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商业闭环

搜索文档
苏超背后的老板们
36氪· 2025-06-09 07:57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 - 首届苏超联赛于5月10日开赛,覆盖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场均观看人次达1.5万,网络直播累计吸引1300多万人次,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 [4][27][41] - 赛事规则要求球员必须拥有参赛城市户籍、学籍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每队职业球员不超过3人,强调本土化与草根参与 [4] - 城市间历史文化和经济竞争形成独特"德比"氛围,如徐州vs宿迁(楚汉之争)、苏州vs无锡(太湖德比)、扬州vs镇江(早茶德比) [5][28] 珂缔缘青训模式 - 南通珂缔缘俱乐部采用免费青训模式,初期由企业家李太镇自筹资金(包括变卖上海、海门房产及拖鞋厂利润)投入,2015年培养的球员占U16国家队8个席位,仅次于恒大足校 [10][11][12] - 政府与企业协同支持:海门区政府提供球场、宿舍及伙食补贴,中南集团等企业赞助,2017年建成海门足球小镇(含8000人球场及商业设施) [13][14][16] - 2022年首批青训球员王博文、李贤成进入德甲云达不莱梅U23梯队,完成青训闭环,但同年因中南集团房地产危机面临财务困境 [16][17][18] 江苏足球产业生态 - 民企主导职业俱乐部发展:南通支云(润天燃料)、盐城鼎立(钢结构公司)、苏州东吴等均由本地企业投资,形成全国前列的青训体系(南京3家市级+12家区级青训中心) [22][23][24] - 赛事商业化成效显著:苏超预计创造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带动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增长14.63%,珂缔缘拖鞋周边产品单场直播售出1000单 [41][43][44] - 赞助商以本地企业为主,如总冠名江苏银行、战略合作伙伴今世缘酒业,队服广告覆盖维维股份、圣象集团等13地市品牌 [26][27] 区域经济与文化特征 - 江苏13地市GDP均位列全国百强,省会南京经济首位度仅13.5%(全国最低),形成"一超多强"格局(苏州GDP地级市第一,昆山超多数省会) [29][31][32] - "散装省"特质强化赛事热度:各城市经济实力均衡(如南通、盐城竞技强势)且文化认同独立(苏州吴语报站、宿迁南北文化交融) [28][30][33] - 赛事IP延伸潜力:专家建议增设苏甲联赛扩容参与度,现有青训体系(如江苏U18全国冠军)可提供人才输送通道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