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
搜索文档
去高原遇到这网红,劝你看看就算了
虎嗅· 2025-09-24 16:38
自驾旅游行业趋势 - 川藏线(G318)、西北环线、北疆大环线及独库公路是中国旅行者最青睐的四大自驾公路旅行路线[4] - 近年来自驾线路爆火,大量游客得以驾车深入曾是人迹罕至的秘境[5] - 高原地区自驾游的流行使游客与土拨鼠等野生动物的交集显著增多[5] 野生动物互动现象 - 在四川甘孜、青海海北等高海拔公路沿线,游客物品被土拨鼠抢走的事件频发[3][4] - 事件常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具有病毒式传播的基因,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打卡[16][18] - 互动行为从自然观察演变为网红式打卡,消解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边界感[19] 土拨鼠生态特征 - “劫匪”土拨鼠学名旱獭,在热门旅游景区最常见的是喜马拉雅旱獭[6] - 喜马拉雅旱獭是松鼠科旱獭属的穴居类啮齿动物,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甸[7] - 其地下洞穴群错综复杂,巢穴距地面高度可达一米以上,物品一旦被拖入洞内便很难追回[9][10] 互动行为成因 - 最初在甘孜州丹巴县莫斯卡村等地,由僧人喂养旱獭使其习惯与人类相处[11] - 游客携带饼干等食物投喂,令野生旱獭产生食物依赖,并将人类与汽车视为食物来源[12][13] - 旱獭对于手机、钥匙、相机等非食物物品也产生兴趣,会将其作为宝贝拖回洞中研究[13][14] 潜在生态影响 - 随意投喂人类食物可能损害野生动物的肝肾功能,并使其丧失自然觅食本能[24] - 野生动物被吸引至公路或人类居住区乞食,会增加车辆碰撞等意外死亡风险[24] - 游客遗弃的垃圾可能被牛羊等动物误食,成为夺取其性命的重要原因[25]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猪?园方:与游客“相逢”概率不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6:43
最近,有游客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野猪的踪迹。问题来了,游客在逛公园时,碰到野猪的概率有多大?一旦狭路相逢,又该怎么办呢?记者采访 了公园的工作人员。 网友拍摄的野猪视频截图 网友拍下的视频显示,在快活林与鬼笑石之间的防火通道,一只野猪嗖的一下横穿小路,钻进树林。它周身黑色,显得比较健壮。 曾经,野猪因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但随着北京市生态的恢复,野猪种群在近几年迅速壮大,频繁在密云、怀柔、延庆、昌平等深山 区留下身影。 可这一回,野猪的现身依然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距中心城区非常近,可以说是游人如织,周边也坐落着好几个居民小区。 "野猪出现在公园里,属于偶发事件。"公园保卫部负责人刘弋表示,野猪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灌丛、山谷溪流附近,多在晨昏和夜间觅食,白天隐蔽于 茂密灌木丛中休息。野猪和游客狭路相逢的概率并不大。目前,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在野生动物常出没区域设标示牌20余处,提醒公众保护自身安全。 其一,野猪的繁殖能力强,一窝能生五六只,成活率也很高。 其二,野猪适应能力强,不太挑食,嫩芽、野果、鸟蛋都爱吃。 其三,野猪的天敌——华北地区的顶级捕食者华北豹、狼的数量稀少,所以野猪种 ...
“希望更多人接过保护的接力棒”(守望·野生动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余建华(左一)在巡护。 曾智慧摄 滇金丝猴。 和鑫明摄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林草局获悉:"十四五"以来,云南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实施了极度濒危物 种"一种一策"保护方案和第二期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十年规划,在保护地外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 小区49处,建成11个植物园、13个野生植物就地或迁地保护基地、27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站), 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滇金丝猴、绿孔雀等20余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大幅上升。 余忠华在安装红外相机。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云南迪庆塔城镇巡护员余建华、余忠华父子,记录他们接力守护滇金丝猴30余年, 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 ——编 者 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二十来岁的小伙走路也容易喘,但年 逾七旬的余建华依然时不时上山。 前半辈子,余建华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最好的猎人;45岁开始,余建华成 为白马雪山巡护员,后来在外务工的儿子余忠华也回到大山,父子一起守护滇金丝猴。从寻找、保护滇 金丝猴,到让更多人了解、爱护滇金丝猴,父子接力30余年,默默守护着滇金丝猴群。 寻找滇金丝猴花了近1年,被接纳 ...
