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宅产品化
icon
搜索文档
距离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还要几个三周年?
36氪· 2025-07-16 18:23
行业现状 - 家装行业长期缺乏资本关注和标准化,准入门槛低且信任危机频发,住范儿暴雷、好好住关停、东易日盛被拍卖等事件凸显行业困境 [1] - 传统家装被视为低端服务业,依赖包工头和经验主义,缺乏技术含量和系统性重构,15年来未有实质性进化 [2][3] - 行业长期将家装视为"定制化服务过程",缺乏统一产品定义和量化交付标准,设计、施工、供应链等环节依赖经验博弈 [3] 公司定位与创新 - 栖息地由前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创立,主张"用造车的方式造家",将住宅视为"空间智能终端"而非传统装修服务 [1][4] - 公司定位为"制造住宅终端设备"的产品型公司,采用研发、质量控制、数字孪生系统和车规级工艺管理流程 [4] - 核心逻辑是通过一体化标准化系统重构居住空间,解决"家应该是什么样"而非"装修怎么做"的问题 [4] 产品与技术 - 旗舰产品L32整合空气、水、电、光四大环境系统,搭载AI Agent实现"可进化的家",强调技术与结构还原的系统重建 [4][5] - 产品设计注重真实场景需求,如厨房开放式布局、家庭影院保留、光照情绪调节算法,以及空气系统的自适应调节与AI算法组合 [11] - 与传统装修业最大区别在于靠流程保证一致性,而非依赖"老师傅"经验调和 [5]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公司三年内覆盖北京、上海等八城,拥有自建制造能力与销售网络,完成从概念到商业落地的闭环验证 [7] - 用户自发分享聚焦"安心"、"值得"、"好住"等关键词,认可空气系统舒适性、光照调节对睡眠质量的提升等细节 [12] - 面临用户认知分化挑战,L32被模糊理解为高配装修套餐、智能家居方案或超级精装产品,需独自解释新品类定位 [13] 创始人理念与团队 - 沈亚楠从方法论转向强调"信任"与"认知成本",认为新品类的核心挑战是用户是否愿意重新理解"家"的定义 [7][8] - COO闫佳带来行业路径与组织成熟度,推动公司踩中"产品型整装"的行业过渡临界点 [8][9] - 公司坚持"第一性原则":为用户创造"幸福的家",设计动机围绕"生活本身"而非单纯交付 [11][12] 未来挑战与机遇 - 行业信任透支背景下,需克服用户对装修公司的天然警惕,并应对更高的市场教育成本和转化难度 [13] - 智能居住理念从"功能堆叠"转向"系统集成",消费者开始主动筛选价值,社交平台反馈显示对新体验的潜在需求 [14] - 下一个三年目标是从单点创新到生态构建,重新定义"居住"本身,解决中国家庭对"安心住下去的空间"的普遍需求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