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
搜索文档
扬州市江都区:监督整治护航美丽乡村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7 11:36
固体废物非法倾倒整治行动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纪委监委发现宜陵镇团结村存在半夜偷埋垃圾现象,实地走访确认小河滩附近有强烈异味但无法直接确认填埋行为[1] - 针对固体废物非法倾倒隐蔽性强特点,区纪委监委联合检察、公安、环保等多部门开展实地督查,区委巡察办牵头对宜陵镇进行固体废物处置机动巡察[1] - 在全区范围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填埋专项整治,发现5个镇存在固废非法处置问题,共挖掘14条问题线索并对17人进行党纪政务立案[1] 协同治理机制建设 - 建立"纪检+环保+住建+城管+属地政府"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向问题突出的3个镇制发监察建议[2] - 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违纪违法干部进行实名通报,制作《正风》等警示教育片强化震慑效果[2] - 形成生态环境局等四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立"定点值守+流动巡查"双线监督机制,实施域内外垃圾闭环管理规范[2]
《内蒙古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08:43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全区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 [1] - 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1] 重点任务 - 梯次推进整县美丽乡村建设 [1] - 有序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到2027年治理(管控)率达到48% [2] - 有效治理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提升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 - 综合治理乡村水土流失 [1] - 长效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加强天然林、公益林、天然草原保护修复 [2] - 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处置 [1] - 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 [1] 具体措施 - 因地制宜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包括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厂等 [2] - 加强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 [2] - 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 [2] - 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2] - 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2] - 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 [2] - 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等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2] - 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2] 组织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 [1] - 强化成效评估 [1] - 完善支持政策 [1] - 推动智慧支撑 [1] 实施思路 - 按照"全面铺开、梯次推进,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全域化提升"的思路推进 [2] - 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2]
种柳棍叔传(遇见)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柳树种植与维护 - 棍叔通过长期坚持使插在地上的柳木棍生根发芽变成一棵柳树 [2] - 棍叔每年清明前后对村里的柳树进行修剪维护,包括删繁就简、去旧留新 [4] - 修剪下的柳树枝条被合理利用,枯枝作柴火,未枯枝作篱笆,细柳条用于繁殖新树 [4] - 柳树修剪是当地风俗,认为可以防止虫害和树木老化 [4] - 棍叔的柳树维护工作持续20多年,使村里的柳树越来越茂盛 [4] 柳树产业发展 - 村民曾因编柳条筐致富而过度采摘柳条,导致柳树受损 [6] - 村支书组织在村头荒地种植柳树林,既解决编筐原料又绿化村庄 [8] - 柳树林建成后,村支书成立了柳条制品公司 [9] - 柳树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同时改善了村庄景观,吸引游客 [9] - 县里企业家计划收购村办柳条制品公司和柳树林 [11][13] 村庄环境建设 - 棍叔因绿化工作多次获得县里表扬 [5] - 柳树过多导致柳絮落叶污染问题,尝试改种桂花树失败 [9][10] - 最终恢复种植柳树并硬化道路沟渠,获得美丽乡村建设奖 [11] - 村庄环境改善后形成"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的整洁景观 [11] 柳树文化传承 - 棍叔将柳树视为恩人,逢年过节祭拜门前的柳树 [4] - 柳树成为村民聚集交流的场所,延续传统社交方式 [15] - 柳树种植和维护技艺通过新一代孩子得到传承 [4]
情怀 | 让群众看到村子变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4-21 08:12
公司发展历程 - 1990年公司由新任领导接管,此前四年更换了五名负责人,基础薄弱,员工靠天吃饭、温饱不足 [1] - 领导上任后,将自家耐火材料厂迁回并改为集体企业,为公司发展提供初始资金并解决员工就业问题 [2] - 公司随后兴办三家企业,并将煤矿经营权收归集体统一管理,盘活集体经济,吸收800多名员工就地就业,解决多项福利资金问题 [3] - 2005年公司启动首个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领导全程参与,因过度劳累瘦身20多斤,历时200多天建成花园小区 [4] - 经过5年多建设,累计投入1.7亿元,建成5个新型社区,630余户员工入住小别墅,成为当地首个实现整体搬迁的公司 [5] - 2015年起公司进行产业转型,从煤炭、耐火材料向生态、休闲、娱乐、旅游农文商旅融合产业发展 [5] - 转型后公司拥有15家集体制、股份制企业,关联带动65%以上员工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持续提升 [6] 公司业务与资产 - 公司早期业务包括耐火材料厂、村办煤矿及其他三家企业 [2][3] - 转型后业务涵盖微水湖、农耕园、迎宾广场、古寨、研学基地、美食风情街等旅游设施 [6] - 重要资产包括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落户,以及村级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卫生室、万人安全水厂、幼儿园、60间老年公寓、5个游园广场、4家新村超市、3家绿色酒店 [6] - 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排放处理达100% [6] 行业政策与环境 - 2005年10月行业政策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公司所在采煤沉陷区被要求先行探索,树立样板 [4] - 2015年环保政策收紧,促使公司从传统煤炭、耐火材料产业向美丽乡村建设转型 [5] - 公司紧跟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发展生态、休闲、娱乐、旅游农文商旅融合产业方面进行探索 [5] 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 公司发展获得员工空前团结,党员义务劳动,管理人员免费提供土地,自掏腰包购置设施以节省资金、推进项目 [6] - 公司为群众提供全面社区化生活服务,包括解决干部工资、教师工资、村民治病、五保户照顾、军烈属补助等资金问题 [3][6] - 公司领导因其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