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
搜索文档
以色列称加沙拉法口岸重开日期待定 将仅限人员通行
新华社· 2025-10-17 10:46
拉法口岸开放计划 - 以色列与埃及正在推进重新开放加沙地带拉法口岸的工作,但开放日期待定,且将仅限人员通行,与此前披露的16日开放并允许车辆通行的计划有较大出入 [1] - 以色列国防部声明强调,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不会经由拉法口岸运送,援助物资将继续经由凯雷姆沙洛姆等口岸运入加沙地带 [3] - 拉法口岸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出加沙的主要通道,多家援助机构及联合国机构已在埃及一侧准备好援助物资,正等待时机运入 [3]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援助状况 - 联合国官员警告,当前运入加沙地带的援助物资远远不够,难以解决饥荒和医疗短缺等燃眉之急 [2] - 根据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每日应有600辆卡车进入加沙地带,联合国官员表示今后每周将有数千辆装载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但仍远不足以满足需求 [4] - 加沙地带政府官员称,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与实际需求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当地急需大量、持续且有组织地运入援助物资、燃料及医疗卫生用品 [4] 拉法口岸历史运作与近期背景 - 拉法口岸一度正常开放,国际援助物资通常从埃及进入,经卡车转运至凯雷姆沙洛姆口岸接受以方安全检查后运入加沙 [3] - 2024年5月初,埃及因以军行动对援助人员构成安全威胁而拒绝配合,口岸运作中断;今年1月19日停火协议生效后埃及曾立即重新开放口岸 [3] - 以军自3月初以来切断物资进入渠道并恢复密集军事打击,加剧了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困境 [3] - 本轮巴以冲突自2023年10月爆发以来,已造成加沙地带近6.8万人丧生 [4]
以色列称加沙拉法口岸重开日期待定 将仅限人员通行
新华社· 2025-10-17 07:15
拉法口岸开放状态 - 以色列与埃及正在推进重新开放加沙地带拉法口岸的工作,但开放日期待定,且仅限人员通行 [1] - 此说法与之前披露的16日重新开放并允许车辆通行的消息有较大出入 [1] - 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不会经由拉法口岸运送,援助物资将继续经由凯雷姆沙洛姆等口岸运入加沙地带 [2] 人道主义援助状况 - 联合国官员警告,眼下运入加沙地带的援助物资远远不够,难解饥荒、医疗短缺等燃眉之急 [1] - 根据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每日应有600辆卡车进入加沙地带 [3] - 联合国分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表示,今后每周将有数千辆装载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以缓解饥荒,但在当前医疗服务匮乏、220万加沙居民无家可归的情况下,这些援助远远不够 [3] 历史背景与当前困境 - 拉法口岸一度正常开放,国际援助物资通常从埃及一侧进入,经以色列安全检查后运入加沙地带 [2] - 2024年5月初,埃及因以军行动对援助人员和车辆构成安全威胁,拒绝配合以方把物资从口岸埃方一侧运入加沙地带 [2] - 以军3月初以来切断物资进入加沙地带的渠道、恢复密集军事打击,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困境持续加重 [2] - 本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近6.8万人丧生 [3]
胡塞武装总参谋长阵亡
第一财经· 2025-10-16 22:44
核心事件 - 胡塞武装证实其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里姆·加巴里死亡 [1] - 以色列国防部长表示以色列在8月发动袭击导致加巴里死亡 [2] - 胡塞武装在宣布加巴里死亡后随即任命尤素夫·马达尼为新任总参谋长 [1] 冲突背景 -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在红海和亚丁湾对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袭击 [2] - 胡塞武装多次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 [2] - 以色列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多次发动空袭作为回应 [2]
拉法口岸能否如期重新开放 以媒说法不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07:18
拉法口岸开放状态 - 以色列政府以哈马斯未能按时移交所有被扣押人员遗体为由 决定暂停重新开放拉法口岸 [1][3] -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报道称 鉴于哈马斯移交了部分被扣押人员遗体 以色列决定按原计划重新开放拉法口岸 但《以色列时报》随后援引官员消息称口岸15日不会开放 [3] 人道主义援助状况 - 大量装载援助物资的卡车聚集在拉法口岸埃及一侧 等待进入加沙地带 [1][5] - 国际机构表示加沙面临严重饥荒 清理和重建需求极其迫切 必须确保所有入境口岸开放 [5] 拉法口岸的战略重要性 - 拉法口岸与埃及接壤 是冲突爆发前加沙地带唯一不由以色列控制 联系外界的通道 [7] - 冲突爆发后 绝大多数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 该口岸成为200多万加沙民众的生命通道 [7] - 加沙地带原有3个口岸 拉法口岸和埃雷兹口岸可用于人员流动 凯雷姆沙洛姆口岸主要用于货物通行 [7] 拉法口岸近期运营历史 - 2024年5月初以军控制拉法口岸加沙地带一侧 埃及方面因安全威胁拒绝配合物资运输 [9] - 今年1月巴以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后拉法口岸一度重新开放 但3月底以军发布撤离令后再次关闭 [9] - 目前从埃及一侧进入的国际人道物资需绕经凯雷姆沙洛姆口岸 接受以方检查后才能进入加沙 [9]
