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搜索文档
 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
 人民日报· 2025-11-04 10:54
摒弃"一俊遮百丑",多思"一丑掩百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能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 刚刚过去的世界城市日,活动精彩纷呈。全球活动主场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颁发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 奖(上海奖);中国主会场重庆,举办"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等活动,展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生 动实践;"世界城市日"的起源地上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 一场场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探讨如何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共同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永恒主题。在碰撞交融中,有这样3个视角能帮助人们更好读懂中国城市发展。 看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奠定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底色。 走进上海徐汇滨江,外籍专家克秀莎看到这一秀美地段不做商业、不盖豪宅,而是作为市民游客的公共 活动空间,连连感慨"非常了不起"。从听取群众建议在市中心建设双子山,到外卖小哥入住"骑手楼", 再到解决"拎马桶"民生难点,上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人民城市理念 熠熠生辉。 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引发共鸣。上海奖成为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外颁发的高级别 奖项,上海手册在联合国人居署出版物中 ...
 读懂城市发展的“中国视角”(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12
摒弃"一俊遮百丑",多思"一丑掩百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能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 看影响,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彰显中国担当。 刚刚过去的世界城市日,活动精彩纷呈。全球活动主场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颁发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 奖(上海奖);中国主会场重庆,举办"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等活动,展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生 动实践;"世界城市日"的起源地上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 一场场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探讨如何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共同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永恒主题。在碰撞交融中,有这样3个视角能帮助人们更好读懂中国城市发展。 看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奠定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底色。 走进上海徐汇滨江,外籍专家克秀莎看到这一秀美地段不做商业、不盖豪宅,而是作为市民游客的公共 活动空间,连连感慨"非常了不起"。从听取群众建议在市中心建设双子山,到外卖小哥入住"骑手楼", 再到解决"拎马桶"民生难点,上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人民城市理念 熠熠生辉。 放眼全国,北京公布地下空间规划,广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越建越多,安徽桐城形成"新时代六尺巷 ...
 今天: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沪开幕 “上海经验”正在全球城市落地
 解放日报· 2025-10-26 06:47
记者 戚颖璞 今天,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将发布2025版《上海手册》,来 自11个国家的21个重点案例入选,向全球城市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其中,有两个案例来自中国上 海。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孕育理念,到2014年正式设立,世界城市日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成为全球城 市治理发展的交流平台。记者从上海市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获悉,从今天开始,世界城市日核心成 果《上海手册》《上海报告》和"上海奖"将陆续发布,意味着又一批带有上海印记的公共产品走向全 球。 "上海奖"关注可持续发展增量 和往年相比,今年世界城市日迎来重要突破。8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 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世界城 市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影响力"。这是世界城市日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上海奖'是全球评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高荣誉奖项,获此奖项的城市代表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 这条道路上的步伐是越来越大的。"成为首届获奖城市之一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城市和战略伙伴关系部 有关负责人说。 成键透露,"上海奖"主办单位正在 ...
 百座“人民坊”营建美好生活新场景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精雕”宜居空间 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解放日报· 2025-08-23 10:28
 核心观点 - 上海通过建设"人民坊"这一新型社区服务空间 有效解决城市空间有限与居民生活需求增长的矛盾 实现存量空间的集约化开发和社区服务的精准供给 [1][2][9]   空间建设与规划 - 人民坊已落地超100座 2023年起重点推动建设 预计2024年下半年新增30座 [1] - 通过行政线、技术线、社会线联动机制 对灰色空间和城市边角料进行改造 如普陀区将三不管道路、违建浴室和脏乱菜场改造成泰山人民坊 [5][6] - 采用集成式(整栋大楼改造)和组团式(多功能建筑群)两种布局模式 徐汇万体汇三层楼包含40多种功能区 [6][7]   服务功能与覆盖范围 - 提供免费兴趣课程(书法、插花、做香囊)、健康理疗、社区食堂、就业服务等多元化功能 [1][2] - 杨浦辽源党群服务中心一年内开展活动近千场 服务人数达11万人次 [7] - 已演化出区域特色品牌 如徐汇"生活盒子"、嘉定"我嘉·邻里中心" 2024年建成20个项目 [3]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建模式 引入企业运作实现自我造血 如曹家渡食堂由光明食品集团运营 单品价格低于10元 [8] - 通过数字化赋能打造线上人民坊 居民可通过"随申办"预约服务、订餐和定位功能 目前已在各区试点 [9] - 使用感知探头实时监测空间使用率 动态调整运营计划以提升社会效益 [7]   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 - 居民从服务享受者转变为空间参与者和活动贡献者 需求驱动服务持续升级 如长白新村街道根据居民需求陆续引进修补摊位、理发店和深夜食堂 [8][3] - 强化邻里关系与社区归属感 吸引跨区域居民参与(如退伍军人专程前往社区食堂) [2][9]
 这样的“轻骑兵”再多些(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公益书屋行业 - 湖南长沙"拓荒书屋"由钱江于1998年创立,提供免费阅读服务,2023年由其妹钱维接力运营,藏书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抢救的废旧书籍[1] - 江苏南京"二楼南书房"提供24小时阅读服务,浙江杭州"六圈公益书屋"营造社区包容氛围,湖北宜昌枝江市"岛上书店"服务乡村读者[3] - 广东深圳建成1125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和300余家新型阅读空间,覆盖公园、社区、景点等场景[3]   城市文化政策 - 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列为城市必选评估项目,文体设施覆盖率为重要指标[3] - 北京东城老院落"27院儿"转型为社区文化空间,通过走访居民需求设计个性化活动,实现从参与者到建设者的用户转化[4]   行业发展特征 - 公益书屋具有"毛细血管"式分布特征,根植社区形成精神驿站,弥补数字化时代"附近性"缺失[2] - 行业面临"有地无人"挑战,需通过内容活化提升用户粘性,典型案例通过定制化活动设计实现60%居民参与度提升[4] - 行业呈现"轻骑兵"发展模式,强调可及性和场景嵌入,深圳案例显示每平方公里布局1.2个阅读空间[3]
 跨上电瓶车,为社区老人送餐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发展 - 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达38.46万,占比超过40%,是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 [1] - 普陀区已建成115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每日单餐供餐能力达2.1万份,覆盖全区10个街镇 [1] - 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引入餐饮机构运营,同时通过社会餐饮资源挖掘、养老机构延伸助餐等多种途径扩大服务供给 [1]   数字化助餐平台建设 - 开发"长者助餐"小程序实现线上订餐,自动匹配就近社区食堂并支持优惠政策自动减免 [2] - 数字化平台可实时展示全区助餐场所运营数据,例如武宁片区社区食堂香菇菜包7天售出2617个 [2] - 平台运营方为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社区食堂服务水平 [2]   多方协作运营模式 - 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公益加成"模式,吸引品牌企业、互联网平台和公益组织参与 [2] - 饿了么外卖平台与普陀区合作开展为老送餐服务,配送员在午高峰前优先为老人送餐 [1] - 长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实现老人身份信息绑定和优惠政策自动匹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