普氏野马首次远距离散装转运 从几近灭绝到重生它们经历了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14:10
普氏野马转运行动 - 转运28匹普氏野马分4个种群从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至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距离1030公里 车程14-15小时 [3] - 国内首次采用远距离散装转运 马匹全程保持清醒以避免麻醉意外 [5] - 使用4辆转运车分群运输 车厢铺沙土与饲草混合物防滑降伤 途中配备胡萝卜/饲草/软皮水盆及急救药品器械 [9][13] 物种保护历史与挑战 - 普氏野马因盗猎与生态恶化于上世纪中叶野外灭绝 现存个体均为国外引回后代 [16] - 1985年启动"野马返乡计划" 从英德美等国引进种源 在新疆与甘肃建立繁育基地 [18] - 初期缺乏饲养经验与生境条件 通过人工种植改造荒漠环境 [22][18] 野化放归进展 - 2010-2012年将部分马匹散放至敦煌西湖保护区1万公顷围栏湿地 辅以人工饲草干预 [24][25] - 2023年起实施纯野外放归 此次转运后保护区种群达212匹 [27] - 同步繁育高鼻羚羊110只 推进2300亩生境改造 [31]
“再苦再难也能坚持下来”(守望·野生动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文章核心观点 - 报道聚焦于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团队对雪豹等野生动物的专业救护、治疗与康复工作,展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实践与进展 [9][10] - 通过“凌小蛰”、“凌小芒”等雪豹的具体救护案例,体现了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艰巨性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1][12][16] - 强调了新技术应用(如卫星项圈)和跨团队合作(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对提升保护工作水平的积极影响 [14][17] 野生动物救护实践 - 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承担全省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设施完备,包括独立的化验室、手术室、康复隔离场等 [13] - 救护工作无固定时间,团队需随时响应,例如赵海龙曾赶往现场对雪豹“凌蛰”进行麻醉救护 [13][14] - 团队在雪豹麻醉技术上精益求精,通过对照试验成功筛选出适宜雪豹的麻醉药物组合 [17] 雪豹救护案例详情 - 雪豹“凌小蛰”于2025年3月5日获救,送达时体重不到20斤,存在低温、脱水、骨折、肝功能异常等多重问题 [11] - 经过20多天治疗,“凌小蛰”主要生理指标基本恢复,并从躺卧进食进步到自主爬行,展现了顽强生命力 [11] - 雪豹“凌小芒”于2025年6月5日被接至动物园,无严重外伤,主要因年幼无法捕猎导致营养不良 [12] 保护成效与公众教育 - 西宁野生动物园自成立以来共收容救护62种220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近三分之一(约733只)成功恢复野外生存能力并放归 [18] - 动物园通过视频平台直播、发布雪豹动态、设置科普标牌等方式进行公众教育,旨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16][17] - 据统计,三江源区域雪豹种群数量估计约1002只,国内公开展出的雪豹约20只,其中12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 [19] 团队构成与协作 - 西宁野生动物园兽医院核心救护团队由赵海龙、杨文斌、虎文蓉、刘雪松4名兽医组成 [17] - 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外部医疗团队保持合作,共同进行后续治疗及科研监测(如为雪豹“凌蛰”佩戴卫星项圈) [11][14] - 卫星项圈监测数据显示,被放归的雪豹“凌蛰”在近半年内活动里程达790公里,活动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 [14]
广东珠海多部门联合执法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6 09:59
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 -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公安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行动 加强对出售购买利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的监管[1] - 执法组重点核查南坑市场和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的进货来源 检验检疫证明及专用标识使用情况 督促经营主体禁止收购销售无合法来源的野生动物[1] - 香洲金湾斗门等区同步开展跨部门合作 针对湿地林地水鸟聚集区及各类市场全面排查违法捕猎交易行为[1] 监管措施与公众教育 - 执法组对相关企业进行回访检查 重点查看已获行政许可事项的执行情况 包括现存原料加工制品销售台账及研究利用进展[1] - 明确要求严禁未经审批利用交易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1] - 向经营主体及现场人员宣讲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增强公众保护意识[1]
山西长治市 联合执法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屏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09:37
