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背债人
icon
搜索文档
“职业背债人”的深渊
北京商报· 2025-07-27 15:29
当"用身份换百万"的诱惑摆在面前,有人甘愿吞下"职业背债"的诱饵。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监管部门多次警示风险、警方持续打 击整治,但这条"职业背债人"灰色产业链却依旧在暗处猖獗滋生、蔓延不止。 在中介"资金周转""征信修复"的伪装下,农村户口、无子女、患重病者等社会关系薄弱的群体被重点标注,成为这场骗局首选的"猎物"。中介通 过伪造收入证明、房产材料等虚假资质包装客户,再从银行套取贷款,随后按比例分成,"职业背债人"可拿到30%—50%的金额。 然而,这看似诱人的盈利背后,是沦为"老赖"的沉重代价,"职业背债人"不仅无法乘坐高铁、飞机,可能丧失社会福利,征信还会留下永久污 点,最终只会让参与者在债务与失信的双重枷锁下,于大数据时代寸步难行。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一场瞄准弱者的信用豪赌 凌晨一点,中介阳阳(化名)的手机在黑暗中接连亮起,屏幕上跳动着客户的追问:"哥,那300万真能到手?"他熟练地回复"放心",指尖划过微 信界面,七八个闪烁的头像仍在等待,这些都是咨询"背债业务"的客户,用信用和身份换取快钱。 这并非虚构剧情,而是当下"职业背债人"群体的真实日常。在阳阳的口中,"资金周转"" ...
征信已经成了最大的笑话
新浪财经· 2025-07-27 13:27
1、信用经济的阴暗面 征信干净三个月躺赚百万,所谓的躺赚,实际上就是搞黑灰产擦边。 不然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好的事,祖坟既没有冒青烟,自己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和机遇。 想要搞钱就得顶着巨大的风险,甚至是拿命去拼,才有可能换来相对高一点的收益。 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什么事其实都不可怕,只有穷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个人真真正正走投无路的时候,是要信用还是要活着。 这是个问题。 记得以前办手机号是不用身份证的,直接花50块就得一张卡,拿到就可以用了。 自从2010年开始,工信部宣布实施所有的手机用户开始实名登记。 虽然刚开始那几年还是有很多代理商能搞到黑卡,但后来这种卡就越来越不好搞了。 那些想搞黑灰产的,以前还能躲躲闪闪,现在除了出去之外,基本没路可走了。 从早几年的全网实名认证,再到现在的IP地址划分,所有的人都在无形中被编上了号。 而这种编号的趋势,其实从2006年央行的征信中心成立就开始了。 当时建立了一套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主要是以银行贷款的记录为主。 但发展到现在,征信系统不仅记录个人和企业的基本信息,还记录信贷交易和公共信息。 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池子里,被征信系统一网打 ...
房产高评高贷、伪造流水……揭秘“职业背债人”骗贷产业链
第一财经· 2025-07-25 10:29
"包装贷"黑灰产现状 - 在低利率、宽信贷背景下,"包装贷"黑灰产再度活跃,手段从早期汽车贷款套现演变为利用房产"高评高贷"、短期内多笔贷款套取资金,导致"职业背债人"债务规模大幅攀升 [1] - 典型案例显示,53岁黄某礼被中介包装后,通过伪造收入、勾结银行人员等手段累计骗取48.2万元贷款,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1] - 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中介—炒房客—银行内鬼"合谋模式,"职业收房人"通过低价收购房产、拉高评估价协助套取超额贷款 [1] "包装贷"操作手法升级 - 与以往主要针对汽车贷款不同,当前手法升级为伪造资质、拉高房产评估价,同时在多家银行套取大额贷款 [3] - 中介通过炒房客操作"高评高贷",将20万元二手房以42.5万元高价卖出,银行按评估价80%发放34万房贷,其中近15万元被转走 [3] - 中介伪造工作单位、收入证明和工资流水,甚至勾结银行内部人员通过审核 [3] - 中介以"快速致富"为诱饵招募"白户",通过虚构职业、伪造流水等手段包装借款人,利用房屋"高评高贷"贷出巨额资金并分成 [4] "职业收房人"运作模式 - "职业收房人"与贷款中介勾结,通过低价收房、拉高评估价套取更多贷款资金 [6] - 操作手法极具针对性,不关心房屋品质,只关注评估价能抬多高,尤其青睐短期内价格暴跌、成交量低迷的小区 [6] - 主要模式包括:以市场价8~9折低价收购房产后通过"高评高贷"转手赚取差价;或说服房主配合抬高评估价让职业背债人接盘,从中抽取高额佣金 [7] 银行审查漏洞原因 - 银行客户经理为完成业绩指标或谋取额外收益,与外部贷款中介勾结,利用征信数据更新时间差指导借款人密集申贷 [9] - 银行对工作单位、收入证明等关键材料未作实质核查,被监管认定为贷前审查不尽责 [10] - 业绩指标重压下形成"重放贷轻风控"惯性,尤其对房贷等传统低风险业务简化审批流程,季度末等考核时点审批流程被迫加速 [10] 行业数据与处罚案例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13] - 2024年至少有718家银行因信贷违规被罚款,包括违规发放贷款、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尽职等 [14] - 浙江萧山农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股市等原因被罚款450万元 [14]
房产高评高贷、伪造流水……揭秘“职业背债人”骗贷产业链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58
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信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 管重罚。 在低利率、宽信贷的背景下,"包装贷"黑灰产再度活跃,手段不断翻新。从早期的汽车贷款套现,演变 为如今利用房产"高评高贷"、短期内多笔贷款套取资金,使"职业背债人"的债务规模大幅攀升。央视近 期曝光的案例显示,53岁的黄某礼被中介包装后,通过伪造收入、勾结银行人员等手段,累计骗取48.2 万元贷款,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中介—炒房客—银行内鬼"的合谋模式。"职业收房人"通过低 价收购房产、拉高评估价,协助套取超额贷款;而部分银行因风控松懈或内部人员参与,使得虚假材料 屡屡过关。尽管监管多次警示,但仍有中介以"快速致富"为诱饵,吸引"白户"参与,甚至承诺"仅需还 款半年即可获利",实则让背债人深陷法律与金融风险。 随着楼市低迷,评估价操作空间增大,此类骗贷行为更加层出不穷。业内指出,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信 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管重罚。 "包装贷"进一步升级 在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银行贷款门槛趋于放松的背景下,沉寂多时的"包装贷" ...
