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等最新发声!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上市融资
券商中国· 2025-05-27 15:31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外贸外资"第一梯队",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23.4%),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4.5%)[4] - 方案提出16项政策举措,聚焦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管理制度改革和要素保障[4] - 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联动,实现"1+1>2"效果[2] - 支持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上市融资拓展渠道,苏州工业园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已实现A股上市[10] 对外开放与产业支持 - 232个国家级经开区覆盖全国31省,2024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3] - 区内现有外资企业超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9.9万家[4] - 重点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和内外贸融合产业集群建设[4] - 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强化外资企业再投资吸引力[4] 管理制度与营商环境优化 - 建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对优质企业"无事不扰"[2][7]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管理,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站式服务[6]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四乱"现象[7] - 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的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5] 要素保障创新举措 - 土地要素:单列用地指标支持立体开发,加大混合用地供给,工业用地推行"标准地"模式(含环评、能评等前置评估)[9] - 资金支持:允许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建设,含金量获经开区高度认可[9] - 人才与科技:鼓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产业服务能力[10] - 试点授权: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优先安排品牌活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