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搜索文档
走进北大红楼 重回“觉醒年代”追溯信仰之源
央视网· 2025-10-03 20:36
历史地位与核心价值 - 北大红楼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1] - 建筑建成于1918年,曾为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和图书馆所在地[4] - 目前展出文物、史料、图片、艺术品超过2000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珍贵见证[5] 场馆展示与教育功能 - 馆内设有图书馆主任室、阅览室、大教室等六处原址复原场景[5] - 保留重要历史文物如100多年前李大钊批阅的北大哲学系学生唯物史观试卷[7] - 与中小学合作开发现场式课程,年参观量达数十万人次[11][15] 文化传播与青年参与 - 形成多元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包括北大红楼大讲堂、读书会和CITY WALK红色寻访路线[11] - 承担北京市"觉醒年代"研学行活动,让高校学生深度参与红色历史课题研究[11] - 拥有数百人志愿讲解员队伍,包括12岁具有三年讲龄的学生讲解员[13][15] 精神传承与社会影响 - 学生参观后感受到国家精神传承的责任感,实现历史接力棒的具象化传递[17] - 注重挖掘新研究成果,如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问题的初步认识等史料解析[9] - 通过文物故事讲解使青年更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5]
校馆弦歌 | 走进北大红楼 重回“觉醒年代”追溯信仰之源
央视新闻· 2025-10-02 04:18
历史地位与核心价值 - 北大红楼是百年建筑,曾为北京大学校舍,是新文化运动高潮和五四运动重要策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主阵地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1] - 建筑建成于1918年,原为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和图书馆所在地,现展出文物、史料、图片、艺术品超过2000件,其中六处为原址复原[5] - 该地点是中国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进高校课堂的实践地,保留有李大钊批阅的北大哲学系学生唯物史观试卷等珍贵史料[7] 当代教育与社会功能 - 场馆已形成多元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定期举办北大红楼大讲堂、读书会等知名品牌活动,并与中小学合作开发现场式课程方案[11] - 推出适合年轻人的CITY WALK红色寻访路线,承担北京市"‘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觉醒年代"研学行活动,让高校学生深度参与红色历史课题研究[11][12] - 场馆通过发布研究课题吸引高校学生参与,使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更深入参与活动[14] 参观体验与社会影响 - 场馆通过实地旧址和复原场景拉近参观者与历史先辈的距离,使历史形象更加立体,帮助学生从课本知识点的记忆转变为理解为国家寻出路的热血精神[1][3] - 每年吸引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志愿讲解员队伍规模达数百人,包括有三年"讲龄"的12岁学生,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精神[18] - 参观者感受到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国家传承重任的火炬,将百年前解决内忧外患的使命转化为当代民族复兴的努力[20]
致敬青春少年的理想信念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话剧《红色的起点》创作背景 - 国家话剧院出品的话剧《红色的起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在京上演,该剧围绕党的诞生历史情境展开,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1] - 原著《红色的起点》由叶永烈耗时10多年完成,全书46万字,主创团队参考大量珍贵史料将其搬上话剧舞台 [1] - 剧作生动展现1919-1921年上海革命历史,综合运用话剧、诗歌、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还原建党前后的历史场景 [1] 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 采用"大事记"叙事结构,通过第一人称讲述串联关键历史节点,突破传统舞台表现形式的局限 [2] - 舞美设计融入当代艺术元素,舞台视觉采用几何切割效果,仅用十几把黑色椅子配合简约线条色彩构建历史空间 [2] - 创新运用10块多媒体屏幕投影历史场景,通过纪录片片段、烟雾效果、动态画面等增强历史氛围 [2][3] - 多媒体技术实现时空转换,如五四运动场景、北京雪景、骡车行进等画面的流畅切换 [2][3] 年轻化表达特点 - 启用年轻演员演绎历史人物,演员年龄与角色相仿,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3] - 通过新技术形式和个性化表现手法讲述历史,使革命题材更易被当代年轻观众接受 [3] - 舞台呈现既还原历史人物形象,又展现热血青年特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3] - 创新表达方式有效传播党的初心,激发年轻观众对理想信念的认同 [3]
《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 鲁迅故乡展出76件珍贵文物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36
展览活动 - 《新青年·新觉醒——纪念〈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特展在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展览分为"点燃新文化的火炬"和"吹响新时代的号角"两个板块 [1][3] - 展览通过史料、图片、文物等形式生动再现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背景、历程与意义 [3] - 现场展出76件珍贵文物,包括2件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和3件国家三级文物 [3] 文物展品 - 展品包括鲁迅致胡适信(国家一级文物)、施存统写给钱玄同的信、钱玄同和黎锦熙编辑出版的《国语月刊》特刊《汉字改革号》等 [3][5] - 鲁迅作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在该杂志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等作品 [5] 合作与书店 - 绍兴鲁迅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鲁迅文化研究、展览等领域深入合作 [5] - 两家文博单位联合打造的鲁迅书店在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对外开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