,消息平台提供智能问答、信息过滤和分类、跨语言通讯等高级功能[19][20][21] - 人工智能重塑视频RBT,用户可通过输入文本或上传图片视频创建视频回铃音,平台提供视频和歌曲自动创建等功能[22] - 人工智能驱动沉浸式通信发展,解决相关问题,用户可参与虚拟世界,体验全息通信、多感官远程交互等,在医疗、教育、娱乐等行业有应用[24][25][26] 人工智能为终端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 智能手机AI技术,2024年主流品牌推出AI驱动模型,预计2023 - 2028年出货量以63%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未来向增强智能和个性化发展,语音助手将演化为智能代理[29][30] - 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眼镜和耳塞,朝着个性化、无缝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健康管理、健身追踪、智能交互等方面功能提升[31][33][34] - 智能机器人,从传统程序控制转变为自主决策,应用领域拓宽,在安全、制造、医疗、服务、家电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41][42][44] - 其他新兴智能终端,如智能车载、家居、医疗、边缘计算设备等,将与通信、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科技创新[45][46] 人工智能重塑通信服务生态系统 - 预计人工智能将深化通信服务生态系统合作,后来者注入新活力,各方利用优势合作,促进智能化演进,有望变革行业生态系统,增强国际合作[49][50][52] - 预计AI将重构通信服务业商业模式,运营商从“管道提供商”向“新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各方发挥专业知识,垂直行业参与注入活力,收入共享,需革新商业模式[53][54][55] 人工智能为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 服务创新挑战,AI服务实施成本高、效果未达期望,服务数量有限、未深入核心,需控制成本和扩大应用范围[57][58] - 技术挑战,对通信性能要求提高,现有网络架构无法灵活实施AI服务,需满足多维度资源协同调度和全生命周期开发部署需求[59][60][61] - 安全挑战,人工智能带来技术滥用风险,数据安全保护困难,需增加投资和加强管理保障应用安全[62][63] - 标准制定和行业生态系统挑战,国际标准缺乏统一,行业生态系统协作复杂,阻碍商业部署和服务推广[64][65] 人工智能驱动的通信服务繁荣 - 积极探索服务创新,构建智能通信服务生态系统,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应探索创新应用,推动通信服务转型,融合其他前沿技术[69] - 加速网络能力创新和提升数据安全保护,发展智能通信网络,扩展云计算能力,实施安全保护措施[71] - 刺激标准制定以促进合作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可持续的行业发展,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应推动制定标准,产业链企业协作,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72]
AI+通信业务白皮书
中国移动· 2025-03-13 16: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世界,推动人类进入进步和创新新时代,与通信应用深度融合预示通信行业变革,将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机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但也面临服务创新、技术、安全、标准制定和行业生态系统等挑战,需各方合作应对以促进产业繁荣[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人工智能成为技术和工业变革主要驱动力,革新应用程序设计和应用,推动终端设备智能化,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积极融入人工智能,与通信应用融合将推动通信行业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3][4][5][7] 人工智能为通信服务开辟新天地 - 为用户带来新交互体验:集成多种模式,实现对用户意图更细腻理解,分析多维数据检测情绪状态,语音助手和聊天机器人改变用户体验,多模态交互将成常态[10][11][12] - 重塑通话:传统通话转变为增强服务和创新应用,实时翻译打破语言障碍,趣聊增添通话趣味性,AI语音转写和通话助手提升效率,智能客户服务提高企业和政府机构服务质量,还可集成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13][14][15][16][17] - 