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固定薪酬为主的混合薪酬制
icon
搜索文档
医生薪酬改革热问:年薪制可行吗?固定薪酬为主影响激励吗?
第一财经· 2025-10-08 21:1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体制改革正从以绩效为主的模式转向提高固定薪资占比的“医生年薪制”,旨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减少对服务量和费用的过度追求,提升医疗宏观效率 [1][2][5] - 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医院可支配收入下滑可能导致的医生收入增长停滞担忧,以及高水平医生人才流失风险,其成功实施依赖于医院筹资稳定性和跨部门政策协同 [9][10] 当前医生薪酬结构现状 - 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年平均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1倍,但固定薪酬平均占比不足50%,其中一线城市固定薪酬比例低于30% [1] - 薪酬差异显著:2020年上海市医院医生平均薪酬最高约为35万元,最低城市约为5万元;三级医院年平均薪酬约为二级医院的1.9倍;正高职称薪酬约为初级职称的1.8倍 [4] 医生年薪制改革方向与建议 - 建议将医生薪资结构中的固定薪资占比逐渐提高到60%至80%,构建“基础工资+有限绩效”的混合薪酬模式 [2][6] - 医生薪酬水平和增速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关联,并通过中央财政补偿职责动态缩小不同地区、级别医疗机构及科室间的薪酬差距 [10][12] 院长年薪制推进情况 - 院长年薪制在全国多省份加速推进,其年薪由财政全额保障并与医院收支脱钩,典型案例如“三明模式”使药品耗材占比从2013年的60%显著降至2020年的30% [7][8] 改革实施的保障条件 - 保障公立医院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升是前提,需要稳定政府投入和医保补偿,并继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如解决挂号费偏低问题 [9][10] - 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但需多部门协同并权衡在编与非编人员利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