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融合

搜索文档
信号升格 回忆满格——中国移动5G-A实力护航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
环球网资讯· 2025-04-27 18:09
演唱会通信保障 - 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广西体育中心连演三场 吸引超10万乐迷参与 每场观众超4万人[1] - 广西移动采用5G-A网络技术构建高密度覆盖通信网 实现毫秒级响应 保障高品质 高可靠 高速率通信服务[1] - 公司提前对主场馆及分会场打卡点进行网络勘察测试 根据场馆布局和历史数据制定针对性通信保障方案[4] 5G-A技术应用 - 广西移动升级扩容场馆及周边基站 运用5G-A技术提升基站承载能力和信号覆盖范围 消除网络盲区[4] - 5G-A网络具备超大带宽 超低时延 超高速率特性 满足上万观众同时进行短视频分享和高清直播需求[4] - 演唱会期间实现每分钟数万条短视频传输 细分业务达到毫秒级响应 显著提升用户感知[4] 动态网络优化 - 技术人员实时监测场馆内外信号波动 建立全面覆盖态势感知系统 精准识别流量异常并触发分级预警[4] - 部署多辆应急通信车与固定基站协同 形成立体通信网络 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优化性能[4] - 网络保障实现"现场嗨唱"与"云端共享"无缝衔接 观众可实时分享现场内容[4] 未来技术发展 - 广西移动将持续探索5G-A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拓展通信技术边界 赋能民生领域[5] - 公司致力于通过尖端通信技术创造"零距离"体验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5]
产学研专家齐聚,2025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芯世相· 2025-04-27 12:21
大会概况 - 2025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创新大会暨第一届智能声学创新论坛于4月22日举办,汇聚智能音频、车载声学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领袖,探讨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2] - 大会由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主办,瑞声科技、歌尔丹拿等协办,推动车载声学技术发展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4] 核心观点 - 智能汽车从机械时代迈向感官时代,车载声学成为用户体验的核心赛道,需融合声学科技与产业 [10] - 智能座舱声学设计从"噪声控制"转向"声舒适设计",需结合用户主观感受、多感官交互及动态感知 [11] - 算法与硬件协同创新是突破车载声学技术瓶颈的关键,如瑞声科技NLC PRO算法提升扬声器低音性能20dB,低频下限降至55Hz [13] - 沉浸声技术面临空间与能效挑战,歌尔丹拿FEATHER系统通过超薄器件与定制算法实现极简设计 [15] 技术创新 硬件与算法 - 瑞声科技通过非线性控制算法NLC PRO解决扬声器"不可能三角",实现低音声压提升20dB且失真极低 [13] - 歌尔丹拿FEATHER系统集成软硬件架构,支持定制化部署,家用产品XEO POD实现1平米家庭影院级体验 [15] - 比亚迪"迪声"品牌在夏车型搭载27扬声器系统,支持多音响互联K歌与OTA升级 [26] 降噪与交互 - 无锡吉兴提出主被动协同降噪架构,需结合材料、零件优化实现整车NVH平衡 [33][34] - 上海彼格镁隆开发无麦K歌系统,解决抗啸叫、低延时与高保真三大技术挑战 [30] - 清听声学定向声技术应用扩展至汽车场景,参量阵扬声器成本下降推动普及 [29] 行业趋势 - AI深度赋能声学:语音合成从几百小时训练缩短至几句话模仿,大模型或可分类音频并调制硬件设计 [40][41] - 多感官融合成方向:视听、声音与嗅觉等交互设计提升座舱体验,如方向感语音导航与四区语音识别 [21] - 产学研协作加速:智能声学交互技术大赛启动,推动声学与AI融合创新 [35][37] 企业动态 - 瑞声科技与歌尔丹拿获"座舱声学创新贡献奖",展示软硬件结合解决方案 [38] - 比亚迪通过"迪声"品牌布局车载娱乐系统,电动化推动汽车向智能化空间转型 [26] - 清听声学、上海彼格镁隆等企业聚焦定向声、无麦K歌等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29][3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进超高清技术端到端全链条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4-27 07: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2025年为"超高清发展年",全面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 [1] - 第31届CCBN2025展会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重点展示超高清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1] - 未来三年计划实现50个超高清频道落地和6.5亿终端普及,推动行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1] 技术特性与创新 - 超高清技术具备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宽色域和高量化精度五大特性 [1] - 技术综合应用可提升画面细腻度达4倍以上,重新定义视听内容创作逻辑与用户体验 [1] - 高帧率支持复杂运动镜头捕捉,宽色域技术能还原自然界90%以上色彩 [1] 产业链现状与挑战 - 当前产业链存在内容生产意愿不足、网络传输质量不均、终端普及率低三大瓶颈 [2] - 制作成本较传统高清提升30%-50%,但播出需求不足导致内容供给缺口 [2] - 传输网络容量仅能满足高清需求,超高清流量消耗是高清的3-5倍 [2] 发展策略与前景 - 实施"制作一批、修复一批、引进一批"策略,2025年底新制电视剧基本实现超高清化 [2] - 超高清将拉动5G和千兆光网利用率提升40%-60%,带动面板芯片产业链升级 [2] - 预计大尺寸超高清电视销量将实现200%增长,医疗安防领域催生远程诊断等新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