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专项债
icon
搜索文档
规模超500亿!地方政府举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第一财经· 2025-11-18 18:11
政策转向与市场动态 - 越来越多地方尝试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来充实当地政府投资基金[3] - 今年以来北京、江苏、广州、浙江、宁波、陕西、上海、安徽、湖北已合计发行520亿元专项债券投向当地政府投资基金[3] - 深圳市将于11月24日发行65.2亿元10年期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深圳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3] 政策演变与试点突破 - 2019年政策明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等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5] - 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并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政府投资基金未在清单中意味着专项债被允许投向股权基金[5] -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要求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并加强风险防范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5] - 安徽50亿元专项债券注资合肥市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标志着财政部首批试点成功落地[3] 资金特点与优势分析 - 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专项债期限普遍在10年至20年例如安徽发行期限设定为20年充分匹配长期股权投资需求[3][6] - 专项债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具有融资成本更低的优势有助于地方政府将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标实现[6] - 各地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专项债均纳入当地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收入对存量专项债券保障情况较好信用评级机构给予这些债券AAA最高信用评级[6] 经济背景与资金需求 - 地方经济发展趋缓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压力较为突出导致政府投资基金迫切需要拓宽资金来源[6] - 专项债资金为早期科技企业和硬科技领域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明确支持"耐心资本"理念[3]
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 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到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1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与规模 - 截至10月30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39387.21亿元,发行进度超过年度限额4.4万亿元的89% [1] - 算上10月31日计划发行的258.6亿元,今年前10个月发行规模将达39645.81亿元 [1] -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 [1] -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和四川位列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量前五名,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增长 [1] 专项债券资金投向与创新 - 专项债投向领域大幅拓宽,加大了对土地储备、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2] - 北京、上海、陕西、浙江等地将专项债创新用于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以撬动社会资金 [2] - 专项债注入政府投资基金短期可发挥杠杆效应,长期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 [2] 未来发行计划与资金落地 - 今年限额内尚有超5000亿元专项债额度未发行,专家预计剩余额度将以未来两个月为重点加速发行 [2] - 10月28日至31日4天专项债拟发行规模超过10月9日至27日的发行规模,显示“赶进度”信号 [3] - 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3] 2026年债务限额提前批与项目储备 - 按2025年5.2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测算,2026年提前批额度预计为3.12万亿元 [3] - 部分省份已启动2026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预计正式填报工作将在11月份开始 [3] - 河南省漯河市、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等地已积极部署2026年提前批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 [4] 专项债对基建投资与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 增量资金将用于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加大对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5] - 资金将围绕城市更新、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应急救灾基础设施等领域补齐短板 [5] - 系列增量政策将对有效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后续可能存在基建实物量回升脉冲的可能性 [5]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第一财经· 2025-09-23 11:39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与增长 - 2015年中国首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0.1万亿元,而2025年规模已跃升至4.4万亿元 [5] - 截至2025年7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35.5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比重约67% [5] - 专项债发行规模明显增加支持了数十万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5] 专项债券偿还压力来源 - 部分专项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甚至没有收益,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 [5] -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从2021年约9.4万亿元降至2024年约5.7万亿元 [5] - 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516亿元,同比下降1.6% [5] 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具体案例 - 广东省1个市3个专项债项目年度实际收益未达预期,涉及6.6亿元 [6] - 山东省1市9县35个项目建成后收益未达预期,涉及债券资金49.95亿元 [6] - 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原因为前期申报夸大项目收益、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导致资金闲置 [6] 利息偿还困难与财政压力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利息必须用财政资金偿还,不被允许"借新还旧" [6] - 