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
搜索文档
减少开支、避免浪费,贵州剑河县创办村级“合约食堂”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4 11:09
乡村治理创新 - 剑河县政协提出以村为单位建设"合约食堂"方案 通过集体统一采购桌椅碗筷和设置专职管理员实现标准化管理 [1] - 方案规定红白喜事简餐需限定天数与菜品 同时开发长桌宴旅游餐饮为集体经济开辟增收渠道 [1] - 该模式使村民单户操办宴席的平均成本显著下降 并有效解决借用餐具等传统难题 [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合约食堂"使村民宴请支出减少 思想负担减轻 调研显示村民对便利性和节约效果反响积极 [1] - 集体采购和标准化配餐使食材浪费率降低 同时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量 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1] - 通过承接旅游餐饮业务 部分村集体已实现稳定收益 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 [1][2] 产业融合与转型 - 第三方委托性质对非必要宴请形成天然遏制 有助于改善农村人情往来负担过重的风气 [2] - 经营模式创新体现在优先保障村民需求基础上 采用承包制对接旅游产业需求 [2] - 该模式需结合本地民俗和产业基础实施 案例显示其具有规范红白事市场和促进产业联动的双重价值 [2] 模式推广价值 - 剑河案例证明共享模式在节约资源(食材/餐具)和减轻污染方面具有可量化效果 [1][2] - 成功要素包括集体统一管理标准 旅游产业配套 以及村民获得感提升三个维度 [1][2] - 各地需根据民俗差异调整实施方案 核心需平衡传统习俗与现代治理要求 [2]
扎根乡村,做乡亲们的贴心人(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③)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青年力量 - 新时代青年通过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理念参与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3] - 青年人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生力军 [3] - 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的案例包括驻村第一书记、村委委员和乡村治理专管员等角色 [4][8][13] 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 - 李小刚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情,3个月完成1500多人的分散居住情况调研 [4] - 成功动员7户农户搬迁,通过反复宣传和耐心讲解政策解决村民顾虑 [4] - 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发展种植、养殖等多元产业 [5] - 实施"垃圾革命",引入13个大型垃圾箱和积分兑换制度改善村容村貌 [5] - 为村小学生定制安全反光服装,联系志愿者开办暑期托管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5] 志愿服务队的创新实践 - 吴智超牵头成立11人"孝老敬亲"志愿服务队,建立"五个一"暖心行动机制 [8] - 累计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130多件,服务覆盖500余人次 [9] - 开展"亲情连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视频通话一次 [10] - 志愿服务队成员掌握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技能,助力春耕生产 [11] - 计划设立"志愿服务积分超市"激励更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11] 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 - 三林村通过"数字三林"管理大屏实现村务信息一屏统览和实时调度 [13] - 村民通过"我德清"小程序随手拍反映问题,累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12][13] - 智能监测水位水情,接入实时雨情、台风路径等信息提高防汛效率 [14] - 政务服务驿站集成社保、医保等线上办理功能,方便村民日常事务 [16] - 划分4个责任片区建立微信群,实现村民问题及时反映和处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