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利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建成节水灌溉面积6324万亩
大众日报· 2025-11-01 09:20
农业节水灌溉规模 - 山东省已建成节水灌溉面积6324万亩,占全省总灌溉面积近70% [1] - 全省7977万亩耕地已实现灌溉用水计量到用水户 [1] 现代化灌区建设投入与成效 - “十四五”以来,行业累计投入146亿元用于实施74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1] - 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融合水情水量等系统数据220多万条,形成全省大中型灌区“一张图” [1] - 数字技术应用使灌溉效率普遍提升10%以上 [1] 农业水价改革与水权交易实践 - 行业以19处试点为引领,加快构建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体系 [1] - 积极探索水权收储、出让、转让、抵质押等实践,德州市完成农业用水权交易4864笔,交易水量982万立方米,交易金额223万元 [1]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粮食安全贡献 - 行业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约占全国5%的耕地 [1] - 在有限水资源下,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
永定河左岸堤防“平急两用”升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1 06:21
"等堤顶3.4米宽的慢行空间开放后,市民可以来此遛弯儿、跑步、骑行、观河景,可以顺着连通步梯台阶下到河边滩地,这里将成 为市民亲水乐水的好去处。"站在堤顶,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杨作明展望。 堤顶是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堤防本身却是一处防洪水利设施,可以做到"平急两用"。杨作明介绍,"我们通过加设防冲墙,提升 了永定河左岸的防洪能力,防冲墙地下埋深23米,墙厚0.8米,全面提升了护砌结构的整体性、抗冲深度、结构强度和使用年限, 这将是抵御洪水的'钢筋铁骨'。" 记者了解到,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新设的防冲墙为垂直防护结构,可以在洪水长期淘刷堤防和地形沉陷情况下保持稳定, 克服了传统护砌结构易受淘刷塌陷的弊端。工程施工无需对河道大规模开挖,对河道沿线的绿地、公园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 也较小。 记者了解到,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之一。此前,位于首钢园附近的永定河卢 三段综合提升工程示范段已于9月对外开放,"永定河集"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 本报讯(记者 胡子傲)永定河左岸,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即将完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 ...
小浪底水库水位蓄至270.2米 为历史同期最高
经济观察网· 2025-10-31 22:34
今年7月至10月,黄河上游来水较常年偏少21%,中游来水较常年偏多35%。来水分布不均不利于全河 用水安全保障,黄河水利委员会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开展汛末水库群蓄水。截至目前,黄河 中下游干支流6座水库群汛末总蓄水量105.52亿立方米,为历史同期第二高。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31日),黄河干流骨干水库小浪底水库水位蓄至270.2米, 为历史同期最高,为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打下坚实基础。 ...
堤上新建9.1公里慢行步道,永定河左岸堤防“平急两用”升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1 21:04
永定河左 永定河左岸,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即将完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一段4.6公里长的堤顶滨 水慢行系统将于明年亮相,和上游已经开放的慢行系统组合,共同形成约9.1公里长的滨水慢行系统, 串联起首钢园、园博园、冬奥公园、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等景观。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岸堤防新建慢行系统效果图 记者了解到,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工程新设的防冲墙为垂直防护结构,可以在洪水长期淘刷堤防和地 形沉陷情况下保持稳定,克服了传统护砌结构易受淘刷塌陷的弊端。工程施工无需对河道大规模开挖, 对河道沿线的绿地、公园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小。 目前,该堤防提升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工,施工方还会对生态边坡回填复绿,栽种波斯菊、二月兰、苜 蓿等植物,并对河边滩地进行修复。 10月31日,记者来到永定河园博湖区段附近看到,永定河左岸新提升的堤防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进入 收尾阶段。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在堤顶有条不紊地忙着栽植国槐、旱柳等乔木植物。 站在永定河左堤向下看,河水在眼前奔腾不息,水鸟掠过水面自在起舞,红的、黄的菊花布满边坡;抬 头望,湖光山色、秋色宜人,每隔几分钟,远处的高铁列车疾驰而过,高大巍峨的永定塔与河水相衬。 ...
