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抗战
icon
搜索文档
视频丨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 台湾学者:值得纪念与铭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4 10:35
为期两天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继续在北京大学举行,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战和台湾光复的历史。出席研讨会的台湾历史学者, 呼吁两岸加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铭记共同的抗战历史。 0:00 研讨会上,台湾历史学者吕芳上以"苦难""离散""重生"为关键词,讲述了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创。吕芳上还分享了台湾同胞奔赴大陆参加抗战的历 史,呼吁两岸就抗战史研究加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让历史自己说话。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吕芳上:一方面是台湾义勇军,是李友邦主持的,还有一部分是台湾革命同盟会。他们努力奔走,代表台湾在抗战时期 并没有缺席,所以现在说抗战跟台湾没有关系完全说不通。第二个是台湾光复这个用词,最近几年发生了争执。"终战"是日本人的用词,不恰当。看一看过 去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这个才有意义。 本次研讨会有近20位台湾学者参加。聚焦台湾民众的抗日运动、回顾台湾光复的历史,与会台湾学者表示,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两岸同 胞共同的民族记忆,值得纪念与铭记。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维开:我们是学历史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实事求是。我们从历史材料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台湾光复, ...
专家热议“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成果之一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0:15
0:00 11月2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两岸暨港澳以及来 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应促进抗战史领域跨国界、多学科、多视角的深入交流,推动形成更全面真实的抗 战叙事,为西方学术界原有的叙事定位提供重要和必要的补充。本次学术研讨会设20场分组会议和1场 圆桌论坛,研讨会将持续至11月3日。 记者 让宝奎 张晓曦 刘大炜 胡默达 裴心语 北京报道 责编:李磊、王瑞景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的胜利成果。史 学界应推动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深入的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当代 价值。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4 09:08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吕芳上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 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战的洪流无所不达,改变了若干中国社会的形貌。相对于欧洲战场,二战中国战 场在国际学界中长期被漠视与低估。将中国抗战史放在全球视野下研究是一个好的走向,两岸应就此加 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 "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回顾台湾光复的历史表示,在抗 战过程中,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斗、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等,使台湾光复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成为事 实。 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方德万,美国马萨诸塞州州 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历史系教授叶维丽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全球背景""重 读一二·九:从燕园走向'世界'"等题目作主旨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天。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战时国际合作、抗战 与台湾光复、台湾的抗日运动等议题进行了分组会议研讨。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张盼)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 举办,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 2025-11-02 18:42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许晓静、魏梦佳)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 讨会2日在京开幕,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学术研讨会设20场分组会议和1场圆桌论坛,旨在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战和台湾光复的历史,力 求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深入的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回顾台湾光复的历史表示,在抗 战过程中,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斗、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等,使台湾光复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成为事 实。 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方德万,美国马萨诸塞州州 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历史系教授叶维丽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全球背景""重 读一二·九:从燕园走向'世界'"等题目作主旨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将持续至3日。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战时国际合 作、抗战与台湾光复、台湾的抗日运动等议题进行分组会议研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章百家作主旨发言表示,中国抗战是一部充满曲折、艰苦 ...
