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北大红楼 重回“觉醒年代”追溯信仰之源
央视网· 2025-10-03 20:36
在北京五四大街上,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北大红楼",更因所 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主阵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诞生于此。 今天,让我们走进北大红楼,和大家一起聆听"觉醒年代"的热血呐喊,追寻革命先辈的求索足迹。 李大钊、陈独秀当年的办公室、授课的大教室,毛泽东曾工作过的阅览室,还有学生筹备五四游行时的房间,一 间间实地旧址,一幕幕复原场景,让今天的人们一下拉近了与先辈的距离。 北京汇文中学学生 郭腾文:在课本中读到过五四运动,之前只是记知识点。现在站到了这里,真的懂得了为国家 寻出路的热血。 北京汇文中学学生 杨泓睿:看到这些标语,有一种磅礴的力量,站在这里我会更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热情和 一种求知的精神。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 李梓豪:来到这个地方,亲自看这个地方,让这段历史在大家心中形象更加立体,能够更好地 感受这段历史,感受我们的精神。 北大红楼建成于1918年,是当时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图书馆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修缮,成为展示新文 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 ...
校馆弦歌 | 走进北大红楼 重回“觉醒年代”追溯信仰之源
央视新闻· 2025-10-02 04:18
在北京五四大街上,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北大红楼",更因所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这里曾掀起新 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就诞生于此。 今天,让我们走进北大红楼,和大家一起聆听"觉醒年代"的热血呐喊,追寻革命先辈的求索足迹。 李大钊、陈独秀当年的办公室、授课的大教室,毛泽东曾工作过的阅览室,还有学生筹备五四游行时的房间,一间间实地旧址,一幕幕复原场景,让今天的 人们一下拉近了与先辈的距离。 北京汇文中学学生 郭腾文:在课本中读到过五四运动,之前只是记知识点。现在站到了这里,真的懂得了为国家寻出路的热血。 北京汇文中学学生 杨泓睿:看到这些标语,有一种磅礴的力量,站在这里我会更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热情和一种求知的精神。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 李梓豪:来到这个地方,亲自看这个地方,让这段历史在大家心中形象更加立体,能够更好地感受这段历史,感受我们的精神。 北大红楼建成于1918年,是当时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图书馆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修缮,成为展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 播、中国 ...
校馆弦歌丨“我们汇聚成潮水的方向”——当弘扬红色文化成为青年中的新“时尚”
科技日报· 2025-09-29 16:20
喻伟本人的求学经历也有些特殊。他本科在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刚走出高中校园的喻伟对人 生没有明确方向,就选择了当时看起来最热门的专业。 大三时,喻伟担任书院的"朋辈辅导员",负责本科新生的思政工作。在这过程中,他有幸与许多西迁的 老教授及其学生、亲属交流对话。1956年,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员工听党指挥跟党走,从上海奔赴黄 土地。老教授身上的"西迁精神",深深触动了年轻的喻伟。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每次去北大红楼,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喻伟内心总会涌上一股感动。 这里是见证他青春成长历程的重要一站。 两年前,喻伟加入"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该项目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的重点活 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研学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开展相关研学。 来北大红楼,就是在进行一次错位时空的对话。喻伟刚一入学就加入了学校和学院的青年讲师团,几年 下来,他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00余场,覆盖2万余名听众。在北大红楼,他看到前辈们也是前赴后继, 将"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乍听起来和中华民族毫无关系的理论传入中国,并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 ...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9-27 10:42
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 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伟大社 会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 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 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
坚持,全靠坚持(大家谈人生)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文学创作与出版 - 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于1953年开始创作,1956年底完成清样,1957年部分连载,但正式出版延迟至1979年5月,从写作到出版经历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3][4] - 《青春万岁》自1979年首次出版至2025年的46年间从未停止加印,并衍生出多种版本,包括中国出版集团版、作家出版社版、插图版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部分章节被选入中小学教科书 [4] - 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写于1973年至1978年,搁置35年后于2013年出版上下册,获得2014年“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及2013年“中国好书”奖 [5] - 短篇小说《初春回旋曲》与《纸海钩沉——尹薇薇》均根据几十年前的原稿于上世纪末编辑而成,《从前的初恋》则来自1956年的文稿,于2022年发表 [5][6] - 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61卷,标志着其持续70年的笔耕不辍 [6] 国际影响与多语言能力 - 《青春万岁》出版了阿拉伯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及数种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版,体现了其作品的国际传播力 [5] - 具备多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包括在央视进行英语专题对话、翻译美新作家短篇小说、在土耳其用土耳其语致祝酒词、在乌兹别克接受乌兹别克语采访、在哈萨克斯坦用哈萨克语演讲、在伊朗用波斯语致词15分钟、在日本用日语致答词,并参加过德语学习班 [7] - 学习语言的核心目的是深入生活、扩大见闻、与各地人民打成一片,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友好的中国写作伙伴 [7][8] 学习理念与时代适应 - 将学习视为主心骨,认为学习能带来信心,不怕等待,强调“学在前,用在后”的重要性 [6][8] - 积极适应新时代技术,热爱上网、使用手机和DeepSeek等AI工具,将AI视为超级百科全书,用于补充知识、释疑纾困,同时认为AI是基于统计的平均数,树立了必须超越的标杆 [8][9] 健康管理与生活坚持 - 自1952年起坚持游泳73年,包括在新疆农村的黄泥水中尝试,并持续每天走步计步15年以上,标准为6000步以上,同时进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太极、八段锦等锻炼 [9] - 坚持规律作息,包括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天睡眠7小时,并坚持视听新闻与体育节目,欣赏交响乐、那不勒斯歌曲、河北梆子、京剧、昆曲等 [9] - 坚持年年访问调研新疆,与北京平谷黄松峪雕窝村农民共度中秋节,进行肌肉与肺活量训练,坚信身心健康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要素 [9]
经典常谈丨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态度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可丢弃 同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1] - 唯物主义方法应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南 而非剪裁历史事实的现成公式 [1] - 警惕教条主义倾向以免走向马克思主义对立面 19世纪80-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将历史唯物主义标签化造成思想混乱 [1] 恩格斯对错误思潮的批判 - 批评德国青年作家将唯物主义作为套语标签 不作进一步研究 [2] - 强调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个别字眼要从总体把握 需理解总的联系 [2] - 历史观是研究工作的指南 不是构造体系的杠杆 [2] - 整个世界观是方法而非教义 提供研究出发点和研究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坚持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和行动指南 [2] - 批评法国社会主义者德维尔将条件性原理解释为绝对原理 [2] - 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不是必须机械重复的教条 [4] 国际工人运动实践指导 - 恩格斯关注美国工人运动 批评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机械照搬著作观点 [3] - 列宁概括马克思主义要求每个原理都要历史地联系具体经验考察 [4] -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 用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 毛泽东较早指出本本主义危害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原则 [4] - 邓小平强调根据现在情况认识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4] - 坚持实事求是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5]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08:28
