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奇金山:草原上的抗日英雄
新华社· 2025-08-02 18:03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驻伊克昭盟的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 在当地的抗日活动横加干涉,不断制造摩擦。他们拼命排斥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伊克昭盟的 力量,迫害具有抗日民主思想的进步人士。 在斗争中,力主抗战的奇金山,积极为中共乌审旗工委的工作提供方便,他生活的地方成为工委同志们 工作及隐蔽的安全地带,被敌人视为"红区"。 奇金山:草原上的抗日英雄 新华社记者勿日汗、哈丽娜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内蒙古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的红色尖顶庄严而肃穆。馆内,一批正在进行党日活 动的党员默默站在展板前,久久凝视那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奇金山——献身抗战与民族解放运动的 英雄"。照片上这位51岁牺牲的抗日英雄英姿挺拔,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讲述着80多年前草原上的烽火 岁月。 奇金山,蒙古族,1894年出生在内蒙古乌审旗。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 人民宣言》,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少数民族进行抗日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一宣言被译成蒙 古文在草原上传播,让奇金山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主张。 1936年秋,这位蒙古族贵族出身的草原汉子与两三名派去当地 ...
山河壮歌丨赤忱联四海,初心承薪火
央广网· 2025-07-31 12:27
黎余说:"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国内外一片哗然。最开始的时候,国民党是极力地压制皖南事变的真相。"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级文物——百幅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冷静而坚定地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原则。1941年1月2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名 义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当局武装袭击新四军的暴行和阴谋。同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新军部于25日在苏北盐城成立, 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改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9万余人,继续在长江南北坚持抗日战争。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部文博副 研究馆员蒲晓蓉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南方局的同志们迅速搜集整理皖南事变的全部材料,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外揭露 事变的真相,争取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以此来驳斥国民党的污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把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的态度,坚定有力,赢得了当时国内中间阶级,以及国民党内正义人士乃至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宋庆 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爱国民主人士联名上书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痛切陈词,谴责"剿共"内战违背民心,已"引起国人惶 ...
姜谔生:四次被捕 力促统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7-30 06:22
1931年夏,姜谔生回乡参加大沽河农民武装暴动的筹备工作。最后因计划泄密,暴动被迫终止,姜谔生 返回济南。不久,因青岛党组织遭破坏受牵连,姜谔生在济南被捕。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指示姜谔生以灰色面目,打入国民党的"捕共队"。他默默忍受不明真相同志 的白眼,积极利用一切机会,保护党的地下组织和党的有生力量。 一次,姜谔生随"捕共队"在济南实验剧场监视共产党的可疑人员,碰巧遇到进步学生在此活动,处境非 常危险。姜谔生急忙示意他们赶快离开,避开了国民党特务的搜捕。1935年冬,他与"捕共队"前往牟平 搜捕胶东"一一·四"暴动人员,因情况紧迫,在临近村庄时,他冒险向一位村民透露了消息,使得该地 党员干部及进步群众及时转移。他一次次掩护党的干部,受到敌人怀疑,在牟平再次被捕,被关进济南 监狱。 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在国共联合抗日的形势下,姜谔生获释出狱。此后,姜谔生投入到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为了促成与时任山东省保安第一旅旅长姜黎川的合作,1941年11月初,姜谔生带着姜黎川的代表等人到 达海阳抗日根据地,详细商谈了合作事宜。此后,姜谔生等人来到姜黎川部下隋永谞防区,却遭到隋部 的扣押。 姜谔生像。 ...
共忆历史 传承友谊——俄罗斯各界参观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新华网· 2025-07-26 09:50
中俄历史友谊与反法西斯战争贡献 -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展出61幅精选照片 回顾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及苏联航空志愿队并肩战斗事迹 [1] - 图片展主题为"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吸引约600名俄罗斯各界人士到场观看 [1] - 展览内容突出中国人民14年顽强抵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突出贡献 中国是参战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联盟国家 [2] 历史事件与学术评价 - 俄罗斯学者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力量 凝聚了维护国家主权与文化的爱国力量 [2] - 图片展包含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资料 俄罗斯科学院专家认为其展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风貌 [1][2] - 俄中商会会长通过家族二战经历强调展览情感价值 特别提及中俄老战士相拥照片体现深厚情谊 [2] 当代国际关系延续 - 俄罗斯教授评价图片展诠释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 强调两国战斗情谊不可遗忘 [2] - 观展嘉宾普遍认为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历史高水平 是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情谊的延续与发展 [2] - 学者提出俄中需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在复杂形势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姜谔生:四次被捕 力促统战
新华社· 2025-07-25 15: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革命烈士姜谔生的生平事迹,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趋势或经济数据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新华社· 2025-07-19 10:3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的生平事迹,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经核查,全文未提及任何企业、市场或经济数据,因此无法按照您要求的格式输出公司和行业分析要点。 建议提供包含商业、金融或产业动态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当前内容更适合进行历史人物精神提炼或红色教育价值总结。
永不磨灭的记忆|回顾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央视网· 2025-07-16 14:53
历史事件背景 -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日军全城搜捕抗日文化人士,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1] - 行动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成功转移800多名文化精英至抗日大后方[10] - 被营救人员包括宋庆龄、茅盾、邹韬奋等近百名文化界领军人物[3][10] 营救行动执行 -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接到中共中央密电后立即策划行动[6][14]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东江纵队前身)承担主要护送任务,利用地理和语言优势开辟秘密交通线[6] - 文化人士伪装成难民分批转移,首批20余人经白石龙村中转站撤离[8] 关键历史细节 - 纪念馆现存1941年周恩来签发"香港接朋友"密电复原件及邹韬奋题字"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3][8] - 茅盾在《脱险杂记》中记载转移细节,行程跨越粤港多地历时半年[10] - 1942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特务侦查,采用惠州至老隆的水路二次转移方案[10] 历史意义与纪念 - 2023年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专题展览,汇集营救参与者后代共同追忆[12] - 研究机构指出该行动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展现中共抗战中流砥柱作用[14] - 被营救文化人士后续创作大量文艺作品,深刻影响新中国文化建设[10][14]
感悟抗战精神 汇聚爱国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07: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市政协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况,以及委员们的参观感受和体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党的骆驼”黄文杰:无限忠诚的战士
新华社· 2025-07-13 16: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革命烈士黄文杰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影响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投资分析视角的总结。该文档属于历史人物传记类内容,建议重新提供与商业、金融或公司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21:45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 [3]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 [3]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展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早期抗战贡献 - 九一八事变后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即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三份宣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5]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7] - 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 [9] 全民族抗战关键节点 - 卢沟桥事变次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1][13] -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5][17] -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21] 军事作战数据 - 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作战125165次 [22] - 统计表显示:歼灭日军合计超过33万人(含伤俘),歼灭伪军合计超过45万人(含伤俘) [22]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22] 历史意义 - 展览通过首展文物如沈忠明烈士证明书、李天佑作战笔记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 [11][17] -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政治领导力与战略决策,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