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台独
icon
搜索文档
署名文章:赖清德所谓“国防”邪说中的谬误
新华社· 2025-07-18 00:00
国防预算与军事开支 - 中国大陆军费占GDP比例预计2025年为1.3%,显著低于美国2024财年的3.4%及北约国家目标5% [1] - 台湾地区计划将防务费增至GDP的3%以上,以配合美国武器采购需求 [1] 军事装备与供应链 - 台湾宣称26家美国军工厂商访台合作打造防务供应链,但所谓"自制武器"如"海鲲号"潜艇依赖外国技术且问题频发 [7] - 美国对台军售30次,但台军未获E-2D预警机、F-35战斗机等关键装备,且部分援助装备存在发霉过期问题 [8] 军事战略与能力 - 台湾提出建立"战略持久与固守韧性"的军事威慑力,但实际装备可靠性和训练不足问题突出 [4][5] - 台军被宣传为"劲旅",但内部存在"不知为何而战"的思想混乱,且依赖美国二手装备 [3][5] 经济影响与产业政策 - 增加防务预算挤压台湾社会民生支出,可能拖累经济发展 [6] - 台湾核心产业如台积电被美国施压迁移,同时面临高关税 [6] 国际关系与外部干预 - 美国对台军售基于自身政策需求和军工利益,非台湾实际需求 [8] - 台湾试图通过美台军事协训强化所谓"防务自主",但实际仍高度依赖外部支持 [7][8]
国台办: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新华社· 2025-07-16 17:50
纪念活动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1] - 近期两岸同胞共同纪念活动包括7月举办的"《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和8月将在福建省举办的纪念活动如两岸青年合唱快闪纪实、两岸将军书法作品馆藏展等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参加 [2] 两岸关系 - 民进党当局诬蔑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为"统战伎俩与认知作战",并威胁恐吓抗日老兵,暴露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丑恶面目 [2] - 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战略局面 [2] - 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充斥着"台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表明其"台独"本性冥顽不化 [3] 台海局势 - 当前台海局势紧张动荡的根源是民进党当局和赖清德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断进行谋"独"挑衅 [3] -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3]
民进党当局恐吓将参加抗战纪念活动的抗战老兵,国台办:其心可诛,其行可耻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1:54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核心观点 - 国台办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批评民进党当局将纪念活动诬称为"统战伎俩" [1] - 国台办指出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斗争 邀请国民党老兵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2] - 国台办坚决反对赖清德"过境"窜美 警告美方不得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3] - 国台办批驳赖清德"团结十讲"是"台独"歪理邪说大杂烩 称其为"战争贩卖者"和"麻烦制造者" [4][5] - 国台办宣布惩戒沈伯洋关联企业 强调决不允许"台独"分子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支持分裂活动 [5][6] - 国台办谴责台当局"识读中国威胁"教材是毒害台湾青少年 歪曲历史煽动"反中抗中" [6][7] - 国台办回应大陆APP被禁事件 指出民进党当局害怕两岸信息互通增进了解 [8][9] 两岸关系动态 历史纪念议题 - 国台办批评民进党当局不举办抗战纪念活动反而威胁抗战老兵 [2] - 强调两岸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不容扭曲 [1][2] "台独"势力活动 - 揭露赖清德"团结十讲"包含七拼八凑的"台独"分裂谬论 [4] - 指出当前台海局势紧张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5] - 披露沈伯洋关联企业已被大陆海关废止登记注册 [6] 两岸交流限制 - 批评台当局禁用大陆APP是害怕打破"信息茧房" [9] - 指出大陆应用软件深受台湾青年喜爱因其高效便捷 [9] 教育领域争议 - 谴责台教育部门编撰"识读中国威胁"教材是散播"台独"主张 [7] - 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中华文化是共同传承与骄傲 [7]
国际社会担心赖清德激进路线会引发台海危机 国台办回应
快讯· 2025-07-16 11:48
台海局势与国际舆论 - 国际期刊《外交事务》《外交政策》《金融时报》《经济学人》近期连续发文警示台海风险升级[1] -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赖清德激进路线是导致台海形势危险的主要因素[1] - 外国专家学者及国际媒体公开批评赖清德"台独"挑衅言行[1] 两岸关系现状 -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的根本原因是赖清德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1] - 民进党当局持续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并勾连外部势力进行挑衅[1]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1]
国务院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 闹剧不断上演只会自取其辱
快讯· 2025-07-16 11:08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回应 - 明确反对建交国同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坚决反对有关国家为"台独"分子提供政治表演舞台 [1] - 中国外交人员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 所谓"攻击"事件无中生有 颠倒黑白 [1] - 民进党当局恶意炒作事件目的是煽动两岸敌意对抗 谎言不会成真 闹剧不断上演只会自取其辱 [1]
国台办回应海关废止Sicuens International CO., LTD.企业登记注册
快讯· 2025-07-16 10:33