重塑信息传递:信息平台整合人工智能功能,提供智能问答、信息过滤和分类、跨语言通信等高级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功能[19][20][21] - 重塑视频机器人技术:用户可通过输入文本或上传图片和视频轻松创建视频回铃音,平台提供视频和歌曲自动创建等功能[22] - 驱动沉浸式通信发展:扩展传统通信服务边界,解决相关问题,用户可参与更真实沉浸式虚拟世界,在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转型行业,全息通讯、数字人类、多感官互动提供沉浸式体验[24][25][26] 人工智能为终端开发开辟新途径 - 智能手机:2024年主流品牌推出AI驱动型模型,集成专用AI硬件和模型,主要处理文本、图像和视频任务,预计出货量以63%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未来朝增强智能和个性化发展,语音助手将演变为复杂智能代理[29][30] - 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耳机创新,朝着更个性化、无缝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用户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31][39] - 智能机器人:从传统程序控制转变为能自主决策,拓宽应用领域,在安全、制造、医疗保健、服务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代表未来人工智能终端最高形式[40][41][43] - 其他新兴智能终端:包括智能车载系统、智能家居设备等,人工智能为其实现更高水平智能、个性化和自动化奠定基础,未来将扩大应用领域,融合多种技术,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44][45] 人工智能重新激发通信服务生态系统的活力 - 加深合作:新参与者注入活力和可能性,推动各方发挥优势,共享资源、应对挑战,促进有效协作和智能化演进,有望改变行业生态系统,加强国际合作[48][49][51] - 重构业务模式:运营商从“管道提供商”向“新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和垂直行业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服务生态系统,共享收入,各场景需革新商业模式[52][53] 人工智能为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 服务创新挑战:实施成本高,应用效果未达预期,限制AI驱动通信服务商业化,且服务提供有限,难以满足用户期望,阻碍行业转型[56][57] - 技术挑战:对通信性能要求更高,数据传输量增长导致延迟增加,现有网络架构无法灵活实施人工智能服务,缺乏支持多维资源协作调度和AI模型全生命周期的机制[58][59][60] - 安全挑战:带来技术滥用风险,如虚假信息传播和恶意攻击,保护数据安全困难,需加强技术投资和政策监督[61][62] - 标准制定和行业生态系统挑战:国际标准不统一,缺乏评估体系,阻碍商业部署和云 - 边 - 端协同发展,行业生态系统合作复杂,缺乏协作机制,阻碍服务推广和用户体验优化[63][64] 推进产业合作以促进人工智能驱动通信服务繁荣 - 积极探索服务创新:构建智能通信服务生态系统,探索创新应用,建立通信服务入口,推动与前沿技术融合[68] - 加速网络能力创新:增强数据安全保护,开发智能导向通信网络,扩展云计算能力,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明确数据使用规则[70] - 激励标准制定:促进合作生态系统和可持续产业发展,推动制定标准和规范,加强产业链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生态系统[71]
中国移动2024年智能硬件行业质量报告手机整机
中国移动· 2025-02-17 18: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秉持用户体验优先原则,将新业务、新技术融入评测体系以全面评价5G手机质量;受益于硬件规格提升和新技术应用,手机性能持续提升 [6][15] 各部分总结 5G手机测评体系 - 采用四大维度、15个关键指标、112项测试指标 [4] - 融入新业务、新技术,更全面评价5G手机质量 [6] 参评手机 - 5个品牌5款旗舰手机,筛选原则为2024年10月至今新上市的主流厂商5G旗舰直板手机 [10][11] - 具体型号为iPhone 16 Pro Max、荣耀Magic7 Pro、OPPO Find X8 Pro、vivo X200 Pro、Xiaomi 15 Pro [12] 综合评测TOP排行榜 - Xiaomi 