三方合力推进建设!黄茅峡水库建设座谈会召开
南方农村报· 2025-10-31 12:34
三方合力推进建 设!黄茅峡水库 建设座谈会召开 _南方+_南方 plus 10月29日,黄茅 峡水库工程建设 座谈会在广州召 开,研究部署进 一步加快推进工 程建设有关工 作。省水利厅党 组书记、厅长黄 志坚,粤海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 长白涛,清远市 副市长闵飞出席 会议。 会议听取了省北 江流域管理局、 粤海黄茅峡水利 水电建设有限公 司负责同志关于 近期黄茅峡水库 工程建设推进情 况的汇报。黄茅 峡水库工程位于 连江干流清远英 德市大湾镇,是 国家"两重"建设 标志性重大水利 工程,工程以防 洪为主,结合航 运,兼顾灌溉、 发电等综合利 用,总库容5.7 亿立方米,总投 资123.88亿元, 已于2025年7月 22日开工。工程 建成后,可进一 步完善北江中下 游防洪体系,减 轻广州、佛山等 大湾区城市及清 远市防洪压力, 减少飞来峡库区 临时滞洪区启用 几率。目前,已 完成施工准备工 程19座涵洞的基 础开挖与结构施 工,左右岸进场 实施,充分发挥 省水利厅与清远 市政府联合成立 的工程建设领导 道路累计完成清 表7.6公里,土 方开挖完成4.7 万立方米。当前 正围绕主体工程 11月开工的目 标,抓紧 ...
“十四五”时期我省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
河南日报· 2025-10-31 07:15
责任编辑: 郭栩汝 10月30日上午,随着导流洞闸门缓缓落下,我省"十四五"时期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 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袁湾水库开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开崭新一页。 袁湾水库工程自2022年3月正式开工,同年10月13日成功实现截流,全面转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今年3月31 日,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土坝主坝提前45天填筑至设计高程,大坝顺利封顶,为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基 础。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袁湾水库工程总投资55.16亿元,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 溉,兼顾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大(2)型水库。这座横亘在光山县潢河上游的"巨龙",总库容达2.43 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它的建成将改变淮河上游的防洪格局。 "袁湾水库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一环。"袁湾水库工程建设方负责人表示,水库建成后,可与淮河 上游现有大型水库及规划工程联合运用,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 遇,将淮河干流淮滨站20年一遇设计流量控制在7000立方米每秒以内,显著提升淮河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除了防洪这一首要功能,袁湾水 ...
钱江水利(600283.SH):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82%
格隆汇APP· 2025-10-30 17:39
格隆汇10月30日丨钱江水利(600283.SH)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同比上升 1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11.31万元,同比下降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19.97万元,同比下降1.89%。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的建设重点和实践应用
齐鲁晚报· 2025-10-29 10:19
【摘要】本文围绕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从数据基础、监测感知、数据整合、智能模型开发及精准决 策支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其核心建设方向与实践应用。通过构建高精度多维测绘基准体系、优化监测 手段、整合多源数据资源、开发智能分析模型,以及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支撑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 水资源调度和工程管理。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了水利业务流程优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科学 治理河流提供了技术保障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数据底板;智能模型;精准决策;防洪减灾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数字孪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驱动水利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支撑水利工作模 式创新、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水利工程体系涵盖河道整治、堤防、引水灌 溉、生态保护修复等多项核心工程,推进该区域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依据数字孪生 工程建设导则,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既是数字孪生流域的重要构成,也是其建设的切入点与突破点。本文围 绕夯实数据底板、强化监测感知、整合数据资源、开发智能模型、支撑精准决策五大核心维度,深入剖 析数字孪生工程的建设重点与实践应用。 一、夯实数据基础,丰富数据底板 数据基础是数字孪生工程的核心根基。通 ...
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受益范围拓展
人民日报· 2025-10-29 07:50
工程运营成效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1] - 工程惠及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受益人口达1.95亿人 [1] - 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地区拓展 [1] 工程技术优化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输水损失率从设计值10%大幅优化至实际运行值3%左右 [1] 水质保障体系 - 公司建立起集"监测、保护、防控、应急、科研"于一体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1] - 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参数由101项升级到197项 [1] - 中线工程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东线工程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1]
提升供水质量 润泽广袤乡村(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0
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居住分散的农民提供长期、稳定、安全的供水服务,并非易事。 有地形地貌的限制。湖北鹤峰县燕子镇东乡村,去年遭遇旱情,群众吃水告急,村干部和村民攀陡坡、 找水源、铺管网,引来山泉水。 有基础设施的缺口。山东嘉祥县,城乡共饮"一网水",但一开始农村供水管网标准较低,水量少、水压 低。 农村供水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但要想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必须善用市场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引 领,规范农村水利建设,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筑牢供水保障底线。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创 新投融资模式,以股权合作、合同节水等方式,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形 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相互促进,才能构建起保障有力、可持续、高质量的农村供水新格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贯通乡村的水脉,不仅是 发展必需的源泉,更是驱动希望的活水。持续提升农村供水质量,让放心水长流千万家,必将持续滋养 这片土地,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9日 05 版) (责编:卫嘉、白宇) 供水之变,深刻影响农村生活,有力彰显民生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