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21:4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也正式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经过 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 全胜利。那么,这次展览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在本次展览7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前,我们率先走进了展馆。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的系列宣言中,还有一份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 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早9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要抗战的政治意志、政治勇气。中国共产党在1932年的宣言,表明中国 是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所以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整个人类的和平进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 ...
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如果没有战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将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不过很快,这虚幻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烽烟 父亲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天愚(金振中之子) 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 在宛平城附近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以丢失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拒绝。之后,日军 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 "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暑气,刮得玉米叶子唰唰作响,夕阳照耀在地平线上,缕缕炊烟四起,衬托 满天彩云。眼前一幅多么美好的大自然风光!" 1937年7月7日黄昏,时任宛平县政府秘书的洪大中望着城外的玉米地,心生感慨。 曾在喜峰口战斗中立下战功的金振中,此时正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率部驻 守宛平城和卢沟桥。 1933年春,日军在长城一带制造事端发动进攻。29军的战士们手握大刀,在喜峰口战斗中血刃日寇,歼 敌5000余人,一战成名。 "父亲每天给士兵讲话,用历代的英雄楷模给他们作报告。另外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 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来激励士兵的斗志。"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回忆说。 面对如潮水般扑来的日军队伍,金振中果断下达 ...
《亮剑》重播档期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4:24
纪念活动总体安排 - 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文艺晚会、舞台艺术展演、美术作品展、主题展览等 [2][3][4][6] - 纪念活动时间跨度从7月持续到10月,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传播渠道 [3][4][6][7] - 活动坚持惠民导向,设置低价票和免费开放等措施 [3][46] 文艺作品创作与播出 - 广电总局推出多部抗战主题电视剧,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播出 [6][37] - 制作多部纪录片如《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东北抗联》等,预计7月起陆续播出 [6][38][39] - 推出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以轻体量、强节奏形式讲述抗战故事 [6][43]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已突破3亿,将安排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抗战剧目 [7] 主题展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7日起举办主题展览,展出面积1.22万平方米,包含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2][22]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面展示14年抗战历史,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 [13][23][24][25] - 特别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展示抗战英烈家书等珍贵资料 [22][30] 国际传播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达7亿,将用82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抗战故事 [33] - 与俄罗斯合作拍摄纪录片《伟大的胜利》,首次披露苏联摄影师拍摄的珍贵抗战影像 [34] - 纪录片《共同的使命》由艾美奖得主主持,通过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抗战历史 [33] 技术创新与艺术表现 - 运用AI技术修复历史影像,还原真实场景,增强观众体验 [45] - 电视剧《我们的河山》采用一镜到底等创新拍摄手法 [45] - 文艺节目《烽火战歌》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强化视觉效果 [45] 数据统计 - "重温经典"频道观众规模突破3亿 [7] - 微短剧用户达6.62亿,网民使用率近60% [4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海外用户规模7亿 [33]
时代专论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3 09:16
党的纪律建设 - 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纪律建设 以铁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 [2] - 毛泽东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强调纪律与路线的紧密联系 制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文件 确保政策方针落实 [3] - 纪律建设的关键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严防"独立王国"倾向 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5] 党的作风建设 - 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风建设的根本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生活、情绪和要求 领导群众改良生活 [7][8] - 提出"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 也是党的工作作风的根本所在 [9] - 延安整风运动是党风建设的里程碑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教育 形成"头雁效应"与整体推进的相互协调 [10][11] 正风肃纪反腐 - 严惩贪污腐败和违法犯罪分子 如黄克功案件和肖玉璧案件 体现了党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3][14][15] - 通过正风肃纪反腐相互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做法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16] 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 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党风的内涵和重要性 指出党的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和党员行动上的表现 [17] - 在党的七大上 毛泽东总结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自我批评 [18] - 七大党章把纪律作为党的组织基础写进总纲 明确规定"四个服从"原则 为纪律建设提供党内法规依据 [19][20]
1938年,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海南日报· 2025-06-25 10:03
1938年,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云龙改编:同仇敌忾御日寇 这是万众瞩目的一次握手—— 如今的海口市云龙镇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 编者按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琼崖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浴血抗战六年多,琼崖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即日起,本报推出"追寻抗战足迹"系列报道,探访岛内有代表性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追寻先辈们抵 御侵略、英勇斗争的足迹。我们再次倾听历史的诉说,感受那份荡气回肠的英雄气节与家国情怀,让伟大抗 战精神在琼州大地代代相传。 这是几经波折的一次合作—— 一年多时间里,双方历经三轮艰难谈判,终于在民心所向中达成一致。 兵戎相见11年后,枪口对外,剑指一处,共御外敌,护我琼崖300万同胞。 将他们紧紧围着的,是来自周边乃至琼崖各地的群众。大家敲锣打鼓,带着肉、水果等各种慰问品和物 资,将写着"抗日独立队""抗日先锋队""人民子弟兵"等字样的锦旗送到现场,祝贺独立队成立,更是庆祝琼 崖国共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决定。 周琪雄 ...
