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权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英媒:英国犹太裔议员入境以色列被拒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57
入境拒绝事件 - 英国议员兼医生在以色列谢赫侯赛因边境口岸被以公共安全为由拒绝入境[1][3] - 此次出访的核心目的是实地考察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医疗保健状况[1] - 这是以色列政府第二次拒绝英国议员入境 首次发生在今年4月[2] 组织背景与目的 - 被拒议员所属的阿拉伯-英国理解委员会是英国议会中致力于中东事务最活跃且最受尊重的机构之一[1] - 该非政府组织始终倡导和平解决冲突 人权保障和支持公民权利社会发展[1] - 作为议员 其职责是全面掌握信息 计划通过与当地医生 患者及医疗慈善机构直接交流以理解局势[4] 对以色列政府的评价 - 有观点认为以色列现政府的行为表明其已偏离1948年建国时秉持的包容 多元 开放和民主原则[2] - 事件被解读为以色列政府在自我孤立的道路上渐行渐远[2] - 有消息指出以色列现政府不加节制的行为恰好表明其腐朽本质[4] 地区访问限制 - 记者和外交官被完全禁止进入加沙地带[4] - 英国议员被拒绝进入约旦河西岸地区[4] - 这些限制阻碍了外部人员实地了解当地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医疗状况[4]
AI等技术对反恐带来新挑战,多国嘉宾呼吁加强情报协作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9:11
反恐斗争面临的新挑战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恐怖活动提供技术工具,包括AI、量子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1] - 恐怖活动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新特点,恐怖组织利用社交网络传播信息、渗透认知、招募人员、策划袭击[1] - 恐怖势力善于利用互联网加密通信等新型技术逃避打击[1] - 以数字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兴恐怖主义风险成为全球焦点,恐怖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虚拟货币、无人机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1]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技术应用 - 各国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手段对抗科技挑战[2] - 行业推动智慧警务建设,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网络溯源、金融反恐等领域深入应用前沿技术[2] - 前沿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反恐行动的效果,行业已连续八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事件[2] - 各国应共同研发应对新型威胁的技术手段,加强在网络安全、去极端化等方面的技术合作[2] 国际合作与综合治理 - 面对反恐新形势,国家和地区之间应利用双边或多边机制携手加强情报共享[2] - 加强情报共享有助于各国执法部门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提前了解恐怖活动动态,制定预防性、针对性策略[2] - 贫困、社会不平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均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3] - 各国应重视统筹安全和发展,推动发展中国家健康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以降低恐怖主义发生风险[3]
澳门特区政府坚决反对欧盟干涉特区内部事务
人民日报· 2025-08-03 12:53
澳门特区对欧盟言论的回应 - 澳门特区政府对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1] - 澳门特区警方和司法当局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依法严格处理 涉案嫌犯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1] - 澳门特区自回归以来人权保障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澳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 - 2009年制定及2023年修改的《维护国家安全法》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澳门特区繁荣稳定 [1] - 澳门特区居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选举权利及言论自由的权利 受到《澳门基本法》及相关法律保障 [1] - 特区行政、立法及司法机关全力维护居民权利 [1] 澳门特区对内部事务的立场 - 澳门特区执行《维护国家安全法》纯属中国及其特别行政区内部事务 [1] - 任何外国或境外机构无权干涉澳门特区事务 [1] - 澳门特区将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确保"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1]
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为人权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3-29 05:20
文章核心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未来将继续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1][8] 各部分总结 经济发展夯实人权保障的物质基础 -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西藏消除绝对贫困,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951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29亿元,2024年突破2700亿元,改善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1] -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交通上青藏、拉林铁路通车,高等级公路网形成,民航发展,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通信实现行政村通光纤、4G网络;能源形成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体系,主电网覆盖县城和主要乡镇,便利了群众生活并保障社会事业发展 [2] -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打造精品线路和产品,特色农牧业培育龙头企业,文化产业推动融合发展;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4.8万人,保障了群众工作权 [3] 社会进步营造人权保障的良性生态 -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西藏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和“三包”政策,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援藏省市选派2000余名教育人才支援21所中小学,保障受教育权 [4] -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服务能力,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68.17岁提高到2020年的72.19岁,保障健康权 [4]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关注寺庙僧尼保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及社会救助体系 [5][6] 文化繁荣筑牢人权保障的精神根基 - 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国家投入资金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传统节庆活动传承发展,现代教育为文化注入活力 [7] -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7] - 民族文化载体代代守护,依法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权利,藏语文与汉语文并行使用,推行双语教育,建立藏语文教学体系,拥有多种藏语媒体平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