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风文明
icon
搜索文档
宁波镇海九龙湖: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人民网· 2025-06-18 19:20
乡村振兴实践 - 九龙湖村通过艺术赋能改变村民旧习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线路,包括在村民家门口放置红色货柜并帮助整理柴火堆放 [3] - 开展"校地联建"聘请高校教授、手艺人等为"乡村顾问",通过绿植造景和艺术小品实现"见缝插绿",村民积极参与改造并形成文明发展共识 [3] 乡村教育创新 - 翁周明开设科学实验公益课,从最初三四人参与发展到平均近二十人,每半个月加场一次,解决乡村孩子课程体验难题 [4][6] - 九龙湖镇以九龙湖村为试点开展"乡村青少年素养共振计划",组建"草根智库"吸纳能人开展文明实践项目,包括越窑青瓷文化传播、牡丹画教学等 [6] 文旅IP与文明建设 - 九龙湖镇推出文旅IP"龙九九"并打造乡风文明示范带,创新"文明9+9"工作法(九类场景+九项举措)吸引人才入村 [7] - 村里引入书画"大咖"开班授学,建设越窑青瓷文化项目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村民发挥特长参与红色历史文化馆讲解等 [7][8] 产业融合发展 - 农家乐共富工坊带头人陈月波研制新颖糕点并拓宽山货销路,王连芬四姐妹打造乡村版"爱丽丝仙境"吸引海内外游客 [7][8]
文明乡风入心坎 村民日子好起来——多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观察
新华网· 2025-05-22 23:30
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 广东、云南、江苏等地立足地域特点探索特色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使古村落焕发新生、乡村治理更具温度、群众生活更和谐 [1] 古村文化活化与产业带动 - 广州塱头村活化利用24座明清祠堂和书室,通过"微改造"将古建筑转为公共空间和民宿,并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春阳台",使古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2] - 塱头村2024年接待游客超9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倍,民宿、餐饮业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2] 民族特色议事机制促进发展 - 云南猴桥村傈僳族利用火塘文化创设"火塘会",2019年11月以来组织超300次议事活动,覆盖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议题 [3] - 通过"火塘会"推动路面硬化、路灯安装等基建改善,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3] 志愿服务体系构建 - 江苏贾汪区组建1854个"十必联"志愿小分队,发动2000多名村民小队长及志愿者,累计解决群众问题约3万件 [5] - 志愿服务覆盖喜丧事、急病难事、矛盾纠纷等10类场景,并重点关注情绪疏导 [5]
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无界创客”激活侨乡振兴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5-15 22:05
项目概述 - 江门开平塘口"IE公社"建设暨"无界创客"招募计划正式发布,旨在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者[2][3][4] - 项目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江门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7][8][9] - 项目通过"乡风文明+数字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现代化乡村社区[9][10] 项目定位 - "IE公社"是融合数字基因与乡土文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强调"不管I人还是E人,来了都是一家人"的包容理念[17][18][23] - 项目是江门落实中央"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探索,旨在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破解空心化难题[25][26] - 江门市将以塘口镇为试点,探索"塑形"与"铸魂"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构建"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28][29] 项目特色 - 发布"IE公社"吉祥物"糖糖"和"可可",寓意"甜美"与"活力",为都市人提供对抗焦虑的生活方式[31][32][33][34] - "无界创客"定义为打破地域、行业、思维边界的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包括自由职业者、数字游民、创意工作者等[35][36][37] - 项目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共享办公设施,符合政策的创业项目可申请最高30%补贴,配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福利[59][60][61] 项目成效 - 塘口镇从仅剩9户留守到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形成四类人群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生态[44][45][46] - 近三年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带动超2000人就业[55][56] - 2024年塘口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工业投资增速达124.8%,展现强劲发展势头[56][57] 未来规划 - 计划联动网络文学孵化中心、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巩固人才生态,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活力引擎[61][62] - 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聚焦青年创业孵化平台、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基地三大任务[75][76][83] - 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具有侨乡特质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形成"人才振兴+青年发展"的双赢格局[8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