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

搜索文档
海南航天主题美术摄影作品展在海口开展
海南日报· 2025-10-04 09:19
海南航天主题美术摄影作品展在海口开展 "这次展览以艺术之美礼赞航天成就,希望能在国庆节期间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兼具科技感与 人文情怀的视觉盛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表示。 首展持续至10月6日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才丰 蔡曼良)近日,"向天图强・逐梦苍穹"海南航天主题美术 摄影作品展在海口开展。展览现场,40幅美术作品与20幅摄影作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及 航天爱好者前来观展。 本次展览的美术作品以细腻笔触彰显了航天相关主题的视觉美学和科研人员的家国情怀;摄影作品 以纪实视角定格火箭腾空的震撼瞬间、科研生产的奋斗图景等画面,生动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坚 实足迹和人文温度。 "我的参展作品《问鼎九天》描绘的是长征五号在文昌发射的场景。火箭发射时的轰鸣与璀璨,令 我印象深刻。"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丁孟芳谈及创作初衷时表示,航天题材自带 感染力,体现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强大,其蕴含的拼搏、创新、担当精神,是激励群众奋发的力量源 泉。 "展出的美术作品视觉冲击力特别强,令人很振奋!我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海口经济 学院学生姜依含特地和同 ...
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点映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8 11:11
人民网墨西哥城9月25日电 (记者谢佳宁)9月2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的中国首 部8K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点映活动在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办。本次活动由墨西哥 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拉美总站联合举办。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与50余名当地民众共同 观看了这部展现中国航天成就与宇宙壮美景象的影片。 《窗外是蓝星》是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亲自拍摄。影片以航天员视角呈现了他们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的非凡旅程,展现浩瀚宇宙的壮美景象和 细腻的太空日常生活。全片采用国产超高清摄影技术,融合科学探索与人文情感,致敬中国航天事业的 辉煌成就。 石岳文主任在致辞中表示:"《窗外是蓝星》以8K超高清的影像技术,真实记录了中国航天员在空 间站的工作与生活。通过航天员的视角,我们不仅能看到浩瀚太空的壮丽景象,还能感受到人类在探索 未知、追逐梦想道路上的勇气与坚持。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全人类 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共同理想。今天的点映,不仅是一场影像盛宴,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心灵交流。 希望这部影片能够让墨西哥的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 ...
“沙漠玫瑰”——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巾帼博士
新华社· 2025-05-01 02:57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群被称为"沙漠玫瑰"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外表柔丽但内心坚毅,在航天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工程师骆琦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负责实时监测火箭系统参数,其团队通过多维数据评估为任务成功提供关键支持 [1] - 飞行试验评估中心的建立使火箭飞行快速评估报告生成时间从3-7天缩短至1-3分钟,实现了质的飞跃 [3] 航天技术发展 - 安金霞博士带领团队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从无到有建成飞行试验评估中心,解决了我国航天事业对专业评估系统的迫切需求 [4][5][8] - 新一代航天测控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满足遥外测数据的实时与事后处理分析,且更加稳定可靠,成为东风航天城"神经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航天人才培养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进行聚力攻关,为科技人员提供发展平台 [10] - 多位女性博士如郑丹、闻讯、刘巧玲等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突破,从数据处理到任务指挥等多个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9][10][11] - 科技人员展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如安金霞团队通宵工作后仍坚持提前到岗继续攻关 [7]
助力九天揽星河:中国航天事业幕后的科学仪器品类盘点
仪器信息网· 2025-04-27 11:13
