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生动物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新发现1种、新记录215种 杭州全域陆生野生动物“家底”公布
央视网· 2025-09-16 19:10
作为浙江省首个以3×3公里网格为主体的地市级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调查聚焦于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兽类四大类群,综合运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样线样点调查、DNA技术、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手 段开展,首次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立体化调查监测体系,并建立多维化本底资源数据整合与动态管理机 制,实现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 据统计,本次调查累计投入调查人员上万人次、调查样线1.3万余条、调查里程达上万公里,布设 红外相机1200余个位点,获取数据超35万条,全面系统掌握了黑麂、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西湖鸳 鸯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资源现状,为后续针对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据介绍,本次调查自2021年开始,2025年完成,历时5年,覆盖杭州13个区县(市),是继2005年 之后,又一次全市域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通过调查,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杭州市陆生野生脊椎 动物资源的"家底",系统掌握了物种组成、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为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生 态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 复等提供了决策参考。 9月15日,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 ...
打击网下网上非法交易鸟类行为,17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7 12:06
专项行动规划 - 国家林草局联合17个部门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国性鸟类保护专项行动 通过多部门协同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 [1] - 专项行动覆盖野外巡护 销售 运输等多环节 实施全链条严格监管 重点打击非法捕猎贩卖及网络交易行为 [1] - 专项行动明确4条候鸟迁飞通道及1140处重点区域的责任机构 确保巡护到位并严防破坏栖息地行为 [1] 保护措施实施 - 全面强化野外巡护监测 针对鸟类频繁活动区域实施重点保护 严防张网捕鸟等乱捕滥猎行为 [1] - 加强人工繁育鸟类活动管理 完善检测鉴定手段 杜绝借人工繁育名义收购 孵化 驯化或出售非法来源鸟类 [1] - 加强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严密监测鸟类异常死亡或群体性发病现象 从源头上严防疫情扩散传播 [1] 鸟类资源背景 - 全国鸟类资源达1505种 约占世界鸟类总种数的六分之一(约16.7%) 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超过800种 [1] - 全球9条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中国 覆盖几乎全部领土和领海范围 [1]
山西长治市 联合执法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屏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09:37
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 - 山西省长治市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行动 包括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公安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 农业农村局 生态环境局 人民公园[1] - 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巡查 包括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爷山省级森林公园 全面清网清套清夹 打击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行为[1] - 检查组对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和人工繁育场所进行规范引导 包括市人民公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上党区卓越生态养殖场[1] 执法范围与措施 - 对漳泽水库等野生动物放生地开展巡护 重点排查张网捕鸟和违规放生行为[1] - 向周边群众科普野生动物保护及科学规范放生常识[1] - 下阶段将以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为引领 强化部门联动联防联控和源头治理执法监管[1]
“培训”大熊猫母子、一虎带四崽、两虎打斗……惊喜现身彰显万物共生多姿多彩
央视网· 2025-08-20 15:23
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恢复到约1900只 央视网消息:国家林草局8月19日发布,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 系统得到大尺度、全要素整体提升。 未来3年,将运用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全面提 升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将稳妥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整合了四川、陕西、甘肃3省的73个自然保护地。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从20世纪80年 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探访大熊猫野化培训"秘密基地" 大熊猫野化放归前需掌握哪些本领? 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外种群的重要手段。放归前的野化培训如何展开,大熊猫都要学些什么本领? 天台山野化培训场面积有1平方公里,有3对"母带崽"大熊猫正在接受"培训"。想找大熊猫必须先找到一个"神秘人"。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师牟仕杰就是大家口中的"熊猫人",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大熊猫的野化培训。 大熊猫野化培训,要通过"母带崽"的方式来实 ...
