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
搜索文档
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京东(09618)连续9年登榜 成全球零售业唯一上榜中国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8:40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9年登上福布斯2025全球最佳雇主榜,成为全球零售业唯一上榜中国企业 [1] 员工规模与就业促进 -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体系人员总数约90万 [1] - 2026校园招聘开放3.5万个岗位,其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招岗位2万个,面向在校生的实习生岗位1.5万个 [1] - 2025年公司家政业务启动百县十万人招募计划,在全国百县千镇招募10万名保洁师 [3] 员工发展与培养 - 公司为校招生量身打造五年成长计划,支持青年人才在重点业务突破上挑大梁、当主角 [1] - 所有校招项目均匹配专业、系统的培养方案 [1] 业务创新与新职业创造 - 公司健康业务持续探索互联网医疗创新,带动互联网医生、到家护士、药师、营养师等新职业发展 [3] - 公司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业务为线下门店运营、销售顾问、技术服务、到家服务等创造了丰富的服务型岗位 [3] 劳动保障与福利 - 公司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与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民营企业 [5] - 公司外卖业务成为首个与全职骑手直接签署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所有成本的平台,目前已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公司为每人每月平均缴纳五险一金约2000元 [5] -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连续7次多范围提高员工薪酬激励 [7] - 公司在北京投入70亿为青年人才打造近5000套可拎包入住的舒适公寓,其中专门为实习生打造的免费公寓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7] - 2023年公司住房保障基金加码投入100亿,其中一线员工申请占比高达77%,10年间已有上万名一线员工在该基金支持下买房 [7] - 2010年建立的员工救助基金近10年累计投入超1.66亿元,帮助数千名公司一线员工度过困难 [7] 公司理念 - 公司始终坚持先人后企,员工发展先于商业成功 [1] - 公司相信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事业发展的基石 [9]
用一起起案例厘清“隐形加班”的权责边界
北京青年报· 2025-07-29 19:04
司法对“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 - 法院认定休息时间用微信处理工作构成加班,核心标准在于劳动者是否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1] - 认定加班的关键是劳动者是否有实质性的劳动付出,而非简单的碎片化沟通[3] - 若线上沟通超出简单回复范畴,需要实质性处理问题且耗时较长,即具备加班要件[4] “隐形加班”的典型特征与司法实践 - “微信加班”常具有常态化、固定化、规律化特点,累计时间较长[4] - 在具体案例中,劳动者于周末、下班后及法定节假日通过微信接收指令、修改方案并完成工作被认定为加班[4] - 司法支持“隐形加班”维权诉求,通过个案定分止争并宣扬裁判理念[3] “隐形加班”权益保障的发展趋势 - 每一起劳动者胜诉案例都能推进对“隐形加班”保障边界的探索与共识凝聚[5] - 司法机构以案释法,旨在使“隐形加班”权益保障形成更清晰的标准和常态性机制[5] - 新型劳动场景下,工作时间、场所等概念虽多元化,但认定加班的实质性标准保持不变[3]
保洁员需要的,不止休息室
虎嗅· 2025-05-15 13:43
社交媒体关注与行业现实反差 - 保洁员休息室话题在小红书发酵,一张保洁员在厕所隔间休息的照片获得五万多点赞,引发公众呼吁改善其工作环境[1] - 社交媒体的关注点集中在休息空间,但保洁员群体真正的痛点在于薪资、罚款和年龄歧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2] - 保洁员秀珍对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一无所知,因其工作规定禁止玩手机,且下班后需立即回宿舍休息,无暇关注[3] 保洁行业工作规定与罚款制度 - 保洁工作存在一系列口头规定,包括禁止乘坐电梯、禁止玩手机、禁止在楼梯间抽烟、禁止打瞌睡等[4] - 违规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金额分别为200元、500元甚至更高,保洁员通过罚款数额来记忆规则[5] - 高额罚款导致收入严重受损,例如单次罚款1800元、2500元或700元,而满勤月薪仅为4700元,单日罚款可抵半月工资[5][6] - 工作性质要求“一客一清”,但在人流量大的时段难以执行,例如周末厕所消耗品用量是平日的三倍,且保洁员在客人排队时无法进行清洁,易遭投诉[7] 工作强度与人员流动性 - 保洁员被禁止乘坐电梯,每日需爬楼梯至少五次,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高强度劳动导致同事因腿病离职[7] - 除用餐时间外不得离岗,采用轮换就餐制,工作时间为早七点至晚十点,日均工作近15小时[17] - 严苛的工作要求造成行业高流动率,例如秀珍所在宿舍人员更换频繁,离职原因多为身体劳损[9] - 保洁员通过垃圾袋消耗量评估工作强度,平日处理2-3袋,周末处理6-9袋[17] 行业年龄与性别分工 - 保洁行业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年龄分工,女性更容易进入该行业,而男性通常在年龄较大、无法从事高体力工作时才会选择保洁[12] - 行业成为超龄劳动者的“没有选择的选择”,例如秀珍因建筑行业女性年龄限制(55岁)被劝退,转而通过借用他人身份证进入保洁行业[15][16] - 超龄员工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且可能被分配到条件更差的岗位,因他们缺乏其他就业机会[18] - 农村地区养老金水平低,例如每月仅100多元,迫使超龄劳动者继续工作以维持生活[18] 劳动关系与保障缺失 - 保洁员多与外包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并附带免责条款,导致无法获得工伤赔偿[16] - 行业中存在主动不签合同的现象,因员工认为高强度工作难以长期坚持,签约反而是一种束缚[16] - 超龄员工更容易被默许入职,且可通过送礼等方式维持工作,因管理人员不愿频繁招聘[16] 薪酬水平与多份兼职 - 保洁员普遍从事多份工作,例如在正常工作外兼职家政、食堂帮工、废品回收等,日均工作可超过十几小时[20] - 低薪酬驱动自我剥削,例如保洁员更关注工资是否按时发放,而非休息权利[24] - 薪资水平处于低位,例如内蒙古一名保洁员月薪2500元,接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需支付高额房租[23] 行业价值与维权行动 - 保洁员在维权时表现出较强的行动力,例如通过静坐、罢工等方式抗议拖欠工资,并能迅速见效[30] - 行业价值在服务中断时凸显,例如垃圾溢出会立即引发投诉,促使管理层快速解决问题[30] - 保洁员对不公平待遇会直接反抗,例如集体要求公平分配工作任务或拒绝过劳安排[30] 工作空间与城市生活隔离 - 保洁员的工作空间被严格限制,例如只能在厕所、工具间或楼梯间短暂休息,缺乏专用休息场所[22] - 他们对城市的认知局限于工作地点周边,例如秀珍的活动范围仅为商场女厕和6站公交车内的区域[28] - 保洁员群体形成以“便宜”为核心的生活逻辑,熟悉低消费场所,但与主流消费文化隔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