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亲子沟通
icon
搜索文档
初中生抑郁沉迷游戏,妈妈的应对之策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09:36
(原标题:初中生抑郁沉迷游戏,妈妈的应对之策) 了解孩子抑郁沉迷游戏的原因 孩子出现抑郁、不出门、不上学且黑白颠倒打游戏的情况,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从心理层面来 看,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社交困扰 等诸多挑战。如果在这些方面遭遇挫折,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就可能导致他们 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从而选择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 游戏本身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它有着激烈的竞争、无限的挑战和丰富的奖赏机制,能让孩子在虚拟世界 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轻易得到的体验,使得孩子容易沉迷其中,进而对现实 生活产生回避感。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溺爱或严厉苛责,都可 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促使他们在游戏中寻求慰藉。此外,家长自身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也会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 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妈妈要以平和、理解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和支持,而 不是指责和批评。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心情相对较好的时候,坐下来与他好好聊聊。 在沟通时, ...
2岁半到3岁:孩子说“不”的阶段
经济观察报· 2025-11-16 14:10
2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 幼儿对车辆的大小、类型和标志表现出浓厚兴趣,学习新词汇时会兴奋地反复念叨 [1] - 幼儿开始意识到自我存在,通过行为(如打)和语言(如说“不”)来表达个人意见和需求,这是学习表达权利和形成独特人格的过程 [1] - 幼儿表现出对秩序的敏感,秩序被打破时会感到混乱和不安,并会执拗地要求恢复秩序以维护规则 [1] 家长应对策略与沟通意义 - 当家长情绪失控后,通过事后道歉(如“妈妈刚才太大声了,对不起,但我依然爱你”)来示范情绪修复,允许自己“搞砸” [2] - 家长无需赢得每一次“战争”,重点在于帮助孩子打赢“成长的终极战役”,让孩子内化“感受被重视”和“世界有规则可循”的安全感 [2] - 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意义在于,孩子长大后不会记得具体事件(如2岁时某次不肯刷牙),但会内化安全感 [2]
当孩子不尊重你时,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记住这3句话就够了
洞见· 2025-09-07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子女表现出不尊重时,愤怒和说教无效,需通过三句话改善亲子沟通 [5][7][41] - 三句话是开启和谐亲子关系的密钥:允许争辩、共情倾听、爱己爱人 [42][43][44] 亲子沟通方法总结 - 第一句:允许孩子争辩,解码孩子的想法,父母不应扮演绝对权威角色 [10][18] - 通过允许争辩,孩子可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如刘阿姨案例中亲子关系从冰点转为缓和 [11][14][16][18] - 第二句:闭上指责的嘴,伸出共情的手,指责伤害自尊而共情打开心门 [20][25][26] - 共情案例包括父亲陪儿子玩游戏和妈妈允许晚自习后钓鱼,均有效拉近亲子距离 [21][22][23][24][25][26][28] - 第三句:裙子和孩子不必二选一,爱孩子与爱自己应并行不悖 [30][34][35] - 父母过度牺牲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爱自己才能用爱滋养孩子,如宋莹订牛奶案例 [34][35][36][38]
尖子生被赶出家门,“硬碰硬”解决不了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9:12
从报道看,小凯作为学校曾经的尖子生,父母最终将他拒之门外,高考成绩或许是导火索,但绝不 是主要原因。中小学时期,小凯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初中便考入长沙名校,自此后,父母在学校外租房 陪读,工作日回老家工作、每周五轮流从老家赶到长沙照顾儿子,这样劳碌奔波夫妻俩坚持了五年。在 父母看来,转折点就是在高中,小凯强烈要求父母为自己买手机,且承诺会好好读书,但却在往后的日 子里缺乏自控能力、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同小凯的矛盾也就此产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采取了砸手机的极端做法,少年便以更极端的烧掉暑假作业、剪断空调线和 砸烂家里东西等方式进行"回击",冷战持续到小凯成年当天,父母退掉陪读的房子、停掉他的生活费, 再也没有来长沙看过他。事件本身还有更多看似细碎微小的矛盾,但每一次都十分激烈且频繁,在这个 过程里,父母难免感觉含辛茹苦却没有得到理解和感恩,也就愈发心寒。 据风芒新闻报道,近日,就读于湖南长郡中学的尖子生小凯沉迷手机后翘课、成绩下滑,高考物理 类仅考575分,被父母扫地出门,断了生活来源。父母的做法是否合适,引发网友热议。 父母在小凯成年后将其扫地出门,不外乎是想表达"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不少网友表 ...
孩子“被困”手机怎么办?家长如何跟青春期孩子相处?专家支招
央视新闻· 2025-05-25 19:23
中学教师: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就从手机上寻找这种陪伴。因为手机上有很多社交平台,可以满足孩子这方面的一个需求。 家长:大部分家长因为现在需要工作,所以没有人陪同孩子的时候家里有这个手机陪着他,他就会沉迷这块儿,我觉得这个是占很大的原因。 学生:我有的时候控制不住我自己,就想用手机玩很多。我也知道这样对自己身体不好,但是我自己又管不了自己,因为太想玩了。有的时候他们玩手机, 我就想他们都玩手机,我也想玩,然后就拿自己手机开始玩。 刚才您看到的是记者在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围绕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看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家庭都存 在因为孩子玩手机产生的矛盾。今年5月是第二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我们来关注手机和孩子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上海,2020年至2025年, 上海12355热线青少年心理咨询量从4万余人次增至10万余人次。今年前4个月的咨询中,亲子沟通类问题和情绪问题占比近五成,孩子沉迷手机是家长求助 的焦点。 电话一头的家长,孩子今年上五年级。平时父母陪伴少,交给外公带。寒假期间,这个孩子借查作业之名破解外公手机密码,沉迷游戏一个多月未被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