2024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3542亿元,占当年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比重约7.7% [7] - 2023年全国有10个省份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比高于10%的财政重整计划启动门槛 [8] 地方政府应对利息压力的举措 - 甘肃省2个市和7个县财政垫付或违规使用贷款资金偿还专项债券利息26.72亿元 [7] - 安徽省29个项目的部分专项债资金被地方用于偿还专项债利息 [7] - 省级财政帮助市县垫付利息,目前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得到有效保障 [13] 国务院优化专项债管理措施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 [13] - 允许地方依法分年安排专项债券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等偿还本息,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 [13]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抓好专项债券项目收入征缴工作 [14] 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52.8万亿元,控制在债务限额约57.9万亿元之内 [14] - 目前总体来看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出现过违约情形 [13]
一些地方专项债存偿还压力,国务院已出招
第一财经· 2025-09-23 11:19
专项债规模与增长 -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快速攀升 截至2025年7月末达约35.5万亿元 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比重约67% [2] -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2015年约0.1万亿元跃升至2025年4.4万亿元 [2] - 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截至2025年7月末约52.8万亿元 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约57.9万亿元之内 [9] 偿债压力与风险成因 - 专项债偿债压力加大 部分原因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及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 [1][2] -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从2021年约9.4万亿元连续三年下滑至2024年约5.7万亿元 2025年前8个月同比下降1.6% [2] - 部分专项债项目因前期申报夸大收益、推进不及预期导致资金闲置及运营后收益不及预期 例如广东省涉及6.6亿元 山东省涉及49.95亿元 [3] - 专项债利息必须用财政资金偿还 不允许"借新还旧" 个别欠发达市县偿还利息困难 [3][4] - 2024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3542亿元 占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比重约7.7% [4] - 2023年全国有10个省份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比高于10% 超出规定需启动财政重整计划的比例 [5] 风险化解与管理措施 -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意见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 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区倾斜 [8] - 允许对难以偿还本息的专项债项目依法分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调度其他项目收入等偿还 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 [8]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 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 [9] - 省级财政帮助市县垫付利息等措施保障了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 未出现过违约情形 [8]
超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9-05 16:20
专项债券新规核心内容 - 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规范专项债项目单位会计核算 加强还本付息资金管理及项目资产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 新规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旨在通过完善会计处理推动规范使用债券资金 合理预期财务风险 并为财政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信息支撑 [3] 专项债券市场现状 - 专项债已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融资工具 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4.4万亿元 [2] - 截至7月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35.5万亿元 占地方政府总债务余额52.8万亿元的67% [2] 会计处理具体要求 - 区分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项目单位账务处理 要求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判断是否承担本息偿还义务 若约定由项目单位承担则需确认负债 [4] - 项目单位需填制"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专项债券资金还款情况表" 归集包括累计/本期收到资金金额 偿还本息金额 资金支出金额及形成资产情况等关键信息 [4] 信息管理体系优化 - 当前专项债券信息散见于各会计科目 缺乏编报汇总体系 难以形成资金和资产全貌 [5] - 新规通过专项信息填报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 实现闭环管理 汇总数据可为地区及全国层面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
2025年6月财政数据点评:6月财政两本账表现分化,下半年财政政策仍将积极发力
东方金诚· 2025-08-04 10:55
财政收支表现 - 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较5月放缓0.4个百分点[1] - 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0.4%,较5月放缓2.2个百分点[1][9] - 1-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4%,支出累计同比上涨30.0%[1][10] 收入结构分析 - 6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7%,显示收入结构边际改善[4][5] - 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5.0%,个人所得税增长6.8%,增速分别较上月放缓1.1和5.5个百分点[6] - 印花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0.7%,受股市成交活跃度上升提振[6] 支出进度与结构 - 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全年预算的47.6%,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48.1%[7][9] - 6月基建类支出同比下降8.8%,民生类支出中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8.3%[9] 政府性基金动态 - 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0.8%,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21.9%[10] - 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79.2%,主要受专项债发行加快拉动[10] -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量2.16万亿元,同比增加6672亿元[10] 政策展望 - 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效率[2][12] - 下半年可能上调财政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或提高专项债额度[2][12]
