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801
国贸期货· 2025-08-01 13:58
ITG国贸期货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1号 碳酸锂数据日报 国贸期货研究院 谢灵 投资咨询号:Z0015788 从业资格号:F3040017 2025/08/01 有色金属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陈宇森 从业资格号: F03123927 数据来源:SMM,公开新闻登坦 锂化合物 平均价 100000 涨跌 SMM电池级碳酸锂 72000 -950 4000 80000 SMM工业级碳酸锂 69900 -950 收盘价 涨跌幅 期货合约 3000 60000 碳酸锂2508 68000 -4.87% 碳酸锂2509 68280 -4.66% 40000 2000 碳酸锂2510 -4.01% 68440 碳酸锂2511 > 68600 1000 -3.98% 碳酸锂2512 69120 -3. 46% 平均价 锂矿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 766 -10 44 (1 i 20 · 5 5%-6%) | | 锂云母 | 1120 | -20 | = 电碳-工碳价差 元/吨 | 一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T./ JQ | | --- | --- | --- | --- | - ...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01 11:36
我国商业航天已驶入发展快车道,高频次、低成本的商业发射正在成为现实。从火箭发射到卫星制造, 从太空育种到文旅融合,海南商业航天"以点带面"串起多元业态,一条完备的产业链条正加速形成。 商业航天,何以"高飞"?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入融合。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奔向"星辰大海",既要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更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突围。 责编:李芳、穆瑀宸 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孕育着新兴产业成长的无限可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 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为新兴产 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据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在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 下,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必能飞向更高、更远的未来。(韩春瑶)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1日 第 11 版) ...
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建言 市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
解放日报· 2025-08-01 09:49
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 - 上海多措并举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行先试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1] - 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努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 - 强化部门统筹协调,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功能,方便小微企业使用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强大资本市场支撑,尤其是前端股权投资,建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3] 人才与教育 - 上海高校需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重点产业所需工程技术人才 [3] 民生与公共服务 - 提高养老政策精准度,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专业护理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4] - 推进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降低医疗总成本,增强医疗总效益 [4] - 加快提升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突破极端天气预警技术瓶颈 [4] 对外开放与消费 - 拓展入境旅游消费,推动海外人员来沪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高端养老及青少年游学留学培训,培育"市场化+公益化"专业服务机构 [2]
更好挑大梁 强化先行先试集成探索 龚正介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
解放日报· 2025-08-01 09:49
记者 王海燕 王闲乐 昨天,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扩大)上,龚正市长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 关心的问题,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具体介绍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 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需要更好为全国发展大局挑大梁、作贡 献。龚正表示,我们将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努力巩固 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龚正表示,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我们狠抓贯彻落实,制定出台了我市提 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总的考虑是,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大宗消费更新、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环境提升等六大行动,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地发 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里,重点介绍三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服务消费。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服务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龚正说,我 们将在积极促进商品消费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扩大服务消费。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重点是 加快打造文化消费高地,扩大 ...