塞舌尔侨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1 09:41
研讨会概况 - 塞舌尔侨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于10月9日在塞首都维多利亚举行 [1] - 塞华人联合会 塞中商务贸易促进会 文旅协会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侨团和中方机构代表约30人参加 [1] - 会后与会嘉宾集体参观了抗战胜利主题图片展 [5] 中方代表发言要点 - 中国驻塞舌尔大使林楠介绍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2] - 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 [2] - 勉励在塞侨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2] 与会侨胞反响 - 塞侨胞高度评价中国抗战的世界影响 表示要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前进力量 [5] - 侨胞表示继续与祖(籍)国同心同行 为促进中塞友好和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 [5]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抗战是“整个二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访美国军事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
新华网· 2025-09-06 18:54
中国抗战历史地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 - 中国战场在二战中亚洲及太平洋战场居于核心地位[1] - 中国下定决心抗战且坚持到底绝不投降是二战最重大事件之一[2] 历史叙事修正 - 西方二战史研究使用"太平洋战争"狭窄框架仅覆盖约25%战火波及人口和15%死亡人数[2] - 现有西方叙事突出美日战争但完全颠倒事实并可能产生日本平民伤亡最多的错误印象[2] - 西方国家二战历史叙事存在可能抹杀历史的严重缺陷需要全球视角[3] 史料研究与影响 - 1938年40天内中国用有限运力将湖北宜昌大量人员物资转运四川保住民族工业命脉和人才[2] - 历史学家正撰写二战亚太战场三部曲首部《骷髅塔》已出版致力于纠正西方狭隘叙事框架[2] - 从全球参与战争总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看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3]
【省文物局】《改变世界的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阈的中国抗战》专题展览开展
陕西日报· 2025-09-04 09:54
展览基本信息 - 展览主题为《改变世界的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阈的中国抗战》由延安革命纪念馆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主办[1] - 展览于8月30日同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公众开放 展期持续至12月31日[1] - 该展览于7月被列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推介名单[1] 展览内容架构 -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第二单元为"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第三单元为"让世界听到延安声音" 第四单元为"伟大胜利 历史转折点"[1] - 共展出600余幅历史图片和100余件代表性文物 辅以历史影像与场景组合陈列[1] 展览核心立意 - 通过文物、文献和历史图片等载体呈现正确的二战史观 展示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1] - 重点展现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与舆论支持 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
(抗战胜利80周年)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父亲愤怒于日本暴行 视帮助中国人民为理所当然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07:25
历史事件回顾 - 法国医生贝熙叶在抗战期间通过自行车"驼峰航线"为抗日军民运送药品和无线电电池等物资 [1] - 贝熙叶将北京西山的私人宅邸"贝家花园"改建为临时救助所,参与组织救治和运送重症伤员 [1] - 71岁的贝熙叶往返于城里住所和西山之间,秘密运送大批药品支援抗日根据地 [1] 国际援助贡献 - 贝熙叶在卢沟桥事变后第一时间赶往前线救治伤员 [1] - 其救治对象包括逃亡到北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1] - 贝熙叶认为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1] 历史背景记录 - 贝熙叶早在1931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时就见证过日军暴行 [1] - 战争全面爆发后贝熙叶对日军暴行深感震惊和愤怒,认为不可接受 [1] - 贝熙叶始终坚定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帮助击退日本侵略者 [2]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拉纳·米特
新华社· 2025-09-01 08:03
中国抗战历史地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应该更多地被看到[1]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进行了坚决抵抗 中国的抗战改变了一切[1]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坚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数百万日军被派往中国战场而非亚太其他地方[1] 国际认知与历史意义 - 西方世界目前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努力 牺牲和真正重要性的认识仍显不足 虽已有一些著作但还需要更多[1] -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为其赢得联合国地位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 - 战争应被理解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 应该通过历史理解如何以持久 正义和合适的方式缔造和平[2] 军事战略贡献 - 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战略著作之一 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军事院校师生研读[1] - 《论持久战》提出游击战等形式在中国可能更有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通过多种方式对侵略者进行了有效打击[2]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抗战为世界反侵略斗争树立榜样——访坦桑尼亚学者莫希
新华网· 2025-08-28 11:40
中国抗战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1] - 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牺牲 英勇斗争捍卫主权并为其他国家反抗侵略树立榜样 [1] - 抗战历史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维护正义的坚强意志 [1] 中国国际关系立场 - 中国始终反对侵略扩张和殖民主义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与和平发展 [1] -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坚定支持亚非拉国家独立解放进程 成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1] - 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 中国倡导合作与推动和平 [1] 抗战纪念活动意义 -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铭记历史 提醒世界反对侵略和维护正义是人类共同责任 [2] - 学习中国抗战历史可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特别在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动荡背景下 [2] - 中国作为和平捍卫者和多边主义维护者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