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见度飞行程序

搜索文档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低能见度飞行程序试飞圆满成功
中国民航网· 2025-07-18 12:30
行业技术发展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成功完成低能见度飞行程序实地验证试飞,采用Ⅲ类仪表着陆系统(盲降)程序和低能见度起飞程序,提升冬季复杂天气运行保障能力 [1] - Ⅲ类盲降作为全球民航最高级别着陆技术,可在极低能见度条件下由自动驾驶仪完成精准跑道对准与着陆 [1] - 试飞过程中成功实施Ⅲ类A标准的盲降进近(复飞拉升)和Ⅲ类B标准的盲降自动驾驶安全着陆 [2] 机场运营能力提升 - 新程序启用后,航班起飞所需跑道视程(RVR)从400米降至150米,落地所需RVR从550米降至150米,显著提升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运行效率 [2] - 乌鲁木齐机场RWY25于2020年获得Ⅲ类盲降批复,成为国内第4个具备Ⅲ类盲降运行能力的机场,仅次于北京首都、北京大兴和上海浦东机场 [2] - 新程序将助力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应对冬季冻雾、霾、团雾及低云天气,提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运行保障能力 [1][2] 项目实施背景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12月至次年1月频发冻雾、霾、团雾及低云天气,静风条件下雾气不易消散 [1] - 项目自2023年4月17日乌鲁木齐机场转场北航站区后启动,由新疆空管局设备公司航务部设计并实施 [1] - 试飞成功标志着机场冬季运行技术取得突破,进一步迈向国内领先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