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养

搜索文档
打破“唯论文”壁垒 今年首批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07:53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进展 - 自2022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以来,已建设3批共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支持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 [1] - 构建了校企"四共"(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四通"(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新机制 [1] - 计划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将学院在读研究生占比从4%提升至20% [1] 培养模式创新 - 企业提供5100多个产业一线研究课题作为工程硕博士科研选题来源,校企联合建成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 [2][4] - 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重建,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可作为申请学位答辩内容 [2]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2] 产教融合成效 - 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2%,其中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本企29%+其他企业42%) [3] - 3年来举办4期校企导师研修班,培训校企导师2000余人 [4] - 培养改革将从小范围试点向67个专业学位类别和本科教育推广,辐射数百万工科本科生 [3] 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自2024年1月起施行,为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提供法律依据 [1][2] - 发布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打破"唯论文"评价壁垒 [2] - 研制《工程硕博士培养标准汇编(第二卷)》,完善培养工作指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