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青海道
搜索文档
寻踪丝绸之路青海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6:47
丝绸之路青海道考古研究 -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公元4世纪至7世纪初以青海为中心、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在历史上被称为“河南道”或“吐谷浑路”[12] - 考古工作新发现保存完好的古道遗迹37段,调查沿线城址、烽燧、墓葬等各类遗存442处,其中新发现遗存40余处[13] - 考古成果证实丝绸之路青海道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清晰勾勒出“多元共生、互鉴互融”的文化图景[13] - 研究强调需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大视野下,加强对青海道沿线古代民族文化、中原文化遗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14] 热水墓群考古发现 - 热水墓群分布于海拔3400米至3500米区域,是6至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 - 2018血渭一号墓是青藏高原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出土大量金银器、丝织品等珍贵遗物,并发现一枚银质方形印章[17][18] - 印章印面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确认墓主人为阿柴王(吐谷浑王),为解读唐与吐蕃、吐谷浑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18] - 考古工作采用新理念,以2018血渭一号墓发掘为切入点,将察汗乌苏河两岸纳入工作范围,探寻区域聚落形态[17] 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考古价值 - 遗址位于海拔约2990米处,是目前唯一一处既有居址又有墓地的诺木洪文化大型聚落,三片墓地共有3000余座墓葬,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墓葬群[21] - 遗址出土了源自西亚的麦类作物、欧亚草原风格的铜器、中原地区的彩陶及南亚的红玉髓珠等多元文化因素遗存[22] - 遗址是早期人类适应征服青藏高原的重要例证,为探讨柴达木盆地早期农牧文化互动和古代多民族融合进程提供了历史依循[22] 多学科合作与年代学研究 - 对2018血渭一号墓采用实验室考古理论,将文保工作前置,精细化清理并复原了漆盘、铜铠甲等多套遗物,为研究提供了更详实的资料[23] - 通过对墓葬出土木材进行树轮年代学研究,确定从唐代早期到中唐时期,青海道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道路之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