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挪用

搜索文档
严管专项债挪用之后
搜狐财经· 2025-07-18 19:00
专项债监管收紧 - 2025年上半年多个省份加大对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要求设立财政专户并实施穿透式监测系统[4] - 部分省份要求存在问题的县区"先整改再启动",暂停新专项债发行[5] - 某省往年能发5亿-6亿元专项债的县区,2025年上半年仅发行几千万元导致项目停滞[3] 专项债挪用情况 - 审计署2025年6月发现9省专项债问题金额1325.97亿元,其中651.8亿元被92个地区挪用至"三保"、偿债等领域[6] - 7省虚报支出完成情况涉及464.35亿元[6] - 挪用方式包括国企间交叉中标形成资金闭环、通过土地出让回流财政等[7] 挪用原因分析 - 中西部地区普遍因财政压力挪用专项债保障"三保"支出[6][13]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支出刚性矛盾突出,2025年仍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11] - 项目准备不充分及配套资金不足加剧资金挪用[12] 监管政策演变 - 2021年财政部明确禁止擅自调整专项债用途[9] - 2024年国务院提出建立问题台账、扣减限额等惩戒措施[9] - 厦门监管局2022年发现资金被用于义务教育、景观工程等违规领域[10] 监管影响评估 - 某省改革专项债项目机制,实行省市统筹分配并优先保障省级项目[15] - 县级财政受冲击最大,经济薄弱地区面临资金缺口与项目停滞矛盾[16] - 规范使用有助于提升资金效益,但短期内将压缩地方财政灵活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