特朗普以色列议会演讲,现场爆发混乱
第一财经· 2025-10-13 21:09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色列议会演讲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感谢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共同向哈马斯施压以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 [1] - 演讲期间以色列议会内部爆发短暂混乱,有议员因表达抗议被驱逐出场 [1] - 特朗普声称美国在8个月内结束了8场战争 [1] - 特朗普提及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与其通话要求美国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并以方明智地使用了这些武器 [1]
以哈双方或不出席,和平前景仍不明朗,美埃总统主持加沙“和平峰会”
环球时报· 2025-10-13 07:05
峰会基本情况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埃及总统塞西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共同主持加沙“和平峰会”,旨在结束加沙地带战争并推动中东和平与稳定 [1] - 已有2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领导人确认参会,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英、法、意、西班牙等欧洲和中东多国领导人 [3] - 美方扩大邀请名单,新增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萨尔瓦多、塞浦路斯等国,伊朗也受到邀请 [3] 主要参与方立场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不会参会,以色列官方尚未明确回应 [3] -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公开表示不会直接参加峰会,但将继续通过卡塔尔和埃及调解人参与后续阶段谈判 [3] - 特朗普宣称没有其介入加沙战争就不可能结束,并称中东面临“3000年来前所未有的和平机会” [3] 协议执行面临的挑战 - 以色列内阁批准第一阶段停火协议,但内塔尼亚胡立场强硬,强调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并拒绝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参与加沙治理 [4] - 哈马斯明确拒绝解除武装,称其武器是为防御使用的个人武器,并强调不会离开加沙 [5] - 专家指出停火协议实施及第二阶段谈判存在许多“复杂问题”,特朗普政府在政策落实方面的过往记录并不乐观 [4]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 - 停火后已有超过50万加沙民众返回家园,但面对一片被战火摧毁的废墟 [6] - 加沙地区食物、饮用水和药品极度短缺,联合国早在8月就宣布加沙进入饥荒状态,超50万人面临“灾难性局面” [6] - 以色列每天仅允许约600辆人道主义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地带,难以满足需求,且加沙部分区域仍被视为危险交战国 [6] 国际社会反应 - 伦敦、柏林、维也纳等欧洲众多城市及澳大利亚27个城市爆发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其中悉尼有3万人参加 [7] - 国际媒体质疑美国在加沙冲突中扮演的角色,称如果没有美国的武器支持和政府纵容,以色列不可能将战争持续如此之久 [4]
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后的48小时:人质释放、民众返乡、援助物资涌入
新浪财经· 2025-10-12 21:42
停火协议执行进展 - 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已正式生效,各方正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并为被扣押人员交换做准备 [1] - 以色列国防军已按协议后撤至约定的“撤军线” [3] - 哈马斯高级成员表示将于当地时间13日上午开始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以色列副外长称释放可能最早于12日晚开始 [3] - 以色列监狱管理局已将部分在押巴勒斯坦人转移至奥弗监狱和凯奇奥特监狱准备释放 [3] 被扣押人员交换细节 - 根据协议,哈马斯将释放所有20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并归还28具以色列被扣押人员遗体 [3] - 以色列将同步释放1900余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3] - 加沙卫生部门正为接回1900名巴勒斯坦人做准备,许多获释者预计需要紧急治疗 [4] - 以色列国防军已在雷姆基地完成接收被扣押人员的健康评估准备工作,谢巴医疗中心将负责进一步治疗 [4] 加沙地带人口流动与人道状况 - 停火协议生效后,已有超过50万人返回加沙城 [5] - 自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67682人死亡、170033人受伤,因饥荒和营养不良死亡人数升至463人 [5] - 过去24小时内找到116具遗体,医疗机构接收35具遗体和72名伤员 [5] - 加沙地带目前仍有约9500人失踪 [5] 国际援助物资进入情况 - 数十辆救援卡车已于12日早晨进入加沙,预计更多卡车将进入 [5] - 埃及表示将于周日向加沙派遣400辆援助卡车,这些卡车需接受以色列军队检查 [5] - 救援卡车运载着医疗物资、帐篷、毯子、食物和燃料,将前往凯雷姆沙洛姆口岸接受检查 [6] - 联合国估计每天至少需要600辆卡车运送物资才能解决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6]
