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制度型开放!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10-31 23:01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本次会议指 出,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带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商品市场开放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 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 用。本次会议指出,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 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部署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审议通过《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草案)》。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近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五五"时期,科技部将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带动高水平对外开 放,提升商品市场开放水平,优化服务市场准入规则, ...
复创共赢,安启未来|2025复星全球投资峰会成功举行
投中网· 2025-10-30 15:22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 介绍嘉定"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汽车城、科学卫星城、现代化新城"四重定位,及在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 大千亿级产业的布局成果,明确将与复星深化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展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携手生态伙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来源丨 投中网 2025年10月28日,由复星创富主办,上海安亭实业、上海国际汽车城经济发展中心承办的"上海嘉定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暨2025复星全球投资峰 会"于上海嘉定安亭成功举行。本次峰会以"复创共赢,安启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科创力量、产业精英与资本代表,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 展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携手生态伙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本次峰会吸引超400位嘉宾参与,涵盖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家、基金合伙人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韩大东,上海嘉定区委书 记肖文高,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复星国际联席董事长汪群斌,复星国际执行总裁、首席投资官唐斌等出席峰会并致辞。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俞大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网· 2025-10-30 08:48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相关部署和要求,吹响了新 征程上科技创新的冲锋号,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统 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 议》提出一系列举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基础研究的"深蹲助跑"与产业发展的"加速冲刺"相 互助力,将推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出新步伐,生发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按照《建议》部署,未来五年,围绕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动力活 力,中国的科技实力必将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张紫祎)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 ...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 2025-10-29 21:55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迈上"十五五"新征 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科技创新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不仅要"自立自强",更要 实现"高水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相关部 署和要求,吹响了新征程上科技创新的冲锋号,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建议》明确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 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 沿技术上抓紧攻关,才能把科技命脉 ...
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落地
新华社· 2025-10-29 15:21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叶昊鸣)我国已形成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 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六大创新工程",将 在"十五五"期间全面部署落地。 "我们还将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场景代表性,分攻关突破型和应用示范型两大类,因地制宜、分类推 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不断催生和引领发展新 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徐文强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介绍,通过"科技+工程"的模 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重点专项等强化科研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点工程 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在试点示范应用方面,徐文强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系 统推进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 智能建养、智慧出行服务、智慧物流和智能安全监管等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 家创新主体参与。 ...
上海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打造科技和产业跨域协同引力场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8
上海市普陀区,约两公里长的武宁路周边,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 "我们充分发挥普陀大院大所多的优势,支持他们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成为各自领域 的'链主'企业。"普陀区区长赵亮说,区里配套成立专项基金和服务专班,力争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 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打造"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加快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 基金……一系列政策举措,让普陀区的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来说,在沿 沪宁产业创新带上,有更多元的产业形态、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常务副 主任陆海说。 今年年初起,普陀区党政代表团先后与江苏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聚焦产业联动、企业服务、平台 搭建、人才服务等,共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搭建跨域合作平台 今年以来,普陀区先后与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 忘录,共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普陀区被誉为上海的'西大堂',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节 点。"普陀区 ...
前海发“大礼包”推动科技服务业七大重点领域发展 单个机构年最高可获千万元支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辐射大湾区的科技服务集聚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 - 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发展,形成全链条产业扶持闭环 [2] 行业发展现状 - 前海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10%,产业链覆盖度超60% [1] - 前海已形成“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5.5万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超12万家,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超35% [1] 重点支持领域 - 支持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检验检测、工程服务等七大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 [1] - 单个机构每年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1] 具体扶持措施 - 空间保障方面,对于符合不同条件的科技服务业机构申请创新型产业用房,分别按市场评估价的30%、50%及70%收取租金,最高予以一年免租支持 [2] - 成果转化方面,支持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联合企业在前海设立科技服务业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并支持源自港澳及国际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前海进行产业转化 [2] - 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1000万港元以上、且上一年度在前海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按照研发投入的20%予以奖励,每年最高15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2]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举措具有鲜明政策导向性和行业激励性,有助于前海吸引更多高端服务资源集聚,推动形成更加完善、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 [2] - 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开展设计研发的成本,使企业更敢于投入资源进行深度优化和原创开发 [2] - 对支持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的项目在内地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2][3]
四中全会公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央视新闻· 2025-10-23 23:38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
镇江高新区海外人才工作站(新加坡)揭牌
镇江日报· 2025-10-23 07:45
合作交流会聚焦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活动现场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6个来自新加坡的 创新创业项目登台亮相,技术领域涵盖水源安全监测、绿色燃料解决方案等前沿方向,技术含量高、创 新性强,与镇江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展现了新加坡作为国际知名 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地的底蕴。(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陈寿峰 邹刚) 10月20日下午,2025年新加坡高层次人才镇江行暨"双高协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合作交流会举行, 聚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筑区域性特色产业人才高地,致力打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此次活动由市科协、镇江高新区联合主办,依托"双高协同",融汇新加坡高校与镇江高新区产业优 势,共同绘制"实验室发现-镇江孵化-长三角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图谱。现场,镇江高新区海外人才工作 站(新加坡)正式揭牌。该工作站由镇江高新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携手共建,标志着两地合作进入 新阶段。作为镇江"人才'镇兴'"政策与新加坡创新资源的战略交汇平台,工作站将充分发挥两地优势, 推动人才技术深度合作。 ...
常州财政以人才为钥 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破壁融合”
新华日报· 2025-10-22 07:15
近日,全国"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会"发布《2025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常州 市继2024年入围后,成功蝉联"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并同步斩获"2025年最具人才吸引力 城市""2025年最佳人才生态城市""2025年最佳产业创新城市"三项殊荣,彰显常州人才工作的持续优势 与强劲活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力,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其融合效能 直接决定发展成色。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正是打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壁垒,让这"两轮"同 频、"双翼"齐飞的核心引擎。常州市财政部门主动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立足城市定位、产业特色 与发展需求,以更精准坐标锚定方向、更扎实举措破解难题、更强效保障夯实基础,全力推进产、才、 城深度融合,以人才优势铸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优势,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实现"破壁—链 接—融合"的进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充沛动能。 锚定需求适配 校准"破壁融合"的精准坐标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向纵深推进,关键核心难题逐渐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对"破壁能力"的新挑 战:不仅要破解技术瓶颈,更要打通从科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