海关总署对"台独"关联企业实施惩戒 - 海关总署近日废止了一家名为Sicuens International CO,LTD的企业在海关的登记注册 [1] - 该企业注册地为"中国台湾" 相关信息与台湾兆亿有限公司一致 [1] - 兆亿有限公司为"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之父沈土城所有 [1] 大陆对"台独"势力的惩戒措施 - 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的关联企业实施惩戒 [1] - 这是对"台独"势力谋"独"挑衅的有力惩戒和坚决打击 [1] - 不允许有人一边在大陆赚钱 一边支持"台独"分裂活动 [1] 大陆对"台独"的警告 - 如果"台独"分子误判形势、一意孤行 只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1]
国防部:“台独”武装挑衅引战 终将自取灭亡
快讯· 2025-07-14 15:16
军事装备采购 - 台防务部门首支"海马斯"多管火箭导弹连成军 有效提升精准打击能力和整体防卫效能 [1] - 台防务部门批准从美国采购168辆M109A7自行榴弹炮 [1] 政治立场表态 - 民进党当局企图"倚美谋独" 不惜"媚美卖台" 用台湾民众血汗钱向美国缴保护费 [1] - 拿美制武器壮胆打气被指打错算盘 自欺欺人 [1] - "以武拒统"是绝路 "台独"武装以卵击石挑衅引战将自取灭亡 [1]
台军“汉光”演习深夜出事!一辆自行火炮车街头连撞4车,现场画面曝光
环球网· 2025-07-11 09:27
军事演习事故 - 台陆军新竹542旅在"汉光"演习期间发生M109A5自行火炮车交通事故 撞击路边4辆民用车辆(1辆小货车+3辆小客车) [1] - 事故发生在桃园市新屋区新荣路 时间为晚间11时许 驾驶员酒测值为0 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3] - 受损车辆中 小货车车尾几乎成废铁 其他轿车车头车尾严重毁损 但现场无人受伤 [3] 军方处理措施 - 台陆军第六军团表示案件已交由警方处理 后续将按军车保险规定办理理赔事宜 [3] - 第六军团将通令所属部队强化演习期间官兵警觉性 [3] 政治表态 -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批评民进党当局借"汉光41号"演习煽动两岸对立 妄图"以武谋独" [3] - 陈斌华强调"台独"必然失败 指出军事演练改变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3]
大陆斩断8家涉“独”台军工链,台舆论:打在“七寸”上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8:00
出口管制措施 - 商务部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 包括汉翔航空工业 经纬航太科技 中山科学研究院 仲硕科技 国际造船 中信造船 龙德造船工业 攻卫股份 [1] - 两用物项指兼具民事与军事用途或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的货物 技术 服务 尤其可用于设计 开发 生产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 [1] - 管控产品主要涉及高科技 军工产业相关的稀土 [1] 被管制企业业务范围 - 汉翔航空主营航空器制造 [2] - 国际造船 中信造船 龙德造船是台湾造船业三大巨头 [2] - 经纬航太 仲硕科技以无人机生产为主业 [2] - 攻卫股份专注于抗弹防护装具制造 [2] - 管制领域覆盖台湾防务科技 军民用航空器 无人机 造船及防弹衣等防护装备主要生产企业 [2] 管制影响分析 - 台湾每年进口稀土材料达6000亿元新台币 部分来自大陆 可能被转为军事用途 [2] - 大陆通过斩断稀土供应 重创台湾军工产业发展 [2] - 此举是对台湾此前对大陆芯片设计 AI软件等技术封锁的反制措施 [2] 政策背景 - 措施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 - 针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的严正警告 [3] - 参与分裂国家的企业 团体 个人将遭依法严惩 [3]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打击“台独”势力帮凶,商务部出口管制名单震动岛内
环球网· 2025-07-10 07:07
大陆对台湾8家实体实施出口管制 - 商务部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湾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禁止向它们出口两用物项 [1][2] - 被列入名单的实体涉及台湾关键军工研发制造机构 涵盖航空、导弹、舰艇及潜艇等多个领域 [1] - 这些实体承接台防务部门业务的同时 还广泛参与民机、商船、消费级无人机等民品业务 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 [3] 被制裁企业的业务范围 - 汉翔航空工业研发了台空军"经国"号战斗机、"勇鹰"高级教练机等 并参与F-16战斗机的维护与升级 还承担台军无人机项目研发 [2] - 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天弓"防空导弹、"天剑"系列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等 [2] - 经纬航太科技和仲硕科技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 [2] - 攻卫股份研发军警用防弹衣、盾牌等防护装备 [2] - 国际造船参与研制台海军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号、油弹补给舰"磐石"号等 还承担自制潜艇"海鲲"号研发 [3] - 中信造船研发台当局巡防舰艇 包括"宜兰舰"与"高雄舰" [3] - 龙德造船是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等多型导弹舰艇的制造商 [3] 台湾企业的供应链依赖 - 台湾军工企业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大量依赖大陆 [6] - 大至芯片需要的稀土 小到商用无人机螺旋桨马达所需的磁铁 都可能来自大陆 [6] - 虽然台当局采购合约严禁大陆制材料 但由于成本因素 仍有供货商使用大陆零部件甚至"贴牌" [6] - 改用其他地方的产品将导致成本提高 [6] 台湾企业的回应 - 汉翔航空称军用业务不涉及大陆供应链 但民用业务会受影响 [5] - 龙德造船称军用业务"不受影响" 民用业务的零件来自大陆但"可替代性高" [5] - 台防务部门宣称正在协助业者在台落地生产 达成"非红供应链" [5] 行业影响分析 - 大陆措施将对台湾"自研"军舰及其他军工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造成直接影响 [6] - 如果大陆扩大禁令 其他中小企业业者也可能受影响 [6] - 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 [9] - 两岸商业联系在过去数十年助推了台湾经济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