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背债

搜索文档
警惕“职业背债”陷阱!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人民日报· 2025-07-21 21:11
职业背债骗局现状 - 不法分子以"只需贡献征信""不用偿还债务""高额酬劳"等话术诱导消费者参与职业背债骗局[1] - 骗局模式为骗取银行贷款后抽取分成并将债务转嫁给背债人[1] - 背债人实际到手费用仅为贷款金额部分大部分资金被不良中介瓜分[1] 消费者风险后果 - 背债人需依法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逾期将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被起诉[1] - 无力偿还会导致征信不良记录可能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影响出行就业等正常生活[1] - 协助伪造资料骗取贷款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1] 监管提示与应对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不用还款"承诺均为骗局公安部与总局正联合打击金融"黑灰产"犯罪[2] - 发现"背债赚钱"骗局应拒绝并举报伪造材料骗取贷款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2] - 卷入骗局需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减少损失[2] 个人信用管理建议 - 信用记录是经济社会生活"第二身份证"需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债务[2] - 避免为他人担保参与骗贷或信用卡套现发现信用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2] - 警惕非法中介虚假宣传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2] - 合同签署前需仔细阅读条款明确权利义务不轻易交出证件原件[2]
焦点访谈|馅饼还是陷阱?揭秘“职业背债人”背后的真相
央视网· 2025-07-19 21:25
金融黑灰产“包装贷”运作模式 - 不法贷款中介通过虚构职业、伪造资产证明和银行流水等手段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合格借款人[1] - 典型操作流程:中介物色“白户”→伪造收入证明和就业信息→勾结银行客户经理绕过风控→贷款获批后按比例分成[3][5][7] - 主要获利方包括:贷款中介(收取贷款金额20%-25%佣金)、炒房客(通过高评高贷套现)、银行内部人员(收取提成)[5][15][16] 银行风控漏洞 - 农业银行在发放34万元房贷时未核实借款人虚假工作单位(某建设公司)及伪造的收入证明[10][12] - 农商银行发放3.5万元装修贷时未实地核查装修现场,接受借款人自行拍摄的虚假照片[18][20] - 邮政储蓄银行在办理4.7万元农户贷时仅依据虚假的毛竹山照片和村委会证明放款[24][26] - 多家银行未交叉验证关键材料真实性(如未核实其他银行的结清证明)[22] 涉案金额与资金流向 - 单个案例涉及4笔贷款合计48.2万元(农行房贷34万+装修贷6万、农商行装修贷3.5万、邮储行农户贷4.7万)[1][14][20][23] - 资金分配:34万房贷中近15万被炒房客游某转走,3.5万装修贷中2.37万归经办人陈某,6万装修贷中3.6万归陈某[15][20][23] - 当地同类案件涉案金额显著:陈某军案41万、王某长案72.8万、陈某壮案86万[30] 行业监管问题 - 金融机构存在贷前调查失职(未执行“三查”制度)、贷中审查流于形式、贷后管理缺位等问题[12][30] - 部分银行客户经理与中介勾结,主动参与造假(如邮储行客户经理代还月供并教唆借款人应对回访)[27][28] - 当前职业背债类犯罪呈现涉案金额扩大化、案件数量上升趋势,需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