15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多媒体性能、产品可用性获五星,用户口碑四星半;荣耀Magic7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产品可用性四星半,多媒体性能四星半,用户口碑五星;vivo X200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产品可用性四星半,多媒体性能五星,用户口碑四星 [15] - 通信能力方面,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表现最佳,vivo X200 Pro的5G新通话业务性能最佳 [15] - 多媒体能力方面,vivo X200 Pro、荣耀Magic7 Pro拍照综合最佳,Xiaomi 15 Pro屏幕综合素质最佳 [15] - 产品可用性方面,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表现最佳,OPPO Find X8 Pro的ColorOS系统更易用,vivo X200 Pro的AI功能最佳 [15] - 用户口碑方面,荣耀Magic7 Pro、OPPO Find X8 Pro、Xiaomi 15 Pro最佳 [15] 通信能力评测 - 包括天线发射、接收、数据传输、语音通话、关键通信功能和5G新通话六项指标 [17] - 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天线发射性能最佳,荣耀Magic7 Pro、vivo X200 Pro天线接收性能较好 [18] - 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综合数据传输性能最佳 [18] - 各旗舰手机5G新通话通话性能最优,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消息盒子性能更优 [18] 多媒体能力评测 - 包括摄像头拍照和屏幕显示两项指标 [38] - vivo X200 Pro综合表现最佳 [39] - Xiaomi 15 Pro屏幕综合素质最佳,拥有更高分辨率 [40] - vivo X200 Pro、荣耀Magic7 Pro拍照综合最佳,vivo X200 Pro超长焦夜景拍摄好,荣耀Magic7 Pro广角逆光表现佳 [40] 产品可用性评测 - 包括整机稳定性、续航、功耗、发热、流畅度、系统易用性六项指标 [47] - 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产品可用性最高 [48] - vivo X200 Pro续航最佳,凭借6000mAh电池和系统优化 [49][52] - OPPO Find X8 Pro、荣耀Magic7 Pro功耗性能最佳,MTK芯片语音通话及数据连接态功耗更佳 [49][55] - Xiaomi 15 Pro、OPPO Find X8 Pro发热控制最佳 [49][58] - 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手机流畅度最好,第三方应用启动速度更快 [49][61] - OPPO Find X8 Pro系统易用性最佳 [49]
2024年智能硬件质量报
中国移动· 2025-02-06 15: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秉持用户体验优先原则,将新业务、新技术融入评测体系以全面评价5G手机质量;受益于硬件规格提升和新技术应用,手机性能持续提升 [6][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5G手机测评体系 - 四大维度15个关键指标112项测试指标,包括通信能力、多媒体能力、产品可用性、用户口碑等 [4][5] 参评手机 - 筛选2024年10月至今新上市的主流厂商5款5G旗舰直板手机,分别为iPhone 16 Pro Max、荣耀Magic7 Pro、OPPO Find X8 Pro、vivo X200 Pro、Xiaomi 15 Pro [10][11][12] 综合评测TOP排行榜 - Xiaomi 15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多媒体性能、产品可用性获五星,用户口碑四星半;荣耀Magic7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多媒体性能、产品可用性四星半,用户口碑五星;vivo X200 Pro综合评价、通信性能、产品可用性四星半,多媒体性能五星,用户口碑四星 [15] 各维度评测情况 通信能力 - 通信能力含六大项指标,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表现最佳,vivo X200 Pro的5G新通话业务性能最佳 [15][17] - 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天线发射性能最佳,荣耀Magic7 Pro、vivo X200 Pro天线接收性能较好 [18] - 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综合数据传输性能最佳 [18] - 