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洁员权益
icon
搜索文档
保洁员需要的,不止休息室
虎嗅· 2025-05-15 13:43
社交媒体关注与行业现实反差 - 保洁员休息室话题在小红书发酵,一张保洁员在厕所隔间休息的照片获得五万多点赞,引发公众呼吁改善其工作环境[1] - 社交媒体的关注点集中在休息空间,但保洁员群体真正的痛点在于薪资、罚款和年龄歧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2] - 保洁员秀珍对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一无所知,因其工作规定禁止玩手机,且下班后需立即回宿舍休息,无暇关注[3] 保洁行业工作规定与罚款制度 - 保洁工作存在一系列口头规定,包括禁止乘坐电梯、禁止玩手机、禁止在楼梯间抽烟、禁止打瞌睡等[4] - 违规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金额分别为200元、500元甚至更高,保洁员通过罚款数额来记忆规则[5] - 高额罚款导致收入严重受损,例如单次罚款1800元、2500元或700元,而满勤月薪仅为4700元,单日罚款可抵半月工资[5][6] - 工作性质要求“一客一清”,但在人流量大的时段难以执行,例如周末厕所消耗品用量是平日的三倍,且保洁员在客人排队时无法进行清洁,易遭投诉[7] 工作强度与人员流动性 - 保洁员被禁止乘坐电梯,每日需爬楼梯至少五次,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高强度劳动导致同事因腿病离职[7] - 除用餐时间外不得离岗,采用轮换就餐制,工作时间为早七点至晚十点,日均工作近15小时[17] - 严苛的工作要求造成行业高流动率,例如秀珍所在宿舍人员更换频繁,离职原因多为身体劳损[9] - 保洁员通过垃圾袋消耗量评估工作强度,平日处理2-3袋,周末处理6-9袋[17] 行业年龄与性别分工 - 保洁行业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年龄分工,女性更容易进入该行业,而男性通常在年龄较大、无法从事高体力工作时才会选择保洁[12] - 行业成为超龄劳动者的“没有选择的选择”,例如秀珍因建筑行业女性年龄限制(55岁)被劝退,转而通过借用他人身份证进入保洁行业[15][16] - 超龄员工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且可能被分配到条件更差的岗位,因他们缺乏其他就业机会[18] - 农村地区养老金水平低,例如每月仅100多元,迫使超龄劳动者继续工作以维持生活[18] 劳动关系与保障缺失 - 保洁员多与外包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并附带免责条款,导致无法获得工伤赔偿[16] - 行业中存在主动不签合同的现象,因员工认为高强度工作难以长期坚持,签约反而是一种束缚[16] - 超龄员工更容易被默许入职,且可通过送礼等方式维持工作,因管理人员不愿频繁招聘[16] 薪酬水平与多份兼职 - 保洁员普遍从事多份工作,例如在正常工作外兼职家政、食堂帮工、废品回收等,日均工作可超过十几小时[20] - 低薪酬驱动自我剥削,例如保洁员更关注工资是否按时发放,而非休息权利[24] - 薪资水平处于低位,例如内蒙古一名保洁员月薪2500元,接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需支付高额房租[23] 行业价值与维权行动 - 保洁员在维权时表现出较强的行动力,例如通过静坐、罢工等方式抗议拖欠工资,并能迅速见效[30] - 行业价值在服务中断时凸显,例如垃圾溢出会立即引发投诉,促使管理层快速解决问题[30] - 保洁员对不公平待遇会直接反抗,例如集体要求公平分配工作任务或拒绝过劳安排[30] 工作空间与城市生活隔离 - 保洁员的工作空间被严格限制,例如只能在厕所、工具间或楼梯间短暂休息,缺乏专用休息场所[22] - 他们对城市的认知局限于工作地点周边,例如秀珍的活动范围仅为商场女厕和6站公交车内的区域[28] - 保洁员群体形成以“便宜”为核心的生活逻辑,熟悉低消费场所,但与主流消费文化隔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