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表决通过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闭幕
解放日报· 2025-08-01 09:49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钢淼、周慧琳、宗明、陈靖、张全、徐毅松出席。副市长陈宇剑,市高院院 长贾宇,市监委、市检察院、各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列席。 又讯 昨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任命孙衍荣为上海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命李明为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命杲云为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任命汪荣明为上 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任命陈庆江为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决定免去吴坚勇的上海市司法局局长职务;免去杨慧亮的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副主 任职务;任命吴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命荚振坤为上海市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批准免去曾国东的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长三角科 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上 海典范的决定》;通过了关于批准《上海市202 ...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商业航天,何以"高飞"?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入融合。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奔向"星辰大海",既要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更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突围。 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孕育着新兴产业成长的无限可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 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为新兴产 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据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在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 下,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必能飞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我国商业航天已驶入发展快车道,高频次、低成本的商业发射正在成为现实。从火箭发射到卫星制造, 从太空育种到文旅融合,海南商业航天"以点带面"串起多元业态,一条完备的产业链条正加速形成。 ...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长期无虞短期无忧
国海证券· 2025-07-31 20:33
宏观经济形势 - 长期前景乐观,中国经济有四大优势,只需办好自己的事[5] - 短期经济无忧,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但仍面临风险挑战[5] 财政政策 - 基调“更加积极”,上半年全国两本账支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支出进度44.5% [6] - 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7月30日,新增专项债完成全年进度62.2%,超长期特别国债占全年额度58.5% [7] - 未来财政还有49260亿元政府债券额度空间,强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8] 货币政策 - 总量有降准降息空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降约45个基点[9] - 结构聚焦重点领域,今年5月出台多项再贷款政策,提及强化对外贸企业融资支持[9][10] 扩大消费 -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11]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商品消费,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12] 扩大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将加大投资支持力度[13] - 加快“两重”项目建设,提振民间投资,吸引和利用外资[14][1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获减税降费和融资便利支持[16] - 下半年科技与产业进一步融合,聚焦消费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人工智能 + 制造”应用[17][18] 资本市场 - 政策重视资本市场稳定,A股估值低、“科技叙事”资金集聚、制度包容性增强[19][20] 城市更新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市更新可补基础设施短板、拉动产业链、改善民生[22]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将实施
新华社· 2025-07-28 19:1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要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 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完善人形机器人、物联网、 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完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设国 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要提升工业能效与绿色发展水平,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 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推动5G和千兆光网普及提质,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卫星通信业务 准入。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出台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策文件。加快推进 改革任务落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 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完) 这是记者从28日举行的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周圆)今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全力巩固工 业经济基本盘。其中将实施新一轮十大 ...
架设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向“新”桥梁——专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新华社· 2025-07-28 13:27
"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 记者见到刘庆时,他刚刚从澳大利亚参加完中澳创新合作论坛回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对海 外科学家很有吸引力,我们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搭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和长三角的桥 梁。"他说。 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当好学术前沿 与产业实践的桥梁,是长三角国创中心及其重要支撑机构江苏产研院成立的初衷。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我们成立之初就被赋予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在刘庆看来,这意味着要 做过去没做过的事,如探索如何提升财政资金支持创新发展的效率、如何评价团队和人才的技术价值和 能力等。 "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长三角国创中心和江苏产研院以此为核心理念,开始破题之路。 首创"团队控股"模式:研发团队持运营公司控股股权,地方政府和江苏产研院提供重资产支持,解决了 科研机构市场化运行的动力机制问题;在全球构建起创新网络,设立9家海外创新孵化平台,与200余家 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如何架设从科技链到产业链的桥梁?新华社 28日推出第二十期"中国经济圆桌会 ...
商业航天,打开更大想象空间(微观)
人民日报· 2025-07-24 05:54
行业概况 -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涵盖火箭、卫星、发射场三大核心领域 [1] - 行业已从初创期转入快速发展期 高频次、低成本发射成为趋势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1] -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千帆星座"组网卫星升空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 [1] 区域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超160家空天企业 2024年实现火箭入轨发射13次 入轨卫星超80颗 形成"火箭大街"全产业链集群 [2] - 安徽蚌埠吸引16家商业航天企业入驻 协议总投资50多亿元 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并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2] 技术应用 - "吉林一号"星座117颗卫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 粤港澳大湾区雷达卫星实现6小时海岸线扫描 台风路径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3] - 工业领域支持矿产勘探 农业领域通过卫星组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防灾减灾中提供救援决策数据支撑 [3] 发展动力 - 政策支持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社会资本加速涌入 "流水线上造卫星"模式逐步成熟 但需长期坚持技术攻关应对全球竞争 [3][4] 未来展望 - 商业载人飞船或实现太空旅行商业化 行业将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并拓展人类活动边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