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金观平:织密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网
快讯· 2025-06-16 07:24
政策导向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1] - 政策组合拳聚焦"提低"和"托底",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1] 政策实施 - 帮扶低收入群体的力度、精度、温度显著提升 [1] - 政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各地需因地制宜细化规定和落实工作 [1]
织密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网
经济日报· 2025-06-16 05:59
政策方向与目标 - 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通过"提低"和"托底"政策组合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1] - 政策聚焦低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旨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 - 社会救助体系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作用更加凸显 [1] 政策实施与改进 - 帮扶对象从低保和特困人员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各类低收入人口 [1] - 对象认定采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方式,结合"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 [1] - 帮扶内容从物质帮助扩展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 [1] - 需因地制宜细化政策,解决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人户分离核查、部门信息壁垒等问题 [2] 信息化与精准救助 -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通过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 [2] - 强化部门联动与数据共享,建立民政部门统一认定监测、分层管理推送信息、各部门协同救助的"一张网" [2] - 明确困难群众需求,提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帮扶,形成梯度救助格局 [2] 造血式帮扶与创新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 [3] - 创新帮扶方式,如引进劳务公司、制定激励政策,培养劳务品牌优先吸纳困难群体就业 [3] - 增强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帮扶可持续性,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3]
经济日报:织密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网
快讯· 2025-06-16 05:57
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 帮扶对象从低保和特困人员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各类低收入人口 [1] - 对象认定采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方式,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 [1] - 帮扶内容从单一物质帮助升级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 [1] 政策效果与方向 - 社会救助体系功能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 [1] - 制度设计以改善民生为标尺,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 [1] - 民生政策落地见效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