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后国际秩序
icon
搜索文档
国台办:历史从来不会被遗忘更不会被篡改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5:28
核心观点 - 国台办发言人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法依据 任何"台独"分裂行径都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否定和颠覆 [1][2] - 全球民意调查显示66.7%受访者了解台湾光复历史 其中亚洲受访者了解度达73.5% 多数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 [1] 历史依据 -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 - 《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内容 成为台湾光复回归中国的重要国际法依据 [1] 现状立场 - 1949年以来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1] - 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立场 叫嚣"两岸互不隶属"和"台湾主权独立" 企图否定中国对台湾主权 [2] 国际社会呼吁 - 希望国际社会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和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 [2] - 民进党当局行为被定性为对战后国际秩序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破坏 [2]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被西方严重低估——访英国“里斯本丸”纪念协会主席安东尼·琼斯
新华网· 2025-09-06 18:54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军兵力阻止日军进一步扩张并为盟军在其他战场集中力量争取了关键空间中国军民承受了巨大苦难[1] -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被西方严重低估西方对中国在这一战争中贡献的认知绝对不足[1]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历史意义 -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的"里斯本丸"号客货船在运送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赴日途中因未显示战俘运输标识在浙江舟山群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1] - 沉船之际东极岛的中国渔民冒着被日军机枪打中的风险营救落水英国战俘成功救起384人[1] - 幸存者家属2024年成立"里斯本丸"纪念协会并在英国国家纪念植物园的沉船事件纪念碑前组织纪念活动[2] 历史纪念与传播活动 -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和电影《东极岛》在中英等国上映有助于西方国家民众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2] - 2024年5月安东尼·琼斯与多名幸存者后人到访舟山参加了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仪式[2] 国际秩序与多极化发展 -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至关重要这一秩序建立在世界绝不能再次陷入毁灭性局面的共识之上[2] - 促进世界多极化意味着要确保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都能共享发展成果[2] - 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拉夫罗夫:俄方坚定不移地要求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6 08:26
俄罗斯外交立场 - 俄罗斯要求日本政府完全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并承担引发全球冲突的责任[1] - 俄方将与伙伴开展教育和军事纪念活动以查明日本上世纪30-40年代罪行新证据[1] - 太平洋地区二战结果包括日本无条件投降是战后国际秩序不可分割部分[1] 历史责任认知 - 铭记世界大战教训被表述为神圣责任以防止悲剧再次发生[1] - 俄方强调日本公开犯下各种罪行的历史时期为上世纪30和40年代[1] -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当地时间9月5日发表上述声明[1]
俄外长: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
央视新闻· 2025-09-05 22:39
俄罗斯对日外交立场 - 俄罗斯要求日本政府完全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并承担引发全球冲突的责任 [1] - 俄方将与伙伴开展教育和军事纪念活动以查明日本上世纪30-40年代所犯罪行的新证据 [1] - 太平洋地区二战结果包括日本无条件投降被视为战后国际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 历史教训认知 - 铭记世界大战教训被强调为神圣责任以防止悲剧重演 [2]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涉华言论答记者问
新京报· 2025-09-04 22:28
核心观点 - 中方坚决反对欧盟官员涉华言论 认为其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且缺乏历史常识 损害欧方自身利益和国际信誉 [1][2] -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旨在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和认同 [1] - 中方敦促欧方树立正确二战史观和理性对华认知 停止制造对抗分裂 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之事 [2] 外交表态 - 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回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言论 指出其公然鼓噪对立对抗 [1] - 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数十位外国政府高级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中国纪念活动 [1] - 100多位驻华使节参与纪念大会 涵盖19个欧洲国家及世界五大洲 [1] 国际关系立场 - 中方强调与所有爱好和平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反对将中国与特定国家捆绑的指控 [1] - 当前国际形势需要团结合作 批评某些欧盟领导人坚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2] - 中方要求欧方立即纠正错误言论并消除负面影响 维护中欧关系稳定发展 [2]
从伟大抗战精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 2025-09-04 12:11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包括80响礼炮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仪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1] - 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 - 14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约一半国土被侵占 930余座城市遭践踏 [2] 国际合作与贡献 - 苏联援华航空队参与南京 武汉 重庆空战 美国飞行员通过驼峰航线输送物资 中国远征军与英国盟军在滇缅丛林作战 [3] - 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向奥地利犹太人签发数千份"生命签证" 国际记者斯诺 希伯等向世界报道中国抗战实况 [3] - 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及旧金山制宪会议 为联合国创建贡献重要力量 [5] 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 - 《联合国宪章》确立主权平等 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 会员国从51个创始国发展到193个 [4][6] - 二战后30多亿人挣脱殖民枷锁 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 [6] - 2025年全球冲突数量达二战以来最高 "全球和平指数"逐年跌破最低值 [15] 中国发展理念与行动 - 中国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提出全球发展 安全 文明 治理四大倡议 [9][16] - 习近平主席出访55次 往访72国 接待200多位外国元首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愿景转化为实践 [13] -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与150多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4] 多边主义与未来展望 - 联合国大会以149票赞成通过决议要求以巴立即停火 证明联合国仍是全球治理核心平台 [18] - 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 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 [14][16][18]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核心方案 需各国共同掌握命运 分享发展成果 [17][19]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6:13
