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超联赛
icon
搜索文档
郑州微短剧剧组演员扎堆成“竖店”
第一财经· 2025-07-31 21:09
行业增长态势 - 江苏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苏超"联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1] - 河南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3.9%,增速居10个行业门类之首,影视节目制作增长89.0%[1][5] - 四川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8.7%,增速较1-4月回升2.8个百分点[1] - 安徽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16.5%,影视节目制作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4.8%和23.6%[2] - 贵州省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21.2%[2] 需求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文体娱需求多样化,优质赛事如"苏超"一票难求,显示供给增长空间巨大[2] - Z世代成为情绪消费主力军,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悦己消费,中老年人亦通过演唱会等参与情绪消费[3][4] - "苏超"通过城市文化情绪联结深化足球社区化,5-20元低价票吸引数万人观赛,创造高情绪价值场景[3] 新兴消费场景 - 江苏省"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等五大场景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4] - 老牌歌手演唱会受中年群体追捧,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9.5%,怀旧心理驱动情感共鸣[4] - 微短剧作为"情绪快消品"崛起,郑州形成完整产业链,1-5月影视节目制作营收增速高于行业65.1个百分点[4][5] - "窝囊漂"等创新旅游产品迎合年轻人"又菜又爱玩"心态,河北"文化+情绪价值"模式带动文创消费[6] 区域产业布局 - 河南省利用区位和成本优势构建微短剧全产业链,涵盖剧本创作至海外发行,推动影视制作高速增长[5]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如"平安喜乐"茶杯)和石家庄手工皮具体验项目成为情绪消费新亮点[6]
“八队”输了笔画,赢了“流量密码”
国际金融报· 2025-07-21 20:04
赛事表现 - 常州队七轮比赛未进一球 积分排名垫底[5] - 第七轮主场0∶2不敌徐州队 上半场第8分26秒和第25分钟被连续破门[5] - 现场40253名观众观赛 但球队进攻端未能突破[10] 营销创新 - 推出"免门票免进球"魔性营销 结合文旅融合成为话题顶流[4] - 社交平台常州笔画保卫战话题阅读量破亿 网友创作表情包和互动游戏[10] - 线下恐龙园推出"守护笔画大作战" 银丝面馆上线"巾州特色面"转化消费场景[10] 文旅政策 - 针对徐州球迷推出"五免三减半"政策 涵盖景点、交通、餐饮等多领域[10] - 政策带动徐州球迷组团观赛 相关新闻登上热搜[10] - 比赛期间恐龙园周边酒店入住率同比激增300% 银丝面馆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元[10] 城市IP运营 - 通过恐龙主题地铁、新能源助力车等元素强化城市辨识度[11] - 中华恐龙园、"青春乐都"音乐IP等长期IP化运营积累经验[11] - 网友评选江苏"十三太保"形象大使 常州恐龙形象频繁胜出[11] 商业价值 - 联赛赞助商数量从6家增至27家 覆盖九大行业领域[12] - 各主场结合本地特色推出赞助产品 如南京宝记烧烤、徐州汴塘煎饼[12] - 盐城主场吸引深圳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高管观赛 达成产业合作意向[12] 政策推动 - 无锡提出以苏超撬动"文旅体商"融合 徐州计划打造文商旅体新增长点[12] - 常州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绑定足球与文旅、教育[12] - 无锡滨湖区对球员和球迷提供购房补贴 盐城升级无人车项目[13] 行业趋势 - 专家认为苏超成功源于赛事质量、文旅礼包和多元消费场景整合[13] - 预测未来将出现非遗主题观赛、方言解说等文化结合形式[13] - VR/AR技术将用于构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消费空间[13]
10元票价撬动3亿创收 “草根苏超”成现象级普惠经济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1:03