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 - 天然的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 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理想 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 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锐利思想武器 深受人民喜爱 深得人民认同 广为人民拥有[9]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9] 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声明自己理论的人民立场 这一立场贯穿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始终 从未有过丝毫含糊、动摇、偏离[10]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充满深厚感情 马克思为家乡农民拥有捡拾枯枝败叶的生存权辩护 抨击莱茵省议会将捡拾枯枝败叶定为盗窃罪[11]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是贯穿其中的红线 人民的地位至高 人民的情怀至真 人民的福祉至重 是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明特色[12] 深远的预见力 - 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实 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 注重研究事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指引人们把握历史主动 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1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事物发展有着内在规律 规律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规律可以认识 人们通过认识规律、把握和运用规律 按照规律作用的方向设定目标 就能获得行动自由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4]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的基础上 得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结论 为人们观察时势、展望未来提供科学指引[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主义必然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 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我国国情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形势、科学谋划未来 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的目标任务[15] 强大的解释力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 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 帮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事物的根本 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动力[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16]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提供"望远镜"和"显微镜" 我们所处的时代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17]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激烈较量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人类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地缘政治冲突问题 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解释[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8] 持久的创造力 - 马克思主义发展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也是认识见诸实践、实践深化认识 二者深度互动、相互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不仅为认识真理开辟广阔道路 而且为推动实践拓展广阔空间[19] 马克思、恩格斯紧紧围绕回答他们所在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 以忠于真理、献身真理的理论勇气和崇高风范 以天才般的卓越智慧 经过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 创立马克思主义 实现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19] 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 以实践为目的 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始终把指引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创立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 不断深化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概括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和"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20] 彻底的批判力 -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旧世界、建设新社会、不断同各种谬误进行斗争中发展壮大的 将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以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致力于变革一切不合理现实[21] 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创造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称自己的理论为"批判的哲学" 旨在"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22] 马克思、恩格斯依靠批判辨别思想是非 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中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 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克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重大缺陷 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清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成分和道德幻想 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彻底的批判力主要体现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体现为敢于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25] 强劲的吸纳力 -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 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以满腔热忱对待新生事物 不断用最新的知识、经验、发明创造来丰富和发展自己[26] 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入研究、借鉴吸收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 所具有的包容性前所未有 马克思光写作《资本论》就翻阅研究1500多本著作[26]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并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 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开放姿态 熔铸古今、汇通中西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内容博大精深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28] 