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

搜索文档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清风行动2025”,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中国食品网· 2025-08-15 14:52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隋新义说:"我们将以此次'清风行动2025'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 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持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保持对非法野生动物交 易行为的打击,切实维护乌苏市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杜志锋、巴德玛、刘鹏) 8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药环侦查大队等单 位,开展"清风行动2025"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 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为野生动物撑起了"保护伞"。 检查中,专项行动组深入各大农贸市场、花鸟鱼虫市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等可能涉及野生动物交 易的地方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了商户营业执照、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来源合法性及有无非法收购、出 售、加工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强化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同时,工作人员还向商户和群众宣 传和普及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良好氛围。 ...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
央视网· 2025-08-15 11:08
执法行动规模 - 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7000余起 [1] - 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 [1] 典型案例查处情况 - 辽宁盖州案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 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31只及国家"三有"保护野生鸟类25000余只 [1] - 吉林珲春案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 查获野生鸟类69只 涉及猎捕黑尾蜡嘴雀等鸟类200余只 [1] - 黑龙江讷河案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 查获9只"三有"野生鸟类 涉及猎捕白腰朱顶雀等鸟类200余只 [2] - 湖北监利案抓获50名犯罪嫌疑人 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2600余只及"三有"保护动物2.88万只 [3] - 广东广州案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 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鹰活体11只及画眉活体23只 [4] 犯罪手法特征 - 普遍使用粘网 丝网等禁猎工具和诱鸟器进行非法猎捕 [1][2][3] - 在禁猎期和禁猎区实施狩猎活动 [1] - 通过设立收购点组织跨省非法交易 利用物流渠道进行运输 [3] - 形成收购 运输 出售完整犯罪产业链 甚至涉及直播打斗和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形式 [4] 案件时间分布 - 犯罪活动时间跨度从2022年持续至2024年10月 显示持续性犯罪特征 [1][2][3][4] - 案件集中发生在候鸟迁徙季节 特别是秋季迁徙期间 [1][3]
陕西丹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9:33
生态保护专项行动 - 陕西省丹凤县近期开展"雷霆护鸟"专项行动,集全县之力推进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 -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统筹13个责任部门和各镇办力量,制定详细方案确保责任落实 [1] - 林业、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 [1] 宣传教育工作 - 密集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播放转发科普视频信息350余条 [1] - 在农贸市场、花鸟店等重点场所精准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 [1] - 签订承诺书、张贴有奖举报海报,营造"全民护鸟、共同监督"氛围 [1] 执法成效 - 累计出动车辆493台次、人员1650人次,检查重点场所745处 [1] - 成功收缴放飞鸟类7只,查办行政、刑事案件各1起 [1] - 有效斩断"捕、运、售、购"非法链条 [1]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1] - 组织护林员对栖息地、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 [1] - 致力将保护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守护鸟类家园和县域生态安全 [1]
荒漠猫误入村民家 关笼“体检”现场秒变表情包生产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3:54
接到报告后,天祝县林草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察看。经仔细检查,该荒漠猫表情丰富,体态健康,无明显外伤,推测为迷路误入。 0:00 近日,在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大摇大摆"闯入当地村民家中。 责编:张青津、卢思宇 随后工作人员利用专业工具,将其安全放归到附近草原。 (总台记者 刘湛 莫雅瑄 张吉瑞) ...
守护自然家园 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增长到300多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3:54
亚洲象种群现状 - 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至300多头且持续扩大 [1][3] - 分布范围扩展至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主要区域 [1] - 种群呈现数量增长、种群扩散、习性改变三大变化特征 [3] 保护体系构建 - 在主要分布区已建立11个自然保护区 [1] - 云南亚洲象监控预警中心采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生成热力图监测象群活动 [3] - 配套后台管理平台实现从监测识别到预警仅需10余秒响应时间 [3] 保护成效 - 监控预警系统布设范围内实现零人象冲突事件记录 [3] - 保护管理措施持续完善促进种群稳定增长 [1]
重点查处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
辽宁日报· 2025-08-12 09:22
本次专项行动将重点查处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非法出售、收购、利用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制 品,非法人工繁育鸟类等野生动物三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整治鸟类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及非法猎捕 易发区域,提供鸟类等野生动物相关交易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应用,以及农贸市场、花鸟市场、 宠物商店、人工繁育场等实体场所。 鸟类等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11日,从省林草局了解到,为严惩非法猎捕和交 易鸟类等野生动物行为,有效维护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省林草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驻黑龙江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决定于8月1日至11月1日 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辽宁省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联系配合,推进执法信息交流,确保执法机构及时掌握本区域破 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发地、多发环节、多发方式等情况,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 衔接,畅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渠道,形成打击、防范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整体合力。 此外,各地各部门也要积极吸纳志愿者、民间团体加入保护队伍,并加大法律法规和鸟类等野生动 物保护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社 ...