各旗舰手机5G新通话通话性能最优,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消息盒子性能更优 [18] 多媒体能力 - 多媒体能力含两大项指标,vivo X200 Pro综合表现最佳 [38][39] - Xiaomi 15 Pro屏幕综合素质最佳,vivo X200 Pro、荣耀Magic7 Pro拍照综合最佳 [40] 产品可用性 - 产品可用性含六大项指标,Xiaomi 15 Pro、vivo X200 Pro手机产品可用性最高 [47][48] - vivo X200 Pro综合续航表现最佳,OPPO Find X8 Pro、荣耀Magic7 Pro功耗性能最佳 [49] - Xiaomi 15 Pro、OPPO Find X8 Pro发热控制最佳,Xiaomi 15 Pro、荣耀Magic7 Pro手机流畅度最好 [49] - OPPO Find X8 Pro系统易用性最佳 [49] 用户口碑 - 用户口碑含两大项指标,荣耀Magic7 Pro满意度提升大排名第一,OPPO Find X8 Pro、Xiaomi 15 Pro次之,OPPO Find X8 Pro获电商平台最高好评率 [66][67] - 荣耀Magic7 Pro产品硬件配置满意度最高,OPPO Find X8 Pro产品系统体验满意度最佳 [71] - OPPO Find X8 Pro、荣耀Magic7 Pro产品AI体验用户认可度较高,Xiaomi 15 Pro产品性价比获用户较高认可 [71]
2024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
中国移动· 2025-01-26 13: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秉持用户体验优先原则,将新业务、新技术融入评测体系以全面评价5G手机质量,各款手机在不同评测维度表现有差异,产业需加强终端新技术落地、新器件和新算法引入等提升用户体验 [10][111][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5G手机整机评测 - 5G手机测评体系V5.0含四大维度15个关键指标112项测试指标,秉持用户体验优先原则融入新业务、新技术 [8][10] - 筛选2024年10月至今新上市主流厂商5款5G旗舰直板手机评测,受益于硬件提升和新技术应用手机性能持续提升 [12][13][17] - 综合评价Xiaomi15Pro、荣耀Magic7Pro、vivoX200Pro较优,通信能力Xiaomi15Pro和荣耀Magic7Pro最佳,vivoX200Pro的5G新通话业务性能最佳 [17] - 多媒体能力vivoX200Pro和荣耀Magic7Pro拍照最佳,Xiaomi15Pro屏幕综合素质佳,产品可用性Xiaomi15Pro和vivoX200Pro表现最佳,OPPOFindX8Pro的ColorOS系统更易用 [17] - vivoX200Pro的Al功能最佳,用户口碑荣耀Magic7Pro、OPPOFindX8Pro、Xiaomi15Pro最佳 [17] 手机摄像头拍照评测 - 采用“客观指标” +“主观场景”评测体系,对六款旗舰机型900张照片在三大要素130个主观场景评测 [20] - vivo X200 Pro综合评价最高,荣耀 Magic7 Pro、Xiaomi 14 Ultra次之,iPhone 16 Pro Max相对较低 [23] - vivo X200 Pro超长焦夜景拍摄操作防抖、曝光、细节表现好,荣耀Magic7 Pro广角逆光画面曝光充分、暗处细节展现佳,Xiaomi 14 Ultra长焦人像拍摄面部美颜及背景虚化效果讨喜 [25] 手机游戏性能评测 - 选取热门RPG游戏从流畅性、续航、发热、反应速度及多媒体效果五大维度对六款热门手机评测 [27] - 红魔 10 Pro+综合评价最高,iQOO 13次之,相较于2023年本期终端游戏流畅性、响应速度提升明显,但个别终端画质、音效有待提升 [31] - 红魔 10 Pro+流畅性最佳,散热控制、电晶消耗表现最优,iQOO 13散热控制、触控反应较好,Xiaomi 15 Pro画质、音效优秀,荣耀 Magic 7 Pro音效表现较好 [31] 手机Al性能评测 - 创新性将基于用户体验的Al性能、融入手机系统级的AI交互纳入评测体系,从AI图片、AI文本、AI语音、系统应用级AI四大维度十四项能力对五款热门5G手机评测 [38] - AI图片能力荣耀 Magic7 Pro整体最优,vivo X200 Pro图生文能力优异、Ai识图准确率高 [42] - AI文本能力OPPO Find X8 Pro整体最优,vivo X200 Pro表现较好 [46] - AI语音能力Xiaomi 15 Pro整体最优,OPPO Find X8 Pro语音转写准确、功能全面 [52] - 系统应用级AI能力vivo X200 Pro整体最优,荣耀 Magic7 Pro智能体应用表现优秀 [56] - 荣耀 Magic7 Pro智能体应用可多模理解用户需求自动化执行多任务,其他手机智能体功能较简单 [58] - 相较于上半年手机AI性能大幅提升,厂商推出特色功能,但存在用户意图理解不全面等问题 [64] - vivo X200 Pro综合Al能力最佳,Xiaomi 15 Pro、荣耀 Magic7 Pro综合AI能力优秀,OPPO Find X8 Pro翻译功能突出,三星 Galaxy