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通讯文化

搜索文档
北京每天个人电报量仍有百余封!发个“甥”字,您能读懂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4 13:26
电报业务现状 - 北京目前仅剩西单联通营业厅提供电报服务,日均业务量80-100封,比杭州停业前增长近10倍[4] - 4月30日单日受理量达127封,5月20-21日出现明显业务高峰[4] - 电报内容以祝福类为主,包括结婚祝福、高考祝福等,占比很大[6] 用户画像 - 23岁香港游客专程体验,首次发送两封电报给广州亲友[2] - 31岁博士毕业生发送5封毕业祝福电报,认为电报具有特殊纪念意义[3] - 60岁退休人员代发二十余封高考祝福电报,每隔三四天就要办理一次[4] 业务运营 - 电报系统已完成自动化升级,支持电报码和拼音两种输入方式[7] - 北京作为全国电报中转站,业务量曾从1958年300万封增至1990年4400万封[11] - 2010年公众电报业务量仅200多封,已不列入统计指标[15] 行业变迁 - 1995年前北京个人电报月均超300万封,目前日均仅百余封[2] - 程控电话普及(1993年)和移动通信资费下降导致业务量大幅下滑[15] - 汉显寻呼机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对传统电报形成冲击[15] 未来规划 - 计划升级电报纸设计,将营业厅打造为怀旧打卡地标[15] - 尝试将电报融入旅游纪念、文化活动等特定场景[15] - 保留两位报务员岗位并培养接班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