陕西丹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9:33
生态保护专项行动 - 陕西省丹凤县近期开展"雷霆护鸟"专项行动,集全县之力推进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 -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统筹13个责任部门和各镇办力量,制定详细方案确保责任落实 [1] - 林业、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 [1] 宣传教育工作 - 密集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播放转发科普视频信息350余条 [1] - 在农贸市场、花鸟店等重点场所精准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 [1] - 签订承诺书、张贴有奖举报海报,营造"全民护鸟、共同监督"氛围 [1] 执法成效 - 累计出动车辆493台次、人员1650人次,检查重点场所745处 [1] - 成功收缴放飞鸟类7只,查办行政、刑事案件各1起 [1] - 有效斩断"捕、运、售、购"非法链条 [1]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1] - 组织护林员对栖息地、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 [1] - 致力将保护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守护鸟类家园和县域生态安全 [1]
在全国首个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工程所在地——“鸟中大熊猫”有量身定制的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8-13 08:24
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项目 项目背景与现状 - 四川山鹧鸪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0%以上种群分布在四川屏山、沐川、马边、峨边、甘洛和金口河等区县 [6] - 种群总数约2200只,栖息地总面积超6000平方公里,较全国首次调查结果增长逾1倍和20%以上 [7] - 主要栖息于海拔800-2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与八月竹高度伴生 [6] 修复措施与进展 - 全国首个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工程在沐川县芹菜坪自然保护区实施,面积600亩,种植八月竹、含笑、青钱柳等乡土树种 [5][8] - 采用人工林改培技术:择伐柳杉林,保留枯枝凋落物,栽植八月竹及阔叶树种以丰富林下结构 [8][9] - 专项巡护机制覆盖繁殖季和越冬季,保障种群安全 [3][9] 未来规划 - 计划在屏山县老君山、马边县黄连山等栖息地复制修复模式,目标将适宜栖息地面积从当前约90平方公里拓展至400平方公里 [9] -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以打破栖息地孤岛状态,加强种群基因交流 [9] - 拟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项目助力种群复壮 [9]
守护自然家园 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增长到300多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3:54
亚洲象种群现状 - 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至300多头且持续扩大 [1][3] - 分布范围扩展至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主要区域 [1] - 种群呈现数量增长、种群扩散、习性改变三大变化特征 [3] 保护体系构建 - 在主要分布区已建立11个自然保护区 [1] - 云南亚洲象监控预警中心采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生成热力图监测象群活动 [3] - 配套后台管理平台实现从监测识别到预警仅需10余秒响应时间 [3] 保护成效 - 监控预警系统布设范围内实现零人象冲突事件记录 [3] - 保护管理措施持续完善促进种群稳定增长 [1]
河北衡水湖: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稳定建立
人民日报· 2025-08-05 08:43
青头潜鸭保护项目进展 -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的青头潜鸭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建立稳定的自然繁育种群 [1] - 衡水湖是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繁殖地与越冬地之一,2017年监测到308只青头潜鸭 [1] - 2022年启动就地保护研究,2024年从北京动物园转运9只成鸟(5雌4雄)建立研究基地,当年繁育出13只第一代雏鸟,2024年6月成功繁育第二代雏鸟 [1] 研究成果与数据积累 - 研究人员积累了青头潜鸭繁殖习性、栖息地需求的系统性数据,形成全球保护"中国方案" [2] - 研究为青头潜鸭濒危等级下调奠定基础,未来将探索栖息地管理优化与人鸟和谐共生模式 [2] 国际合作与推广价值 - 项目成果由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青头潜鸭专家组主导,具有国际示范意义 [2] - 衡水湖案例可为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
国道上多人“偶遇”同一东北虎 国家公园如何守住人虎安全边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2 08:34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人虎相遇事件分析 事件核心 - 吉林珲春多次发生编号170的2岁雌性东北虎与居民及游客正面相遇事件 [1][2][4] - 该虎为同一只个体,近期频繁出现在331国道及周边林区 [4][6][8] 虎类行为特征 - 170号雌虎刚独立生活,正寻找栖息地建立领地,活动轨迹覆盖国道及珲春河两岸 [8]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雌虎倾向于在出生地附近选择未被占领的栖息地定居 [8] 人虎活动重叠原因 - 331国道横穿国家公园核心区,两侧存在农田和村庄,人虎活动轨迹高度重叠 [9][11] - 公园地势平坦、林道密集,缺乏明确人兽分界,村落与虎豹迁徙通道交叉 [11] 交通与安全管理建议 - 专家建议在虎频繁出没的331国道路段实施限速、增设减速带 [12][14] - 需在定居区域部署固定巡视人员,加强预警宣传,减少摩托车等低防护交通工具使用 [14] - 需根据虎豹行为特点及地理条件实施精准差异化管控 [14]
陕西对野生鸟类保护作出明确规定
陕西日报· 2025-07-31 08:09
野生鸟类保护决定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野生鸟类保护的决定》共18条 涵盖保护职责 禁止行为 栖息地保护修复 合理利用 宣传教育等内容 [1] - 陕西省野生鸟类资源达561种 为重要栖息地 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 [1] - 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 交易 运输野外自然生长的野生鸟类 并规范观鸟 拍鸟行为 [1] 栖息地保护措施 - 依法划定并公布野生鸟类主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范围 重点保护修复秦岭 巴山 黄龙山等区域的森林草原和湿地 [1] - 省政府需组织市县推进秦岭 巴山 子午岭等区域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森林草原保护修复 [1] 监管机制 - 加强电商平台 社交网络和直播平台涉野生鸟类信息的动态监测 清理违法信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