Z Fold6功能新颖全面 [65] 手机北斗短信评测 - 从业务成功率、时延性能、天线性能三大维度对2024年上市支持北斗短报文的3款旗舰手机评测 [67][69] - 华为 Mate70 Pro+表现最优,荣耀 Magic7 Pro、vivo X200 Pro建议优化时延性能和天线性能 [71] - 搜星成功率华为、荣耀、vivo均最佳,发送接收成功率均达百分之百,时延性能华为 Mate70 Pro+最佳,天线性能华为 Mate70 Pro+较优 [74] 手机北斗定位评测 - 从静态定位、动态导航、接收灵敏度三大维度对四款芯片六款终端评测 [76][79] - BDS定位性能华为Mate 70 Pro+最佳,vivo X200 Pro相对较差,混合定位性能Xiaomi 15 Pro需优化提升 [88] - 荣耀 Magic7 Pro整体表现最优,华为 Mate70 Pro+速度精度指标表现最优,vivo X200 Pro导航精度及速度精度均较差 [88] - 华为 Mate 70 Pro+在城市峡谷环境静态定位和动态导航等表现最好,荣耀 Magic 7 Pro在空旷环境静态定位和动态导航等表现最好,Xiaomi 15 Pro在空旷环境静态定位和动态导航等表现较好 [90] - 在模拟地点星力环境下,BDS定位能力与实际导航性能相当,手机定位性能依赖芯片,还需厂商优化天线及算法 [90] 5G消息评测 - 围绕5G消息关键功能、性能时延、Deeplink、互通、稳定性、用户体验六大模块对六个厂商六款典型终端评测 [91] - vivo X200 Pro综合评价最高,Xiaomi 15次之,iPhone 15 Pro整体表现最差 [95] - vivo X200 Pro用户体验、时延表现最优,但部分功能待完善,Xiaomi 15功能完善、发送时延最优,但界面显示等欠佳 [96][102] - 荣耀 Magic7 Pro用户体验较好,但功能完备性等待优化,OPPO Find X8 Pro功能较完善,但跨运营商互通性等需优化 [102] - 三星 Galaxy S24+发送时延较差,部分功能欠缺,厂商互通性等需优化,iPhone 15 Pro在发送时延等方面需优化 [102] 高清视频彩铃评测 - 从彩铃音视频性能和播放界面的功能布局对5款直板手机、4款折叠屏手机评测,考察市场热点机型和折叠屏产品业务表现 [106] - 各厂商机型表现稳定,音画同步、首帧时长等指标水准较高,建议针对折叠屏设计专用彩铃 [105][106] - Xiaomi 14 Pro和Xiaomi MIX Fold 4音视频性能较高,卡顿次数和时长少,音画同步性高,音质人声表现好 [110] - 视频彩铃实际播放帧率普遍比原视频帧率低3 - 4fps,音频人声表现优秀,低频表现有提升空间 [110]
通信:云终端·算力终端产品白皮书(2025年版)
中国移动· 2025-01-08 09: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移动致力于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云终端和算力终端产品的发展,旨在通过算力网络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愿景 [8] - 云终端和算力终端产品将接入中国移动算力网络,适配不同类型的软件中间件,构建云终端和算力终端产品生态体系 [10] - 云终端产品包括云手机、云电脑、云高清、云游戏、云盘等,旨在通过云端计算和存储能力,打破终端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局限性 [12][18][72][76][84] - 算力终端产品包括算力主机、算力协同类终端等,旨在通过端侧算力网络提升泛在终端的算力利用率和计算效率 [98][128] 终端适配要求 - 云终端需适配“中国移动算力终端”终端侧软件中间件类型一,支持云手机、云电脑、云高清、云盘、云游戏等业务 [10] - 强算力终端需适配“中国移动算力终端”终端侧软件中间件类型二,参与构建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基础设施 [10] - 算力协同类终端需适配“中国移动算力终端”终端侧软件中间件类型三,调用算力网络资源并与强算力产品协同 [10] 云终端产品要求 云手机 - 云手机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及云基础设施,将本地存储、计算、渲染能力迁移到云端,实现端云交互 [12] - 云手机需支持NR、TD-LTE和LTE FDD通信,芯片要求4核及以上ARM架构,主频1.6 GHz及以上,内存2GB及以上,存储16GB及以上 [13][14][15] - 云手机需适配中国移动云手机业务,支持Native模式和预装模式 [16][17] 云电脑 - 云电脑将计算存储能力汇聚在云端,用户通过瘦客户机接入网络即可使用PC功能,具备升级、安全、数据备份等优势 [18][20] - 云电脑按终端形态分为口袋电脑、便携主机、显示一体机、旺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瘦终端云盒等 [20][22][23][27][34][36][38] - 云电脑需适配中国移动云电脑业务家庭版和政企版,支持Andlink、和家亲APP控制 [39][40] 云XR - 云XR包括AR、VR及MR技术,作为通信技术平台和互联网应用入口,具备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的特点 [42][43] - VR头戴显示器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需支持蜂窝网络或Wi-Fi,处理能力要求支持OpenGL_ES_2.0、OpenCL1.1/1.2等标准 [44][47][51][52][55] - AR头戴显示器需支持蜂窝网络或Wi-Fi,显示分辨率至少双眼2560×720像素,推荐达到2K及以上 [61][64][65][66] 云高清终端 - 云高清通过应用云化方式,将机顶盒中增值应用迁移至云端,推动近2亿用户上云升级 [71][72] - 云高清终端包括云高清电视棒、云高清电子学生证、泛屏类云高清终端等,需适配中国移动云高清业务 [73][74][75] 云游戏终端 - 云游戏通过高速网络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终端游戏云化渲染,用户无需下载即可即点即玩 [76][77] - 云游戏终端包括云游戏电视、云游戏盒子等,需支持H.264、H.265等解码格式,推荐支持1080P 60FPS或2K 30FPS解码能力 [78][79][80] - 云游戏终端需适配中国移动云游戏业务,预装相关业务应用 [83] 云盘终端 - 云盘终端基于中国移动云盘云存储基座优势,实现个人数据云备份、智能应用云体验等功能 [84][85] - 云盘终端需适配中国移动云盘业务,支持接入云存储基座、入驻云盘小程序等 [88] 云路由 - 云路由实现直接访问移动云盘的能力,通过SSHFS/SMB/NFS/AFS等协议,支持文件访问、分享、云盘加速等功能 [89][90] - 云路由需适配中国移动家庭宽带业务及薄云业务,支持802.11 b/g/n/ac/ax通信协议 [91] 云NAS - 云NAS通过网络连接提供远程存储、远程访问等功能,需支持有线或Wi-Fi无线连接,适配中国移动云盘业务 [92][93][94] 算力终端产品要求 算力主机 - 算力主机是算力网络的泛在计算节点,具备较强的算力、存力和运力,赋能其他终端并实现云边端协同计算 [98] - 存储型算力主机需支持双核1.5GHz或以上CPU,4G及以上内存,512GB及以上存储,支持蜂窝通信、Wi-Fi或有线连接 [99][100][102] - 媒体型算力主机分为标准版和升级版,需支持H.264、H.265等解码格式,推荐支持4K@60fps或8K@60fps码率 [104][110] - 连接型算力主机需支持双核或以上CPU,512MB及以上内存,64G及以上存储,支持蜂窝通信、Wi-Fi或有线连接 [116][117][118] 算力协同类终端 - 算力协同类终端可调用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算力及存力资源,并与强算力产品进行协同,适配终端侧软件中间件类型三 [128]
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白皮书
中国移动· 2024-10-12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现状 - 多模态大模型在图像识别、图文深度理解与推理以及图片创作等复杂图文交互任务中展现出显著优势[6][7] - 多模态大模型正在迅速融入各行业的应用场景,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方面[6][7] - 图文双模态大模型发展尤为迅速,在处理图像与文本及其复杂交互关系上取得显著成果[8] 多模态大模型评测需求 - 识别类任务:包括基础任务和应用任务,需关注准确性、鲁棒性等指标[9][10] - 理解类任务:包括基础类和应用类,需关注准确性、上下文感知、通用性与专一性等指标[9][10] - 创作类任务:需关注生成质量、内容匹配度、多样性和创新性等指标[10][11] - 推理类任务:需关注推理准确性、推理深度、专业知识应用、逻辑一致性和可解释性等指标[11] 多模态大模型评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高泛化性对评测任务选取提出挑战[13][14] - 高复杂度对评测数据构建提出更高要求[14][15] -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需要重点考虑[15][16] 根据报告目录进行总结 多模态大模型评测技术 - 主要评测方式包括客观评测和主观评测[18] - 典型评测维度包括模型性能、模型泛化能力、模型鲁棒性和模型一致性[19][20] - 常见评测指标包括准确率、F1值、BLEU、IS指标、CLIP相似度等[21][22] "弈衡"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 - 采用"2-4-6"层级架构,包含2类评测场景、4项评测要素和6种评测维度[35][36] - 评测场景分为基础任务和应用任务,全面覆盖识别、理解、创作和推理等能力[37][38][40][41] - 评测要素包括评测方式、评测指标、评测数据和评测工具[42][46][50][54] - 评测维度包括功能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交互性和应用性[61][62][63] 多模态大模型评测展望 - 未来评测技术研究重点可能聚焦于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开展评测,以及跟踪技术演进优化评测体系[65][66][67]