会议概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2日在北京举行 [1] - 会议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联合主办 [1] - 会议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 参会人员 - 来自全国党史界、社科理论界、高等院校、军队系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2] - 来自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美国、阿根廷、巴西、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索马里、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2] 研讨内容 -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行深入研讨 [1] - 探讨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 研究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 [1] 会议成果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上将政治委员凌焕新分别作主旨发言 [1] - 8位中外专家作大会发言 [1] - 展示了海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1] - 回应了当前理论关切 在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凝聚了广泛共识 [1]
中国驻美大使:要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22:10
活动背景 - 美方团体和机构在旧金山联合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1] - 活动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博物馆、卡特中心、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等七个机构共同主办[2] - 约400人参与活动包括中国抗战将领后代、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后人、专家学者和华侨华人[2] 历史回顾 - 80年前中美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共同参与发起旧金山制宪会议并共商成立联合国[1] - 中美两国曾并肩作战抗击法西斯侵略[1] - 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80年来保障了战后世界总体和平并推动全球发展进步[1] 当前国际形势 - 冷战思维与强权政治阴霾不散且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公然登场[1] - 和平与发展赤字依然高企且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上升[1] - 需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践行真正多边主义[1] 中美责任定位 -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肩负特殊重大责任[1] - 需要凝聚人民友好力量并汇聚双向奔赴民心相通的暖流[1] - 应展现大国格局并发挥大国作用[1]
让历史昭示未来 共同捍卫世界和平(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31 07:20
历史纪念与启示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持续14年并取得伟大胜利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1] - 二战胜利80年后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4亿多中国人民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1] - 当前世界面临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的挑战 人类处于团结与分裂的十字路口[1] 国际秩序与和平发展 - 世界各国必须共担维护和平责任 反对任何依靠武力的侵略扩张行为[2] - 中国参与建立联合国和制定联合国宪章 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并确立国际关系基本准则[2] - 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 践行多边主义并推动各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2] 中美关系与合作 - 中美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 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2] - 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 包括史迪威将军、飞虎队以及近2万名华侨华人参与美军[3] - 中美应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 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并聚焦合作与分歧管控[3]
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就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中国南海主权历史依据 -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相关权益具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 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历史经纬[1] - 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南沙群岛遭中国政府及民众一致反对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中国南海大部分岛礁[1] -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 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 - 1945年《波茨坦公告》要求必须实施《开罗宣言》条件[1] 战后主权恢复行动 - 1946年11月至12月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军政官员乘坐永兴 中建 太平 中业4艘军舰分赴西沙和南沙群岛重立主权碑并派兵驻守[2] - 1947年中国政府组织编写《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审定《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绘制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2] -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和主要战胜国 为战后国际秩序建立付出巨大牺牲并作出决定性贡献[2] 主权维护立场与合作主张 - 中国对领土主权被侵犯有沉痛历史记忆 发展过程中从未以大欺小 绝不允许个别国家在南海以小讹大[3] - 南海问题关乎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也关乎战后国际秩序的正义原则 法治精神与和平理念[3] - 中国坚持与直接当事国排除域外干扰 管控海上分歧 深化互利合作 探索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有效路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