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保障

搜索文档
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为人权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3-29 05:20
文章核心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未来将继续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1][8] 各部分总结 经济发展夯实人权保障的物质基础 -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西藏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951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29亿元,2024年突破2700亿元,改善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1] -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交通上青藏、拉林铁路通车,高等级公路网形成,民航发展,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通信实现行政村通光纤、4G网络;能源形成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体系,主电网覆盖县城和主要乡镇,便利了群众生活并保障社会事业发展 [2] -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打造精品线路和产品,特色农牧业培育龙头企业,文化产业推动融合发展;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4.8万人,保障了群众工作权 [3] 社会进步营造人权保障的良性生态 -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西藏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和“三包”政策,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援藏省市选派2000余名教育人才支援21所中小学,保障受教育权 [4] -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服务能力,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68.17岁提高到2020年的72.19岁,保障健康权 [4]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关注寺庙僧尼保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及社会救助体系 [5][6] 文化繁荣筑牢人权保障的精神根基 - 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国家投入资金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传统节庆活动传承发展,现代教育为文化注入活力 [7] -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7] - 民族文化载体代代守护,依法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权利,藏语文与汉语文并行使用,推行双语教育,建立藏语文教学体系,拥有多种藏语媒体平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