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欺诈
搜索文档
致同:本港长期停牌上市公司数目连跌三年回升以及管理层或股东引发的停牌今年也大幅上升
搜狐财经· 2025-10-09 16:34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香港上市公司面对欺诈指控及停牌的研究结果显示,本港长期停牌公司 的数目在连跌三年后回升。截至今年 8 月底止的一年内,停牌超过三个月的上市公司数目按年上升 7.5%至 86 间,较去年的 80 间有所增加。此外,连续停牌超过 18 个月的公司数目连续三年减少至今年 的 3 间(2024 年:7 间;2023 年:15 间)。同时,复牌的公司数量连续三年超过了除牌的公司(2025 年:31 间复牌、29 间除牌;2024 年:43 间复牌、39 间除牌;2023 年:55 间复牌、45 间除牌),显示出香港 上市公司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避免企业欺诈方面持续进步。 致同中国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飚表示:"上市公司受到管理层或股东引发的停牌比例由去年的 12% 大幅上升至今年的 34%,由管理层或股东触发的个案中,高达 92%遭停牌 ,较去年的 50%大幅增加。 当中 46%指控涉及董事或高层不当行为,36%与未披露交易有关。这反映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挑战、资 金流动趋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与董事间围绕财务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加,不当交易及挪用公司资金的 情况亦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董事会在停 ...
日媒:日本企业造假丑闻为何屡禁不止?
环球时报· 2025-05-29 07:07
日本企业造假丑闻现状 - 丰田汽车子公司日野汽车承认自2003年起伪造发动机排放数据 [1] - 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质量问题导致至少28人死亡 400人受伤 [1] - 2024年丰田等品牌承认在测试数据上作弊或测试不当 [1] - 京王重机整备公司篡改1700多个部件数据 影响约30家铁路运营商 造假行为持续至少8年 [1] - 日本货运铁路公司伪造维修工作数据至少10年 [1] - 川崎重工伪造船舶发动机燃油效率数据超过20年 [1] - 2023年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承认30多年来在64款车型上伪造安全数据 [1] - 2013年300多家日本食品供应商卷入虚假标签丑闻 包括以次充好和冒充产地 [1] 造假行为背后的行业原因 - "日本制造"的高标准给制造商偷工减料提供了空间 [2] - 运输制造业和食品生产业欺诈原因相似 监管机构各自为政 [2] - 私营企业质量控制人员在追求生产进度和降低成本过程中被边缘化 [2] - 日本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中保持产量的无形压力难以抗拒 [2] - 芝浦工业大学前教授指出工程师无法达到性能目标时被迫造假 制造部门与检验部门等级关系导致话语权差异 [2] 解决建议 - 日本监督机构效率低下且不愿处以巨额罚款 [2] - 需要制定全面计划保护举报人和质量控制人员 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对违规者重罚 [2] - 建议成立第三方调查机构确定欺诈原因 找出责任人 防止更多造假 [2] - 丑闻威胁日本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方面的全球声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