这一重要思想贯通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30] 这一重要思想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尤为关注 目的就是要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31] 非凡的锻造力 - 马克思主义是在攀登思想高峰中迎来壮丽日出的 探求未知足迹 留给后人经典 既为人们指出通往高峰的路径 也为人们登高望远创造便捷条件 还为人们提供思维训练的磨刀石、成长进步的助推器[32]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认识工具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越多越深入 掌握这一认识工具就越牢靠 运用就越熟练 观察世界就愈加心明眼亮[32] 马克思主义是整体的理论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给人们提供立于高山之巅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间万象的有力支点[32] 马克思主义是知识密集的理论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不仅能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丰富思想 而且能获得被其批判研究吸收过的各种学说的丰富知识[33]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任何问题都注重追根究底 探究事物的本源 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 从来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34]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
人民日报· 2025-09-12 10:5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 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 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理想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 [2] - 深刻揭示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2] - 指明人类解放的条件和途径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建设自由人联合体 [2] 人民立场与实践 - 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声明理论的人民立场 贯穿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始终 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3] - 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没有不同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3] -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充满深厚感情 马克思为农民生存权辩护 抨击立法将捡拾枯枝定为盗窃罪 用遗产帮助革命战友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贯穿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5] -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 [5]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让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工作 发挥法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5] 深远的预见力 - 马克思主义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指引把握历史主动 [6] - 事物发展有内在规律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可以认识把握 无产阶级政党更能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7] - 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恩格斯预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规模和后果 [7] 战略规划与目标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 提出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目标任务 [8] - 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 明确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 [8] - 围绕强国建设提出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金融强国等目标 [8] 强大的解释力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 帮助透过现象看本质 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因 [9] - 马克思主义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较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解释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 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作出新概括 提出六个必须坚持 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 [11] 持久的创造力 - 马克思主义发展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认识与实践深度互动相互转化 [12] - 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目的和检验标准 指引改造自然和社会 [13] - 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概括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和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3] 彻底的批判力 -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同各种谬误斗争中发展壮大 以无私无畏革命精神变革不合理现实 [14] - 马克思、恩格斯依靠批判辨别思想是非 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1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自我革命精神消除消极因素 同外部围堵遏制打压作坚决斗争 [18] 强劲的吸纳力 -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思想体系 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用最新知识、经验、发明创造丰富发展自己 [19] -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借鉴吸收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翻阅研究1500多本著作 [1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之道、道德理念、思想方法、表达方式 [23] 关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新动态和趋势尤为关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4] -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数字经济、基础研究、新能源技术与能源安全等主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24] 非凡的锻造力 -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认识工具 阅读经典越多越深入 观察世界愈加心明眼亮 [25] - 马克思主义是整体理论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提供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间万象的有力支点 [25] - 马克思主义是知识密集的理论 研读经典能获得丰富思想和知识 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历程 [26] 理论彻底性与思维训练 -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问题追根究底 探究事物本源 弄清来龙去脉 不半途而废 [27] - 马克思在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领域很多且都不是浅尝辄止 [27] -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充满哲学智慧 研读经典能得到理论思维训练 提高思辨能力 [27] 学习与实践成效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丰富政治智慧、思想智慧、经验智慧 学好用好能获得成就事业、提升自我的珍贵滋养 [28] - 党员干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能掌握履职尽责看家本领 提高政治站位、打开思维视野 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28] - 理论工作者深学细悟能找到理论研究扎根中国大地、解答时代课题、服务现实需要的有效途径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28]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七大生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 