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民唯美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界的“小镇做题家”,经历成长阵痛
虎嗅· 2025-05-09 17:54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苏州银行由两家苏州市郊农信社合并而来,2010年成立时资产规模不足500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至7271亿元,实现显著增长 [1][4] - 公司最初定位为"小镇做题家",与江浙地区其他由城信社合并组建的优质城商行相比起点较低 [1][4] - 2011年王兰凤担任董事长后推动"以小为美、以民唯美"战略,聚焦苏州制造业优势,制造业贷款占比长期维持在30%左右 [4][5] - 2015年启动事业部制改革,建立四大专业化经营总部,2020年升级为"事业部变革2.0"提升资产获取能力 [5]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122.24亿元(同比+3.01%),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10.16%),2025年Q1营收32.50亿元(同比+0.76%),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6.80%) [2][10] - 2015-2024十年间营收增长76.7%,净利润增长179%,增速低于杭州银行(200%/288%)和江苏银行(188%/235%) [6] - 贷款结构以对公为主(74.29%),制造业占对公贷款30%,零售贷款占比从2022年36%降至2025年Q1的25.71% [5][11] - 金融投资占比36.64%低于同业平均水平(38%),信贷结构偏重高收益领域但净息差仅1.38%,低于杭州银行(1.41%) [11][13] 竞争环境与市场地位 - 在苏州贷款市场占有率仅3.3%,低于四大行、股份行及多家外地城商行分支机构 [14] - 资产规模7271亿元位列国内银行前50,但远低于江苏银行(4.46万亿)和南京银行(2.77万亿) [6][20] - 苏州GDP达2.67万亿(全国第六)提供发展基础,但面临国有大行下沉和优质城商行竞争压力 [18][19] 战略调整与管理层变化 - 2023年管理层更迭,崔庆军接任董事长后战略调整为"以民唯美,向实而行",重点提升市场份额 [19][20] - 新管理层推动"科创+跨境"(对公)和"财富+民生"(零售)双核驱动,2024年房地产贷款占比从5.74%增至9.27% [6][21] - 大股东苏州国发(持股13.42%)持续增持,作为苏州唯一银行牌照获地方金控体系重点支持 [3][19]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不良率从2023年0.84%微降至2024年0.83%,但2024年核销坏账14.55亿元(同比+171%) [11][17] - 拨备覆盖率从2022年530.81%连续下滑至2025年Q1的447.20%,仍处行业高位 [11][18] - 个贷不良率从1.02%升至1.66%,制造业不良率从0.89%升至1.01%,贷款迁徙率全面上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