严管专项债挪用之后
搜狐财经· 2025-07-18 19:00
专项债监管收紧 - 2025年上半年多个省份加大对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要求设立财政专户并实施穿透式监测系统[4] - 部分省份要求存在问题的县区"先整改再启动",暂停新专项债发行[5] - 某省往年能发5亿-6亿元专项债的县区,2025年上半年仅发行几千万元导致项目停滞[3] 专项债挪用情况 - 审计署2025年6月发现9省专项债问题金额1325.97亿元,其中651.8亿元被92个地区挪用至"三保"、偿债等领域[6] - 7省虚报支出完成情况涉及464.35亿元[6] - 挪用方式包括国企间交叉中标形成资金闭环、通过土地出让回流财政等[7] 挪用原因分析 - 中西部地区普遍因财政压力挪用专项债保障"三保"支出[6][13]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支出刚性矛盾突出,2025年仍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11] - 项目准备不充分及配套资金不足加剧资金挪用[12] 监管政策演变 - 2021年财政部明确禁止擅自调整专项债用途[9] - 2024年国务院提出建立问题台账、扣减限额等惩戒措施[9] - 厦门监管局2022年发现资金被用于义务教育、景观工程等违规领域[10] 监管影响评估 - 某省改革专项债项目机制,实行省市统筹分配并优先保障省级项目[15] - 县级财政受冲击最大,经济薄弱地区面临资金缺口与项目停滞矛盾[16] - 规范使用有助于提升资金效益,但短期内将压缩地方财政灵活性[15]
全国首次!北京拟发行专项债投向政府引导基金,规模100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20:12
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创新投向政府引导基金 - 北京市政府发行100亿元10年期专项债券 募集资金首次用于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创地方政府专项债用途先例 [1][2] - 该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 通过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 6月27日开始计息 [2] - 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扩围专项债用途 取消"负面清单"管理 允许投向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 [2] 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概况 - 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 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设立 [3] - 2024年1月完成大幅增资 出资额从1000 1亿元增至2500 1亿元 增幅达150% [3] - 2024年至2025年6月已出资941亿元参设9只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3] - 合作GP包括君联资本 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 今年还出资50亿元参设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二期 [3] 创新模式的意义与挑战 - 专项债为政府引导基金构建独立于财政预算的融资通道 可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1][7] - 政府引导基金平均DPI仅0.7 投资效益普遍不达预期 需关注基金运作效益 [4] - 2025年Q1全国地方国资设立基金数量同比减少2 5% 规模下降19 04% 显示出资压力 [7] - 该模式需地方政府具备较强财政实力 成熟GP合作体系和优质产业基础 [5]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专家认为该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预计其他城市将跟进 [4] - 专项债有政府信用背书 对银行保险等稳健型资金具备吸引力 [5] - 国务院近期发布文件要求规范政府投资基金 多地推动存量基金优化整合 [6] - 最终发行规模和投资效果仍需观察 可能成为重要创新实践 [7]
4.4万亿专项债变阵:多地企业账款清偿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8:38
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及用途 - 2025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 [1] - 新增专项债主要用途包括项目建设、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等 [1] -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为今年单列项目,重要性凸显 [1] 湖南省新增专项债分配 - 湖南省第二批新增债务限额794亿元,其中专项债务601.71亿元 [2] - 专项债分配:项目建设124.71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277亿元、解决拖欠企业账款200亿元 [2] - 转贷市县比例达98.33% [2] 云南省新增专项债分配 - 云南省新增债务额度1172亿元,其中专项债务955亿元 [2] - 专项债分配:项目建设230亿元、解决拖欠企业账款356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369亿元 [2] - 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的369亿元部分可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增专项债分配 - 广西第二批新增限额495亿元,其中专项债务365亿元 [3] - 专项债全部转贷市县,用于项目建设、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等 [3] 中央政策导向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4.4万亿元专项债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4] - 中央财经委员会表示高度重视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统筹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 [4] 历史背景与资金安排 - 2024年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及拖欠企业账款 [5] - 2024-2026年每年发行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 - 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用于化债 [5] 资金使用特点 - "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主要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6] - 单列的"解决拖欠企业账款"资金不在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范畴内 [6] - 云南新增专项债中仅24%用于项目建设,湖南新增专项债中58%用于项目建设 [6] 优化建议与专家观点 - 云南省人大建议优先将债务用于解决在建、续建项目遗留问题 [7] - 建议加强债券资金穿透式监管,确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目标 [7] - 专家表示"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重点用于偿还存量隐性债务,单列的"解决拖欠企业账款"主要用于解决政府拖欠工程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