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美好生活+城市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百座“人民坊”营建美好生活新场景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精雕”宜居空间 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解放日报· 2025-08-23 10:28
核心观点 - 上海通过建设"人民坊"这一新型社区服务空间 有效解决城市空间有限与居民生活需求增长的矛盾 实现存量空间的集约化开发和社区服务的精准供给 [1][2][9] 空间建设与规划 - 人民坊已落地超100座 2023年起重点推动建设 预计2024年下半年新增30座 [1] - 通过行政线、技术线、社会线联动机制 对灰色空间和城市边角料进行改造 如普陀区将三不管道路、违建浴室和脏乱菜场改造成泰山人民坊 [5][6] - 采用集成式(整栋大楼改造)和组团式(多功能建筑群)两种布局模式 徐汇万体汇三层楼包含40多种功能区 [6][7] 服务功能与覆盖范围 - 提供免费兴趣课程(书法、插花、做香囊)、健康理疗、社区食堂、就业服务等多元化功能 [1][2] - 杨浦辽源党群服务中心一年内开展活动近千场 服务人数达11万人次 [7] - 已演化出区域特色品牌 如徐汇"生活盒子"、嘉定"我嘉·邻里中心" 2024年建成20个项目 [3]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建模式 引入企业运作实现自我造血 如曹家渡食堂由光明食品集团运营 单品价格低于10元 [8] - 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线上人民坊 居民可通过"随申办"预约服务、订餐和定位功能 目前已在各区试点 [9] - 使用感知探头实时监测空间使用率 动态调整运营计划以提升社会效益 [7] 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 - 居民从服务享受者转变为空间参与者和活动贡献者 需求驱动服务持续升级 如长白新村街道根据居民需求陆续引进修补摊位、理发店和深夜食堂 [8][3] - 强化邻里关系与社区归属感 吸引跨区域居民参与(如退伍军人专程前往社区食堂)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