“鸟中大熊猫”黑鹳安家南阳
河南日报· 2025-08-10 07:14
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 河南省南召县白河上游监测到8只黑鹳种群 包含2只未成年个体[1] - 该黑鹳种群数量全年稳定在6至8只 成为南阳市首个稳定居留种群[1] - 黑鹳实现从越冬客到常住居民的重要行为模式转变 活动范围相对固定[1] 物种生态特征与分布 - 黑鹳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主要栖息于大型湖泊沼泽及河流附近[2] - 繁殖于崖壁或高树 以鱼蛙昆虫为食 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2] - 近几十年种群数量骤减 在南阳主要分布于西峡淅川内乡南召四县[1] 保护措施与未来规划 - 多部门开展联合监测巡护行动 包括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及南阳市保护中心等机构[1] - 持续加强定期监测 排查消除威胁因素 维护栖息地稳定[2] - 营造安全繁殖环境 助力黑鹳种群健康发展与逐步壮大[2]
守护可可西里|10米的宽度,意味着什么?
新华网· 2025-08-08 16:17
青藏公路基础设施 - 青藏公路宽度约1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开通于1954年 横贯可可西里东缘 [2] - 青藏公路部分路段通过放缓坡度和路基边坡铺石子等措施 帮助藏羚羊通过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更快速度 [8] 藏羚羊生态保护 -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三大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每年夏季雌性藏羚羊从青海三江源 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迁徙至可可西里腹地产仔 [7] - 青藏公路车流与路基落差形成障碍 迫使部分雌性藏羚羊绕行十多公里 [7] - 通过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实现藏羚羊安全穿越公路 是人类保护野生动物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 [8] 可可西里区域特征 - 可可西里呈现一望无际的泛青色荒原 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 [5][10] - 该区域同时存在飞沙走石和雪峰冰晶的地貌特征 夏季与冬季景观仅隔一座昆仑山 [5]
从雪豹“凌小蛰”的重生看野生动物保护新突破
央视网· 2025-08-04 09:01
雪豹救助与恢复情况 - 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雪豹"凌小蛰",目前已完成从兽医院到雪豹馆的转运,适应良好并与游客互动 [1] - "凌小蛰"被发现时仅6个月大,体重不足10公斤,存在低温脱水、颈椎胸椎损伤等严重伤情,经抢救后关注度迅速提升 [2] - 救护中心为"凌小蛰"定制科学食谱,包含羊肉、兔肉、鸽子肉等,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后开展康复训练 [3] - 经过4个月救治,"凌小蛰"体重从19.4斤增至40多斤,运动能力逐步恢复,但因神经受损和缺乏野外生存技能无法放归自然 [3] 雪豹保护与生态成果 - 青海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雪豹监测、卫星追踪、栖息地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 [4] - 当地牧民已成为生态保护重要力量,青海雪豹数量目前已超过1200只,预计种群规模将继续扩大 [4] 命名与文化背景 - 被救护雪豹以"凌"为姓,象征冰雪气质与跨越生命坎儿,"小蛰"源于其惊蛰节气被救护的时间点 [2]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雪豹“凌小蛰”的重生看野生动物保护新突破
央视网· 2025-07-30 17:27
雪豹救助与康复情况 - 雪豹"凌小蛰"于2023年3月在青海玉树治多县野外被管护员发现并送至救护中心 当时年龄6个月 体重仅10公斤 无法站立且存在低温脱水及颈椎胸椎损伤等严重伤情[5] - 救护中心对其实施紧急抢救与治疗 并通过网络发布康复视频 使其关注度迅速提升[5] - 经过4个月救治后体重从19.4斤增长至40多斤 运动能力从无法站立恢复到能跑会跳 并逐渐恢复野性表现[11] 命名由来与生活现状 - 命名遵循救护中心惯例:"凌"姓象征冰雪与跨越困境 "小蛰"源于惊蛰节气发现日[7] - 当前居住于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馆 首次与游客互动 适应良好 表现包括舔冰纳凉、仰躺玩耍等行为[3] - 饮食采用特制科学食谱 每周轮换不同肉类包括羊肉部位、兔肉和鸽子肉[9] 保护体系与种群现状 - 青海通过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雪豹监测、卫星追踪及栖息地评估方面实现新突破[15] - 当地牧民成为生态保护重要力量 当前青海雪豹数量已超过1200只[15] - 因神经损伤难以完全治愈且缺乏野外生存技能 "凌小蛰"不符合放归自然条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