赛事概况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成为今夏最火赛事,首届即引发全民热潮,采用一城一队赛制,13支地级市球队参赛[1] - 赛事以"草根"和"普惠"为特色,票价仅5-20元,516名选手中仅29人有职业背景,其余为教师、学生、快递员等业余球员[1] - 赛事带动全民参与热情,官方账号造梗助推热度,"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口号出圈[1] 参赛队伍与赞助商 - 13支球队获本地企业赞助,如盐城队18名球员来自东台三仓中学,常州队7号前锋为江南农商行员工[2] - 赞助商分三类:联赛赞助商(27家大型企业)、球队赞助商(本地中小企业)、赛区赞助商(区域中小品牌)[3] - 联赛赞助商包括江苏银行(总冠名)、京东、海澜之家等8家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总数从开赛6家增至27家[4][5] - 阿里旗下6品牌分别赞助6支球队,形成"散装阿里"赞助"散装苏超"网络热梗[6] 经济带动效应 - 赛事带动江苏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繁荣,常州端午期间接待扬州游客超15万人,消费激增25%[9] - 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单场比赛提升周边酒店入住率20%-30%,餐饮零售增长15%-25%[9] - 预计赛季拉动综合经济效益超3亿元,平均每城增收2000万元[9] 政策与金融支持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纳入相关规划政策[10] - 央行等四部门发文要求构建多层次体育产业金融体系,加大体育消费信贷支持[11] - 银行建议通过固定资产贷款、普惠金融贷款支持场馆建设、文创开发等项目[11][12]
苏超进化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6:25
赛事热度 -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达60396人 刷新中国业余足球纪录 仅比2012年中超历史最高上座纪录少5000人 [2] - 江苏德比门票10秒售罄 超200万人参与抢票 [2] - 苏超第6轮场均观众超2.7万人 最低场次扬州VS无锡达27063人 [2] 赛事运营创新 - 采用雾炮车降温技术 射程15-20米 用水效率较传统洒水车提升6倍 [3] - 场馆布置1万块工业冰块配合喷雾系统 体感温度降低5度以上 [3] - 首创7人次轮换规则 突破国际足联单场5次换人限制 [3] 商业价值增长 - 赞助商数量从揭幕时6家激增至第六轮近30家 [3] - 吸引喜力等国际品牌首次赞助中国本土赛事 [3] - 赞助商涵盖金融、食品、科技、服装等多领域 包括江苏银行、海澜之家、小米等知名企业 [3] 社会文化影响 - 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联赛 其中近八成为非传统球迷群体 [4] - 赛事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如南通狼、南京盐水鸭等符号广泛传播 [4] - 形成"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等网络热梗 提升城市全国知名度 [4]
苏超进化
IPO日报· 2025-07-07 21:39
赛事热度与观众规模 - 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的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南京队VS苏州队比赛吸引60396名观众,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纪录,仅比2012年中超历史最高上座纪录少5000人 [1] - 苏超第6轮各场比赛观众人数均超2.7万人,其中徐州队VS南通队达30161人,镇江队VS泰州队达30067人,淮安队VS常州队达28371人 [1] - "江苏德比"门票开售10秒内售罄,抢票人数突破200万 [1] 赛事运营创新与商业价值 - 南京主场采用雾炮车降温技术,射程15-20米,用水效率较传统洒水车提升6倍,配合1万块工业冰块使体感温度降低5℃以上 [2] - 首创7人次轮换规则,突破国际足联单场5次换人限制 [2] - 赞助商数量从揭幕时的6家激增至第六轮的近30家,包括喜力、江苏银行、海澜之家、京东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2] 社会文化影响与地域认同 - 调查显示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联赛,其中近80%为非传统球迷群体(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农民等) [3] - 地域文化符号(如南京盐水鸭、无锡水蜜桃、常州龙城)通过赛事网络热梗(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快速出圈 [3] - 赛事推动江苏省内文化经济流通,为其他地区文体活动提供示范样本 [3]
苏超已成为名片!赣超也要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20:35