南苑兵营燃起红色火种
北京晚报· 2025-06-24 15:23
▌王顺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禁令人想起了卢沟桥事变——面对日寇的进攻,驻守卢沟桥的29军奋起抵抗,打响全民族抗战 第一枪,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卢沟桥事变之前,面对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宋哲元和29军身上。共产党员在29军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发展 了大批抗日积极分子。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冯玉祥送给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大刀形铜墨盒 建起多个抗日组织 联络代表常驻29军 29军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旧部,官兵还保留一些西北军的传统,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士兵们在饭前仍要像国民军时,先唱歌:"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 们应当为民努力;帝国主义我们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 还有《起床歌》:"黑夜过去天破晓,朝日上升人起早。外患方多,卧薪枕戈。人人振发奋勉,不可懒惰,努力工作……" 亦有《睡觉歌》:"今日工作又完了,平安快乐去睡觉;国耻莫忘了,灭日复仇显英豪。" 29军军长宋哲元在苦撑华北危局之中,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乃于1936年8月派刘子青为联络代表到延安。毛泽东及时派张金吾(经武)到宋哲元处担任中共 中央的联络代表 ...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抗战的初始与全面爆发
海南日报· 2025-06-23 11:38
抗战历史背景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10] - 1931-1937年被称为"局部抗战"阶段,因国内政治分裂未形成全国性抗战[10] -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蒋介石发表全民抗战动员宣言[18] 国内政治格局 - 南京国民政府实控区域仅限江浙皖鄂等地,各地军阀割据局面持续存在[11] - 两广军阀陈济棠1932年发动军事行动控制海南岛,暴露地方势力私利优先[12] - 福建事变中十九路军提出"反蒋抗日"口号,但主要目的仍是反蒋而非抗日[12] 中共抗日主张发展 - 1931年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13] - 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全民抗战主张,取代"反蒋抗日"口号[16] - 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救亡"成为核心政治口号[17] 琼崖地区抗战进程 - 1937年后琼崖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国民政府武装力量[20] - 1938年琼崖工农红军在云龙改编为抗日独立队,标志统一战线在琼崖胜利[22] - 1939年潭口渡口阻击战打响琼崖抗日第一枪,中共武装成为抗战中流砥柱[23] 海南抗战纪念设施 - 毋忘九一八纪念碑1931年建成,柱体三侧构件象征东北三省[21] - 美合抗日根据地1940年建立,设有抗日公学培养军政干部[24] - 南阳革命纪念园纪念"抗日模范乡"的贡献,含纪念碑和纪念馆等设施[26]
同袍赴国难 浴血护山河(山河显影)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深夜零时许,日军声称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方拒绝后,即向 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驻军第29军一部被迫奋起抵抗,全国抗战由此爆发。 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 作为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 (本报记者王昊男、徐雷鹏整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驻北平丰台的中国驻屯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1937年7月8日,第29军增援卢沟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身背大刀的中国士兵坚守卢沟桥。 《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 七七事变后,社会各界群情激愤,全国各地抗战呼声四起,国共两党对日本的侵略迅速作出反应。 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 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守卫卢沟桥的官兵抵抗日军进犯。 《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经济日报· 2025-05-28 09:0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 -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动员、战略策略、军事斗争等方面发挥坚强领导作用,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1] 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2]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发布一系列文告宣言,反映中华民族不屈服的坚定意志 [2] 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1936-1937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11军,在艰苦环境中与日军殊死搏斗 [3] -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力量抗日,1936年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推动全国性抗战爆发 - 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红军将领请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抗日前驱 [4] -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战兴起 [4] 倡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胜利基础,1935年瓦窑堡会议明确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任务 [5]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无从实行抗日 [5]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1937年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8] -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抗战三个阶段,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9] 领导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创造麻雀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术,建立抗日根据地 [10] - 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解放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11] -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主战场,在亚太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11][12]
新四军第七师有多富裕?可养活20个甲级师,每年上交20万两黄金
搜狐财经· 2025-05-25 21:23
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上下,军民坚持了长达14年的抗战,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一过程 中的付出、牺牲与努力,不言而喻,展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和普通百姓的坚韧与毅力。 然而,战争的爆发极大地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与增长。在抗战的持久阶段,尤其是面对敌、伪、顽三股力量的合围攻势,经济封锁与军事进攻不断升 级,给中共各根据地与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困境。地盘缩小、部队减员、物资供给紧张,成为这一阶段最典型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并为长期抗战积蓄力量,华中地区的根据地逐步谋求独立自主的转型,努力创新战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皖中地区,尤其是新四军第 七师,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战时经济的一大亮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四军第七师不仅能够养活20个甲级师,而且每年上缴20万两黄金,赢得了"富七师,甲全军"的美名。究竟是什么使得新四军第七师能取 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 虽然提到曾希圣和蔡辉这两位人物,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他们却在1941年5月之后,为新四军第七师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从此,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中 国抗战史上的传奇之一。曾希圣担任新四军第七师的政委兼皖中区委书记,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