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标识
搜索文档
更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标识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文章核心观点 - 构建和推广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举措 旨在通过提炼具有深刻内涵和生动形象的中华文化符号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并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1] 中华文明标识的内涵与构成 - 中华文明标识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文化特征的符号化表达 具体载体包括思想观念、语言文字、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杰出人物和自然景观等 [2] - 标识体系兼顾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 例如长城、故宫等以其工程工艺和文化气象展现“形” 而特色饮食、民族服饰等则在细节中传递“神”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 [2] 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方法 - 传播需增强情感共鸣以超越文化隔阂 通过价值共鸣和思想共鸣来触发情感体验 例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融合 成功以情感人 [3] - 应巧妙将中华文明标识融入国际叙事 采用具象化、人情味的表达方式突破时空和文化差异 提升共情效果 [3] - 利用艺术节、艺术展、音乐节、歌舞表演等多样化视听形式增强表现力 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传统节俗与歌舞结合 [4] - 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推荐实现在地化、个性化内容分发 提升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标识体系的构建重点 - 构建过程需从日常文化元素中挖掘闪光点 提炼具有感染力的标识 并围绕和平发展、生态保护等国际议题 阐释其背后的中国思想与理念 [4] - 展现标识时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确保从形式到精神都能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气韵和魅力 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