赞助商增长 - 苏超联赛赞助商数量从初始6家激增至27家 其中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从1家增至8家 官方合作商从1家增至7家 官方赞助商从1家增至4家 官方供应商从2家增至7家 并新增2家公益支持单位 [3] - 赞助企业包括京东 伊利 小米等巨头 喜力啤酒等国际品牌也加入官方供应商行列 [3] - 赛区球队吸引淘宝闪购 支付宝 花呗等企业冠名 如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 支付宝冠名徐州队 花呗冠名无锡队 [4] 消费带动效应 - 美团数据显示苏超赛事带动江苏省休闲玩乐消费线上订单同比增速达40% 异地游客消费TOP5城市为苏州 南京 无锡 扬州 常州 [4] - 第六轮赛事前 江苏五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 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55% [5] - 唯品会平台6月江苏省足球及足球鞋销量同比增长超60% 运动服饰及暑期户外用品销量显著增长 [5] - 调研显示58.9%江苏居民将因苏超增加体育消费 65.5%增加文旅消费 62.3%会购买周边衍生品 [5] 城市品牌提升 - 苏超吸引深圳60余人高科技企业代表团观赛考察 含5家上市公司和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 [7] - 个体商户"东哈·东北街边烧烤"与京东等大企业同登广告牌 成为当地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7] - 专家指出苏超带动文旅产业创新 优质赛事供应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8] 行业扩展影响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重点开展拓展健身空间 发展户外运动等工作 [9] - 苏超模式引发多地效仿 江西将举办66场比赛的赣超联赛 浙江将启动覆盖全省11地市的浙BA篮球联赛 [10]
苏超赞助商倍增、带动力爆表,赣超也要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9:15
赞助商增长 - 苏超联赛赞助商总数从初始6家增至27家 其中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从1家增至8家 官方合作商从1家增至7家 官方赞助商从1家增至5家 官方供应商从2家增至7家 [2] - 新增赞助企业包括京东 伊利 小米等巨头 喜力啤酒首次赞助中国本土足球赛事 [2] - 赛区及球队赞助活跃 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 支付宝冠名徐州队 花呗冠名无锡队 [3] 消费带动效应 - 美团数据显示苏超赛事期间江苏省休闲玩乐消费订单同比增速达40% 异地游客消费TOP5城市为苏州 南京 无锡 扬州 常州 [3] - 第六轮赛事前夕江苏五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 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55% [3] - 唯品会平台6月江苏省足球及足球鞋销量同比增长超60% 运动服饰及户外用品销量显著增长 [4] 产业联动影响 - 58.9%受访居民计划因苏超增加体育消费 65.5%将增加文旅消费 62.3%有意购买周边衍生品 [4] - 苏超赛事带动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高管组团考察 盐城赛区吸引5家上市公司代表参与 [5][6] - 个体商户"东哈·东北街边烧烤"与京东等大企业同登场边广告牌 体现商业机会普惠性 [6] 区域经济赋能 - 苏超成为城市招商引资名片 深圳后援团60余人中近40名为高科技企业高管 [5] - 国家发改委指出苏超反映群众体育需求潜力 将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7] - 苏超模式引发多地效仿 赣超联赛将覆盖江西11地市 浙BA篮球联赛覆盖浙江90个县区 [8]
苏超得票率不足3%,卡塔尔世界杯中签率5%,看苏超比世界杯还难?
36氪· 2025-07-02 10:24
苏超观众规模与热度 - 昆山奥体中心苏州与扬州比赛涌入43617名观众,刷新苏超纪录并首次突破4万规模[1] - 2025赛季中超联赛半程场均观众24449人,仅大连、北京、成都三城场均超4万,其余13队均低于3万[1] - 苏超第四轮场均观众达25802人,较首轮7000+人增长超260%[3] - 苏州扬州两轮比赛总抢票人数达144万人次,抢票时段微信流量近3亿[3] 球场容量与基础设施 - 昆山奥体中心为江苏唯一国际足联A级标准专业足球场,容量4.5万人,售票上限80%即3.6万张[3] - 南通队首场比赛70万人申请门票,原大学操场仅2000坐席,次战移师2万座海门基地[6] - 徐州对阵连云港比赛3万观众中外省观众占比23%(6902人)[14] 票务市场与供需矛盾 - 官方票价低于20元(南通设9.85元"985"寓意票),但代拍市场炒至100-400元,溢价最高达2000%[15][16] - 南京对无锡比赛10元票被黄牛抬至600元,警方已抓捕105名黄牛[18][20] - 普通观众抢票成功率不足3%,低于卡塔尔世界杯5%中签率[7][25] 赞助商营销与商业价值 - 冠名商江苏银行APP装机量暴涨40%,35岁以下新客户占比从29%升至41%,联名卡占新发卡量15%[21] - 银行通过存款/理财捆绑球票营销(如存600万送票),转化链路清晰[14][21] - 对比2006年世界杯,阿联酋航空曾推出1.3万元机票+球票套餐,苏超赞助商模式类似但门槛更低[21][22] - 非冠名赞助商如米歌酒庄投入百万仅获广告露出,转化链路较银行多一层[24] 赛事运营与未来潜力 - 球票分配参照欧冠决赛模式,约30%为非可售票(组委会/赞助商/媒体)[24] - 赛事周期7个月仅进行2月已形成现象级流量,商业潜力待持续释放[25] -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与市场化需求存在矛盾,需平衡票务管控与观众体验[18][20]