航空航天科学仪器概述 - 科学仪器是航天任务的幕后英雄,支撑材料分析、环境模拟、测控通信等关键环节 [2][3] - 中国航天事业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到如今空间站建设,科学仪器全程助力 [3] 材料分析仪器 - **光谱仪**:ICP-OES可检测材料中微量元素至ppm/ppb级,确保成分符合航天标准 [6] - **电子显微镜**:SEM分辨率达纳米级,TEM可观察原子排列,优化材料制备工艺 [7] - **热分析仪**:TGA分析材料热稳定性,DSC测定熔点等参数,指导加工工艺 [8] - **X射线衍射仪**:分析高温合金析出相(如γ'相),提升火箭发动机叶片稳定性 [9] - **拉力试验机**:验证航天铝合金/钛合金在发射载荷下的强度(如空间站抗微陨石撞击能力) [10] - **超声波探伤仪**:定位火箭复合材料层间脱粘缺陷,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检测 [11] - **月壤分析**:嫦娥五号月壤通过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微观形貌及元素含量 [13] 环境模拟仪器 - **真空模拟设备**:气压降至10⁻⁶Pa以下,测试卫星热控系统性能 [15] - **辐射模拟装置**:评估电子元器件抗质子/电子辐射能力,延长航天器寿命 [16] -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范围-196℃至+200℃,模拟太空极端温度交变 [17] - **微重力设备**:落塔/抛物线飞行提供微重力环境,支持流体物理等研究 [18] - **太阳辐射模拟**:辐照强度达1500W/m²,测试太阳能电池翼衰减率 [19] - **碎片撞击模拟**:以3-15km/s速度模拟厘米级碎片撞击,优化防护盾设计 [20] - **天和核心舱测试**:通过真空热试验设备验证热控系统在轨稳定性 [22] 测控通信仪器 - **卫星导航设备**:北斗/GPS接收机实现航天器米级定位与轨道控制 [24] - **遥测遥控系统**:监测航天器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发送控制指令 [25] - **通信天线**:Ka频段/激光通信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与容量 [26] - **原子钟**:铷原子钟稳定度10⁻¹⁴,为"天问一号"提供纳秒级时间基准 [27] - **相控阵雷达**:在神舟-天和对接中实现毫米级相对位置测量 [27] - **量子通信**:"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增强通信安全性 [27] 其他关键仪器 - **惯性导航**:陀螺仪/加速度计提供航天器姿态与航向数据 [29] - **振动测试**:模拟火箭发射振动(如长征五号发动机160dB噪声测试) [32] - **气体分析**:质谱仪监测舱内O₂/CO₂浓度,保障航天员安全 [31] - **粒子计数器**:确保嫦娥探测器光学部件装配环境洁净度(粒径≥0.1μm) [33] - **无容器实验柜**:天和核心舱内静电悬浮样品,避免容器污染 [36] - **流式细胞仪**:分析航天员体液代谢物,评估太空环境健康影响 [35]
北京号最精彩 | 进展抢先看!门头沟1983套安置房预计10月底交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4 19:20
文旅活动与景点推广 - 天坛公园春季花卉景观呈现铃兰 紫藤 二月兰 梨花等多品种交替绽放的观赏盛况 [2] - 前门三里河公园凭借小桥流水景观在社交平台热度攀升 被游客评价为"江南水乡搬进京城" [6] - 昌平区推出五一假期夜长城 音乐节 图书馆等多元文旅活动组合 [10] - 首钢园五一期间举办精酿啤酒节 春季运动会 高炉艺术节 艺术展 机车市集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 [12][14] - 东城区东四北大街通过系统性街巷整治 实现建筑景观与市政交通协同升级 提升行人通行与居民休憩体验 [16] - 顺义仁和公园1.4万余株牡丹进入盛放期 形成规模性观赏景观 [18] - 北海公园北岸万佛楼景区种植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马褂木 具有植物活化石地位 [20] - 居庸关关沟七十二景中包含李凤姐墓(白凤冢)历史景观 [24] 城市建设项目进展 - 门头沟大峪化工厂棚改安置房项目基本完工 1983套住宅预计10月底交付验收 [8] 航天产业纪念活动 - 海淀区作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 在中国航天日55周年之际凸显航天产业发展历程 [4] 文化传播项目 - 长城新媒体联合八家省级媒体推出《运河飞花令》第三季微视频 第二站聚焦天津运河漕运历史文化 [6] 医疗资源配置 - 海淀区8家三级医院开设体重相关门诊 包括海淀医院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老年医院 北京世纪坛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 [16] 媒体平台发展 - 北京日报社新媒体聚合平台"北京号"自2019年底上线 已吸引近500家号主入驻 形成20个垂直领域发布矩阵 [26]
神二十乘组出征前寄语中国航天事业
新华网· 2025-04-23 21:50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55年前发射成功 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序幕 [1]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恰逢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暨第10个中国航天日 [1] - 航天发展历程被描述为奋斗史 发展史和辉煌腾飞史 记录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伟大历程 [1] 航天员队伍构成 - 神舟二十号乘组由指令长陈冬及航天员陈中瑞 王杰组成 [1] - 陈冬将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 两次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 [1] - 陈中瑞与王杰来自第三批航天员 均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 航天精神传承 - 中国航天成就依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老一辈科学家奠定基础 [2] - 航天人保持特别能攻关精神 该精神源于两弹一星时期在荒芜中开创事业的先辈 [2] - 新时代航天员将个人梦与中国梦 航天梦紧密相连 [2] 任务目标 - 乘组将追随先辈足迹 牢记先辈重托 跑好空间站阶段属于他们的这一棒 [1] - 航天员计划为建设航天强国 科技强国再创佳绩 再立新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