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证金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锋行链盟】香港上市孖展阶段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9-29 00:12
孖展定义与基本概念 - 孖展是粤语对保证金贷款的俗称,指投资者通过券商融资认购新股,只需缴纳部分资金(如认购金额的10%),其余由券商垫付[2] - 例如,某新股每股10港元,每手1000股需1万港元,若券商提供90%孖展,投资者仅需支付1000港元,券商借出9000港元[3] 孖展在IPO流程中的位置 - 孖展阶段通常发生在招股期间,尤其是公开发售部分[2] - IPO流程包括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含国际配售和公开发售)、定价、挂牌上市,其中公开发售部分常设孖展认购[3] 孖展认购对象与比例 - 孖展主要面向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一般通过国际配售进行,较少使用孖展[3] - 孖展比例通常为90%,即投资者支付10%本金,不同券商比例可能从80%至95%不等,取决于风控政策[3] 孖展计息方式与成本 - 券商会收取孖展利息,计息时间一般从招股第一天开始至退款日或上市前一日[3] - 利率因市场资金紧张程度和新股热度而异,常见年化利率为1%-4%,热门新股可能达6%-10%或更高[3] 孖展额度与市场热度指标 - 热门新股孖展额度紧张,投资者需提前与券商预约或抢额度,部分券商提供专属孖展额度或VIP服务[4] - 孖展认购倍数是重要市场热度指标,指孖展认购金额与公开发售集资额的比例,例如集资1亿港元而孖展认购达10亿港元即倍数为10倍[5] - 超购倍数指总认购金额相对于公开发售额的倍数,倍数高可能触发回拨机制增加公开发售比例[5] 孖展认购流程 - 投资者选择新股和认购数量后,可选择现金或孖展认购,若选孖展需确认比例、利息与费用并提交申请[6] - 券商冻结资金(自付部分加保证金管理),招股结束后分配股份,上市前结算,中签者获配股,未中签者获退款(含利息扣除)[6] 孖展认购优缺点 - 优点包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小博大、增加中签机会(尤其对热门新股)、对资金有限投资者友好[6] - 缺点包括需支付利息增加投资成本、存在杠杆风险(新股破发可能亏损加剧)、市场情绪反转可能引发强制平仓[4][6] 明智使用孖展的建议 - 评估新股基本面与市场热度,避免盲目跟风,控制杠杆比例使用适度孖展以降低风险[6] - 关注孖展利率选择成本较低券商,了解退款及利息计算规则避免隐性成本,优先考虑有长期价值的新股[6]