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虹吸效应

搜索文档
生育补贴促消费的经济账(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0 23:20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改善出生率最“立竿见影”的方案是将生育补贴发放集中在低线城市,且确保对一个家庭的补贴力度在当地人均GDP 15%以上;生育补贴预计二季度在地方层面集中释放,出生率较低、财政自给率适中的地区将成发放核心区 [1][3][4] 生育补贴力度及效果 经济欠发达地区 - 对一个家庭的补贴力度建议在当地人均GDP 15%以上,此为“刚好”可能促进生育情况改善的水平;低线城市育儿假、托育中心等配套机制重要性较低,“直接打钱”即可,如呼和浩特对一个家庭最高补贴达当地人均GDP的94%,预计生育率改善“立竿见影” [1][2] 经济发达地区 - 补贴力度需更大,同时不能缺少配套机制;深圳2023年发放生育补贴但出生人口数量无起色,原因是补贴力度仅为人均GDP的9.7%,且无其他配套机制“加持”;参考韩国,对一个孩子补贴力度占人均GDP 20%左右,同时有育儿假、日托服务等配套机制,才可能带动生育率改善,对标国内一线城市,人均GDP的20%相当于每个孩子至少补贴4万元以上;鼓励生育政策在发达地区不会“立见成效”,重要的是后续不断“改良”政策、改善居民生育观念 [2][3] 生育补贴落地时间及核心区 - 生育补贴预计二季度在地方层面集中释放,参考去年“刺激消费1.0”的“两新”政策,从给出政策方向指引到全面落实政策间隔约7个月时间,国务院去年10月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两会强化政策导向、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发改委开始“积极加紧制定” [3] - 二季度生育补贴集中在“中间地带”政策效果最好,财政自给率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政策起效时间和金钱成本更高,通过“人口虹吸效应”吸引外来劳动力“性价比”更高,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持续推行育儿补贴政策压力较大,预计出生率较低、财政自给率适中的地区将成发放核心区,内蒙古处于这一“地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