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 - 山西省长治市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行动 包括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安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局 生态环境局 人民公园[1] - 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巡查 包括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爷山省级森林公园 全面清网清套清夹 打击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行为[1] - 检查组对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人工繁育场所进行规范引导 包括市人民公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上党区卓越生态养殖场[1] 执法范围与措施 - 对漳泽水库等野生动物放生地开展巡护 重点排查张网捕鸟和违规放生行为[1] - 向周边群众科普野生动物保护及科学规范放生常识[1] - 下阶段将以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为引领 强化部门联动联防联控和源头治理执法监管[1]
印媒:印度富豪旗下动物救助中心遭调查
环球时报· 2025-08-28 06:46
核心事件 - 印度最高法院下令对万塔拉动物救助中心展开调查 指控其涉嫌非法进口野生动物 虐待动物及财务不当行为 [1] - 特别调查委员会(SIT)将审查该中心是否因虚荣和私人收藏观赏而建 并考察当地气候对动物生存的适宜性 [2] 运营主体 - 万塔拉动物救助中心由亿万富翁穆克什·安巴尼之子阿南特·安巴尼经营 隶属于印度信实基金会 [1] - 该中心占地3000英亩(约12.14平方公里) 拥有超过15万只动物 涵盖2000多个物种 [2] - 具体物种包括至少200头狮子 250只豹子和900条鳄鱼 并设有大型大象医院 [2] 争议焦点 - 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指控该中心实为超级富豪的私人动物园 未履行保护濒危物种职责 无放归野外计划 [1] - 印度中央动物园管理局被指控未能履行监督职责 [1] - 中心虽未向公众开放 但曾被用作安巴尼家族奢华婚礼场地 嘉宾被要求穿着丛林狂热主题服饰 [2] 官方回应 - 万塔拉动物救助中心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 强调其使命始终是动物的照顾 救援和康复 [2] - 印度总理莫迪曾视察该机构并称赞其运营确实值得称赞 [1]
【商洛】商南齐抓共管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
陕西日报· 2025-08-23 08:54
执法专项行动 - 商南县组织开展"清风行动"和春季护鸟等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 齐抓共管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1] - 专项行动中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 检查菜市场23家 屠宰市场1处 农家乐10家 宾馆饭店21家 人工繁育单位5家 办理非法猎捕案件3件 [1] - 严格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经营利用的审批发证制度 备案"三有动物"飞鼠养殖企业1家 [1] 野生鸟类保护机制 - 构建"六位一体"联合排查整治工作机制 围绕"捕 运 售 食 玩 宣"等环节开展拉网式 全链条排查 [1] -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 国有林场 森林公园 河流等鸟类集中分布区以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鸟类迁徙通道常态化 全覆盖 多轮次巡查 [1] - 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查处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环节 全要素 全链条打击非法猎捕 交易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1] 排查与宣传成效 - 全县累计出动排查人员4115人次 排查重点场所1950处 [2] - 印发《商南县关于对非法猎捕贩卖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实行举报奖励的公告》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 [2] - 线上线下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5场 累计发放张贴倡议书 公告等宣传教育资料35000余份 发送宣传短信85000余条 [2] 宣传推广措施 - 采取张贴宣传标语 开展科普宣传 播放宣传音频等方式强化宣传 [2] - 与重点对象签订承诺书4000余份 [2] - 在县融媒体中心各平台推送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文图信息48条(个) 制作推送短视频20条 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2]
南非警方捣毁一大型跨国犀牛角走私集团
新华网· 2025-08-21 08:30
执法行动 - 南非警方捣毁大型跨国犀牛角走私集团并逮捕6名成员 [1] - 该集团涉嫌骗取国内犀牛角买卖许可证并非法贩运至国际市场 [1] - 涉案犀牛角数量达964只 价值约2.5亿兰特(约1亿元人民币) [1] 法律指控 - 嫌疑人面临欺诈 盗窃 敲诈勒索 洗钱及违反生物多样性法案等多项指控 [1] - 南非法律允许持许可证国内交易犀牛角 但禁止出口或出售给非公民 [1] 行业背景 - 南非是世界上犀牛数量最多的国家 [1] - 南非长期面临严峻的野生动物盗猎问题 [1] 政府立场 - 行动体现南非保护自然遗产的决心 [1] - 执法部门将不遗余力追捕野生动物非法掠夺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