特朗普对全世界“开火”;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世卫组织:20年前疫情正重演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国际贸易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同时与欧盟谈判降低关税条件[2] - 美日达成投资协议,日本将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并购买80亿美元商品,包括玉米、大豆等[23] - 美国和欧盟接近达成贸易协议,拟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24] - 特朗普称与欧盟达成军援协议,欧盟将支付装备费用并主要支援乌克兰[25] 国内经济与政策动态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货物税收政策敲定,确立"零关税"制度体系[6] -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全国性养老消费补贴,覆盖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3] - 昆明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标准,放宽首套及二套住房认定[20] - 三部门联合整治车辆运输车违法行为,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8] 科技与汽车行业 - 公安部明确"智驾"系统责任归属,驾驶人需全程操控并承担法律责任[9] - 华为问界M8纯电版将首发自研高压七合一电驱,CLTC效率达92.2%[32] - 周鸿祎回应DeepSeek流量下滑,称其技术已被多家公司采用[31] 金融市场与投资 - 机构23日净买入海特生物1.09亿元,净卖出华新水泥5.45亿元[33][34][35] - 美股全线收涨,道指涨507点,纳指首次突破21000点[36][37] -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3个月定存平均利率进入"0时代"[38] 医疗与公共卫生 - 国家医保局确定92个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359家试点机构[10][11] -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病例达2934例,单日新增463例并外溢至省外[16] - 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已蔓延至欧洲和亚洲[4][5] 房地产与土地市场 - 苏州工业园区地块以楼面价65242元/平方米刷新江苏单价纪录[17][18] -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江苏包揽前三且占前十名中六席[19] 能源与工业 - 生态环境部强调核安全是核电生命线,批准浙江金七门核电厂项目[13] -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发生事故,6名学生参观时坠亡[21] 农业与气候 - 农业农村部强调稳定生猪产能,保障猪肉供应[12] -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将有3-4个台风影响我国沿海地区[14]
“职业背债人”骗局猖獗,监管紧急提醒→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04
2025.07. 23 本文字数:13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君君 半年内可获百万元,外加公司、房产或汽车,交换条件只是个人征信……"职业背债人"骗局在社会上 流行起来,不少金融消费者上当受骗。监管近期再度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 阱。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诸多风险隐患:背上巨额债务、信用破产并涉刑责。 监管提示,金融消费者需提高风险意识,切记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话术, 本质都是骗局。面对"职业背债"这类看似轻松赚钱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 失大。 "职业背债人"的陷阱 在社交平台的隐秘角落,近期时常能看到一些极具诱惑力的招募信息:"一手大量村民、花户,速 来""白户可做,三个月下款,到手200万。""一个月轻松入账百万""3到6个月,净赚500万。"这些看 似诱人的高额报酬,往往能轻易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记者发现,"花户""白户""一手村民资源"等"黑话"实则是职业背债生意从业者留下的暗号,这些"黑 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骗贷产业链,受害者多为金融知识匮乏的弱势群体。 上述"黑话"中,"白户"是指从未有过贷款记 ...
焦点访谈|馅饼还是陷阱?揭秘“职业背债人”背后的真相
央视网· 2025-07-19 21:25
金融黑灰产“包装贷”运作模式 - 不法贷款中介通过虚构职业、伪造资产证明和银行流水等手段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合格借款人[1] - 典型操作流程:中介物色“白户”→伪造收入证明和就业信息→勾结银行客户经理绕过风控→贷款获批后按比例分成[3][5][7] - 主要获利方包括:贷款中介(收取贷款金额20%-25%佣金)、炒房客(通过高评高贷套现)、银行内部人员(收取提成)[5][15][16] 银行风控漏洞 - 农业银行在发放34万元房贷时未核实借款人虚假工作单位(某建设公司)及伪造的收入证明[10][12] - 农商银行发放3.5万元装修贷时未实地核查装修现场,接受借款人自行拍摄的虚假照片[18][20] - 邮政储蓄银行在办理4.7万元农户贷时仅依据虚假的毛竹山照片和村委会证明放款[24][26] - 多家银行未交叉验证关键材料真实性(如未核实其他银行的结清证明)[22] 涉案金额与资金流向 - 单个案例涉及4笔贷款合计48.2万元(农行房贷34万+装修贷6万、农商行装修贷3.5万、邮储行农户贷4.7万)[1][14][20][23] - 资金分配:34万房贷中近15万被炒房客游某转走,3.5万装修贷中2.37万归经办人陈某,6万装修贷中3.6万归陈某[15][20][23] - 当地同类案件涉案金额显著:陈某军案41万、王某长案72.8万、陈某壮案86万[30] 行业监管问题 - 金融机构存在贷前调查失职(未执行“三查”制度)、贷中审查流于形式、贷后管理缺位等问题[12][30] - 部分银行客户经理与中介勾结,主动参与造假(如邮储行客户经理代还月供并教唆借款人应对回访)[27][28] - 当前职业背债类犯罪呈现涉案金额扩大化、案件数量上升趋势,需强化跨部门协同治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