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转化
搜索文档
改革赋能水治理!陆河清淤物业化实现“短期整治”到“持久惠民”跨越
南方农村报· 2025-11-10 14:50
核心观点 - 陆河县通过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清淤物业化改革,以“四管齐下”模式破解水利设施管护难题,实现从“财政养人”到“按效付费”、“短期整治”到“长效管护”的转型,为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1] 机制创新 - 改革核心是打破“财政养人”模式,转向“按效付费”的市场化路径,通过政府采购服务选定专业物业公司,组建12人专业队伍并配备11台(套)设备,实行动态管护 [2] - 建立“县—镇—村”三级协同监督机制,明确淤泥挖掘、运输、处置全环节标准,创新“村申报、镇审核、县实施”三级联动模式,将审批周期从2-3个月压缩至2天 [4] - 专业队伍人均日清淤量达255立方米,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80%以上,形成“作业—验收—支付”闭环 [4] 生态治理成效 - 累计清淤63.6万立方米,通过分类治理建立“一渠一档”“一库一策”数据库,有序推进农田沟渠、水库山塘和河道清淤,南天湖达到一级水源保护区标准,螺河水质达到二级标准 [1][7] - 实行“清前有方案、清中有监督、清后有管护”闭环监管,将清淤成效纳入河长制考核,淤泥资源化利用成为亮点,如新田河参城桥段清淤余渣评估价值超300万元 [7]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物业化与机械化作业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约40%,畅通近万亩农田灌排渠道,提升防灾抗旱能力,为粮食与经济作物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10] - 高砂河清淤3000立方米后水体透明度大幅提升,蚊虫滋生问题根治,岸边绿化提升成为乡村休闲新地标,生态改善带动陆河青梅、田墩油柑等特色生态产品发展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