6G网络内生AI技术白皮书(1.0)
中国移动· 2024-10-10 10:37
6G 网络与 AI 融合愿景 - 支持连接、计算、数据和 AI 算法/模型等元素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支持将 AI 能力按需编排到无线、传输、承载、核心等 [9][10] - 能够最大池化和共享复用内部的算力资源,灵活高效地支撑内外各种 AI 应用(大)算力需求 [9][10] - 能够高效高质量地支持 AI 应用各种需求,如基于感知采集、随路处理和特征提取为 AI 模块贡献高质量的数据集 [9][10] - 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边缘式"、"分布式"和"语义式"等技术手段和它们的组合进行灵活操作,在线高效地完成 AI 任务 [9][10] 产业现状 - 国内外多家组织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研究 6G 网络与 AI 融合技术 [11] - 全球各大 AI 芯片厂商都在积极布局 AI 芯片市场,为 6G 网络内生 AI 提供硬件支撑 [11] 发展路径和指导原则 - AI for Net 和 Net for AI 是 6G 网络与 AI 融合的两个发展路径 [12][13] - 6G 网络设计要以提升通信网络服务的品质效率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拓展 AI 业务服务能力 [14][15] - 需要融合更可信更鲁棒的 AI 应用,提供更可信更鲁棒的 AI 服务能力 [14] - 需要考虑算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持异构算力模块间的大规模集成和高速互联传输 [14] - 6G 网元节点将具备本地智能体 Agent 能力,有更强的任务自规划、性能自寻优、运行自排障等决策能力 [15] AI for Net 技术 - 利用 AI 优化传统算法、优化网络功能、优化网络运维管理等,提升网络自身的性能、效率和用户服务体验 [31][32][33] - 在 RAN 侧引入 AI/ML 逻辑功能,支持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模型推理和模型管理等 [33][34] - 在核心网利用 AI 技术进行网络数据分析、网络流量检测和智能分析、网络资源动态调整等 [35][36] - 通过 AI 预测无线信道和业务特征,实现跨层跨域的端到端 QoS 参数联合配置和智能调度 [37] Net for AI 技术 - 构建基于云化服务化的分层管控 6G 网络内生 AI 框架,提供 AI as a Service (AIaaS) [41] - 形成 AI 服务质量 (QoAIS) 指标体系和闭环反馈的 QoS 保障机制 [41][42] - 实现通信资源、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模型资源的融合控制,满足 AI 任务的多维度资源需求 [42] - 在边缘侧建立 6G 云平台,提供灵活可定制的计算资源和异构加速器硬件 [43] 前沿技术研判 - 网络大模型需要针对网络语言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解决预训练算力和数据资源的挑战 [45] - 基于 Agent 的架构与协议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设计的重要方向,支撑 Agent 间的无缝通信、高效协同与智能调度 [46][47] 产业倡议 - 需要努力提升智算硬件和芯片的技术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替代 [49] - 需要坚持推进全球统一认知和标准,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 [49] - 需要共同创建 6G 研发平台,集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49] - 需要提前准备应用布局,在有价值的业务逻辑较成熟的局域场景中试点应用 [50][51]
通信:5G+北斗系统发展与应用白皮书