格蕾塔救不了加沙,也救不了欧洲人的良心
虎嗅· 2025-10-12 13:50
国际人道主义船队事件 - 欧洲多国组织国际船队向加沙提供援助,但遭以色列拦截并扣留人员,以军被指控殴打人道主义人士 [1] - 本次船队规模大于上次,获得欧洲政界支持,并有西班牙海军在国际水域护航,但海军在接近以色列时撤离 [3] - 事件引发欧洲多国大规模罢工与游行,但对现实局势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5] 巴以停火协议的政治动态 - 特朗普宣布巴以双方达成停火,但该协议被外界视为哈马斯被迫接受,以色列内部则认为丧权辱国,可能仅是短暂停火 [5] - 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政治压力,有动机延续战争以维持政治生命,军事行动规划不严谨,更多服务于政治目的而非彻底接管加沙 [8] 以色列国内的社会共识与政治困境 - 对巴勒斯坦人的仇恨是以色列社会共识,而非仅限右翼政客,这使得内塔尼亚胡能利用战争转移矛盾 [9] - 以色列反战游行主要关注人质安全,纯粹反对战争的呼声较少,导致左翼在冲突中处境尴尬 [9] - 以色列自诩为中东文明国家、西方世界看门人,但其对巴勒斯坦的行动揭示了文明制度未必产生文明结果,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10] 国际秩序与思想体系的局限性 - 当前国际秩序表面追求永久和平,实则内含殖民主义糟粕和低效官僚主义,其背后的理念正在失效 [14] - 联合国推崇的“两国方案”在巴以深层次矛盾(文化、宗教、资源、地缘)下沦为政治空想,无法落实 [16][17] - 战争是复杂现实问题的产物,并非纯粹之恶,仅靠体系束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联合国体系对殖民现状的默认及其在俄乌与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凸显其内在矛盾 [18][19] 欧美左翼的立场与行动效能 - 欧美左翼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可分为温和派(认为哈马斯有错但以色列过错更大)和激进派(认为哈马斯抵抗有理),多数属于温和派 [20] - 左翼通过游行、人道行动(如格蕾塔参与船队)持续发声,但行动未能改变加沙现状,其依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存在底层缺陷,难以有效制约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军事力量 [20] - 左翼的思想斗争受限于对现有世界体系的依赖,文化批判的胜利并未带来现实改变,而激进替代方案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未必优于现状 [21][22]
中东突发!哈马斯:准备放弃加沙地带治理权!
证券时报· 2025-10-11 23:17
巴以冲突停火协议进展 - 哈马斯准备放弃在加沙地带的治理权,但其成员也分布在约旦河西岸、约旦境内及海外地区[1] - 哈马斯目前不会将武器交给任何一方,除非交给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届时其武装成员可加入当地军队[1] - 以色列政府已批准与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并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12时生效[1]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 -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67682人死亡,另有170033人受伤[3] - 加沙地带已有157名儿童因饥荒和营养不良死亡[3]
哈马斯:准备放弃加沙地带治理权!20万加沙人拖锅带盆返乡,家园已成废墟,人群绵延数公里!中方:加沙人道灾难是21世纪的污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22:15
每经编辑|段炼 当地时间10月11日,总台记者获悉,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称,哈马斯准备放弃在加沙地带的治理权,但哈马斯成 员不仅在加沙地带存在,也分布在约旦河西岸、约旦境内及海外地区。 纳伊姆指出,目前哈马斯不会将武器交给任何一方,"除非交给巴勒斯坦国",届时哈马斯武装成员可以加入未来当地的军队中。 以色列政府10日凌晨宣布,已批准与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发表声明说,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已于当地时间10日12时 生效。 巴勒斯坦多个派别发表联合声明: 拒绝外国监管机构接管加沙 当地时间10月10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 决拒绝任何"外国监管机构"接管加沙地带,"确定加沙地带的行政形式及其机构工作基础是巴勒斯坦内部事务",应由巴勒斯坦人自行决定。 声明说,巴勒斯坦人民是唯一有权通过全面的民族共识来决定加沙地带未来及其行政管理。巴方正在与埃及合作召开一次紧急、全面的会议,探讨停火后 的下一步行动。会议旨在统一巴勒斯坦内部立场,制定全面的国家战略。 声明呼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