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 以彻底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理想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 [2] - 深刻揭示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2] - 指明人类解放的条件和途径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建设自由人联合体 [2] 人民立场与实践 - 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声明理论的人民立场 贯穿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始终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精神武器 [3] - 马克思为农民生存权辩护 抨击立法将捡拾枯枝定为盗窃罪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赞美工人品格 [4] -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 历史规律与预见力 - 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预见力 立足现实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6] - 事物发展有内在规律 规律可认识把握和运用 无产阶级政党更能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7] - 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如1929-1933年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恩格斯预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7] 战略规划与目标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目标任务 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强国建设目标 [8] - 明确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金融强国等目标 [8] - 强调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 前瞻把握国际形势影响 [8] 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提供望远镜和显微镜 帮助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事物根本 [9][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六个必须坚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等 [11] 实践与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创造力 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目的和检验标准 [12][13] - 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态度对待真理 揭示理论创造的科学路径 从物质生产方式找历史动因 [12] - 习近平总书记深化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 坚持两个结合根本途径和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13] 批判精神与斗争 - 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批判力 在批判旧世界和同谬误斗争中发展壮大 以无私无畏精神变革不合理现实 [14] - 马克思、恩格斯依靠批判辨别思想是非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秘密 反对工人运动错误倾向 [1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以自我革命精神消除消极因素 [18] 开放性与吸纳力 -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劲的吸纳力 以海纳百川胸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用最新知识丰富发展自己 [19] - 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翻阅1500多本著作 恩格斯利用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写出《自然辩证法》 [19][2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古今汇通中西 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国文明成果 [21][23] 理论价值与影响 - 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凡的锻造力 是人类最伟大的认识工具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25] - 马克思主义是知识密集的理论 研读经典可获得丰富思想和知识 了解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历程 [2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政治智慧思想智慧经验智慧 学好用好可提升自我成就事业 [28]
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丰富内涵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5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与学理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以深刻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 以完备体系论证理论科学性[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1] - 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是推进理论创新重要途径 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提升至新水平新境界[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发展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后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回答重大时代课题[2]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2] - 需结合第五卷学习 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2] 理论创新成果与存在问题 - 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形成系列理论创新成果[3] - 党的二十大后理论界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取得重要成效[3] - 存在学理深度不够 学科支撑薄弱 逻辑框架不严密 基本原理提升概括不到位等问题[3] 学理化阐释的具体路径 - 学理化是体系化基础 内核是厚植学术根基注重理论提升[4] - 把历史经验升华为历史规律 如"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蕴含深彻学理性[4] - 把创造性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 党的二十大从学理上提炼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4] - 在解决时代课题中推进理论创新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5] - 从原创性贡献中提炼基本原理 如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新的文化生命体"等概念[5] - 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 如魂脉和根脉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等表述[6] 体系化研究的逻辑构建 - 体系化核心是构建逻辑框架 需确定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7]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逻辑起点 目标指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7] - 确立标识性范畴如党的全面领导 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等 构成体系支点[8] - 需提炼体系主干即科学体系"四梁八柱" 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五个方面历史意义[8] - 构建逻辑框架揭示理论要素内在联系 形成严密完备体系[9] - 提炼思想精髓如"六个必须坚持" 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9] - 从体系中概括基本原理并深化哲学根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0] 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发展性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丰富拓展并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10] - 深化学理化需从具体到抽象 从政策解读向理论建构提升[10] - 深化体系化需完整呈现逻辑起点 目标指向 标识性范畴 体系主干 逻辑框架 思想精髓 基本原理 哲学根基等要素[10] - 理论体系需有效解答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