中国移动· 2024-09-18 10: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2][7] 2. 北斗系统的发展对于确保国家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 3. 北斗系统由三种轨道卫星(GEO、IGSO、MEO)组成,形成了"三轨混合"的星座布局,提高了覆盖范围和服务性能。[11] 4. 北斗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短报文通信、自主定轨和地基增强系统等。[13] 5. 北斗系统在信号稳定性、服务持续性、数据安全和严格规范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信任性。[17][20][21] 6.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数字施工、石油化工、快递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8][29] 7. 中国移动正在建设5G+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链路的云端一体化应用,以及专网场景的运营监控服务。[31][35] 8. 中国移动推出了一系列高精度定位模组和终端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定位需求。[38][39][40][41] 根据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北斗系统能力 1. 北斗系统由GEO、IGSO和MEO三种轨道卫星组成,形成了"三轨混合"的星座布局。[11] 2. 北斗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短报文通信、自主定轨和地基增强系统等。[13] 北斗系统性能 1. 北斗系统在信号稳定性、服务持续性、数据安全和严格规范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信任性。[17][20][21] 2. 北斗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服务,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和各行业的应用需求。[14][15] 北斗系统产业现状 1.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数字施工、石油化工、快递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8][29] 2. 中国移动正在建设5G+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链路的云端一体化应用,以及专网场景的运营监控服务。[31][35] 3. 中国移动推出了一系列高精度定位模组和终端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定位需求。[38][39][40][41] 未来发展与政策建议 1. 北斗系统未来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并强化其战略价值。[44][45] 2. 政府应制定相关标准体系、法规保障、技术输出、国际合作等政策,支持北斗系统的发展。[46]
主流旗舰手机AI功能评测报告
中国移动· 2024-04-30 13:40
行业投资评级 - 本次评测的5款手机中vivo X100 Pro综合得分最高,提供了更多更强的AI功能 [6] - OPPO Find X7 Ultra在手机系统自带的AI功能上表现更为优异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图片功能 - vivo X100 Pro、OPPO Find X7 Ultra在文生图功能上表现相对优秀 [7][12][13][14][15] - 三星S24 Ultra在智能优化、路人消除和智能抠图方面表现较好 [7][12] - OPPO Find X7 Ultra的照相馆中的风格照片、荣耀Magic6 Pro的智慧成片均有很强可玩性 [7][14] 文字功能 - vivo X100 Pro、小米14 Pro及OPPO Find X7 Ultra在文字创作和总结摘要功能方面表现较好 [8][29][30][31] - 荣耀Magic6 Pro生成的旅游攻略相对最详细 [32][33] 识屏功能 - vivo X100 Pro、OPPO Find X7 Ultra及小米14 Pro在识屏功能上表现较好 [9][40][41][42][43][44][45][46] - 三星S24 Ultra的通话实时翻译功能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9] - OPPO Find X7 Ultra、荣耀Magic6 Pro可识别屏幕上的事项并形成行程 [9] 语音功能 - vivo X100 Pro在语音功能方面表现较好,AI字幕识别语言种类较多,面对面翻译和语音助手方面的AI功能表现较优秀 [10][48][49][51][52][57][58][59] - 荣耀Magic6 Pro的AI字幕、查找图片内容表现较好 [10] - 三星S24 Ultra语音助手在查找文件类型及准确性上表现优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