南京奥体中心:是赛事主场,更是“全民客厅”
南京日报· 2025-07-02 10:10
南京奥体中心发展历程 - 2002年为迎接"十运会"启动建设 占地89 7万平方米 五大场馆融合自然与体育元素 主体育场以"金陵红"斜拱为标志性设计[5] - 2006年率先推行市场化运营 开启从"赛事擂台"向"全民客厅"转型 定位城市之窗 文明高地 服务平台三大功能[13] - 2019年实现业务结构优化 体育培训收入反超体育健身收入 完成新旧动能转换[13] - 2024年举办36场大型演唱会 23场大型赛事 接待健身人群近400万人次 日均超1万人[14][20] 运营模式创新 - 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全民健身 文体活动 体育商业 无形资产 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场所[13] - 构建"大型文体活动+校企运动会+自办活动"运营格局 成功孵化"亲子泡泡跑"等IP项目[14] - 2024年举办任贤齐 莫文蔚 周深等明星演唱会及网球 羽毛球等专业赛事[15] - 实现全天候运营:晨练老人 午间白领 傍晚青少年 周末长跑者等多时段用户覆盖[17]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苏超联赛"累计观赛50万人次 抖音话题播放80亿次 南京主场门票秒罄[3]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显著:外地游客量增长48% 异地消费额增15% 盐水鸭订单增58%[24][25] - 衍生文创销售额破千万元 球队围巾 吉祥物玩偶成为城市伴手礼[25] - 通过"赛事流量+文化认同"模式 实现消费能级提升与城市品牌增值[23][26] 城市发展启示 - 验证"人文经济学"实践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2][23] - 创新"全域主场"概念 以门票为支点构建住宿 餐饮 文旅消费闭环[31] - 突破传统场馆赛后利用难题 形成可持续运营的"南京模式"[9][10] - 成为城市活力新地标 承载市民情感与梦想 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8][34]
31-40岁占比最高!苏超“粉丝”画像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6-24 20:51
苏超赛事热度分析 - 苏超第五轮苏州队主场迎战扬州队的比赛门票已售罄 第一轮门票开售时预约人数约32万 超过80万微信用户同时在线 微信浏览量4900多万 点击量超过8000万 [1] - 昆山奥体中心可容纳4.5万人 有望刷新苏超上座人数纪录 [2] - 第四轮5场比赛场均观赛人数为2.58万人 较第一轮7745人和第二轮9852人显著增长 [2] - 抖音关注苏超人群中31-40岁占比最高达37% 18-23岁偏好度最高 江苏用户占比24.06% 广东8.87% 浙江7.21% [2] 用户地域分布变化 - 第二轮比赛日江苏用户占比47.02% 长三角江浙沪皖合计67.67% [3] - 第三轮江苏用户占比降至32.62% 长三角合计降至50.9% [3] - 第四轮江苏用户占比进一步降至24.06% 广东升至8.87% 长三角合计40.77% [3] - 省外观赛人数显著增加 徐州队比赛省外观众占比22% 常州队比赛省外观众突破万人 [4] 赛事经济效应 - 多个赛区开设外省球迷购票通道 如苏州VS扬州比赛限制外省身份证购票 每个ID限购3张 [4] - 滴滴数据显示常州比赛期间"85后""95后"为观赛主力 天目湖景区打车需求同比上涨93% 其他景区需求上涨47%-59% [5] - 专家表示苏超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形成"跟着苏超游江苏"的文旅新趋势 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4][5] - 赛事IP化、文旅场景化、服务智慧化、运营国际化将使其成为撬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 [4] 行业影响 - 苏超爆红带动文旅产业及相关行业连锁反应 可能引发其他省份效仿创新 [5] - 一票难求现象显示优质赛事供应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5] - 对足球运动和大众体育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提升群众体育参与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